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木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79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古木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古机械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牛。
背景技术
三国志中《诸葛亮集》介绍到木牛流马,用来搬运粮食。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也再现了木牛流马,现代也有人多人想重新仿制木牛流马。但是现在学者对木牛流马理解有两种,一部分认为“木牛流马”指的是一种东西,如申请号为“032^819. 0”、“200920189205. 3” 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一部分认为“木牛流马”是两种东西,分别是“木牛”和“流马”。虽然学术界部分人认为木牛和流马是两个物件,但是还没有详细的报道描述木牛和流马的结构或制造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仿古木牛,其仿古效果好,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仿古木牛,包括牛舌、牛腿和牛头,牛头与牛身相连,牛腿下设有转足,牛身与牛尾相连,牛身上铰接有秋轴,秋轴上铰接有箱体,箱体上铰接有两个连杆,两个连接杆分别铰接在左前腿和右后腿上,左前腿通过轴II 铰接在箱体上,左前腿上端通过轴III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通过轴I铰接在左后腿上,左后腿通过轴IV铰接在箱体上,轴II设置在轴III下方,轴I设置在轴IV下方;右后腿通过轴V铰接在箱体上,右后腿上端通过轴VIII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轴VI铰接在右前腿上,右前腿上端通过轴VII铰接在箱体上,轴V设置在轴VIII下方,轴VI设置在轴 VII下方,所述四条腿上均铰接有止推块,止推块与提拉绳相连,提拉绳与止推杆相连,止推杆铰接在箱体上。所述牛舌与定位轴相连,定位轴上设有偏心定位块,牛头的口腔内设有牛舌定位槽。所述牛尾包括与箱体相连的下支杆,下支杆与立杆相连,立杆与上支杆相连,上支杆铰接在牛身上。本实用新型仿制了《三国演义》当中提到的木牛,只要按压牛尾就可以使整个装置向前运动,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完全由木制或者竹制材料制备,仿古效果比较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001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仿古木牛,包括牛舌2、牛腿和牛头1,牛头1与牛身10相连,牛腿下设有转足19,牛身10与牛尾相连,牛身10上铰接有秋轴7,秋轴7上铰接有箱体 9,箱体9上铰接有两个连杆5,两个连接杆5分别铰接在左前腿6-1和右后腿6-4上,左前腿6-1通过轴II 15-1铰接在箱体9上,左前腿6-1上端通过轴III 16_1铰接有连接杆8, 连接杆8另一端通过轴I 17-1铰接在左后腿6-2上,左后腿6-2通过轴IV18-1铰接在箱体10上,轴II 15-1设置在轴III16-1下方,轴I 17_1设置在轴IV18-1下方;右后腿6_4 通过轴V17-2铰接在箱体9上,右后腿6-4上端通过轴VIII 18-2铰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 8通过轴VI15-2铰接在右前腿6-3上,右前腿6-3上端通过轴VII 16-2铰接在箱体9上, 轴V17-2设置在轴VIII 18-2下方,轴VI 15_2设置在轴VII 16_2下方,所述四条腿上均铰接有止推块12,止推块12与提拉绳20相连,提拉绳20与止推杆21相连,止推杆21铰接在箱体9上。所述牛尾包括与箱体9相连的下支杆14-1,下支杆14-1与立杆14_2相连,立杆 14-2与上支杆14-3相连,上支杆14-3铰接在牛身10上。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通过按压上支杆14-3上下移动,可以使下支杆14-1推动箱体9左右摆动。扳动止推杆21拉动提拉绳20,放下止推块12,止推块与地面接触,防止牛腿后退。