一种多功能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70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的多功能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不断聚集,汽车大幅增加,给 城市交通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堵车”几乎是大小城市 常态化和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为此,开发研制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又安全舒适 的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紧迫要求。近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出现,虽然满 足了人们在环保、低碳方面的需要,但还是存在着车用电池价格昂贵,续航里程短等诸多问 题,特别是传统汽车的结构布局,导致汽车“身宽体胖”,停车时占用道路面积大以及不能在 狭小空间行驶、转向等等缺陷,不仅严重制约了这类汽车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制造和使用,而 且依然难以革命性、突破性地显著改善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汽车,它不但体积小、 重量轻、结构简单、机动灵活,而且安全舒适、低碳节能,完全适应现代交通理念。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汽车,包括车体、底盘和车轮,其中,所述 车轮包括一对纵向车轮和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所述一对纵向车轮沿所述底盘的纵向中心 线一前一后布置,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则沿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平行布置,每对横向 车轮的轴心连线与一对纵向车轮的径向连线形成垂直相交。上述的多功能汽车,其中,所述一对纵向车轮分别独立配置的能够在垂直方向上 下升降的纵向悬挂系统,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分别独立配置的既可在垂直方向上下升 降、也可在水平方向沿轴线左右延伸和收缩的横向悬挂系统。上述的多功能汽车,其中,所述纵向悬挂系统和横向悬挂系统采用液压式、空气 式、电磁式或机械式机构,或采用液压式、空气式、电磁式或机械式的组合机构。上述的多功能汽车,其中,所述多功能汽车还包括安装车体上的中央控制系统及 分布在所述车体上的多种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纵向悬挂系统和所述横向 悬挂系统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用于随时侦测及收集车辆的 行驶状态和路况信息并传递给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汽车的技术方案,它不但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机动灵 活,而且安全舒适、低碳节能,完全适应现代交通理念。本实用新型的布局特殊的多功能汽 车可以自动地在“两轮模式”和“全轮模式”状态下切换行驶,让该汽车不但能像传统汽车 一样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且也能够像两轮摩托车一样变得机动灵活,并且低碳节能,从 而为改善越来越拥堵的道路交通以及环保压力,提供了 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汽车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汽车的侧视图;图3、图4、图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汽车的横向车轮三种位置布置的俯视图;图6、图7、图8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汽车在三种行驶状态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汽车,包括车体1、底盘2、车轮、中央控 制系统4及多种传感器5,其中车轮包括一对纵向车轮31、31’和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32、32 ’,一对纵向车轮31、 31’沿底盘2的纵向中心线一前一后布置,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32、32’则沿车体1的左右 两侧平行布置,每对横向车轮32、32’的轴心连线与一对纵向车轮31、31’的径向连线形成 垂直相交;一对纵向车轮31、31’分别独立配置的能够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的纵向悬挂系统 33, 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32、32’分别独立配置的既可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也可在水平方 向沿轴线左右延伸和收缩的横向悬挂系统34 ;纵向悬挂系统33和横向悬挂系统34采用液 压式、空气式、电磁式或机械式机构,或采用液压式、空气式、电磁式或机械式的组合机构;中央控制系统4安装在车体1上并分别与纵向悬挂系统33和横向悬挂系统34电 连接;多种传感器5分布在车体1上并与中央控制系统4信号连接,用于随时侦测及收集车 辆的行驶状态和路况信息并传递给中央控制系统4。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汽车通过传感器5收集的实时信息,由中央控制系统4指令 和控制纵向悬挂系统33或横向车悬挂系统34进行升起和降落的操作,使汽车在“两轮模 式”和“全轮模式”之间自动切换汽车的行驶状态。图2显示的是汽车在全轮模式下的行驶状态,即一对纵向车轮31、31’和一对或两 对横向车轮32、32’均着地运转的行驶模式。图3显示的是只有一对横向车轮32、32’,该一对横向车轮32、32’布置在车体1的 后端,并且后部纵向车轮31’的轴心落在该对横向车轮32、32’的轴心连线上。图4显示的是只有一对横向车轮32、32’,该一对横向车轮32、32’布置在车体1的 前端,并且前部纵向车轮31的轴心落在该对横向车轮32、32’的轴心连线上。图5显示的是有两对横向车轮32、32’,该两对横向车轮32、32’分别布置在车体1 的前端和后端,并且前部纵向车轮31的轴心落在位于车体前端的一对横向车轮32、32’的 轴心连线上,后部纵向车轮31’的轴心落在位于车体后端的一对横向车轮32、32’的轴心连 线上。图6显示的是汽车在全轮模式下的行驶状态时,当车辆行驶于凹凸不平、大倾角 斜坡、泥沙易滑路段,以及雨雪天气等路况恶劣时,横向车轮32、32’由横向悬挂系统34在 水平方向沿车体1左右两侧延伸L宽度,以增加横向车轮32、32’之间的轮距,从而增加车 辆的横向稳定性,防止出现因车辆横向轮距太小而容易倾覆的问题。[0024]图7显示的是汽车在两轮模式下的行驶状态时,当车辆起动行驶达到某一预定速 度时,横向悬挂系统34“向上收起”,或由纵向悬挂系统33“向下顶升”,从而使横向车轮32、 32’离地h高度,进入两轮模式行驶。图8显示的是汽车在两轮模式下的行驶状态时,当汽车由于转弯等原因向一侧发 生倾斜时,同侧的横向车轮32随动下降至预定位置,以确保汽车的倾斜角度小于等于汽车 不致倾覆的安全倾角δ。中央控制系统还可以在汽车即将刹车或停车时,控制横向车轮32、32’立即向下降 落并着地,同时辅助纵向车轮31、31’进行制动刹车(或进而进入全轮着地的停车状态)。 此时,如果刹车动作结束,车辆继续行驶,且速度达到预定值,则横向车轮32、32’再次离地 升起,自动保持两轮模式行驶,如此往复,直至车辆进入全轮着地的停车状态。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 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 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汽车,包括车体、底盘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一对纵向车轮和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所述一对纵向车轮沿所述底盘的纵向中心线一前一后布置,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则沿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平行布置,每对横向车轮的轴心连线与一对纵向车轮的径向连线形成垂直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纵向车轮分别独立配置 的能够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的纵向悬挂系统,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分别独立配置的既 可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也可在水平方向沿轴线左右延伸和收缩的横向悬挂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悬挂系统和横向悬挂系 统采用液压式、空气式、电磁式或机械式机构,或采用液压式、空气式、电磁式或机械式的组 合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汽车还包括安装车体 上的中央控制系统及分布在所述车体上的多种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纵向 悬挂系统和所述横向悬挂系统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用于随 时侦测及收集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路况信息并传递给所述中央控制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汽车,包括车体、底盘和车轮,所述车轮包括一对纵向车轮和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所述一对纵向车轮沿所述底盘的纵向中心线一前一后布置,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则沿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平行布置,每对横向车轮的轴心连线与一对纵向车轮的径向连线形成垂直相交。所述一对纵向车轮分别独立配置的能够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的纵向悬挂系统,所述一对或两对横向车轮分别独立配置的既可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也可在水平方向沿轴线左右延伸和收缩的横向悬挂系统。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多功能汽车不但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机动灵活,而且安全舒适、低碳节能,完全适应现代交通理念。
文档编号B62D61/04GK201712690SQ20102022704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张越平 申请人:张越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