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97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一种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可供照顾者推行并外出散步的工具,现有的婴儿车可一次推送两位婴儿外出散步,传统双人座婴儿车骨架所设的两个固定座位,分成左、右并排及前、后排列等两种形态,无论哪种形态,最大的问题在于体积庞大且构造复杂,不易操控与降低制造成本。美国专利6045145公开了一项可拆装辅助椅的婴儿车,其为在一单座的婴儿车骨架上附加一第二座位以成为双人座婴儿车,虽然可以解决前述的构造复杂、笨重的问题,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辅助椅即第二座位无法随婴儿车骨架一起收折,而且使用时亦会挡住第一座位的进出路线,必须先拆下第二座位后才能下车,显然使用起来相当不便。W(^8127U8所述的婴儿车揭露了一种在前座位设置第二座位,但此第二座位不能调整倾斜角度,无法提供婴童较舒适的使用状态;为此中国专利ZL200920151372. 9公开了一种具有第二座位机构的婴儿车,包括婴儿车骨架和第二座位,所述的第二座位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 并可相对于所述婴儿车骨架通过定位孔调整倾斜角度,从而能够提供婴儿车使用上的方便并能提供座位换向上的便利,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连续调整角度且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在每个婴儿车骨架的后脚管设有一导轨,可供第二座位的背靠支架的下端于其中滑动定位以改变双靠背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包括一婴儿车骨架,设有一第一座位及一对后脚管,该对后脚管分别设有一枢转座及一导轨;一第二座位,设有一靠背支架与一对侧支架,其中该对侧支架分别以其上端枢接于该靠背支架的两侧,以其下端连接于该枢转座;而该靠背支架系以两侧的下端卡入并沿该对后脚管上的导轨滑动;—对定位杆,设于该靠背支架两侧的下端与该导轨卡掣;及一操作件,系与该定位杆连动而可解除该对定位杆与该导轨的卡掣,使该靠背支架的端部得以沿该导轨滑动以重新定位,从而调整该靠背支架的倾斜角度。另外,所述的导轨之内设有复数个定位孔供该对定位杆与之卡掣;一对弹性元件分别对该对定位杆施加偏压,使该对定位杆保持与该导轨卡掣;所述的操作件装设于靠背支架的上端供驱动该对定位杆,以接触该对定位杆与该导轨之间的卡掣;该枢座设有一扣接部供该侧支架与之可拆卸地连接,其中于该对侧支架的下端分别设有一钩部与该扣接部扣接。[0009]所述的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尚包括一连动件连接于该定位杆与该操作件之间,使该操作件得以从远端驱动该定位杆;该对靠背支架可供穿置一织布于外,并于下端设有一导块于该导轨内滑动,在该对侧支架的下端分别设有一钩部与该枢转座扣接,并且分别设有一卡扣机构,其中该卡扣机构包括一卡块,藉一弹性元件保持关闭该钩部的开口,及一释放件,与该卡块连动,用以打开该钩部的开口,所述的卡块设有一斜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优点如下 1.第二座位可通过导轨和定位孔卡掣于后脚管上,这样可方便地拆卸第二座位并调整其与后脚管的角度;2.侧支架通过钩部与枢转座扣接,而枢转座是固接在后脚管上,从而使得侧支架可方便地相对于后脚管枢转以便于收折与展开;3.卡扣机构上设有一挡片作为安全机构,可保证释放件无法被压掣而脱离枢转座。

图1为第二座位装置于婴儿车骨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第二座位装置于婴儿车骨架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第二座位与骨架位于拆离状态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构构件分解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第二座位位于收折状态时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第二座位构件、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及卡扣机构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