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03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简单,操作简易、方便,可使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或机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更具安全、舒适的刹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机、踏车的前、后轮均装设有刹车器,这些刹车器且均通过刹车线连接在左、 右刹车把手,其中,左刹车把手控制后轮刹车,右刹车把手控制前轮刹车。该左、右刹车把手一般均是安装在机、踏车左、右两侧的手把上,左、右手可各自控制后轮、前轮的刹车。在正常行驶状态下,操作左、右刹车把手的动作均可达到预期减速或停止的刹车效果,但处于紧急刹车或急速行驶做瞬间减速刹车动作时,却极易发生下述情形仅右手按压右刹车把手致前轮单独实施刹车动作时,由于后轮持续向前滚转推移车体,车体极易发生前倾翻车的危险。仅左手按压左刹车把手致后轮单独实施刹车动作时,由于前轮持续向前滚转拖移车体,车体极易发生打滑、撇轮不稳的危险。将左、右手同时按压在左、右刹车把手致后轮、前轮同时实施刹车动作时,由于前后轮瞬间停止,对于坐在具有向前行驶惯性力车体的骑乘者而言,极易发生整个身体往前倾移所致的不舒适甚而危险现象。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刹车控制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 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刹车控制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致机、踏车的刹车更具安全性和舒适性效果,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包含有安设在车体的一控制体,设有一容纳部,容纳部一端设一穿孔连通于外,容纳部另端设有两穿孔连通于外;一第一驱动体,安设在控制体的容纳部内一侧并可实施前后位移,两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一侧设有一连接扣,其中,该两枢接部分别与控制体一端穿孔和另端一侧穿孔相对应,该其中一枢接部且供连接后轮刹车器的刹车线穿过控制体一侧穿孔安装于上;一第二驱动体,安设在控制体的容纳部内另侧,一端设有一枢接部,一侧设有一连接扣,其中,该枢接部与控制体一端的另侧穿孔相对应,并供连接前轮刹车器的刹车线穿过该控制体穿孔后安装于上,该连接扣与第一驱动体的连接扣相连接结合,相互间且预留有设定距离的结合间隙;一控制线,一端穿过控制体一端穿孔安置在第一驱动体另端枢接部,另端安装于刹车把手。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体安设在车体的刹车把手本体上。前述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体安设在车体的车体手把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控制体内容纳有第一驱动体和第二驱动体,该第一、第二驱动体分别与后轮、前轮的刹车线连接,第一、第二驱动体相互连接且在控制体内前、后位移,其中,第一驱动体透过控制线连接于刹车把手,第二驱动体被第一驱动体延迟带动。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操作刹车把手时,第一驱动体会连动位移致对应刹车线对后轮先行刹车,而被延迟带动的第二驱动体则会紧接致对应刹车线对前轮进行刹车,行进的车体只要操作一刹车把手,便可达到先刹后轮紧接刹前轮的安全、舒适分段刹车动作。制作简单,组装简易、方便,具实施经济性和便捷性。可减少刹车把手安装数,具降低成本效果。可使刹车的操作更为简便、具效率及可实质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刹车运作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刹车运作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二)b 结合间隙 1 刹车把手本体 2 车体手把 3 刹车线4 刹车线 5 刹车把手 10 控制体 101 容纳部 102,103,104 穿孔 20 第一驱动体 201,202 枢接部 203 连接扣30 第二驱动体 301 枢接部302 连接扣 40 控制线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包含有一控制体10,安设在刹车把手本体1或车体手把2或车体其他位置,设有一容纳部101,容纳部101 —端设有一穿孔102连通于外,另端设有左、右两穿孔103、104连通于外;一第一驱动体20,安设在控制体10的容纳部101内一侧并可实施前后位移,两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 201、202,一侧设有一连接扣203,该两枢接部201、202分别与控制体10 —端穿孔102和另端的一侧穿孔103相对应,该一端枢接部202且供连接后轮刹车器(图未示)的刹车线3 穿过控制体一侧穿孔103后安装于上;一第二驱动体30,安设在控制体10的容纳部101内另侧,一端设有一枢接部301,一侧设有一连接扣302,该枢接部301与控制体10 —端的另侧穿孔104相对应,并供连接前轮刹车器(图未示)的刹车线4穿过控制体穿孔104后安装于上,该连接扣302与第一驱动体20的连接扣203相连接结合,相互间且预留有一设定距离的结合间隙b ;—控制线40,一端穿过控制体10 —端穿孔102后安装于第一驱动体20 另端枢接部201,另端安装于刹车把手5。