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88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跨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安装容器的货台的跨乘型车辆的改进。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跨乘型车辆,其具有在乘车人乘坐的座椅的后方安装容器的货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图I、图7))。如专利文献I的图I及图7所示,在座椅(8)(带括号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I记载的标记,下同)的车辆后方设有成为货台的底板面板(23),在该底板面板(23)载置有行李箱(13)(以下,称为“容器(13)”)。容器(13)由于通过螺丝向底板面板(23)连接,故而需要提高底板面板(23)的强度。
但是,若底板面板(23)的强度提高,则底板面板(23)增厚,其重量增加。而且,底板面板(23)的成本也提高。希望减少安装容器的货台的重量及成本。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3 — 132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跨乘型车辆中可降低货台的重量以及成本的技术。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跨乘型车辆,设有货台,其上表面平坦,载置物品或容器;货台下框架,其配置在所述货台的下方,对该货台进行支承,其中,在货台设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附近,在货台下框架设有将物品或容器安装在货台下框架的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经由开口部将物品或容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在物品或容器设有能够勾挂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的卡合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跨乘型车辆,开口部被可拆装的盖覆盖。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跨乘型车辆,货台具有利用螺栓向车体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也被盖覆盖。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跨乘型车辆,在物品或容器的下部设有相对于货台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的物品定位部,在货台设有与物品定位部对应的货台侧定位部,该货台侧定位部
被盖覆盖。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物品或容器安装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若物品或容器安装在货台上,则需要确保安装部的刚性,需要使货台坚固结实。于是,货台变厚、变重。在本发明中,安装有物品或容器的安装部设置在货台下框架上。由于在货台上不设置安装部,故而可以使货台减薄、变轻。即,若为不具有安装部的货台,则可降低该货台的强度,能够提高货台使用的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另外,能够减轻货台并且可降低货台的成本。另外,设有能够勾挂在物品以及容器上的卡合部。通过将这样的卡合部勾挂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能够将物品或容器简单地安装在货台下框架。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货台上未载置物品等时,开口部被盖覆盖,故而能够提高货台的外观性。而且,能够防止沙粒、尘埃等异物从开口部向货台的下方侵入。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连接部也被盖覆盖。由于设于连接部的螺栓被盖覆盖,故而能够提高货台的外观性。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 在物品或容器设有物品定位部,在货台设有货台侧定位部,通过使物品定位部与该货台侧定位部对齐,进行物品或容器相对于货台的水平方向的定位。结果,能够将物品或容器以正确的位置载置在货台上。另外,在货台上未载置物品等时,货台侧定位部被盖覆盖,故而能够提高货台的外观性。


图I是本发明的二轮机动车的左侧面图;图2是说明将货台和货台下框架一同连接在车体框架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说明容器在货台上可拆装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在车辆后部设置的货台的俯视图(将容器取下时);图5是从图4取下货台时的俯视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货台下框架时的图(安装有容器时);图7是图6的7 — 7线剖面图;图8是说明在容器设置的临时物品定位部(日文仮物品位置決A部)的剖面图;图9是说明在容器中设置的实际物品定位部(日文本物品位置決A部)的剖面图;图10 (a)、(b)是说明将容器的卡合部向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卡合的构造的剖面图及作用说明图;图11是说明将容器的临时物品定位部和实际物品定位部向货台侧定位部依次定位的情况的图;图12是说明容器的下部构造的图;图13是图3的另一实施例图;图14是说明前盖的爪部的卡合构造的剖面图。标记说明10 :跨乘型车辆(二轮机动车)18 :容器21 :货台22:货台下框架51:货台的上表面60:开口部61 :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8:卡合部71 :物品定位部
