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架之避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484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手架之避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把手架之避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尤指一种设有减震装置的把手架的避震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常见装设把手管的自行车立管结构,主要是由一立管、一端部具相对枢耳的把手架及一锁固件所组成,立管顶端设有一具贯孔的枢部,枢部是供把手架的二枢耳靠置, 把手架异于枢耳一端具有一得以供把手管穿设的通孔,而锁固件是穿设锁固把手架的枢耳及立管的枢部;但是,一般未装设有前避震器的自行车骑乘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时,会使得使用者手部握持的把手管感受到相当大的振动度,极令骑乘者感受到不舒适感,且亦容易让使用者的手腕不经意受伤,不符合人体工学;再者,现今虽有前叉避震器的产品出现,但仅能单纯式的将振动度降低,仍旧无法完全避免前轮的振动传递到使用者的手部,而仍有使用上的顾虑;显然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1、一种可发挥良好的减震效果的把手架的避震结构;2、提供一种组装方式简单方便,适合DIY市场使用的把手架的避震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包括一立管;一束管,该束管的中央具有一通孔,该通孔是供该立管穿设,而该束管的外周缘具有一与该通孔连通的剖沟,且该束管的外侧具有一耳部,该耳部是供一锁固件穿设锁固,而该束管异于该耳部的一侧具有一枢部,该枢部的中央具有一内齿孔;一把手架,该把手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弧片,该第一弧片的自由侧锁固一第二弧片,而该把手架异于该第一弧片的一侧具有二相对的枢耳,且该把手架是利用该二枢耳靠设于该束管的枢部位置,该二枢耳的中央分别具有一贯孔,且该二枢耳朝外侧位置分别凹设有若干容室,各容室是分别供一弹性组件容置,而各枢耳的贯孔是分别供一封盖盖设,该封盖朝向该贯孔的一侧具有一得以穿过该贯孔的穿柱,该穿柱的端部外周缘具有一外齿部,该外齿部得以与该束管的内齿孔啮合,而该封盖相对于各弹性组件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凸抵块,各凸抵块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缺口,各缺口分别得以推抵该弹性组件;一螺固件,该螺固件是穿过该封盖,并螺固。其中,该锁固件为螺丝。其中,该弹性组件为优力胶。其中,该螺固件为螺栓。其可进一步包括二抵盖及二轴承,该二抵盖及该二轴承是供各封盖的穿柱穿设, 使各抵盖的一侧分别抵靠于该把手架的枢耳一侧。[0015]其中,各抵盖的一侧中央分别凸设出一环形凸座,各凸座是分别供该轴承装设定位。本实用新型优点及功效在于提供一种可发挥良好的减震效果的把手架的避震结构;提供一种组装方式简单方便,适合DIY市场使用的把手架的避震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组合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避震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把手高低调整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把手角度调整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把手管A 立管10束管20 通孔21 剖沟22耳部ぬ 锁固件M 枢部25内齿孔沈 把手架30穿孔301 第一弧片31 第二弧片32枢耳33 贯孔331容室332 弹性组件34 封盖35 穿柱351 外齿部352凸抵块353 缺ロ 354 螺固件40 抵盖50 凸座51轴承60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包括一立管 10 ;一束管20,该束管20的中央具有一通孔21,该通孔21是供该立管10穿设,而该束管20的外周缘具有一与该通孔21连通的剖沟22,且该束管20的外侧具有一耳部23,该耳部23是供一锁固件M穿设锁固,使该立管10得以被该束管20紧固,而该束管20异于该耳部23的一侧具有一枢部25,该枢部25的中央具有一内齿孔沈;一把手架30,该把手架30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弧片31,该第一弧片31的自由侧锁固一第二弧片32,使该第一、二弧片31、32之间形成一得以供把手管A穿过的穿孔301,而该把手架30异于该第一弧片31的一侧具有二相对的枢耳33,且该把手架30是利用该二枢耳33靠设于该束管20的枢部25位置,该二枢耳33的中央分别具有一贯孔331,且该二枢耳33朝外侧位置分别凹设有若干容室332,各容室332是分别供一弹性组件34容置,而各枢耳33的贯孔331是分别供一封盖35盖设,该封盖35朝向该贯孔331的一侧具有一得以穿过该贯孔331的穿柱351,该穿柱351的端部外周缘具有一外齿部352,该外齿部352得以与该束管20的内齿孔沈啮合,而该封盖35相对于各弹性组件34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凸抵块353,各凸抵块353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缺口 354,各缺口 3M分别得以推抵该弹性组件 34 ;[0036]一螺固件40,该螺固件40是穿过该封盖35,并螺固。