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697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斜梁、后斜杈、水平后杈联结组成三角形车架。车架的前端与圆管壳固定。前车杈上部、脚蹬架、联接圆杆下部在圆管壳内用铰轴和圆球联系;联接圆杆上部与上部有车把的推拉管下部铰接,推拉管与联接圆杆既能结合成刚体推拉杆,又能前后相对摆转,推拉杆使前车杈拧转实现转向;脚蹬架与推拉杆组成推拉杠杆;前车轮安装在前车杈中。后车轮、棘轮同轴安装在水平后杈中。在水平后杈前部滑杆上有滑块,连杆的前端、后端分别与推拉杠杆的下部、滑块铰接。上、下传动板的前端与滑块联接,传动板有磁块,棘轮有磁齿。车座安装在三角形车架顶端。脚蹬、手推拉杠杆,通过连杆、滑块、传动板,依磁力驱转棘轮使车前行。
【专利说明】
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特别是一种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自行车,大都是脚蹬链轮驱动的,脚蹬一圈只有半圈做功,所以驱动力量不大,遇到坡道,人出力受限,车速很慢。现有的自行车常常发生脱链和卡链故障。现有的后轮驱动自行车,人骑时,上身须前倾或直挺,这样不舒适易疲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自行车的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骑行舒适不易疲劳、加速快、速度快,坡道行使给力大,手脚联动更健身。
[0004]本实用新型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如图1至图9示。
[0006]如图3示,圆管壳3由圆柱管和上盖、下底联结组成,所述上盖有一长条形孔3-1,长条形孔3-1的长方向既与上盖的径向重合,又与车长方向一致;如图2示,圆管壳3有一对对称径向缺口3-2;圆球43置于圆管壳3内,并与圆管壳3的内圆、圆管壳3的上盖的下平面、圆管壳3的下底的上平面均配成转动配合。
[0007]如图1示,前车轮I为传统自行车车轮或为电动机式车轮,前车轮I安装在前杈2中;如图3示,前杈2的上端由圆管壳3的下底插入圆管壳3内,前杈2处于圆管壳3的下底之中的外圆与圆管壳3的下底配成转动配合,前杈2的上端与圆球43的下部固定。
[0008]如图2示,轴42沿径向穿过圆管壳3的径向缺口 3-2和圆球43,轴42与圆球43固定,轴42放置于径向缺口3-2;在轴42的两端分别联结左(按车前行方向定义)圆弧形滑板42-
1、右圆弧形滑板42-2,脚蹬架4的左枝4-1的前端的滑槽与左圆弧形滑板42-1配成转动配合,脚蹬架4的右枝4-2的前端的滑槽与右圆弧形滑板42-2配成转动配合;左脚蹬40、右脚蹬41分别安装在脚蹬架4后部的左侧、右侧,左脚蹬40、右脚蹬41均带有可调节松紧的扣带。
[0009]如图3示,联接圆杆5的下端通过圆管壳3的上盖的长条形孔3-1与圆球43固定,联接圆杆5既能在长条形孔3-1内前后活动,又能转动;如图1示,转套6用一号螺母7安装在联接圆杆5中部外圆和圆台,转套6与联接圆杆5中部外圆配成转动配合;联接圆杆5的头部是一块板5-1,板5-1的头是一半圆形,从半圆的斜上顶向斜下方打一盲孔5-4,板5-1的板厚的对称中心面过联接圆杆5的直径方向,且板5-1板厚的对称中心面与前车轮I的直径所在平面重合,板5-1的下部被环圈5-2隔一环沟5-3包围。
[0010]如图1示。推拉管12下部有径向缺口 12-1,推拉管12下部插入板5-1的下部环沟5-2,推拉管12下端不接触环沟5-2底,使板5-1插入径向缺口 12-1,用一号铰销8将推拉管12下部与板5-1联系,板5-1与径向缺口 12-1配成转动配合,使推拉管12能与板5-1相对摆转;按钮14、推杆13、推拉管12上部、一号弹簧11组成伸缩机构,若按一下按钮14,推杆13向下伸时,再按一下按钮14,推杆13将向上回缩。此机构的具体结构原理与现有的按压式签字笔的相同,在此不赘述。弹销9的上端台处于推杆13下部的空腔13-1中,二号弹簧10上端顶住空腔13-1的内顶,二号弹簧10的下端抵住弹销9的上端面,弹销9下部外圆与空腔13-1的下端中孔和盲孔5-3均配成滑动配合,弹销9的斜下端为半圆球。横向车把15联结在推拉管12头部左右两侧。
