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82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运用手推车,属于搬运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车间、仓库、车站等场合需要经常性地搬运各类货物。在这些场所的搬运中,手推车经常是人们首要选择的搬运工具。中国专利文献CN101716947A公开了一种手推车,如图I所示,该手推车包括手把、手杆、底框F、脚轮,手杆的顶端设有手把,底框F的底端分布有脚轮,所述底框F前端的脚轮 为定向轮,所述底框F后端的脚轮为万向轮,所述手杆末端通过转轴与手杆连接件连接,手杆连接件固定在底框F上,手把的内侧宽度大于底部两脚轮外宽。该文献公开的手推车利用万向轮与定向轮的配合,能够有效防止装卸货物时手推车出现串动,但是由于该手推车的底框F设置在脚轮的上部,位于底框F前端的定向轮和位于底框后端的万向轮将所述底框F托起,这样,在运输货物的时候,需要人手工将货物搬运到手推车的底框上,费时费力。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推车,如图2所示,其主要的架构为两相对的扶手杆A在底端弯折成型,在其两侧后部枢接车轮轴B,并在扶手杆A底端前端部沿接托板C,所述托板C的主体是一个平直的板面,所述托板C用于承载货物,在未装载货物前行时,所述托板C着地,在使用时,由于所述托板C的主体是一个平直的板面,当需要运载的货物贴地放置时,通过直接操作手推车,不能使得所述托板C插入到所述货物的底部,从而无法避免采用人力将货物搬运到所述托板C上,依然费时费力;并且,当运输的货物为长杆状时,货物极易从所述托板C上脱落。中国专利文献CN2545053Y公开了一种手推车,如图3所示,其车体主要以两个扶手杆底端横向枢接的车轮轴及托板E组成,所述托板E为平直的托板,两扶手杆之间靠近上端处设有凹陷形态的置物座,该置物座的底面上开设有一组插置孔;在扶手杆之间靠近置物座底部枢接有一框架,该框架的枢接处延伸一定位段,该定位段面上开设有供枢接之用的滑槽。该装置通过设置定位筒座可以将长杆状的物体直接插接在所述定位筒座内,从而避免了长杆状货物在运输中容易脱落的缺陷,但是,该手推车用于承载货物的托板依然为平直状,当需要运载的货物贴地放置时,通过直接操作手推车,也不能使得所述托板E插入到所述货物的底部,从而无法避免采用人力将货物搬运到所述托板E上,依然费时费力。
综上,上述手推车普遍存在这样的缺陷,即当需要运输的货物贴地放置时,需要人手工搬运,费时费力。为了解放人力,有人试图采用叉车来进行货物运输,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820817Y公开了一种新型叉车,见图4,所述叉车包括轮框和手把,手把下端设有支撑杆,轮框中心轴设有曲轴,曲轴上设有把手,把手前端设有叉臂H。用该叉车装运货物时,用力按下把手,使得叉臂H插入货物的底部,将货物铲起后置于所述叉臂H上进行运输,然而,当所述货物质地较硬并贴地放置时,所述叉臂H将很难插入到货物的底部,而如果强行插入就需要加大所述叉臂的强度,使得叉车的造价提高,因此,在使用该种叉车时一般都先将货物搬运到一个托盘上,然后将所述叉臂插入到托盘的底部来进行运输,此时,仍然无法避免使用人力来进行搬运的缺陷,而如果通过所述叉臂来直接夹持货物,由于所述叉臂平行设置,使得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很好的为货物提供夹持力,因此无法实现自动装运。图5是现有技术公开的另一种叉车,其在使用时与图4所述的叉车具有相同的缺陷。为了解放人力,也有人试图采用大型的辅助搬运设备来将货物放置到手推车等运输设备上,例如,采用吊车将货物放置到手推车上。然而,这种辅助搬运设备往往造价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当需要搬运的货物在空间有限的厂房内时,该种设备往往无法使用。因此,现在技术中急需要一种能够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厂房内、不需要人工及其他辅助设备来搬运货物就能实现货物装运的手推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厂房内、不需要人工及其他辅助设备来搬运货物就能实现货物装运的手推车。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手推车,包括支撑架;把手,设置在所述支
撑架上部;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在推动所述把手时,所述手推车在所述脚轮的带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及至少两个叉臂,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叉臂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围成至少一个朝向所述手推车运动方向开口且内部中空的钳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钳口用于容纳待搬运物体或盛装待搬运物体的箱体,在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位于所述钳口内时,所述叉臂卡住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而使所述手推车运动时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不脱落。 所述叉臂的壁厚向着所述钳口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围栏,所述围栏用于防止所述货物或者盛装货物的箱体从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脱落。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部。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斜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梁。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梁。所述围栏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围栏为长环形、圆环形或椭圆环形。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手推车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手推车,包括支撑架;把手,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部;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在推动所述把手时,所述手推车在所述脚轮的带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 '及 至少两个叉臂,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叉臂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围成至少一个朝向所述手推车运动方向开口且内部中空的钳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钳口用于容纳待搬运物体或盛装待搬运物体的箱体,在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位于所述钳口内时,所述叉臂卡住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而使所述手推车运动时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不脱落。本发明提供的手推车,所述叉臂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围成一个朝向所述手推车运动方向开口且内部中空的钳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小,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手推车运输货物时,由于设置有内部中空的钳口且宽度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小的开口,使得所述叉臂容易从货物或者盛装货物的箱体的外围夹持住所述货物或者所述箱体,不需要人手工搬运也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大型辅助设备来进行搬运,节省了人力且可以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厂房内,较为便利。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I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手推车的实施例;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手推车的实施例 图3是现有技术的第三种手推车的实施例;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叉车的一种实施例;
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叉车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推车的结构示意 图7是图6所示的手推车的左视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叉臂的一种设置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叉臂的设置方式的变形;
图中附图标记表为
