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03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机舱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用在汽车上的机舱盖。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机舱盖由内板和外板组成,内板装在外板内侧,内板的边缘是与外板内壁贴合在一起的,内板的左下部、右下部分别与外板构成一个半密闭腔。车身在涂装工艺中,电泳液经零件缝隙及安装孔进入半密闭腔无法完全流出,半密闭腔成为积液死角。在整车烘干时,沉积在半密闭腔内的电泳液仍无法完全清除,电泳液残留,久而久之使零件产生锈蚀,既不美观又缩短了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为烘干车身需要延长整车烘烤时间,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改变汽车机舱盖整体结构的前提下,使沉积在半密闭腔内的电泳液完全流出,从而延长机舱盖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机舱盖,包括外板(1)和内板 (2),所述内板(2)安装在外板(1)内侧,该内板(2)边缘与外板(1)内壁贴合且内板(2)的左下部、右下部分别与外板(1)构成半密闭腔(3),关键在于所述内板(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漏液孔(2a);所述内板(2)水平搁置时,所述漏液孔(2a)位于半密闭腔(3)的最低位置处。所述漏液孔(2a)为圆孔,其直径为9mm、15mm或20mm。直径为9mm、15mm或20mm 的圆孔为常用规格的圆孔,便于加工;孔径大小适当,便于及时排出半密闭腔内的液体且不会影响内板外形及美观。所述内板(2)的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有减重凹槽(2b),以进一步优化结构,节约成本。车身的腐蚀防护问题是影响汽车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漏液孔,漏液孔处于半密闭腔的最低位置处,使沉积在半密闭腔内的电泳液能顺利地从漏液孔完全流出。本实用新型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机舱盖内沉积电泳液引起的零件锈蚀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等特点,延长汽车机舱盖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电泳液流出及时,相应地减少了烘干时间,提高了烘干效率,节约了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机舱盖,由外板1内板2和组成。内板2安装在外板1内侧,内板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孔2c。内板2边缘与外板1内壁贴合在一起。结合图1一3可知,内板2的左下部、右下部分别与外板1构成一腔体,由于安装孔 2c位于腔体上,使得所构成的腔体为半密闭腔3。内板2的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有漏液孔 2a ;当内板2水平搁置时,漏液孔加位于半密闭腔3的最低位置处。为进一步优化结构,便于加工,将漏液孔加设置为圆孔,其直径为9mm、15mm或 20mm。另外,内板2的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减重凹槽2b。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机舱盖,包括外板(1)和内板(2),所述内板(2)安装在外板(1)内侧,该内板(2)边缘与外板(1)内壁贴合且内板(2)的左下部、右下部分别与外板(1)构成半密闭腔 (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漏液孔(2a);所述内板(2)水平搁置时,所述漏液孔(2a)位于半密闭腔(3)的最低位置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孔(2a)为圆孔,其直径为 9mmλ 15mm 或 20mmo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2)的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有减重凹槽(2b)。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机舱盖,包括外板(1)和内板(2),所述内板(2)安装在外板(1)内侧,所述内板(2)边缘与外板(1)内壁贴合且内板(2)的左下部、右下部分别与外板(1)构成半密闭腔(3),所述内板(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漏液孔(2a),所述漏液孔(2a)位于半密闭腔(3)的最低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机舱盖半密闭腔内沉积电泳液引起的零件锈蚀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等特点,延长汽车机舱盖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电泳液流出及时,相应地减少了烘干时间,提高了烘干效率,节约了成本。
文档编号B62D25/10GK201951560SQ20112004072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7日
发明者冯毕, 王宾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