[0011]如图1示,斜梁26、后斜杈28、水平后杈37联结组成三角形车架,斜梁26的前下端、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前端均与圆管壳3的外圆固定,前部滑杆37-3的横截面是矩形且四角导圆弧,前部滑杆37-3在脚蹬架4斜下部之上;车座27安装在所述三角形车架的顶点,车座27带有可调整角度的靠背、带有减振装置,车座27的高低也能调整;载物架30用左、右两个支杆29分别固定在后斜杈28的左(按图6定义)杈枝28-1、右(按图6定义)杈枝28-2的下部;左、右放脚板39联结在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的左、右两侧。
[0012]如图1示,滑块38套在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外周面,并且滑块38与前部滑杆37-3配成滑动配合;一号连杆25的斜上端用二号铰销18与转套6的边耳6-1联接,且使一号连杆25能与边耳6-1相对转动;如图1、图4、图5示,一号连杆25的斜下端套在滑块38中部圆柱38-2上,然后用拧在中部圆柱38-2头部的中螺母45挡住,并使一号连杆25与中圆柱38-2配成转动配合。上传动板36的前端(朝车前进方向的那端)套在滑块38上部方柱38-1上,然后用拧在上部方柱38-1头部的上螺母44挡住;下传动板35的前端(朝车前方向的那端)套在滑块38下部方柱38-3上,然后用拧在下部方柱38-3头部的下螺母46挡住。
[0013]图6是图1中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联板32的结构放大图。如图6不,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分别处于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的上下且互不接触。上传动板36由若干上永磁块36-2等间隔镶嵌在上板36-1的下部组成;下传动板35由若干下永磁块35-2等间隔镶嵌在下板35-1的上部组成;上永磁块36-2与下永磁块35-2同极性相对。联板32将上传动板36的右端面和下传动板35的右端面联接起来。
[0014]一号棘轮33a的一号永磁齿33a_l与一号轮体33a_3用一号铰销33a_2铰连接,一号棘轮33a的一号永磁齿33a_l依逆时针方向倾斜在一号轮体33a_3的斜口上,一号永磁齿33a-l的P面磁极与上永磁块36-2或下永磁块35-2外露的极性相同。二号永磁齿33b-l、二号轮体33b-3、二号销33b-2按一号棘轮33a组成方法组成二号棘轮33b。
[0015]所述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有一个一号后车轮31a,如图7示,后车轴34a穿过后车轮31a和一号棘轮33a的中心并与它们固定,从图1看,后斜杈28的左(按图7定义)杈枝28-1、水平后杈37的左(按图7定义)杈枝37-1均用一号轴承47安装于后车轴34a的左端,后斜杈28的右(按图7定义)杈枝28-2、水平后杈37的右(按图7定义)杈枝37-2均用二号轴承48安装于后车轴34a的右端。
[0016]或者,如图8示,所述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有二号后车轮31b_l和三号后车轮31b-
