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42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车架,用于折叠车上。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折叠车,如折叠自行车、折叠滑板车等一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在换乘公交车或地铁的前后,如果有一辆可以短途代步,而且折叠后体积小巧,带上公交车或地铁又不过多占用乘客空间的折叠车,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方便。由于经常丢车,而每天扛着自行车上下楼的人更需要小巧、便携的折叠车。但更多的人不免有些遗憾,因为在可选择的各种折叠车中,真正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又实用的折叠车却很难寻到。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现有技术下的折叠车架的结构都较复杂,车架折叠后,这些复杂的结构成为缩小整车体积和重量的难点,使得车架折叠和展开的过程较繁琐,折叠和展开速度仍较慢,车架折叠后的整车的结构仍不够紧凑,体积仍然较大,重量仍然较重,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紧凑,折叠方便和省时的折叠车架,而且安装有锁具结构,展开或折叠后更加安全、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头管,座管,中部交叉且相互铰接的长连杆和长接片,所述长接片一端与座管下部铰接而另一端通过短连杆与头管上部铰接,所述长连杆一端与头管下部铰接而另一端通过短接片与座管中部铰接,所述长接片与短连杆铰接相连,所述长连杆与短接片铰接相连。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长接片由两块长连接片组成,短接片由两块短连接片组成;铰接时,两块长连接片分别位于短连杆和长连杆的两侧;两块短连接片分别位于长连杆的两侧。为了提高车架在展开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用于车架展开后定位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支杆,所述车架展开后支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长连杆和短连杆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杆由两根短支杆铰接而成,且所述短支杆上设有定位凸起。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车架在展开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是为了实现更加方便的折叠,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用于车架展开后定位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手柄、挂钩、双连接片和钩板,所述锁紧结构通过锁紧连接块安装在长连杆与短接片的铰接轴上,所述双连接片一端与手柄铰接而另一端与锁紧连接块铰接;所述挂钩包括一体结构的双头连接片和钩体,所述双头连接片分别与手柄和锁紧连接块铰接;所述钩板安装在长接片的两块长连接片之间;所述车架展开后锁紧结构的挂钩与钩板相扣实现锁紧连接。[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车架折叠后散开,提高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座管的上部设有一锁扣,所述车架折叠收缩后锁紧结构的挂钩与锁扣相扣实现锁紧连接。为了防止挂钩与钩板相扣时产生磨损,提高使用寿命,所述钩板上固定有尼龙垫。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长接片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套等。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和紧凑。该折叠车架打破了常规的折叠结构,与现有技术下的折叠车架相比,因省去了一部分复杂的零部件,所以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结构简单,折叠后的体积可缩为最小,重量也变轻,其折叠后车架的体积明显小于现有技术下的折叠车架折叠后的体积,其重量明显轻于现有技术下的折叠车架的重量。2、本实用新型折叠方便和省时。折叠时,只需将座管往前压到一定程度即可,展开时,也只需将座管往后拉到一定程度即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的折叠和展开一般只需f 2秒钟,其折叠的方便程度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下的折叠车架。3、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方便、可靠,更为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由于安装了锁紧装置,可以同时实现车架展开后锁紧,车架折叠后锁紧的功能,提高了车架展开后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折叠后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长接片与短连杆铰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的锁紧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车架展开后的部分剖视图图。