其中,该锁固件M是为螺丝。其中,该弹性组件34是为优力胶。其中,该螺固件40是为螺栓。其可进一步包括二抵盖50及二轴承60,该二抵盖50及该二轴承60是供各封盖 35的穿柱351穿设,使各抵盖50的一侧分别抵靠于该把手架30的枢耳33 —侧。其中,各抵盖50的一侧中央分别凸设出一环形凸座51,各凸座51是分别供该轴承 60装设定位。而由以上的组合构成,请续配合参阅图1-8所示,当使用者在崎岖不平的路面骑乘自行车时,会使得使用者手部握持的把手管A感受到振动度不一的不舒适感,而由于本实用新型另外于把手架30的内部装设得以减震、吸震的弹性组件34 (如图5-6所示),故当把手架30上下震动时,得以利用各凸抵块353的缺口 3M推抵弹性组件34,使之具有吸震效果,故可发挥良好的减震效果,整体的组装方式简单方便,适合DIY市场使用,深具实用性。请续配合参阅图7所示,当使用者欲调整把手管A的高低位置时,仅需旋松锁固件 24,之后将束管20向上或向下位移,以调整把手架20至合适的高度,最后再将锁固件M锁紧,如此便得以完成把手管A角度的调整作业,整体的调整方式简单方便,深具实用性。请续配合参阅图8所示,当使用者欲调整把手管A的上下角度时,仅需旋松螺固件 40,之后将把手架30两侧的封盖35拉出,使封盖35的外齿部352得以脱离束管20的内齿孔沈,如此,便得以对把手架30进行上下角度的调整,待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后,便得以将把手架30两侧的封盖35推入,并使封盖35的外齿部352得以与束管20的内齿孔沈啮合, 最后再利用螺固件40锁固,如此便得以完成把手管A角度的调整作业,整体的调整方式简单方便,深具实用性。当然,本实用新型得以装设于一般的避震自行车上,当然更适用于一般非具避震效能的自行车上,以吸收来自前轮的振动,具较佳的避震效果,深具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管;一束管,该束管的中央具有一通孔,该通孔是供该立管穿设,而该束管的外周缘具有一与该通孔连通的剖沟,且该束管的外侧具有一耳部,该耳部是供一锁固件穿设锁固,而该束管异于该耳部的一侧具有一枢部,该枢部的中央具有一内齿孔;一把手架,该把手架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弧片,该第一弧片的自由侧锁固一第二弧片,而该把手架异于该第一弧片的一侧具有二相对的枢耳,且该把手架是利用该二枢耳靠设于该束管的枢部位置,该二枢耳的中央分别具有一贯孔,且该二枢耳朝外侧位置分别凹设有若干容室,各容室是分别供一弹性组件容置,而各枢耳的贯孔是分别供一封盖盖设,该封盖朝向该贯孔的一侧具有一得以穿过该贯孔的穿柱,该穿柱的端部外周缘具有一外齿部,该外齿部得以与该束管的内齿孔啮合,而该封盖相对于各弹性组件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凸抵块, 各凸抵块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缺口,各缺口分别得以推抵该弹性组件;一螺固件,该螺固件穿过该封盖并螺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固件为螺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为优力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固件为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二抵盖及二轴承,该二抵盖及该二轴承是供各封盖的穿柱穿设,使各抵盖的一侧分别抵靠于该把手架的枢耳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抵盖的一侧中央分别凸设出一环形凸座,各凸座是分别供该轴承装设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把手架之避震结构,其是由一立管、一束管、一把手架及一螺固件所组成,束管中央具有一供立管穿设的通孔,且束管一侧具有一枢部,枢部的中央具有一内齿孔,而把手架一侧具有一第一弧片,第一弧片自由侧锁固一第二弧片,而把手架异于第一弧片的一侧具有二相对的枢耳,二枢耳中央分别具有一贯孔,且二枢耳朝外侧位置分别凹设有若干容室,各容室是分别供一弹性组件容置,而各枢耳的贯孔是分别供一封盖盖设,封盖朝向贯孔一侧具有一得以穿过贯孔的穿柱,穿柱端部外周缘具有一外齿部,外齿部得以与束管的内齿孔啮合,而封盖相对于各弹性组件位置分别设有一凸抵块,各凸抵块一侧分别具有一缺口,各缺口分别得以推抵弹性组件。
文档编号B62K21/14GK202175149SQ20112024001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仇志明 申请人:禾顺丰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