2。框架52的左边与后斜杈28的左杈枝28-1及水平后杈37的左杈枝37-1固定,框架52的右边与后斜杈28的右杈枝28-2及水平后杈37的右杈枝37-2固定;差速器53的外壳固定在框架52内;二号后车轴34b-l的右端依次同轴心地穿过二号后车轮31b-l、左轴承49后与差速器53的左输出转轴(图中未画)联接,二号后车轴34b-l的左端与后与二号后车轮31b-l的中心固定,左轴承49安装在左杈枝37-1和左杈枝28-1;三号后车轴34b-2的左端依次同轴心地穿过三号后车轮31b-2、右轴承50、二号棘轮33b、联轴套51后与差速器53的右输出转轴(图中未画)联接,三号后车轴34b-2的右端与三号后车轮31b-2的中心固定,右轴承50安装在右杈枝37-2和右杈枝28-2,三号后车轴34b-2不接触二号棘轮33b和联轴套51,联轴套51将二号棘轮33b的左端与差速器53的输入转轴(图中未画)联接。
[0017]如图1示,在推拉管12下部外圆朝向车座27—侧联结万向球节16,二号连杆17的斜上端与万向球节16联系;如图1图9示,螺销21穿过二号连杆17的斜下端并与其焊接;三号连杆22的左端套在螺销21上并与其配成转动配合,三号连杆22的左(按图1定义)端右(按图9定义)侧面与二号连杆17的斜下端(按图1定义)左(按图8定义)侧面光滑贴合,三号连杆22的左(按图1定义)端的左(按图9定义)侧面有若干小牙齿,每个牙齿的长方向沿三号连杆22左端的孔22-2的径向;螺栓19从三号连杆22的左端(按图1定义)的螺孔22-1拧入,螺栓19穿过三号连杆22的圆柱19-1插入螺销21的环槽21-1,且使圆柱19-1能绕环槽21-1滑转;手轮20的中螺孔与螺销21的左部螺杆配合联接,手轮20的右(按图9定义)端面有若干小牙齿,每个牙齿的长方向沿手轮20的径向;如图1示,三号连杆22的右端用三号铰销23联系在挂耳24上,使三号连杆22的右端能绕三号铰销23转动,挂耳24联结在斜梁26的上斜侧面。
[0018]设置滑块38、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的保护罩壳(图中未画),防止它们运动时碰到人或物,也能防止异物掉到它们上影响正常骑行。所述保护罩壳固定在所述三角形车架上。
[0019]设置与现有自行车结构及原理相同的刹车装置(图中未画)。
[0020]如图1不,弹销9插入盲孔5-3时,推拉管12和联接圆杆5结合成一推拉杆,转松手轮20,使二号连杆17上的齿与三号连杆22上的齿分离,二号连杆17与三号连杆22能相对摆转。人骑时,左右脚分别蹬左脚蹬40、蹬右脚蹬41 一起向前,同时双手握住车把15向后拉,轴42转动,这时圆球43在圆管壳3内转动。这样,一号连杆25将推动滑块38连同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向后(右)运动。如图6不,下传动板35的下磁块35-2与棘轮33a/33b下部的永磁齿发生磁力推拉作用,对棘轮33a/33b产生逆时针转矩。上传动板36的上磁块36-2与棘轮33a/33b上部的大多数永磁齿(如G、K、T齿)发生磁力推拉作用,使永磁齿相对棘轮体33a-3/33b-3顺时针转动,对棘轮33a/33b不产生转矩;上传动板36与棘轮33a/33b上部的少数永磁齿(如U齿)发生磁推力作用,对棘轮33a/33b产生逆时针转矩。总之,永磁板36、下传动板35、向后(右)运动,推动棘轮33a/33b逆时针(从图1看)转动,车向前行。当双手握住车把15向前推,若左脚蹬40、右脚蹬41上的扣带扣着人脚,双脚向后拉,这样手脚并用,使一号连杆25拉动滑块38连同上齿板36、下齿板35向前(左)运动,棘轮33a/33b同理被逆时针(从图1看)转动,车向继续前行。所述推拉的活动的最大范围,是板5-1前边、后边分别接触环圈5-2内沿形成的空间。在推拉管12和联接圆杆5结合成一操纵杆时,脚可停放在放脚板39上歇息,只用手推拉驱动骑行。在弹销9插入盲孔5-3时,按一下按钮14立即松手,推杆13上弹使弹销9拔出盲孔5-3,推拉管12和联接圆杆5能相对摆动,然后,转紧手轮20,使二号连杆17上的齿与三号连杆22上的抵合,二号连杆17与三号连杆22不能相对摆转,这样推拉管12被限制前后摆动。这种情况下,人只用双脚驱动,并用手握车把15掌控方向骑行。若要再用手推拉驱动,先转松手轮20,再向下按住按钮14,然后前后推拉推拉管12,弹使弹销9下端在板5-1的半圆面上滑动,一旦对准盲孔5-3,弹销9就在二号弹簧10弹力作用下,立即插入盲孔5-3,推拉管12和联接圆杆5又结合成一操纵杆,最后放开按钮14。
