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夹手折叠关节及其童车折叠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50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夹手折叠关节及其童车折叠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夹手折叠关节及不夹手折叠关节的童车折叠架,主要用在婴儿车折叠关节部位,便于车台的收合与展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设计在车台收合与展开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夹手的现象。 在收合与展开车台的过程中由于大人一时的疏忽没有照看好小孩而让小孩把手伸进正在动作的关节,导致小孩子的手被夹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折叠关节存在的夹手问题,而提供一种不夹手折叠关节及不夹手折叠关节的童车折叠架。实现不夹手折叠关节的技术方案是这种不夹手折叠关节包括一连接件,在连接件上设有铰接点,在连接件内设有片槽,该连接件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一折叠件,在折叠件上设有铰接端,该铰接端为片状板,该片状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其中折叠件通过片状板铰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与折叠件之间通过铰接点做相对转动,折叠件铰接端的片状板插接在连接件的片槽内,并在该片槽内做相对转动,转动时,折叠件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件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之间形成向外推力。该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连接件内的片槽为1个或以上,片槽缝隙的宽度小于婴儿手指的厚度或小于 5mm或大于12mm ;所述折叠件的片状板为1个或以上,当片状板为2个或以上时,在片状板之间形成片槽。所述折叠件的片状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件的侧向外围弧形面在折叠过程中形成的安全夹角为钝角。所述连接件上的铰接点为1个。实现不夹手折叠关节童车折叠架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童车折叠架包括不夹手折叠关节,包括一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有铰接点,在连接板内设有片槽,该连接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一折叠杆,在折叠杆上设有铰接端,该铰接端为片状板,该片状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其中折叠杆通过铰接端铰接在连接板上,连接板与折叠杆之间通过铰接点做相对转动,折叠杆铰接端的片状板插接在连接板的片槽内,并在片槽内做相对转动,转动时,折叠杆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之间形成向外推力。[0016]该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连接板的片槽为1个或以上,片槽缝隙的宽度小于婴儿手指的厚度或小于 5mm或大于12mm ;所述折叠件的片状板为1个或以上,当片状板为2个或以上时,在片状板之间形成片槽。所述连接板上的铰接点为1个。所述折叠杆的片状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在折叠过程中形成的安全夹角为钝角。所述连接板上设有1个铰接孔,其一端为连接端,其外形为弧形面,连接板内设有 2层片槽,该片槽缝隙小于5mm或大于12mm,该片槽为盲槽;所述折叠杆的端部为片状板,该片状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该片状板为两层,在两层片状板之间是片槽,在片状板上设有铰接孔,折叠杆经铰接孔铰接在连接板的铰接孔上,折叠杆铰接端的2片片状板插接在连接板的2层盲槽片槽内,连接板与折叠杆之间通过铰接孔做相对转动,转动时,片状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之间形成向外推力角,固定杆与连接杆的连接端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不夹手折叠关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折叠夹手问题,具有应用范围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关节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连接件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4的仰视图。图7是图4的立体图。图8是图6的折叠件示意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图10是图8的仰视图。图11是图8的立体图。图12是图1的连接固定杆示意图,表示三片式和两片式结构。图13是图12的剖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童车上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侧视图。图16-17是图14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图中1折叠件、11连接端、12侧向外围弧形面、13铰接孔、15片状板、2连接件、21 外凸圆弧面、22盲槽片槽、10折叠杆、20收车机构、30固定杆、40连接板、50上连杆、60扶手杆、70下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折叠关节。如图1所示,本折叠关节由折叠件1和连接件2组成。折叠件1上有铰接端,铰接端是片状板15,片状板15可以是一片或一片以上,当一片以上时,片与片之间形成槽,片状板15的厚度取决于盲槽片槽22的宽度,片状板15侧向外围是弧形面12,片状板15上有用于与连接件2铰接的铰接孔13,折叠件1还有用于套接其他杆件的连接端11。连接件2上有用于与折叠件1铰接的铰接孔13,连接件2内有盲槽片槽22,盲槽片槽22可以是一个或多层,盲槽片槽22的宽度应小于婴儿手指的厚度或小于5mm或大于12mm,以免因婴幼儿的手指插进盲槽片槽22内而受伤,连接件2的侧向外围是弧形面21,连接件2还有用于套接其他杆件的连接端11。折叠件1通过片状板15的铰接孔13铰接在连接件2的铰接孔13上,折叠件1与连接件2之间通过铰接孔13做相对转动,折叠件1铰接端的片状板15插接在连接件2的盲槽片槽22内,并在盲槽片槽22内做相对转动,折叠件1的折叠位置受盲槽片槽22底边限制,相对转动时,折叠件1的弧形面12 与连接件2的弧形面21之间形成向外推力,这样可将放在折叠件1与连接件2之间的手或手指向外推,以保护手或手指不被夹伤。上述折叠件1和连接件2组成的折叠关节底部也具有与上面相同的不夹手功能。实施例2:童车折叠架。如图14所示,本折叠架由折叠关节和上连杆50、扶手杆60、下连杆70、收车机构 20等组成。