S卩,利用上述所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由于该分别连接于后轮、前轮刹车器的刹车线 3、4安装连接在控制体10内的第一、第二驱动体20、30,而第一、第二驱动体20、30又相互连接结合,及该第一驱动体20且透过控制线50连接在一刹车把手5,只要操作该刹车把手 5便可达到同时控制前、后轮刹车器作动的目的和效果;换言之,藉只操作一刹车把手5便致前、后轮刹车器一并达到制动效果,则机、踏车将只要装设一刹车把手5即可,具有降低成本和组装、操作简易、方便效果。上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机、踏车处于行驶不刹车状态时,该安装着后轮、前轮刹车线3、4的第一、第二驱动体20、30分别推移至控制体10的容纳部101 —端(如图1所示),上述的连接扣203、302之间恰形成预定的结合间隙b。继之,按压刹车把手5实施刹车动作时,请配合图3所示,该连接于刹车把手5和第一驱动体20的控制线50会直接拉动第一驱动体20前移,安装于上的刹车线3产生连动并致后轮刹车器对后轮实施刹车动作。 同时,由于该相结合的第一、第二驱动体20、30之间预留有设定的结合间隙b,故第一驱动体20前移致对应刹车线3制动后轮刹车器时,该第二驱动块30暨安装于上的前轮刹车线 4将暂不动作,而待第一驱动体20持续前移致该结合间隙b消失后,方被第一驱动体20 — 并带动形成延迟作动状态。继之,请配合图4所示,当持续按压刹车把手5致控制线50拉动第一驱动体20 继续前移时,除了该安装于上的刹车线3会被持续拉动并致后轮刹车器对后轮实施刹车动作,另该与第一驱动体20相结合的第二驱动体30亦会被一并带动前移,安装于上的刹车线4亦可致对应的前轮刹车器对前轮实施刹车动作;据此,借由按压同一刹车把手5便可致前、后轮刹车器均确实实施刹车动作。上述,由于第一、第二驱动体20、30相互具有设定的结合间隙b,致按压刹车把手 5时,该后轮刹车器的反应会较前轮刹车器为早,故行车途中按压刹车把手5实施刹车动作时,该机、踏车的后轮将会被先行刹车,紧接着前轮亦会被实施刹车动作情形下,自然的,该预期刹车的目的、效果便可确实达到,同时,车体尤可借以更趋平衡、稳定性,达到提高行车安全性效果;当然,该先刹后轮紧接着刹前轮的分段刹车动作,亦可充分舒缓车体向前行驶的惯性力,减低骑乘者身体前倾作用力,进而达到提高操作舒适性和安全性之效。上述,将按压的刹车把手5释放后,透过前、后轮刹车器的复归动作,该第一、第二驱动体20、30乃又会被对应的刹车线3、4顺畅回拉复位(如图1所示),提供次一刹车动作的准备。换言之,使用本实用新型将至少具有下述优点制作简单,组装简易、方便,具实施经济性和便捷性。可减少刹车把手安装数,具降低成本效果。可使刹车的操作更为简便、具效率及可实质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安设在车体的一控制体,设有一容纳部,容纳部一端设一穿孔连通于外,容纳部另端设有两穿孔连通于外;一第一驱动体,安设在控制体的容纳部内一侧并可实施前后位移,两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一侧设有一连接扣,其中,该两枢接部分别与控制体一端穿孔和另端一侧穿孔相对应,该其中一枢接部且供连接后轮刹车器的刹车线穿过控制体一侧穿孔安装于上;一第二驱动体,安设在控制体的容纳部内另侧,一端设有一枢接部,一侧设有一连接扣,其中,该枢接部与控制体一端的另侧穿孔相对应,并供连接前轮刹车器的刹车线穿过该控制体穿孔后安装于上,该连接扣与第一驱动体的连接扣相连接结合,相互间且预留有设定距离的结合间隙;一控制线,一端穿过控制体一端穿孔安置在第一驱动体另端枢接部,另端安装于刹车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体安设在车体的刹车把手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体安设在车体的车体手把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改良的前、后轮刹车控制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或机车等交通工具使用的刹车控制装置;主要是在一控制体内容纳有第一驱动体和第二驱动体,该第一、第二驱动体分别与后轮、前轮的刹车线连接,该第一、第二驱动体相互连接且在控制体内前、后位移,其中,第一驱动体且透过控制线连接于刹车把手,第二驱动体被第一驱动体延迟带动;因此,操作刹车把手时,第一驱动体会连动位移致对应刹车线对后轮先行刹车,而被延迟带动的第二驱动体则会紧接致对应刹车线对前轮进行刹车,行进的车体只要操作一刹车把手,便可达到先刹后轮紧接刹前轮的安全、舒适分段刹车动作。
文档编号B62L3/02GK202022285SQ20112004035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5日
发明者罗仁发 申请人:罗仁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