[0021]无论是在上述的手脚同时驱动骑行、只用双手驱动、只用双脚驱动哪一种驱动下骑行转向时,都象骑现有的传统的自行车一样用手转动转动车把实现。如图2示,转弯时,轴42在圆管壳3的向缺口3-2内水平(相对于图1说)转动,联接在轴42左圆弧形滑板42-1、右圆弧形滑板42-2分别在脚蹬架4的左枝4-1的滑槽、脚蹬架4的右枝4-2的滑槽内滑转,脚蹬架4总不会左右摆动,不影响双脚的正常蹬拉左脚蹬40和右脚蹬41的运动。
[0022]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
[0023]1.传统自行车,单用脚蹬转,而且脚每蹬转一圈只有半圈能发力。而所述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改变了传统的自行车蹬转的骑行方式,手脚并用,而且手脚来回运动均能发力,驱动力比传统自行车的大得多,效率高,所以能比传统自行车获得高得多的加速度和骑行速度,效率高,且爬坡能力比传统自行车强得多。手脚并用还比传统自行车更好的健身。
[0024]2、所述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的脚蹬在车座前下方,人骑时自然微向后仰靠住车座的靠背很舒适,较长时间骑行也不会疲劳。
[0025]3.所述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不存在掉链问题。
[0026]4.以上优点,使其应用前景广阔,并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所述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29]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0030]图4是图1中一号连杆25、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滑块38、上传动板36或下传动板35的俯视图;
[0031]图5是图1的C-C剖面图;
[0032]图6是图1中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联板32的结构放大图;
[0033]图7是图1的D-D剖面放大图;
[0034]图8是图1的E-E剖面放大图;
[0035]图9是图1的F-F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实施例:
[0037]如图1至图9示。
[0038]如图3示,圆管壳3由圆柱管和上盖、下底联结组成,所述上盖有一长条形孔3-1,长条形孔3-1的长方向既与上盖的径向重合,又与车长方向一致;如图2示,圆管壳3有一对对称径向缺口3-2;圆球43置于圆管壳3内,并与圆管壳3的内圆、圆管壳3的上盖的下平面、圆管壳3的下底的上平面均配成转动配合。
[0039]如图1示,前车轮I为传统自行车车轮或为电动机式车轮,前车轮I安装在前杈2中;如图3示,前杈2的上端由圆管壳3的下底插入圆管壳3内,前杈2处于圆管壳3的下底之中的外圆与圆管壳3的下底配成转动配合,前杈2的上端与圆球43的下部固定。
[0040]如图2示,轴42沿径向穿过圆管壳3的径向缺口 3-2和圆球43,轴42与圆球43固定,轴42放置于径向缺口 3-2;在轴42的两端分别联结左(按车前行方向定义)圆弧形滑板42-1、右圆弧形滑板42-2,脚蹬架4的左枝4-1的前端的滑槽与左圆弧形滑板42-1配成转动配合,脚蹬架4的右枝4-2的前端的滑槽与右圆弧形滑板42-2配成转动配合;左脚蹬40、右脚蹬41分别安装在脚蹬架4后部的左侧、右侧,左脚蹬40、右脚蹬41均带有可调节松紧的扣带。
