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9643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包括转把座和内衬,所述的内衬与转把座之间设有刹车轴,所述的刹车轴与内衬和转把座均贴合,所述的刹车轴上设有转动块,所述的转动块与刹车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衬上设有与转动块相对应的凸块,所述的凸块与内衬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手柄内衬向内转动时,磁钢片与霍尔元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霍尔元件发出转把旋转信号,从而驱动车辆,手柄内衬向外转动时,刹车轴也向外转动;刹车轴转动刹车线,从而制动车辆;转把同时集成加速和刹车功能,降低电动车加速和刹车状态切换的时间,可以直接移植至现有电动车上。
【专利说明】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电动车生产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
【背景技术】
[0003]目前,一种采用双向转把控制车辆加速和刹车的装置,利用电子油门和电子刹车实现了旋转双向转把控制电动车加速和制动,但此方法不能直接移植到现有的大多数电动车上,因为现有的大多数电动车均采用机械刹车,若需要采用此方案还需配备为刹车系统提供动力源装置,这将增加电动车的体积和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包括转把座和内衬,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衬与转把座之间设有刹车轴,所述的刹车轴与内衬和转把座均贴合,所述的刹车轴上设有转动块,所述的转动块与刹车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衬上设有与转动块相对应的凸块,所述的凸块与内衬固定连接。内衬正转时,通过内衬与转把座的相互作用来驱动电动车,内衬反转时,内衬上的凸块带动刹车轴上的转动块,从而通过刹车轴来驱动刹车,这样转把 同时集成加速和刹车功能,降低电动车加速和刹车状态切换的时间,可以直接移植至现有电动车上。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刹车轴其中一端上设有刹车卡槽。刹车轴上的刹车卡槽用于卡柱刹车线端部的锌头。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刹车轴上刹车卡槽端设有与刹车卡槽相对应的刹车线槽。刹车线槽用于刹车线的安装和定位,防止刹车线在刹车过程中的磨损。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凸块上设有磁钢片,所述的磁钢片与凸块固定连接,所述的转把座上设有与磁钢片相对应的霍尔元件,所述的霍尔元件与转把座固定连接。通过凸块上的磁钢片与霍尔元件的相互位置发生变化,霍尔元件发出信号,从而驱动车辆。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转把座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与转把座固定连接。驱动车辆时,限位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刹车轴转动。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衬的直径大于刹车轴的直径。内衬的直径大于刹车轴的直径,这样就可以减小驾驶者刹车时转动手柄所需要的的扭矩。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动块与内衬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的回位弹簧两端与转动块和内衬均固定连接。在驱动车辆或者刹车时,回位弹簧起到复位作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动块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的内衬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的回位弹簧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用于固定回位弹簧。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刹车轴外部套设有轴承,所述的轴承外圈与内衬固定连接。轴承可以减小摩擦,减少驾驶者驱动车辆时的作用力。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动块和凸块均为扇形,所述的的扇形的角度为30度飞O度。这样可以在保证转动块与凸块正常的工作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转动块与凸块的强度。
[001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手柄内衬向内转动时,磁钢片与霍尔元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霍尔元件发出转把旋转信号,从而驱动车辆,手柄内衬向外转动时,刹车轴也向外转动;刹车轴转动刹车线,从而制动车辆;转把同时集成加速和刹车功能,降低电动车加速和刹车状态切换的时间,可以直接移植至现有电动车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把座的一种结构意图。
[0017]1、内衬,2、转把座,3、刹车轴,4、回位弹簧,5、轴承;6、刹车线,7、锌头;11、凸块;12、磁钢片;13、第二定位孔,21、霍尔元件,22、限位块,31、转动块,32、第一定位孔,33、刹车卡槽,34、刹车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见附图1、2、3),包括转把座2和内衬1,所述的内衬I
与转把座2之间设有刹车轴3,所述的刹车轴3与内衬I和转把座2均贴合,所述的刹车轴3上设有转动块31,所述的转动块31与刹车轴3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衬I上设有与转动块31相对应的凸块11,所述的凸块11与内衬I固定连接,所述的刹车轴3左端上设有刹车卡槽33,所述的刹车轴3上刹车卡槽端设有与刹车卡槽33相对应的刹车线槽34,刹车线6通过锌头7卡在刹车轴上的刹车卡槽33内,所述的凸块11上设有磁钢片12,所述的磁钢片12与凸块11固定连接,所述的转把座2上设有与磁钢片12相对应的霍尔元件21,所述的霍尔元件21与转把座2固定连接,所述的转把座2上设有限位块22,所述的限位块22与转把座2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衬I的直径大于刹车轴3的直径,所述的转动块31与内衬I之间设有回位弹簧4,所述的回位弹簧4与转动块31和内衬I均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块3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32,所述的内衬I上设有第二定位孔13,所述的回位弹簧4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孔32和第二定位孔13内,所述的刹车轴3外部套设有轴承5,所述的轴承5外圈与内衬I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块31和凸块11均为扇形,所述的的扇形的角度为30度?60度。
[0019]使用时,将本发明安装电动车上,内衬正转时,通过内衬与转把座的相互作用来驱动电动车,内衬反转时,内衬上的凸块带动刹车轴上的转动块,从而通过刹车轴来驱动刹车,这样转把同时集成加速和刹车功能,降低电动车加速和刹车状态切换的时间,可以直接移植至现有电动车上,刹车轴上的刹车卡槽用于卡柱刹车线端部的锌头,刹车线槽用于刹车线的安装和定位,防止刹车线在刹车过程中的磨损,内衬的直径大于刹车轴的直径,这样就可以减小驾驶者刹车时转动手柄所需要的的扭矩,在驱动车辆或者刹车时,回位弹簧起到复位作用,轴承可以减小摩擦,减少驾驶者驱动车辆时的作用力,本发明的转动块和凸块的扇形角度均为45度,这样可以在保证转动块与凸块正常的工作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转动块与凸块的强度。
[0020]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包括转把座和内衬,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衬与转把座之间设有刹车轴,所述的刹车轴与内衬和转把座均贴合,所述的刹车轴上设有转动块,所述的转动块与刹车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衬上设有与转动块相对应的凸块,所述的凸块与内衬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刹车轴其中一端上设有刹车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刹车轴上刹车卡槽端设有与刹车卡槽相对应的刹车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凸块上设有磁钢片,所述的磁钢片与凸块固定连接,所述的转把座上设有与磁钢片相对应的霍尔元件,所述的霍尔元件与转把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把座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与转把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衬的直径大于刹车轴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块与内衬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的回位弹簧两端与转动块和内衬均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块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的内衬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的回位弹簧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刹车轴外部套设有轴承,所述的轴承外圈与内衬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块和凸块均为扇形,所述的的扇形的角度为30度?60度。
【文档编号】B62K23/04GK103818503SQ201410077901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5日
【发明者】杨国青, 李红, 黄智奇, 吴朝晖, 姚栋伟, 吴锋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