图8为实施例3中车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座管,2为头管,3为长接片,31为长连接片,4为长连杆,5为短连杆,6为短接片,7为锁紧结构,71为手柄,72为双连接片,73为钩体,74为双头连接片,75为钩板,76为尼龙垫,8为锁扣,9为安装套,10为支杆,11为短支杆,111为定位凸起,12锁紧连接块,13为短接片接杆,14为短连杆接杆,15为长连杆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座管1,头管2,长接片3,长连杆4,短连杆5,短接片6 ;头管2的中部焊接有一短连杆接杆14,头管2的底部焊接有一长连杆接杆15,座管的中部焊接有一短接片接杆13,座管I的下部与长接片3铰接,而长接片3的另一端与短连杆5铰接,短连杆5的另一端则与短连杆接杆14铰接;长连杆4 一端与长连杆接杆15铰接而另一端与短接片6铰接,而短接片6的另一端则与短接片接杆13铰接;长连杆4与长接片3相互交叉且中部两者相互铰接;所述长接片3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套9,同时在长接片3的后端可焊接有后叉连接杆等。实施例1,如图2所示,在上述图1的基础上增加有锁紧结构7,所述锁紧结构7由支杆10和螺栓组成,在车架展开后支杆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长连杆4和短连杆5之间。实施例2,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实施例1的支杆改为两根短支杆11铰接而成,所述短支杆11上设有定位凸起111,本实施例中在车架展开后两短支杆上的定位凸起111相互顶起卡位,达到锁紧的目的。实施例3,如图5所示,所述长接片3由两块长连接片31组成,铰接时,两块长连接片31分别位于短连杆5的两侧;同理,在与长连杆4铰接时,两块长连接片31分别位于长连杆4的两侧;同样,本实施例中,所述短接片6由两块短连接片组成,在铰接时,两块短连接片分别位于长连杆4的两侧。如图6所示: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手柄71、挂钩、双连接片72和钩板75,所述挂钩包括一体结构的双头连接片74和钩体73 ;如图8所示:所述锁紧结构7通过锁紧连接块12安装在长连杆4与短接片6的铰接轴上;如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锁紧结构的双连接片72 —端与手柄71铰接而另一端与锁紧连接块12铰接;所述挂钩的双头连接片74一端与手柄71铰接而另一端与锁紧连接块12铰接;如图6和图7所示:钩板75安装在长接片3的两块长连接片31之间,钩板75上固定有尼龙垫76 ;如图7所示,当车架充分展开后,下压锁紧结构的手柄71,牵动挂钩逆时针转动,使得挂钩前端的钩体73扣住钩板75的槽壁,实现锁紧连接;如图8所示:当需折叠车架时,拉起锁紧结构的手柄71,牵动挂钩顺时针转动使得钩体73和钩板75分离,进一步上提手柄,长连杆4和短接片6的铰接处上行,使得长连杆4和短接片6向上向内折叠,同时带动头管2下行,使得长接片3和短连杆5向内向下折叠;当完全折叠后,为了防止车架散开,顺时针转动手柄71,牵动挂钩逆时针转动,使得挂钩前端的钩体73扣住锁扣8,实现折叠后的锁紧连接。本实施例安装锁紧结构后折叠和展开车架只需操作手柄即可,更加方便、实用,还可防止在折叠是夹手,更加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架广泛适用于自行车、电动车等行业。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管,座管,中部交叉且相互铰接的长连杆和长接片,所述长接片一端与座管下部铰接而另一端通过短连杆与头管上部铰接,所述长连杆一端与头管下部铰接而另一端通过短接片与座管中部铰接,所述长接片与短连杆铰接相连,所述长连杆与短接片铰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接片由两块长连接片组成,短接片由两块短连接片组成;铰接时,两块长连接片分别位于短连杆和长连杆的两侧;两块短连接片分别位于长连杆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车架展开后定位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支杆,所述车架展开后支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长连杆和短连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由两根短支杆铰接而成,且所述短支杆上设有定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车架展开后定位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手柄、挂钩、双连接片和钩板,所述锁紧结构通过锁紧连接块安装在长连杆与短接片的铰接轴上,所述双连接片一端与手柄铰接而另一端与锁紧连接块铰接;所述挂钩包括一体结构的双头连接片和钩体,所述双头连接片分别与手柄和锁紧连接块铰接;所述钩板安装在长接片的两块长连接片之间;所述车架展开后锁紧结构的挂钩与钩板相扣实现锁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的上部设有一锁扣,所述车架折叠收缩后锁紧结构的挂钩与锁扣相扣实现锁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板上固定有尼龙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头管,座管,中部交叉且相互铰接的长连杆和长接片,所述长接片一端与座管下部铰接而另一端通过短连杆与头管上部铰接,所述长连杆一端与头管下部铰接而另一端通过短接片与座管中部铰接,所述长接片与短连杆铰接相连,所述长连杆与短接片铰接相连。本实用新型构简单、紧凑,折叠方便和省时,展开或折叠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3020486SQ20122073111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玉儒 申请人:常州海豹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