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76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其特征是:车架主体的前部连接或固定有用于孩童乘坐在车架主体前方的附加座位。所述的车架主体包括前脚组,前脚组连接或固定着所述的附加座位。本实用新型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车架主体的前部连接或固定有用于孩童乘坐在车架主体前方的附加座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消费者不会在推动车架时,脚不会碰到附加座位,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附加座位可以折叠并收纳到车架主体内,节省体积,方便携带。使用更容易。本实用新型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附加座位结构简单,连接到车架时,对传统的车架改动少,折叠后空间少,结构合理。
【专利说明】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该种车架可折叠。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儿童车架(或婴儿推车)结构包括前脚组、后脚组、手把组等等。
[0003]现有技术中,婴儿推车只供一个婴儿乘坐,便利于看顾者照料,有的婴儿车设有前、后两座位,供双胞胎或是相近年龄的两婴儿乘坐,但是若遇到年龄一大、一小的孩童,较大点的孩童(可以学走路),则不喜欢坐在婴儿车内,看顾者无法同时看管两人。因此,业者发展出婴儿推车之附加载具,就是在婴儿推车后方附加一载具,此载具搭配轮子以供孩童乘坐,方便有一大、一小的孩童乘坐,使看顾者同时可以兼顾照顾两孩童,不致于发生意外。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00520106405.X,公开了一种婴儿车附加载具,该种婴儿车附加载具包括踏板、用于连接婴儿推车的连杆,连杆位于踏板前部,连杆上设置有座椅,该种附加载具中,座椅设于连杆上,即连杆必须留出来足够空间(特点是在长度尺寸上)放置座椅,这样附加载具必须足够长,这消费者使用连接有附加载具的婴儿车的时候,脚很容易踏到或碰到附加载具的踏板,不方便对婴儿车进行推动,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另外该附加载具的座椅固定于连杆后,装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该种车架在消费者使用时,更方便推动。
[0006]本实用新型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车架主体的前部连接或固定有用于孩童乘坐在车架主体前方的附加座位。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0009]所述的车架主体包括前脚组,前脚组连接或固定着所述的附加座位。
[0010]所述附加座位为可折叠式的。
[0011]所述附加座位包括座椅架、小脚架,座椅架与前脚组可相对滑动式连接,小脚架与座椅架可转动连接,小脚架设有转动轮;座椅架上设有坐板。
[0012]座椅架的两后端各自与相应的大滑座可转动连接;各大滑座分别可滑动地套于相应前脚组的相应侧管上,还包括使大滑座能定位于前脚管的相应侧管上的大滑座定位结构;小脚架与座椅架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小脚架的立管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小滑座连接,小滑座套于座椅架的相应管上,小脚架的立管、座椅架的相应管、支撑杆在座椅架展开时构成三角形,还包括使小滑座能定位于座椅架的相应管上的小滑座定位结构。
[0013]大滑座定位结构由设于前脚管的相应侧管上的两个大卡孔及设于大滑座上的、可伸进相应大卡孔内的按扭构成,两个大卡孔之间有间距,两个大卡孔分别设置于与附加座位折叠或展开时在前脚管相应侧管上的对应位置,按钮与相应的大滑座可活动连接。
[0014]小滑座定位结构由设于座椅架的相应侧管上的小卡孔及设于小滑座上的、可伸进相应小卡孔内的按扭构成,两个小卡孔之间有间距,两个小卡孔分别设置于与附加座位折叠或展开时在座椅架的相应侧管上的对应位置,按钮与相应的小滑座可活动连接。
[0015]座椅架上可转动连接有靠背架,靠背架上设有靠背板。
[0016]座椅架、小脚架各由三段管构成,三段管相互间连接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三段管放置形成“U”形。
[001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这样的技术效果:
[0018]1、本实用新型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车架主体的前部连接或固定有用于孩童乘坐在车架主体前方的附加座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消费者不会在推动车架时,脚不会碰到附加座位,使用更加方便。
[0019]2、本实用新型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附加座位可以折叠并收纳到车架主体内,节省体积,方便携带。使用更容易。
[0020]3、本实用新型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附加座位结构简单,连接到车架时,对传统的车架改动少,折叠后空间少,结构合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加座位展开状态时车架示意图。
[0024]图4、图5、图6分别是附加座位处的不同视角方向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加座位折叠状态时车架示意图。
[0026]图8、图9、图10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加座位折叠状态时在不同视角方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0028]实施例1:如图1至图10所示,车架主体I的前部连接或固定有用于孩童乘坐在车架主体前方的附加座位2。消费者不会在推动车架时,脚不会碰到附加座位,使用更加方便。