折叠关节由折叠杆10和连接板40组成。折叠杆10上有铰接端,铰接端是片状板15,片状板15可以是一片或两片,当两片以上时,片与片之间形成槽,片状板15的厚度取决于盲槽片槽22的宽度,片状板15侧向外围是弧形面12,片状板15上有用于与连接件2铰接的铰接孔13,片状板15的前部厚度为 12mm或大于12mm,后部有小于5mm的槽,第一折叠杆10还有用于套接其他杆件的连接端 11。连接板40上有1个铰接孔13,该铰接孔13与折叠杆10铰接,连接板40内有盲槽片槽 22,盲槽片槽22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一层由两片式组成,两层由三片式组成,盲槽片槽22的宽度应小于婴儿手指的厚度或小于5mm或大于12mm,以免因婴幼儿的手指插进盲槽片槽22 内而受伤,连接板40的侧向外围是弧形面21,连接板40还有用于套接固定杆30的连接端 11。折叠杆10通过片状板15的铰接孔13铰接在连接板40的铰接孔13上,折叠杆10与连接板40之间通过铰接孔13做相对转动,折叠杆10铰接端的片状板15插接在连接板40 的盲槽片槽22内,并在盲槽片槽22内做相对转动,折叠杆10的折叠位置受盲槽片槽22底边限制,相对转动时,折叠杆10的弧形面12与连接板40的弧形面21之间形成向外推力, 这样可将放在折叠杆10与连接板40之间的手或手指向外推,以保护手或手指不被夹伤。上述第一折叠杆10和连接板40组成的折叠关节底部也具有与上面相同的不夹手功能。本童车的结构与现有童车基本相同,所以在这里就不再累述,主要的改进部分是折叠关节的结构和形状,最终目的是当折叠架折叠时,实现不夹手,保证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不夹手折叠关节,其特征是包括一连接件,在连接件上设有铰接点,在连接件内设有片槽,该连接件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一折叠件,在折叠件上设有铰接端,该铰接端为片状板,该片状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其中折叠件通过片状板铰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与折叠件之间通过铰接点做相对转动,折叠件铰接端的片状板插接在连接件的片槽内,并在该片槽内做相对转动,转动时,折叠件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件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之间形成向外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夹手折叠关节,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内的片槽为1个或以上,片槽缝隙的宽度小于婴儿手指的厚度或小于5mm或大于12mm ;所述折叠件的片状板为1 个或以上,当片状板为2个或以上时,在片状板之间形成片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夹手折叠关节,其特征是所述折叠件的片状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件的侧向外围弧形面在折叠过程中形成的安全夹角为钝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夹手折叠关节,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上的铰接点为1个。
5.一种不夹手折叠关节的童车折叠架,其特征是包括不夹手折叠关节,包括一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有铰接点,在连接板内设有片槽,该连接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一折叠杆,在折叠杆上设有铰接端,该铰接端为片状板,该片状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其中折叠杆通过铰接端铰接在连接板上,连接板与折叠杆之间通过铰接点做相对转动,折叠杆铰接端的片状板插接在连接板的片槽内,并在片槽内做相对转动,转动时,折叠杆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之间形成向外推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夹手折叠关节的童车折叠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的片槽为1个或以上,片槽缝隙的宽度小于婴儿手指的厚度或小于5mm或大于12mm;所述折叠件的片状板为1个或以上,当片状板为2个或以上时,在片状板之间形成片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夹手折叠关节的童车折叠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上的铰接点为1个。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夹手折叠关节的童车折叠架,其特征是所述折叠杆的片状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在折叠过程中形成的安全夹角为钝角。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夹手折叠关节的童车折叠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上设有1个铰接孔,其一端为连接端,其外形为弧形面,连接板内设有2层片槽,该片槽缝隙小于5mm或大于12mm,该片槽为盲槽;所述折叠杆的端部为片状板,该片状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该片状板为两层,在两层片状板之间是片槽,在片状板上设有铰接孔,折叠杆经铰接孔铰接在连接板的铰接孔上,折叠杆铰接端的2片片状板插接在连接板的2层盲槽片槽内,连接板与折叠杆之间通过铰接孔做相对转动,转动时,片状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板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之间形成向外推力角,固定杆与连接杆的连接端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不夹手折叠关节及其童车折叠架,其中,一种不夹手折叠关节,包括一连接件,在连接件上设有铰接点,在连接件内设有片槽,该连接件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一折叠件,在折叠件上设有铰接端,该铰接端为片状板,该片状板的侧向外围边缘为弧形面;其中折叠件通过片状板铰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与折叠件之间通过铰接点做相对转动,折叠件铰接端的片状板插接在连接件的片槽内,并在该片槽内做相对转动,转动时,折叠件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与连接件的侧向外围弧形面之间形成向外推力。
文档编号B62B7/06GK202213608SQ20112029760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6日
发明者邓美生 申请人:邓美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