I-把手;2_第一支撑架;31,32_叉臂;34_钳口 ;4-脚轮;5_第一连接梁;6_第二支撑架-J-斜梁;8_第二连接梁;9_围栏。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厂房内、不需要人手工搬运也不需要借助于其他辅助设备进行搬运的手推车。为了实现上述核心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推车,见图6和图7,包括支撑架;把手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部;脚轮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在推动所述把手I时,所述手推车在所述脚轮4的带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及两个叉臂31、32,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叉臂31、32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围成一个朝向所述手推车运动方向开口且内部中空的钳口 34,所述开口的宽度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钳口 34用于容纳待搬运物体或盛装待搬运物体的箱体,在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位于所述钳口 34内时,所述叉臂31、32卡住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而使所述手推车运动时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不脱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是实现本发明核心目的的核心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核心目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不受限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所述脚轮4的具体类型也不受限制,可以是定向论,也可以是万向轮等;所述叉臂至少为两个,当所述叉臂的数量多于两个时,所述叉臂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围城的钳口的数量将多于一个,所述叉臂的数量与所述钳口数量的关系为所述钳口的数量比所述叉臂的数量少一个。为了具有较好的夹持作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推车设置两个叉臂31、32,见图8。为了便于所述叉臂31、32进行夹持,且保证夹持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叉臂31、32的壁厚向着所述钳口 34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为了增加所述支撑架的强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二支撑架6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前部。为了在操作所述把手时,能够非常方便地控制所述手推车的所述叉臂31、32,使得所述叉臂31、32夹持货物后能够被方便地抬起,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架6通过斜梁7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连接。 为了强度以及增大装运量的需要,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分别为两个,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2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梁5,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6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梁8。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推车搬运货物时,当货物或者盛装货物的箱体体积较小时,通过所述叉臂的直接夹持就能满足装运且夹持运输的需求,然而,当所述货物或者盛装货物的箱体的体积较大,直接夹持运输将不是很方便,这时候,就需要将所述叉臂抬起,使得所述货物或者所述箱体依靠在所述支撑架上,此时,为了防止所述货物或者所述箱体从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脱落,在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设置围栏9将是较好的选择,所述围栏9能够防止所述货物或者盛装货物的箱体从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脱落。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围栏9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6上,所述围栏9为长环形,当然,所述围栏9还可以设置为圆环形、椭圆环形等其他形状。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不影响本发明的核心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形,例如,省略所述第二支撑架6,在装运大体积的货物,所述货物或者盛装货物的箱体直接依靠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上,此时,为了防止所述货物从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侧面脱落,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上设置围栏9,同样的,所述围栏9可以是长环形、圆环形、椭圆环形等。上述实施例是只有两个叉臂的情况,在不影响本发明的核心目的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另外的变形,例如,将所述叉臂设置为三个,见图9,相邻所述叉臂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分别形成所述钳口,所述钳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钳口的开口宽度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小,这种变形的意义在于,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提高货物装运的效率。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手推车,包括 支撑架; 把手(I ),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部; 脚轮(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在推动所述把手(I)时,所述手推车在所述脚轮(4)的带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及 至少两个叉臂(31,32),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叉臂(31. 32)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围成至少一个朝向所述手推车运动方向开口且内部中空的钳口( 34),所述开口的宽度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钳口(34)用于容纳待搬运物体或盛装待搬运物体的箱体,在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位于所述钳口(34)内时,所述叉臂(31,32)卡住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而使所述手推车运动时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不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31,32)的壁厚向着所述钳口(34)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围栏(9),所述围栏(9)用于防止所述货物或者盛装货物的箱体从所述支撑架的侧面脱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6 ),所述第二支撑架(6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 )的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6)通过斜梁(7)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所述第二支撑架(6)分别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2)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梁(5 )。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6)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梁(8)。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9)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9)为长环形、圆环形或椭圆环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手推车,包括支撑架;把手,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部;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在推动所述把手时,所述手推车在所述脚轮的带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及至少两个叉臂,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叉臂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围成至少一个朝向所述手推车运动方向开口且内部中空的钳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向着所述手推车的运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钳口用于容纳待搬运物体或盛装待搬运物体的箱体,在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位于所述钳口内时,所述叉臂卡住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而使所述手推车运动时所述待搬运物体或者所述箱体不脱落。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手推车装运货物时,不需要人手工搬运也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大型辅助设备来进行搬运,节省了人力且可以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厂房内,较为便利。
文档编号B62B3/00GK102795251SQ2012102634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广州南鸥卫浴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