[0029]实施例2:其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为,所述的车架主体I包括前脚组3,前脚组3连接着所述的附加座位2。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0030]实施例3:本例的特点为,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附加座位2为可折叠式的。所述附加座位2包括座椅架4、小脚架5,座椅架4与前脚组3可相对滑动式连接,小脚架5与座椅架4的前端部分可转动连接,小脚架5设有转动轮6 ;座椅架4上设有坐板7。
[0031]座椅架4、小脚架5各由三段管构成,三段管相互间连接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三段管放置形成“U”形。
[0032]座椅架4的两后端各自与相应的大滑座8可转动连接;本例中大滑座为两个,各大滑座8分别可滑动地套于相应前脚组3的相应侧管31 (即传统常见的前脚的两侧管上)上,还包括使大滑座8能定位于前脚管的相应侧管31上的大滑座定位结构。小脚架5与座椅架4之间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 一端与小脚架5的立管50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小滑座10连接,小滑座10套于座椅架4的相应侧管上,小脚架5的立管501、座椅架4的相应侧管、支撑杆9在座椅架4展开时构成三角形,还包括使小滑座10能定位于座椅架4的相应侧管上的小滑座10定位结构。
[0033]使用时,要展开附加座位时,大滑座从前腿组的后端滑到前端,即可以使座椅架移动,并利用大滑座定位结构将大滑座固定于前腿组上。同时,小滑座从座椅架的后端滑动到前端即可以打开小脚架,同时利用小滑座定位结构将小滑座固定于座椅架上,此时即得到展开附加座位的状态。
[0034]当要折叠附加座位时,小滑座从座椅架的前端滑动到后端即可以折叠小脚架,同时利用小滑座定位结构将小滑座固定于座椅架上。同时,大滑座从前腿组的前端滑到后端,即可以使座椅架移动,并利用大滑座定位结构将大滑座固定于前腿组上,此时即得到折叠于车架主体内的附加座位的状态。这样就实现折叠,收纳附加座位,节省体积,方便携带。
[0035]附加座位结构简单,连接到车架时,对传统的车架改动少,折叠后空间少,结构合理。
[0036]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为:大滑座定位结构由设于前脚管相应侧管31上的大卡孔301及设于大滑座8上的、可伸进相应大卡孔301内的按扭302构成,按钮302与相应的大滑座8可活动连接。大卡孔301可以设置两个,两个大卡孔分别相隔一定距离。其中一个大卡孔301在附加座位的展开状态时用,另一个大卡孔301在附加座位的折叠状态时使用。
[0037]小滑座定位结构由设于座椅架4的相应侧管41上的小卡孔401及设于小滑座10上的、可伸进相应小卡孔401内的按扭402构成,按钮402与相应的小滑座10可活动连接。小卡孔401可以设置两个,两个小卡孔分别相隔一定距离。其中一个小卡孔401在附加座位的展开状态时用,另一个小卡孔401在附加座位的折叠状态时使用。
[0038]使用时,大滑座定位结构,按扭与大卡孔相互作用实现定位。如按扭伸入一个大卡孔内时,大滑座就定位于该大卡孔处,按扭活动后,按扭离开该大卡孔处,大滑座即可以进行运行到另外的位置。大卡孔之间有间距可以使大滑座可以在附加座位的折叠或展开状态时实现在不同位置的定位。同理,小滑座定位结构的工作原理也是如此。
[0039]座椅架4上可转动连接有靠背架100,靠背架100上设有靠背板200。
[0040]另外,前脚组也可以固定着所述的附加座位。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定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之后,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代,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按照权利要求书的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其特征是:车架主体的前部连接或固定有用于孩童乘坐在车架主体前方的附加座位; 所述的车架主体包括前脚组,前脚组连接或固定着所述的附加座位; 所述附加座位包括座椅架、小脚架,座椅架与前脚组可相对滑动式连接,小脚架与座椅架的前端部分可转动连接,小脚架设有转动轮;座椅架上设有坐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其特征是:所述附加座位为可折叠式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其特征是:座椅架的两后端各自与相应的大滑座可转动连接;各大滑座分别可滑动地套于相应前脚组的相应侧管上,还包括使大滑座能定位于前脚管的相应侧管上的大滑座定位结构;小脚架与座椅架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小脚架的立管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小滑座连接,小滑座套于座椅架的相应管上,小脚架的立管、座椅架的相应管、支撑杆在座椅架展开时构成三角形,还包括使小滑座能定位于座椅架的相应管上的小滑座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其特征是:大滑座定位结构由设于前脚管的相应侧管上的两个大卡孔及设于大滑座上的、可伸进相应大卡孔内的按扭构成,两个大卡孔之间有间距,两个大卡孔分别设置于与附加座位折叠或展开时在前脚管相应侧管上的对应位置,按钮与相应的大滑座可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其特征是:小滑座定位结构由设于座椅架的相应侧管上的小卡孔及设于小滑座上的、可伸进相应小卡孔内的按扭构成,两个小卡孔之间有间距,两个小卡孔分别设置于与附加座位折叠或展开时在座椅架的相应侧管上的对应位置,按钮与相应的小滑座可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其特征是:座椅架上可转动连接有靠背架,靠背架上设有靠背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附加座位的儿童车架,其特征是:座椅架、小脚架各由三段管构成,三段管相互间连接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三段管放置形成“U”形。
【文档编号】B62B9/12GK204210539SQ201420173820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林圆智 申请人:林圆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