收折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机构位于释放位置时,该卡扣机构释放动作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扣机构与枢转座钩扣状态以及安全机构位于止挡范围剖面示意图;图10为安全机构位于释放位置时,该卡扣机构得以解除对连接机构的钩扣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座位的侧支架脱离枢转座的动作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座位的导块位于导轨内及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定位杆与定位孔卡掣固定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致靠背支架于不同倾斜角度定位动作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座位靠背支架的导块受止挡机构止挡块阻挡脱离导轨立体示意图;图15为第二座位的靠背支架导块位于该导引座的保持槽位置,暂时定位部分立体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挡机构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挡机构的止挡块位于导轨内部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挡机构操作动作剖面示意图;[0032]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挡机构解除对靠背支架导块的限制,进而使导块脱离支撑导件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机构的挡片位于止挡范围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座位的安全机构位于释放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说明
2:第一座位3:连接机构4:第二座位5:靠背倾角调整机构6:卡扣机构7:止挡机构8:安全机构10婴儿车骨架11前脚架12后脚管13手推架14连动架17后轮座31枢转座32支撑导件33扣接部34导引座35导轨36开口37定位孔38保持槽41靠背支架42侧支架43导块44枢接座45钩部46第一横向固定杆47第二横向固定杆51操作件52定位杆53连动件54弹性元件55驱动件61卡块62弹性元件63释放件64连动件65滑套66挠性部67驱动部68斜面69推杆71止挡块72弹性元件73释放件74驱动斜边81挡片82止抵端83止挡范围84释放位置100:使用状态200:收折状态300:拆离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可安装于一般单人座三轮车及四轮的单人座婴儿车骨架10上。如图1、图2所述的婴儿车骨架10,系由一第一座位2、一前脚架11、一后脚管12、 一手推架13、一连动架14以及一收折关节组15等元件所枢接而成,具有一如图1所示的展开使用状态100及一如图5所述的收折状态200。其中连动架14枢接于前脚架11与手推架13之间,用以连动前、后脚管11/12与手推架13,使其彼此得以展开或靠拢。第一座位2 可为一座位架、一汽车安全座椅、提篮或利用织布穿置于座位骨架而成,并藉由婴儿车骨架 10上所设置的一对插座16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座位2可变换方向地插入插座16,因此可选择让第一座位2上的婴童面向推车者或背对推车者。婴儿车骨架10的两后脚管12分别设有一连接机构3供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座位4 ; 连接第二座位4时,可呈现如图1、图2所示的连结状态;拆卸后,可呈现图3所示的第二座位4拆离状态300,使用时,可仅装设第一座位2,亦可加装第二座位4。如图4所示,连结机构3包括一枢转座31、一支撑导件32。其中枢转座31系可固接在后脚管12的下侧,亦可与后轮座17 —体成型制造,更进一步的,可于枢转座31上设一扣接部33,比如将扣接部33实施为一固定横杆,供第二座位4的侧支架42的下端与之扣接。支撑导件32固定于后脚管12,包括一导引座34以及导轨35,导引座34固接于支撑导件32的一端,设有一开口 36供第二座位4的靠背支架41的下端进入或离开导轨35。 更进一步地,可于开口 36内设置一保持槽38,用以防止靠背支架41的下端在使用中逆向地从开口 36脱离导轨35。