[0041]如图3示,联接圆杆5的下端通过圆管壳3的上盖的长条形孔3-1与圆球43固定,联接圆杆5既能在长条形孔3-1内前后活动,又能转动;如图1示,转套6用一号螺母7安装在联接圆杆5中部外圆和圆台,转套6与联接圆杆5中部外圆配成转动配合;联接圆杆5的头部是一块板5-1,板5-1的头是一半圆形,从半圆的斜上顶向斜下方打一盲孔5-4,板5-1的板厚的对称中心面过联接圆杆5的直径方向,且板5-1板厚的对称中心面与前车轮I的直径所在平面重合,板5-1的下部被环圈5-2隔一环沟5-3包围。
[0042]如图1示。推拉管12下部有径向缺口 12-1,推拉管12下部插入板5-1的下部环沟5-2,推拉管12下端不接触环沟5-2底,使板5-1插入径向缺口 12-1,用一号铰销8将推拉管12下部与板5-1联系,板5-1与径向缺口 12-1配成转动配合,使推拉管12能与板5-1相对摆转;按钮14、推杆13、推拉管12上部、一号弹簧11组成伸缩机构,若按一下按钮14,推杆13向下伸时,再按一下按钮14,推杆13将向上回缩。此机构的具体结构原理与现有的按压式签字笔的相同,在此不赘述。弹销9的上端台处于推杆13下部的空腔13-1中,二号弹簧10上端顶住空腔13-1的内顶,二号弹簧10的下端抵住弹销9的上端面,弹销9下部外圆与空腔13-1的下端中孔和盲孔5-3均配成滑动配合,弹销9的斜下端为半圆球。横向车把15联结在推拉管12头部左右两侧。
[0043]如图1示,斜梁26、后斜杈28、水平后杈37联结组成三角形车架,斜梁26的前下端、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前端均与圆管壳3的外圆固定,前部滑杆37-3的横截面是矩形且四角导圆弧,前部滑杆37-3在脚蹬架4斜下部之上;车座27安装在所述三角形车架的顶点,车座27带有可调整角度的靠背、带有减振装置,车座27的高低也能调整;载物架30用左、右两个支杆29分别固定在后斜杈28的左(按图6定义)杈枝28-1、右(按图6定义)杈枝28-2的下部;左、右放脚板39联结在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的左、右两侧。
[0044]如图1示,滑块38套在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外周面,并且滑块38与前部滑杆37-3配成滑动配合;一号连杆25的斜上端用二号铰销18与转套6的边耳6-1联接,且使一号连杆25能与边耳6-1相对转动;如图1、图4、图5示,一号连杆25的斜下端套在滑块38中部圆柱38-2上,然后用拧在中部圆柱38-2头部的中螺母45挡住,并使一号连杆25与中圆柱38-2配成转动配合。上传动板36的前端(朝车前进方向的那端)套在滑块38上部方柱38-1上,然后用拧在上部方柱38-1头部的上螺母44挡住;下传动板35的前端(朝车前方向的那端)套在滑块38下部方柱38-3上,然后用拧在下部方柱38-3头部的下螺母46挡住。
[0045]图6是图1中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联板32的结构放大图。如图6不,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分别处于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的上下且互不接触。上传动板36由若干上永磁块36-2等间隔镶嵌在上板36-1的下部组成;下传动板35由若干下永磁块35-2等间隔镶嵌在下板35-1的上部组成;上永磁块36-2与下永磁块35-2同极性相对。联板32将上传动板36的右端面和下传动板35的右端面联接起来。
