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踏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261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踏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领域,具体涉及ー种电动踏行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两轮电动车均体积大、较繁琐,减震效果不理想,遇地面不平时颠簸的比较厉害,平稳性、安全性以及随行方便性都不是很好。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ー种电动踏行车,单人代歩行驶平稳、驾驶轻松且携带方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ー种电动踏行车,包括内壳体、夕卜壳体、电池、控制器、压カ传感器、驱动轮、转向轮和两块踏板,其特征在于内壳体内驱动轮的两侧设置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与驱动轮轮轴相连接;驱动轮和转向轮均置于内壳体内中空空间,驱动轮与两侧的内壳体通过轮轴相连接,驱动轮内设置轮毂驱动电机;转向轮通过转向轮支架与内壳体相连接,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中空空间设置电池和控制器,电池、控制器、电机相连接,控制器由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控制;两块踏板设置在外壳体的两侧且分别与内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两块踏板上均设置压カ传感器,压カ传感器与电池、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中空空间还设置喇叭,所述喇叭与控制器、电池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ー种遥控电动踏行车,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帯,且减震效果好,行驶平稳,安全性高。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踏行车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本实用新型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踏行车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踏行车踏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壳体,2.外壳体,3.电池,4.控制器,5.驱动轮,6.转向轮,7.踏板,8.前端压カ传感器,9.后端压カ传感器,10.轮轴,11.减震块,12.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ー种电动踏行车,由内壳体I、外壳体2、电池
3、控制器4、驱动轮5、转向轮6、两块踏板7以及压力传感器(前端压カ传感器8、后端压カ传感器9)构成,夕卜壳体2罩在内壳体I的外面,这两个壳体之间有中空空间,转向轮6与驱动轮5均安置在内壳体I的中空空间里面并且前后排列,转向轮6与驱动轮5前后排列,均罩在内壳体I下面,驱动轮5是轮毂驱动电机外面包覆橡胶胎面构成,轮毂驱动电机内带有电磁刹车。在内壳体I内,驱动轮5的两侧安装有减震块11,驱动轮5两侧的减震块11是与轮轴10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的,轮轴10的两端分别用轴套12包裹,两端的轴套12是这样安装在轮轴10的两端的轴套12是由上下两半组成,这两半轴套将轮轴10的末端由上之下包裹住,两半轴套12之间通过螺丝合并连接构成,两半轴套12与轮轴10的末端通过卡槽固定连接;轴套12与减震块11之间通过卡槽固定连接;减震块11为聚氨酯类弹性橡胶材 料,当驱动轮5受到冲击カ时,减震块11的弹力作用于轮轴10两端的轴套12,轴套12连动轮轴10,轮轴10连动驱动轮5,整体上减小了驱动轮5的受冲击力,从而实现了车子整体的减震。在内壳体I内,转向轮6的两侧安装转向轮支架,转向轮支架通过螺丝与内壳体I固定连接在一起,驱动轮5和内壳体I通过轮轴10连接(轮轴10与轮毂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是同一条轴),轮轴10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内壳体I的两侧内壁上。两块踏板7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两侧的底端,并且与内壳体I的底端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可以转动即为折叠踏板,可以打开支平还可以下垂闭合。两块踏板7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压力传感器(前端压カ传感器8、后端压カ传感器9),前端压カ传感器8感应前行与加速,后端压カ传感器9感应减速与刹车。内壳体I的外面罩有外壳体2,内壳体I和外壳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电动踏行车的侧面,外壳体2和内壳体I之间的中空空间内设置多个电池格以及其它元件格子,用以安置电池3、控制器4以及其它电路元件(比如喇叭等),电池3与控制器4、压カ传感器(前端压カ传感器8、后端压カ传感器9)等电路元件相连接,控制器4与压カ传感器(前端压カ传感器8、后端压カ传感器9)以及轮毂驱动电机、喇叭等连接,控制器4是本电动踏行车的信号感应、控制、处理中心,压カ传感器(前端压カ传感器8、后端压力传感器9)感应到使用者的压カ信号后传递信号至控制器4,控制器4会识别此信号并控制轮毂驱动电机以及喇叭等做出相应的动作。车子可以在车体顶端如外壳体2表面做上提手或者在外壳体2的侧面表面预留凹槽,以备使用者携带车子使用。本电动踏行车表面设有ー电源开关,使用者使用本电动踏行车时,电源开关打开,车子启动运行,车子的前进、加速、減速、刹车、鸣笛等动作均靠压カ传感器(前端压カ传感器8、后端压カ传感器9)感应并靠控制器4控制。本电动踏行车的转向靠使用者自身来带动,使用者站立于车子(踏板)之上,靠自身的重力很容易控制车子转向。当停止使用本电动踏行车后,使用者将两块踏板7闭合,闭合后的两块踏板7呈下垂状态,刚好可以作为车子停放的支撑点。使用者可以将车子停置于某一位置,也可以将其携帯前行或者将其放置于汽车的后备箱里面,携帯与收置都非常的方便。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參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压カ传感器可以用其他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传感器。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电动踏行车,包括内壳体、外壳体、电池、控制器、压カ传感器、驱动轮、转向轮和两块踏板,其特征在干内壳体内驱动轮的两侧设置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与驱动轮轮轴相连接;驱动轮和转向轮均置于内壳体内中空空间,驱动轮与两侧的内壳体通过轮轴相连接,驱动轮内设置轮毂驱动电机;转向轮通过转向轮支架与内壳体相连接,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中空空间设置电池和控制器,电池、控制器、电机相连接,控制器由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控制;两块踏板设置在外壳体的两侧且分别与内壳体转动连接,两块踏板上均设置压力传感器,压カ传感器与电池、控制器相连接,两块踏板上均设置压カ传感器,压カ传感器与电池、控制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电动踏行车,其特征在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中空空间还设置喇叭,所述喇叭与控制器、电池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踏行车,包括内壳体、外壳体、电池、控制器、压力传感器、驱动轮、转向轮和两块踏板,其特征在于内壳体内驱动轮的两侧设置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与驱动轮轮轴相连接;驱动轮和转向轮均置于内壳体内中空空间,驱动轮内设置轮毂驱动电机;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中空空间设置电池和控制器;两块踏板设置在外壳体的两侧且分别与内壳体转动连接,两块踏板上均设置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可随身携带,单人代步使用非常方便,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且行驶阻力小,运行速率高。
文档编号B62M6/40GK202449156SQ20122001811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罗云国 申请人:路海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