导轨35可为类似鸠尾槽或可为一 T型导轨,可供第二座位4的靠背支架41下端与导轨35中来回滑动,导轨35内可设置复数个定位孔37,使靠背支架41的下端从中择一地于导轨35内卡掣定位。如图3所示的第二座位4,包括一靠背支架41、一对侧支架42及一靠背倾角调整机构5 ;其中靠背支架41可为倒U字形的管体或其他形状的框架,在其两侧的下端分别设一导块43供滑行于导轨35之内,更进一步地,导块43可为一圆形凸块或滚轮,使其可沿导轨35来回滚动兼滑行,以降低导块43与导轨35的摩擦力。更进一步地,可在靠背支架41的下端设一如图1所示的第一横向固定杆46,以保持靠背支架41的下端宽度不变,确保靠背支架41的下端正常地滑动于导轨35之内。如图6、图9所示,侧支架42的上端可透过一枢接座44连接于靠背支架41的中段,下端可设一个钩部45与枢转座31的扣接部33扣合,更进一步的,可在两端侧支架42 的下端设一第二横向固定杆47,以保持侧支架42下端的宽度不变,令两下端的钩部45恒能同时对准两枢转座31的扣接部33。所述的侧支架42,于钩部45的开口处设有一个卡扣机构6,包括一卡块61与一释放件63,其中卡块61受一弹性元件62的偏压而弹性地关闭钩部45的开口,使钩部45与扣接部33于勾合之后无法自动分离,从而使侧支架42的下端与枢转座31连接,更进一步地, 可令卡块61具有斜面,进行扣接时,可藉由斜面抵住扣接部33施力而推开卡块61,让扣接部33滑过斜面而进入钩部45。释放件63可为一设于侧支架42上供直接驱动卡块61的滑套65,亦可通过一连动件64与卡块61连动以驱动卡块61,使侧支架42的钩部45可从枢转座31的扣接部33脱离,从而拆除第二座位4。如图6、图9至图11所示的释放件63,可为一装设于侧支架42端部的按钮,而连动件64可包括挠性部66与驱动部67,其中驱动部67系与按钮相邻,设有一斜面68可供按钮所延伸出的推杆69经由连动件64驱动卡块61,以解除钩部45对扣接部33的勾合或扣
口 O如图6、图12、图13所示的靠背倾角调整机构5,包括一操作件51、一对定位杆52、 一对连动件53及一对弹性元件M ;其中定位杆52装设于一驱动件55内,并随同驱动件55 装入于靠背支架41的下端,藉由弹性元件M施加偏压,使其一端穿过并伸出导块43而卡入导轨35内的定位孔37,藉此可使靠背支架41的下端可于后脚管12的导轨35内定位,从而将靠背支架41固定于一随选的倾斜角度。[0050]操作件51可设置于靠背支架41的上端靠中间的位置,供单手制动或扳动。连动件53可穿过靠背支架41的内部,以一端连接定位杆52或驱动件55,另一端连接操作件51, 藉以使操作件51得以从远端将定位杆52驱离定位孔37,让靠背支架41的下端重新恢复沿导轨35来回滑动。如图1、图2、图6、图12、图15所示,欲将第二座位4装上婴儿车骨架10时,可先将侧支架42的下端勾扣于枢转座31,并将第二座位4的靠背支架41下端所设的导块43卡入导引座34的开口 36,并使定位杆52进入保持槽38,接着,利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5使定位杆52缩入导块43,让导块43进入导轨35来回滑动,以调整靠背支架41至适当的倾斜角度。当第二座位4已处于使用状态100,欲改变靠背支架41的倾斜角度时,可掣动或扳动操作件51,使定位杆52缩入导块43而脱离定位孔37,令靠背支架41的下端可沿着导轨 35来回滑动而改变靠背支架41的倾斜角度,藉以提供多个支撑角度的选择。当靠背支架41的下端沿着导轨35持续滑动,使靠背支架41不断增加倾斜角度直到与侧支架42靠拢,第二座位4将由使用状态100移动至如图5所示的收折状态200。如图3、图5、图16、图19所示,为避免在收折状态200时靠背支架41的下端意外地从开口 36脱离,在最靠近开口 36的定位孔37与开口 36之间设一止挡机构7加以阻挡。 止挡机构7可包括一止挡块71、一弹性元件72以及一释放件73,其中止挡块71,系可移动地装设于导轨35内最靠近开口 36的定位孔37与开口 36之间,并藉由弹性元件72使之保持凸入导轨35,以阻挡靠背支架41下端的导轨43意外地从开口 36冲出而脱离导轨35。更进一步地,可于止挡块71朝向出口 36的方向设一斜面,当导块43从开口 36进入导轨35时,藉由压过斜面使止挡块71内缩而可顺利地进入导轨35。释放件73可设有一驱动斜边74,压按释放件73时藉由驱动斜边74驱动止挡块 71,使之内缩而解除对导块43的阻挡,令导块43可以从开口 36脱离导轨35,从而使第二座位4得以从婴儿车骨架10拆离。如图5、图8、图10、图13、图20和图21所示,为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第二座位4的卡接不完全,或防止侧支架42在使用中意外地脱离枢转座31,可在第二座位4与卡扣机构 6之间设一安全机构8,加以预防。