[0046]一号棘轮33a的一号永磁齿33a_l与一号轮体33a_3用一号铰销33a_2铰连接,一号棘轮33a的一号永磁齿33a_l依逆时针方向倾斜在一号轮体33a_3的斜口上,一号永磁齿33a-l的P面磁极与上永磁块36-2或下永磁块35-2外露的极性相同。二号永磁齿33b-l、二号轮体33b-3、二号销33b-2按一号棘轮33a组成方法组成二号棘轮33b。
[0047]所述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有一个一号后车轮31a,如图7示,后车轴34a穿过后车轮31a和一号棘轮33a的中心并与它们固定,从图1看,后斜杈28的左(按图7定义)杈枝28_1、水平后杈37的左(按图7定义)杈枝37-1均用一号轴承47安装于后车轴34a的左端,后斜杈28的右(按图7定义)杈枝28-2、水平后杈37的右(按图7定义)杈枝37-2均用二号轴承48安装于后车轴34a的右端。
[0048]或者,如图8示,所述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有二号后车轮31b_l和三号后车轮31b-
2。框架52的左边与后斜杈28的左杈枝28-1及水平后杈37的左杈枝37-1固定,框架52的右边与后斜杈28的右杈枝28-2及水平后杈37的右杈枝37-2固定;差速器53的外壳固定在框架52内;二号后车轴34b-l的右端依次同轴心地穿过二号后车轮31b-l、左轴承49后与差速器53的左输出转轴(图中未画)联接,二号后车轴34b-l的左端与后与二号后车轮31b-l的中心固定,左轴承49安装在左杈枝37-1和左杈枝28-1;三号后车轴34b-2的左端依次同轴心地穿过三号后车轮31b-2、右轴承50、二号棘轮33b、联轴套51后与差速器53的右输出转轴(图中未画)联接,三号后车轴34b-2的右端与三号后车轮31b-2的中心固定,右轴承50安装在右杈枝37-2和右杈枝28-2,三号后车轴34b-2不接触二号棘轮33b和联轴套51,联轴套51将二号棘轮33b的左端与差速器53的输入转轴(图中未画)联接。
[0049]如图1示,在推拉管12下部外圆朝向车座27—侧联结万向球节16,二号连杆17的斜上端与万向球节16联系;如图1图9示,螺销21穿过二号连杆17的斜下端并与其焊接;三号连杆22的左端套在螺销21上并与其配成转动配合,三号连杆22的左(按图1定义)端右(按图9定义)侧面与二号连杆17的斜下端(按图1定义)左(按图8定义)侧面光滑贴合,三号连杆22的左(按图1定义)端的左(按图9定义)侧面有若干小牙齿,每个牙齿的长方向沿三号连杆22左端的孔22-2的径向;螺栓19从三号连杆22的左端(按图1定义)的螺孔22-1拧入,螺栓19穿过三号连杆22的圆柱19-1插入螺销21的环槽21-1,且使圆柱19-1能绕环槽21-1滑转;手轮20的中螺孔与螺销21的左部螺杆配合联接,手轮20的右(按图9定义)端面有若干小牙齿,每个牙齿的长方向沿手轮20的径向;如图1示,三号连杆22的右端用三号铰销23联系在挂耳24上,使三号连杆22的右端能绕三号铰销23转动,挂耳24联结在斜梁26的上斜侧面。
[0050]设置滑块38、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的保护罩壳(图中未画),防止它们运动时碰到人或物,也能防止异物掉到它们上影响正常骑行。所述保护罩壳固定在所述三角形车架上。
[0051]设置与现有自行车结构及原理相同的刹车装置(图中未画)。
【主权项】
