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合成的双人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257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力合成的双人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用于双人自行车的一种动力合成方案,尤其是涉及一种差动轮系在双人自行车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双人自行车优点是适合俩人结伴出行旅游、观光、休闲等,而传统的双人自行车存在自身的缺点:两位车手不具有独立的踩踏系统,往往因为踩踏不同步出现踩踏速度较慢的车手使不上力的情况。对两位车手之间的配合有较高的要求,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车手的踩踏速度往往不同。这也给提供主动力的车手带来较大的运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出一种动力合成的双人自行车,实现两位车手踩踏不同步情况下的动力合成,达到双人双驱的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合成的双人自行车,采用差动轮系作为动力合成装置,所述合成装置安装于双人自行车后车轮中心;自行车后轴(10)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左飞轮(6)安装于左太阳轮(I)上,右飞轮(7)安装于右太阳轮(3)上,花鼓(5)与行星齿轮轴(11)固定连接,构成行星架;当前、后两骑手骑行时,其动力分别通过右、左两条链传动传递给右太阳轮
(3)和左太阳轮(I);右太阳轮(3)和左太阳轮(I)的转动作为差动轮系的两个输入动力,输入的动力通过第一行星轮(2)和第二行星轮(4)传递给行星架,行星架作为有效合成动力的输出端。本发明的动力合成双人自行车,采用差动轮系动力合成的功能,将两位车手所提供给车的动力进行有效叠加,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不需要车手掌握任何骑普通单人自行车外的骑行技能,只需两个人都在踩踏各自的脚踏即可。从而实现双人自行车双人双驱的特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双人自行车的动力合成,克服了现有双人自行车在两人骑行时驱动干涉的现象,使双人自行车的骑行更具舒适性、娱乐性、趣味性,骑行距离更远。本发明可广泛用于代步、旅游、景区游览观光、趣味竞技等。


图1是本发明的差动轮系作为动力合成装置的传动原理图。图中:1_左太阳轮;2_第一行星轮;4_第二行星轮;3_右太阳轮;5-花鼓;6-左飞轮-J-右飞轮;8_车轮福条;9_自行车后轮外圈;10_自行车后轴;11-行星齿轮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动力合成的双人自行车,采用差动轮系作为动力合成装置,该差动轮系动力合成装置安装于双人自行车后车轮中心。在动力合成装置中,自行车后轴10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左飞轮6安装于左太阳轮(大锥齿轮)I上,右飞轮7安装于右太阳轮(大锥齿轮)3上,花鼓5与行星齿轮轴11固定连接,构成行星架。当前、后两骑手骑行时,其动力分别通过右、左两条链传动传递给右太阳轮3和左太阳轮I。右太阳轮3和左太阳轮I的转动作为差动轮系的两个输入动力,输入的动力通过第一行星轮2和第二行星轮4传递给行星架,行星架作为有效合成动力的输出端,花鼓5通过车轮辐条8与自行车后轮外圈9相连接。当前、后骑手各自踩踏脚踏,其动力通过差动轮系合成为花鼓的转动,实现了自行车的驱动。本发明由于可以将两位车手的输出动力通过锥齿差动轮系的动力合成,输出了有效合成动力,使两位车手具有独立的踩踏系统,因此不要求前后两位车手有较好的配合,踩踏时省时省力,真正实现了双人自行车双人双驱的特点,比较适用于旅游观光区或家庭出游使用,经济环保。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合成的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差动轮系作为动力合成装置,所述合成装置安装于双人自行车后车轮中心;自行车后轴(10)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左飞轮(6)安装于左太阳轮⑴上,右飞轮(7)安装于右太阳轮(3)上,花鼓(5)与行星齿轮轴(11)固定连接,构成行星架;当前、后两骑手骑行时,其动力分别通过右、左两条链传动传递给右太阳轮⑶和左太阳轮⑴;右太阳轮⑶和左太阳轮⑴的转动作为差动轮系的两个输入动力,输入的动力通过第一行星轮(2)和第二行星轮(4)传递给行星架,行星架作为有效合成动力的输出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合成的双人自行车,采用差动轮系作为动力合成装置,所述合成装置安装于双人自行车后车轮中心;自行车后轴(10)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左飞轮(6)安装于左太阳轮(1)上,右飞轮(7)安装于右太阳轮(3)上,花鼓(5)与行星齿轮轴(11)固定连接,构成行星架;实现了双人自行车的动力合成,克服了现有双人自行车在两人骑行时驱动干涉的现象,使双人自行车的骑行更具舒适性、娱乐性、趣味性,骑行距离更远。本发明可广泛用于代步、旅游、景区游览观光、趣味竞技等。
文档编号B62M11/00GK103183103SQ20131011585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李映平, 江嘉 申请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