72:货台侧定位部74:盖(后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以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从在二轮机动车上乘坐的驾驶员看到的方向。另外,附图是从附图标记的朝向看到的图。〔实施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二轮机动车10为跨乘型车辆,具有车体框架11、转向自如地设于车体 框架11的前端的前轮13、从车体框架11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向后方可摆动地延伸的摆动单体12、设于该摆动单体12后端的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4、配置在前轮13与后轮14之间的乘车人乘坐的座椅15,乘车人能够跨座在该座椅15上。作为驱动源的动力单元17 —体地设置在摆动单体12上。在座椅15的车辆后方设有对载置容器18的货台(图2、标记21)进行支承的货台下框架22。车体框架11被车体罩30覆盖。车体罩30包括前罩31,其将车体框架11的头管26的前方覆盖;内罩32,其将头管26的后方覆盖;手把罩33,其设于前罩31的上方以及内罩32的上方,将手把25周围覆盖;下部罩34,其从前罩31的下端以及内罩32的下端向车辆后方延伸;座椅下部罩35,其将下部罩34与座椅15之间覆盖;后罩36,其从座椅下部罩35向车辆后方延伸且位于货台下框架22的下方。在车轮13的上方,在前叉38上安装有前挡泥板39。在前罩31的前方,在前罩31上安装有头灯41。在后罩36的后方设有尾灯42。在摆动单体12的上部安装有空气滤清器43,在摆动单体12以将后轮14的上方覆盖的方式安装有后挡泥板44。 接着,对连接在车体上的货台下框架和货台进行说明。如图2所不,在车体框架11的后部设有左右的后框架45L、45R,后横向框架46横跨左右的后框架45L、45R的后端,在左右的后框架45L、45R附设有左右的第一支架47L、47R,在后横向框架46上附设有左右的第二支架48L、48R。在左右的后框架45L、45R的上方载置货台下框架22,在该货台下框架22的上方载置货台21。即,在货台21的下方设有支承货台21的货台下框架22。货台21将上表面51平坦地设置,在货台21的上表面51可载置物品或容器。接着,对在货台的上表面可载置容器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进行如下设置在货台21的前部车宽方向中心开设有可收纳工具的工具箱开口 54,在该工具箱开口 54的后方开设有左右的前开口 55L、55R,在该左右的前开口 55L、55R的后方设于货台21的作为货台侧定位部72的左右的第一凹部56L、56R ;设于左右的第一凹部56L、56R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左右的第二凹部57L、57R ;在左右第二凹部57L、57R的内侧设有后开口 58,在这些前开口 55L、55R以及后开口 58的下方配置卡止容器18的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图2中标记61)。在货台的上表面51设有比该上表面51稍低的多个低底板部63。货台21的开口部60由左右的前开口 55L、55R、后开口 58这三要素构成。
在容器18的底部19突设有以面向左右的前开口 55L、55R的方式设置的、作为可与卡止部件89L、89R卡合的卡合部68的左右的L形前脚65L、65R ;可将容器18定位在左右的第一凹部56L、56R的左右的后外脚66L、66R ;可将容器18定位在左右的第二凹部57L、57R的左右的后内脚67L、67R,并且设有以面向左右的后内脚67L、67R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后开口 58的方式设置的、作为可与货台下框架安装部61卡合的卡合部68的L形钩69。S卩,在容器18设有可勾挂在卡止部件89L、89R、61上的卡合部68。另外,在构成容器18的下部的底部19设有由左右的后外脚66L、66R和左右的后内脚67L、67R构成且相对于货台21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的物品定位部71。在货台21,与物品定位部71对应而设有由左右的第一凹部56L、56R和左右的第二凹部57L、57R构成的货台侧定位部72。另外,也可以代替容器而勾挂物品并向卡合部68卡合。如图4所示,设于货台21的上表面51的左右的前开口 55L、55R在未将容器(图3中标记18)载置于货台21上时,分别被左右的前盖73L、73R覆盖。同样地,在未将容器 18载置于货台21上时,设于货台的上表面51的左右的第一凹部56L、56R、左右的第二凹部57L、57R以及后开口 58能够被后盖74覆盖。接着,对设于货台下方的货台下框架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货台下框架22主要包括外框部81,其形成为向车轮前方开放的C形;第一宽度部件85以及第二宽度部件86,在外框部81的开放部,第一宽度部件85以及第二宽度部件86跨越从车轮后面看呈口形的限制器支架部82的两端,所述第一宽度部件85以及第二宽度部件86在车宽方向前后跨越外框部81的左右的侧部管83L、83R的中间部;左右的前部件87L、87R,其分别在车辆前后跨越外框部81的前部左右与第一宽度部件85之间;支架横向部88,其跨越左右的前部件87L、87R之间;左右的卡止部件89L、89R,其从支架横向部88向车辆前方延伸;左右的后部件91L、91R,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跨越第一宽度部件85与第二宽度部件86之间;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其跨越左右的后部件91L、91R之间;U形部件92,其呈U形,以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的后部件91L、91R的后端的方式横架,在俯视车辆时,以后方侧闭合的方式配置。