1.手脚联动无链自行车,其特征是: 圆管壳(3)由圆柱管和上盖、下底联结组成,所述上盖有一长条形孔(3-1),长条形孔(3-1)的长方向既与上盖的径向重合,又与车长方向一致;圆管壳(3)有一对对称径向缺口(3-2);圆球(43)置于圆管壳(3)内,并与圆管壳(3)的内圆、圆管壳(3)的上盖的下平面、圆管壳(3)的下底的上平面均配成转动配合; 前车轮(I)为传统自行车车轮或为电动机式车轮,前车轮(I)安装在前杈(2)中;前杈(2)的上端由圆管壳(3)的下底插入圆管壳(3)内,前杈(2)处于圆管壳(3)的下底之中的外圆与圆管壳(3)的下底配成转动配合,前杈(2)的上端与圆球(43)的下部固定; 轴(42)沿径向穿过圆管壳(3)的径向缺口(3-2)和圆球(43),轴(42)与圆球(43)固定,轴(42)放置于径向缺口(3-2);在轴(42)的两端分别联结左圆弧形滑板(42-1)、右圆弧形滑板(42-2),脚蹬架(4)的左枝(4-1)的前端的滑槽与左圆弧形滑板(42-1)配成转动配合,脚蹬架(4)的右枝(4-2)的前端的滑槽与右圆弧形滑板(42-2)配成转动配合;左脚蹬(40)、右脚蹬(41)分别安装在脚蹬架(4)后部的左侧、右侧,左脚蹬(40)、右脚蹬(41)均带有可调节松紧的扣带; 联接圆杆(5)的下端通过圆管壳(3)的上盖的长条形孔(3-1)与圆球(43)固定,联接圆杆(5)既能在长条形孔(3-1)内前后活动,又能转动;转套(6)用一号螺母(7)安装在联接圆杆(5)中部外圆和圆台,转套(6)与联接圆杆(5)中部外圆配成转动配合;联接圆杆(5)的头部是一块板(5-1),板(5-1)的头是一半圆形,从半圆的斜上顶向斜下方打一盲孔(5-4),板(5-1)的板厚的对称中心面过联接圆杆(5)的直径方向,且板(5-1)板厚的对称中心面与前车轮(I)的直径所在平面重合,板(5-1)的下部被环圈(5-2)隔一环沟(5-3)包围; 推拉管(12)下部有径向缺口(12-1),推拉管(12)下部插入板(5-1)的下部环沟(5-2),推拉管(12)下端不接触环沟(5-2)底,使板(5-1)插入径向缺口(12-1),用一号铰销(8)将推拉管(12)下部与板(5-1)联系,板(5-1)与径向缺口(12-1)配成转动配合,使推拉管(12)能与板(5-1)相对摆转;按钮(14)、推杆(13)、推拉管(12)上部、一号弹簧(11)组成伸缩机构,若按一下按钮(14),推杆(13)向下伸时,再按一下按钮(14),推杆(13)将向上回缩;弹销(9)的上端台处于推杆(13)下部的空腔(13-1)中,二号弹簧(10)上端顶住空腔(13-1)的内顶,二号弹簧(10)的下端抵住弹销(9)的上端面,弹销(9)下部外圆与空腔(13-1)的下端中孔和盲孔(5-3)均配成滑动配合,弹销(9)的斜下端为半圆球;横向车把(15)联结在推拉管(12)头部左右两侧; 斜梁(26)、后斜杈(28)、水平后杈(37)联结组成三角形车架,斜梁(26)的前下端、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前端均与圆管壳(3)的外圆固定,前部滑杆(37-3)的横截面是矩形且四角导圆弧,前部滑杆(37-3)在脚蹬架(4)斜下部之上;车座(27)安装在所述三角形车架的顶点,车座(27)带有可调整角度的靠背、带有减振装置,车座(27)的高低也能调整;载物架(30)用左、右两个支杆(29)分别固定在后斜杈(28)的左杈枝(28-1)、右杈枝(28-2)的下部;左、右放脚板(39)联结在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的左、右两侧; 滑块(38)套在水平后杈(37)的前部滑杆(37-3)外周面,并且滑块(38)与前部滑杆(37-3)配成滑动配合;一号连杆(25)的斜上端用二号铰销(18)与转套(6)的边耳(6-1)联接,且使一号连杆(25)能与边耳(6-1)相对转动;一号连杆(25)的斜下端套在滑块(38)中部圆柱(38-2)上,然后用拧在中部圆柱(38-2)头部的中螺母(45)挡住,并使一号连杆(25)与中圆柱(38-2)配成转动配合;上传动板(36)的前端套在滑块(38)上部方柱(38-1)上,然后用拧在上部方柱(38-1)头部的上螺母(44)挡住;下传动板(35)的前端套在滑块(38)下部方柱(38-3)上,然后用拧在下部方柱(38-3)头部的下螺母(46)挡住; 