如图20所示,所述的安全机构8包括在靠背支架41上装设一挡片81,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挡片81可为一设在枢接座44邻近卡扣机构6的释放件63位置横向地延伸出环状片体而构成一段止挡范围83。卡扣机构6的连动件64可设一止挡端82与释放件63连动,当按压释放件63驱动连动件64时,迫使止抵端82从侧支架42的上端凸出;反之,当止挡端82受阻而无法从侧支架42的上端凸出时,将使释放件63无法被压掣。当靠背支架41的下端来回滑动于各定位孔37的分布范围时,挡片81的止挡范围 83系完全盖住止抵端82,使无法从侧支架42的上端凸出,因此造成释放件63无法被压掣, 令第二座位4在使用过程中,藉此保证侧支架42的下端不会因释放件63被意外压掣到而脱离枢转座。当靠背支架41往导轨35的一端移动,通过止挡块71位置而移动至靠背支架41 的可拆卸范围时,第二座位4将先进入其收折状态200时,止挡端82也刚好脱离挡片81的止挡范围83而转到一可从侧支架42的上端凸出的释放位置84,这时只要压掣释放件63, 便可透过连动件64驱动卡块61,使侧支架42的下端与枢转座31脱离,使第二座位4得以从婴儿车骨架10上卸除。本实用新型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在骨架的后脚管设有一导轨,可供第二座位的靠背支架的下端于其中滑动定位以改变靠背的倾斜角度,能方便地对其进行定位,并使乘坐者乘坐舒适。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婴儿车骨架,设有一第一座位及一对后脚管,该对后脚管分别设有一枢转座及一导轨;一第二座位,设有一靠背支架与一对侧支架,其中该对侧支架分别以其上端枢接于该靠背支架的两侧,以其下端连接于该枢转座;而该靠背支架系以两侧的下端卡入并沿该对后脚管上的导轨滑动;一对定位杆,设于该靠背支架两侧的下端与该导轨卡掣;及一操作件,系与该定位杆连动而可解除该对定位杆与该导轨的卡掣,使该靠背支架的端部得以沿该导轨滑动以重新定位,从而调整该靠背支架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之内设有复数个定位孔供该对定位杆与之卡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件装设于靠背支架的上端供驱动该对定位杆,以接触该对定位杆与该导轨之间的卡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枢座设有一扣接部供该侧支架与之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于该对侧支架的下端分别设有一钩部与该扣接部扣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尚包括一连动件连接于该定位杆与该操作件之间,使该操作件得以从远端驱动该定位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对靠背支架除可穿置一织布外,并于下端设有一导块于该导轨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于该对侧支架的下端系分别设有一钩部与该枢转座扣接,并且分别设有一卡扣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扣机构包括一卡块,藉一弹性元件保持关闭该钩部的开口 ;及一释放件,与该卡块连动,用以打开该钩部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块设有一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第二座位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的婴儿车,由第二座位、婴儿车骨架、一对定位杆和一操作件组成,其中第二座位通过枢转座与婴儿车骨架枢转连接,婴儿车骨架上设有导轨,定位杆与导轨卡掣连接,操作件与定位杆连动可施加或解除该定位杆与导轨的卡掣,使得第二座位的端部可沿导轨滑动并定位,从而调整该第二座位的倾斜角度。其优点在于,1.第二座位通过导轨和定位孔卡掣婴儿车骨架,可方便地拆卸第二座位并调整其与婴儿车骨架的角度;2.第二座位上的侧支架可方便地相对于婴儿车上的后脚管枢转而方便地收折与展开;3.卡扣机构上设有一挡片作为安全机构,可保证释放件无法被压掣而脱离枢转座。
文档编号B62B9/28GK201961351SQ20102058543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陈鹤生, 陈龙生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