在直行过程中,需将4个止推块12都放下,向下按压上支杆14-3的时候,左前腿6-1和右后腿6-4向前迈动,当牛尾14向上抬的时候,左后腿6-2和右前腿6_3向前迈动。直行过程的原理如下箱体9向前运动,左前腿6-1向前摆动,此时,受连接杆8的作用力,左后腿6-2有向后运动的趋势,然而在止推块12的作用下,左后腿6-2不能移动, 则左后腿6-2有一个反作用力,使得整个箱体10向前运动,同时右前腿6-3也给箱体10 — 个反作用力,使得箱体10向前运动。当左拐的时候,将左前腿6-1和左后腿6-2上相连的止推块14放下,右前腿6_3 和右后腿6-4上的止推块提起即可;反之,当右拐的时候,将右前腿6-3和右后腿6-4上的止推块放下,左前腿6-1和左后腿6-2上相连的止推块14提起即可。实施例2所述牛舌2与定位轴3相连,定位轴3上设有偏心定位块4,牛头的口腔内设有牛舌定位槽。当需要木牛静止的时候,拧动牛舌,使牛舌2朝上,偏心定位块4卡在挡块5端头, 可以防止箱体9左右摆动,则整个装置不能移动。当需要木牛前行或者转弯的时候,使牛舌 2向下,偏心定位块4可以允许挡块5通过,则箱体9可以左右摇摆,进而带动整个木牛前行或者转弯。
权利要求1.一种仿古木牛,包括牛舌(2)、牛腿和牛头(1),牛头(1)与牛身(10)相连,牛腿下设有转足(19),牛身(10)与牛尾相连,其特征在于牛身(10)上铰接有秋轴(7),秋轴(7)上铰接有箱体(9 ),箱体(9 )上铰接有两个连杆(5 ),两个连接杆(5 )分别铰接在左前腿(6-1) 和右后腿(6-4)上,左前腿(6-1)通过轴II (15-1)铰接在箱体(9)上,左前腿(6_1)上端通过轴III (16-1)铰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另一端通过轴I (17-1)铰接在左后腿 (6-2)上,左后腿(6-2)通过轴IV (18-1)铰接在箱体(10)上,轴II (15_1)设置在轴III (16-1)下方,轴I (17-1)设置在轴IV (18-1)下方;右后腿(6-4)通过轴V (17_2)铰接在箱体(9)上,右后腿(6-4)上端通过轴VIII (18-2)铰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通过轴VI (15-2)铰接在右前腿(6-3)上,右前腿(6-3)上端通过轴VII (16-2)铰接在箱体(9)上,轴 V (17-2)设置在轴VIII (18-2)下方,轴VI (15_2)设置在轴VII (16_2)下方,所述四条腿上均铰接有止推块(12),止推块(12)与提拉绳(20)相连,提拉绳(20)与止推杆(21)相连,止推杆(21)铰接在箱体(9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木牛,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舌(2)与定位轴(3)相连,定位轴(3)上设有偏心定位块(4),牛头的口腔内设有牛舌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木牛,其特征在于所述牛尾包括与箱体(9)相连的下支杆(14-1),下支杆(14-1)与立杆(14-2)相连,立杆(14-2)与上支杆(14_3)相连,上支杆 (14-3)铰接在牛身(10)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仿古木牛,包括牛舌、牛腿和牛头,牛头与牛身相连,牛腿下设有转足,牛身与牛尾相连,牛身上铰接有秋轴,秋轴上铰接有箱体,箱体上铰接有连杆,连接杆分别铰接在左前腿和右后腿上,左前腿铰接在箱体上,左前腿上端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铰接在左后腿上,左后腿铰接在箱体上;右后腿铰接在箱体上,右后腿上端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铰接在右前腿上,右前腿铰接在箱体上,所述四条腿上均铰接有止推块,止推块与提拉绳相连,提拉绳与止推杆相连,止推杆铰接在箱体上。本实用新型仿制了《三国演义》当中提到的木牛,只要按压牛尾就可以使整个装置向前运动,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完全由木制或者竹制材料制备,仿古效果比较好。
文档编号B62B11/00GK202080320SQ20112009353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日
发明者宋鸿斌 申请人:宋鸿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