将容器18安装在货台下框架22的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在货台21开设的后开口 58附近设于货台下框架22。在第一宽度部件85与左侧后部件91L之间固定有板状的左加强板93L,在第一宽度部件85与右侧后部件91R之间固定有板状的右加强板93R。在左侧部管83L固定有扶手杆94。图2对货台以及货台下框架向后框架的安装关系进行说明。使货台下框架22的支架横向部88以及左右的加强板93L、93R分别与附设于后框架45L、45R的左右的第一支架47L、47R以及左右的第二支架48L、48R对齐,进而,使在货台21开设的左右的第一埋头孔95L、95R以及在左右的第一凹部56L、56R开设的孔96、96分别向支架横向部88以及左右的加强板93L、93R对齐,利用四个螺栓97将货台21以及货台下框架22 —同向后框架45L、45R连接。接着,对从下方观察到的将容器安装在货台上的状态下的货台下框架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设于货台下框架22且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左右的卡止部件89L、89R分别开设有各自为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卡止开口 101LU01R,与卡止开口 101L、IOlR对齐而从货台21向图面侧延伸左右的伸出凸部102LU02R。参照图4,在货台的后开口 58,伸出凸部103从货台的后开口 58的周围向图面侧延伸。左右的伸出凸部102LU02R以及伸出凸部103为从上方观察货台21时能够不容易看到车辆的下方的遮蔽部位。在货台21的底部设有与开口部60对齐而向下方伸出的伸出凸部102L、102R、103,故而能够提高货台21的外观性。图7表示前开口的剖面构造。在货台21开设的前开口 55L附设有伸出凸部102L,前开口 55L的周围被卡止部件89L支承。在此,与卡止部件89L相比,货台21的前开口 55L的轮廓向内侧伸出S,故而卡止部件89L的内缘不会露出而能够被遮住。结果,提高货台21的外观性。以上,对前部左侧开口的卡止构造进行了说明,但由于前部右侧开口的卡止构造也与上述构造相同,故而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卡止构造,设于容器18的底部19的左右的L形前脚65L、65R以其上侧的面分别与左右的卡止部件89L、89R抵接,能够将左右的L形前脚65L、65R向货台21以及货台下框架的左右的卡止部件89L、89R可靠地安装。以下,利用图8、图9对设于容器的物品定位部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容器18突设有作为被安装部的后部外脚66L,在货台21设有将容器18大致定位在货台21的规定位置的作为安装部的第一定位部111 (左侧的第一凹部56L)。另外,后部外脚66R的构造与后部外脚66L相同,故而省略说明。如图9所示,在容器18突设有作为被安装部的后部内脚67L,在货台21设有将容器18定位在货台21的规定位置的作为安装部的第二定位部112 (左侧的第二凹部57L)。通过货台的前开口 55L将L形前脚65L从车辆前方向后方卡止在卡止部件89L,并且使后部内脚67L的前壁114与第二定位部112的前壁115抵接,由此防止容器18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接着,对勾挂在下框架侧安装部的卡合部进行说明。如图10 (a)所示,设于容器侧的卡合部68卡合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容器18的卡合机构120包括枢轴121、可转动地设于枢轴121的操作杆122、从操作杆122延伸的呈V形的连杆123、与连杆123的前端连接且可滑动地支承于容器18并具有卡合部68的卡合腕124。在容器18设有可勾挂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的卡合部68。如图10 (b)所示,若将操作杆122向图中的箭头标记b方向操作,则该操作杆122以枢轴121为中心转动,从操作杆122经由连杆123使卡合腕124向斜前下方移动,由此,能够从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解除卡合部68。S卩,经由在货台21的后部开设的后开口 58将容器18能够拆卸地安装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在容器18设有卡合部68。通过将这样的卡合部68勾挂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能够将容器18简单地向货台下框架22安装以及将容器18简单地从货台下框架22取下。另外,也可以代替容器而形成为物品。接着,对设于货台的临时定位部(日文仮位置決A部)以及实际定位部(日文本位置決A部)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将作为被安装部的左右的后部外脚66L、66R卡合在作为临时定位部的左右的第一定位部111、111,利用左右的后部外脚661^、661 将容器18大致定位在货台21,接着,将下方伸出高度比左右的后部外脚66L、66R短的左右的后部内脚67L、67R卡合在作为实际定位部的左右的第二定位部112、112。在容器18的下部设有由左右的后部外脚66L、66R以及左右的后部内脚67L、67R构成且相对于货台21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的物品定位部71,在货台21,与物品定位部71对应而设有由左右的第一定位部111、111以及左右的第二定位部112、112构成的货台侧定位部72。在容器18设有物品定位部71,在货台21设有货台侧定位部72,通过使物品定位部71与货台侧定位部72对齐,进行容器18相对于货台21的水平方向的定位。结果,能够将容器18以正确的位置载置在货台21上。另外,也可以代替容器,形成为物品。