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2341阅读:4613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保险杠,包括由主管弯折后围成的框形,主管在左右居中位置处断开,形成左保险杆部分和右保险杠部分,且左保险杆部分与右保险杠部分之间留有容纳前斜管的空隙,左保险杆部分上侧的右端头与右保险杠部分上侧的左端头通过第一连接板相连,左保险杆部分下侧的右端头与右保险杠部分下侧的左端头通过第二连接板相连,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均位于前斜管的前方并通过螺栓与前斜管紧固在一起。保险杠主管采用从中部断开的结构,用于容纳前斜管,再通过连接板将断开的两部分连为一体。由于连接板的厚度远远小于保险杠主管的直径,因此在不减少减震行程或减小保险杠主管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保险杠与挡泥板的干涉问题。
【专利说明】摩托车保险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保险杠。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上大多装有保险杠,保险杠可以在摩托车受撞击或侧翻时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避免驾乘者的腿被车体砸伤,同时保护车身不被摔坏。
[0003]现有的保险杠主管大多为整体式框形结构,由管材弯形后焊接而成,保险杠的左右两侧与车架前斜管几乎位于同一平面上,由于前斜管挡在保险杠的中部,使保险杠无法直线通过,因此,保险杠的中部通常会向前弯折成“U”形,以便绕到前斜管的前方通过,再通过U形螺栓将保险杠与前斜管固定在一起。
[0004]为保证保险杠的整体刚度、不易变形,同时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保险杠主管的直径通常在20mm以上,这种整体式的保险杠主管,占用的前斜管前方的空间较大。在前减震压缩行程最大时,保险杠与挡泥板干涉,为避免干涉,通常采取两种方式解决:(I)减小减震行程,但会降低整车的舒适性;(2)减小保险杠主管的直径,但会降低保险杠的防护效
果O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保险杠,在不减小保险杠主管直径和减震行程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保险杠与挡泥板的干涉。
[0006]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保险杠,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由主管(I)弯折后围成的框形,以及焊接在所述框形内的加强管(2),关键在于:所述主管(I)在左右居中位置处断开,形成左保险杆部分(A)和右保险杠部分(B),且左保险杆部分(A)与右保险杠部分(B)之间留有容纳前斜管(3)的空隙,所述左保险杆部分(A)上侧的右端头与右保险杠部分(B)上侧的左端头通过第一连接板(4)相连,左保险杆部分(A)下侧的右端头与右保险杠部分(B)下侧的左端头通过第二连接板(5)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均位于前斜管(3)的前方并通过螺栓(6)与前斜管(3)紧固在一起。
[0007]优选为,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均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翻边(4a),并通过所述第一翻边(4a)与左保险杆部分(A)上侧的右端头、右保险杠部分(B)上侧的左端头焊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二翻边(4b);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左右两侧垂直向后弯折后包裹在前斜管
(3)上,所述左保险杆部分(A)下侧的右端头、右保险杠部分(B)下侧的左端头分别焊接有竖直的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位于第二连接板(5)弯折部分的外侧,所述螺栓(6)将安装板(7)、第二连接板(5)和前斜管(3)紧固在一起。第一、第二连接板采用钣金件冲压成型,强度高、制造成本低、精度高;第一连接板采用翻边与左、右保险杠部分焊接,增大了焊接面积,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同时,采用上下翻边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连接板的强度;第二连接板采用翻边包裹的方式并结合螺栓与前斜管连接,与第一连接板的结构方式完全不同,同样增加了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弯折部分上还设置有两个上下布置的发动机悬挂孔(5a),所述发动机悬挂孔(5a)位于前斜管(3)的后方。第二连接板还用作悬挂发动机,赋予了第二连接板新的功能,使整车结构更为紧凑。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保险杠主管从中部断开,用于容纳前斜管,再通过连接板将断开的两部分连为一体。由于连接板的厚度远远小于保险杠主管的直径,因此在不减少减震行程或减小保险杠主管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保险杠与挡泥板的干涉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整车驾乘的舒适性和保险杠的防护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与前斜管安装后的前视图。
[0011]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2]图3为图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4]结合图1——图3所示的摩托车保险杠,整体为左右对称结构,主要包括由主管I弯折后围成的框形、焊接在框形内的加强管2、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和螺栓6等组成部分。焊接有加强管2的主管I在左右居中位置处断开,形成左保险杆部分A和右保险杠部分B,且左保险杆部分A与右保险杠部分B之间留有容纳前斜管3的空隙,用于供前斜管3通过。
[0015]左保险杆部分A在断开位置处形成两个上下布置的右端头,右保险杠部分B在断开位置处形成两个上下布置的左端头。左保险杆部分A上侧的右端头与右保险杠部分B上侧的左端头通过第一连接板4相连,左保险杆部分A下侧的右端头与右保险杠部分B下侧的左端头通过第二连接板5相连,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均位于前斜管3的前方并通过螺栓6与前斜管3紧固在一起。
[0016]最好是,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均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第一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4a,并通过第一翻边4a与左保险杆部分A上侧的右端头、右保险杠部分B上侧的左端头焊接相连,第一连接板4的上下两侧还设置有第二翻边4b。第二连接板5的左右两侧垂直向后弯折后包裹在前斜管3上,左保险杆部分A下侧的右端头、右保险杠部分B下侧的左端头分别焊接有竖直的安装板7,安装板7位于第二连接板5弯折部分的外侧,螺栓6将安装板7、第二连接板5和前斜管3紧固在一起。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板4和前斜管3的螺栓6共两颗,设置在前斜管3的左右两侧。用于连接安装板7、第二连接板5和前斜管3的螺栓6共两颗,设置在主管I下端头的上下两侧。
[0017]进一步,第二连接板5的弯折部分上还设置有两个上下布置的发动机悬挂孔5a,发动机悬挂孔5a位于前斜管3的后方,用于悬挂发动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保险杠,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由主管(I)弯折后围成的框形,以及焊接在所述框形内的加强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I)在左右居中位置处断开,形成左保险杆部分(A)和右保险杠部分(B),且左保险杆部分(A)与右保险杠部分(B)之间留有容纳前斜管(3)的空隙,所述左保险杆部分(A)上侧的右端头与右保险杠部分(B)上侧的左端头通过第一连接板(4)相连,左保险杆部分(A)下侧的右端头与右保险杠部分(B)下侧的左端头通过第二连接板(5)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均位于前斜管(3)的前方并通过螺栓(6)与前斜管(3)紧固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均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翻边(4a),并通过所述第一翻边(4a)与左保险杆部分(A)上侧的右端头、右保险杠部分(B)上侧的左端头焊接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二翻边(4b);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左右两侧垂直向后弯折后包裹在前斜管(3)上,所述左保险杆部分(A)下侧的右端头、右保险杠部分(B)下侧的左端头分别焊接有竖直的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位于第二连接板(5)弯折部分的外侧,所述螺栓(6)将安装板(7)、第二连接板(5)和前斜管(3)紧固在一起。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保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弯折部分上还设置有两个上下布置的发动机悬挂孔(5a),所述发动机悬挂孔(5a)位于前斜管(3)的后方。
【文档编号】B62J27/00GK103466020SQ201310439972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秦文, 王艳珠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