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分别处于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的上下且互不接触;上传动板(36)由若干上永磁块(36-2)等间隔镶嵌在上板(36-1)的下部组成;下传动板(35)由若干下永磁块(35-2)等间隔镶嵌在下板(35-1)的上部组成;上永磁块(36-2)与下永磁块(35-2)同极性相对;联板(32)将上传动板(36)的右端面和下传动板(35)的右端面联接起来; 一号棘轮(33a)的一号永磁齿(33a_l)与一号轮体(33a_3)用一号铰销(33a_2)铰连接,一号棘轮(33a)的一号永磁齿(33a-l)依逆时针方向倾斜在一号轮体(33a-3)的斜口上,一号永磁齿(33a-l)的P面磁极与上永磁块(36-2)或下永磁块(35-2)外露的极性相同;二号永磁齿(33b-l)、二号轮体(33b-3)、二号销(33b-2)按一号棘轮(33a)组成方法组成二号棘轮(33b); 所述手脚双驱无链自行车有一个一号后车轮(31a),后车轴(34a)穿过后车轮(31a)和棘轮(33a)的中心并与它们固定,棘轮(33a)的齿顺着顺时针方向倾斜一角度;后斜杈(28)的左杈枝(28-1)、水平后杈(37)的左杈枝(37-1)均用一号轴承(47)安装于后车轴(34a)的左端,后斜杈(28)的右杈枝(28-2)、水平后杈(37)的右杈枝(37-2)均用二号轴承(48)安装于后车轴(34a)的右端; 或者,所述手脚双驱无链自行车有二号后车轮(31b-l)和三号后车轮(31b-2),框架(52)的左边与后斜杈(28)的左杈枝(28-1)及水平后杈(37)的左杈枝(37-1)固定,框架(52)的右边与后斜杈(28)的右杈枝(28-2)及水平后杈(37)的右杈枝(37-2)固定;差速器(53)的外壳固定在框架(52)内;二号后车轴(34b-l)的右端依次同轴心地穿过二号后车轮(31b-1)、左轴承(49)后与差速器(53)的左输出转轴联接,二号后车轴(34b-l)的左端与后与二号后车轮(31b-l)的中心固定,左轴承(49)安装在左杈枝(37-1)和左杈枝(28-1);三号后车轴(34b-2)的左端依次同轴心地穿过三号后车轮(31b-2)、右轴承(50)、二号棘轮(33b)、联轴套(51)后与差速器(53)的右输出转轴联接,三号后车轴(34b-2)的右端与三号后车轮(31b-2)的中心固定,右轴承(50)安装在右杈枝(37-2)和右杈枝(28-2),三号后车轴(34b-2)不接触二号棘轮(33b)和联轴套(51),联轴套(51)将二号棘轮(33b)的左端与差速器(53)的输入转轴联接; 在推拉管(12)下部外圆朝向车座(27)—侧联结万向球节(16),二号连杆(17)的斜上端与万向球节(16)联系;螺销(21)穿过二号连杆(17)的斜下端并与其焊接;三号连杆(22)的左端套在螺销(21)上并与其配成转动配合,三号连杆(22)的左端右侧面与二号连杆(17)的斜下端左侧面光滑贴合,三号连杆(22)的左端的左侧面有若干小牙齿,每个牙齿的长方向沿三号连杆(22)左端的孔(22-2)的径向;螺栓(19)从三号连杆(22)的左端的螺孔(22-1)拧入,螺栓(19)穿过三号连杆(22)的圆柱(19-1)插入螺销(21)的环槽(21-1),且使圆柱(19-1)能绕环槽(21-1)滑转;手轮(20)的中螺孔与螺销(21)的左部螺杆配合联接,手轮(20)的右端面有若干小牙齿,每个牙齿的长方向沿手轮(20)的径向;三号连杆(22)的右端用三号铰销(23)联系在挂耳(24)上,使三号连杆(22)的右端能绕三号铰销(23)转动,挂耳(24)联结在斜梁(26)的上斜侧面; 设置滑块(38)、上传动板(36)、下传动板(35)、一号棘轮(33a)或二号棘轮(33b)的保护罩壳,所述保护罩壳固定在所述三角形车架上; 设置与现有自行车结构及原理相同的刹车装置。
【文档编号】B62M17/00GK205417973SQ201520861495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日
【发明人】刘新广
【申请人】刘新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