接着,对上述的跨乘型车辆的作用进行说明。 参照图3、图10,容器18安装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若将容器18安装在货台21,则需要确保安装容器的安装部的刚性,需要使货台坚固结实。于是,货台变厚、变重。该方面,在本发明中,用于安装容器18的货台下框架安装部61设置在货台下框架22上。由于在货台21不设置安装部,故而可以使货台21减薄、变轻。若为不具有安装部的货台21,则可以为刚性低的材料构成的部件,能够提高货台21使用的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另外,能够减轻货台21,并且能够降低货台21的成本。接着,对设于容器下部的脚部和卡合部的高度关系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在将容器18单独地置于底板126时,使L形前脚65和后部外脚66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后部内脚67以及卡合部68的底面133下突设的长度长。通过上述构成,通过使后部内脚67以及卡合部68不碰抵底板126,能够以将容器18单独置于底板126时稳定的良好姿势载置容器18。接着,对覆盖货台的开口的盖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在货台21的上表面51设有比该上表面51低一级的低底板部63。在该低底板部63设有构成开口部60的后开口 58,该后开口 58被可拆装的盖74覆盖。同样地,在货台21的上表面51设有比该上表面51低一级的低底板部63、63。在这些低底板部63、63开设有左右的前开口 55L、55R,在这些左右的前开口 55L、55R可拆装地设有前盖73L、73R。如图14所示,前盖73L具有爪部173L。爪部173L能够卡合在伸出凸部102L的肋的下表面105a。另外,关于前盖73R的卡合构造,除了上述前盖73L的构造和相对于车宽方向中心线对称的构造之外,不发生变化,故而省略说明。在图13中,在货台21上未载置有容器18或物品等时,由前开口 55L、55R和后开口 58构成的开口部60被前盖73L、73R、后盖74堵住而被覆盖,故而能够提高货台21的外观性。而且,能够防止沙粒以及尘埃等异物从开口部60向货台21的下方侵入。货台21具有通过螺栓97向车体连接的连接部131,该连接部131也被前盖73L、73R覆盖。货台侧定位部72被盖73L、73R覆盖。设于连接部131的螺栓97、97被前盖73L、73R覆盖,故而能够提高货台21的外观性。而且,在货台21上不载置物品等时,货台侧定位部被前盖73L、73R覆盖,故而能够提高货台21的外观性。另外,本发明,在实施方式中适用于二轮机动车,但也可适用于跨乘型三轮车,还 可以适用于一般的跨乘型车辆。容器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行李箱,容器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另外,对于物品,也可以是座椅及靠背等车辆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跨乘型车辆,其设有货台(21),其上表面(51)平坦,载置物品或容器(18);货台下框架(22),其配置在所述货台(21)的下方,对所述货台(21)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货台(21)设有开口部(60),在该开口部(60)的附近,在所述货台下框架(22)设有将所述物品或所述容器(18)安装在所述货台下框架(22)的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经由所述开口部(60 )将所述物品或所述容器(18 )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 在所述物品或所述容器(18)设有能够勾挂在所述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的卡合部(68)。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跨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60)被可拆装的盖(74)覆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台(21)具有利用螺栓(97)向车体连接的连接部(131 ),该连接部(131)也被所述盖(74)覆盖。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跨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物品或所述容器(18)的下部设有相对于所述货台(21)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的物品定位部(71), 在所述货台(21)设有与所述物品定位部(71)对应的货台侧定位部(72 ), 该货台侧定位部(72)被所述盖(74)覆盖。
全文摘要
一种跨乘型车辆,能够降低货台的重量以及成本。在二轮机动车(10)设有货台,其上表面平坦,载置物品或容器;货台下框架(22),其配置在所述货台的下方,对所述货台进行支承。在货台(21)设有开口部(60),在该开口部(60)的附近,在货台下框架(22)设有将容器(18)安装在货台下框架(22)的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经由开口部(60)将容器(18)以可装拆的方式安装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在容器(18)设有能够勾挂在货台下框架侧安装部(61)的卡合部(68)。
文档编号B62J9/00GK102910229SQ20121027161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丸山智千, 横内浩平, 大久保克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