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瓣自行车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31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双瓣自行车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瓣自行车座,包括横管和车座,所述车座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车座铰接在所述横管上,且2个所述车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双瓣自行车座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横杆的中部安装在所述缓冲装置上。本实用新型通过2个分体设置的车座,2个车座之间的间隙的设置,在人体骑行过程中,坐在本实用新型上,人体的会阴部正好位于该间隙处,从而使得会阴部不会受到车座的挤压,可促进会阴部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男女生殖系统的病变,另一方面,在骑行过程中,间隙处的通风量较大,尤其在夏季,可防止骑行者因为会阴部无法透气而产生大量的汗水的情况的发生。
【专利说明】双瓣自行车座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座,尤其涉及一种双瓣自行车座。

【背景技术】
[0002]现在自行车不但成为人们代步交通工具而且进入运动、休闲、娱乐、时尚领域,目前现有自行车座大都为平行、隆起型实心车座,接触车座部位不仅缺乏舒适感而且更容易压迫会阴阻碍血液循环,长时间压迫会导致男女生殖系统病变,降低生育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车座,在骑行的过程中,该自行车车座能够随着人体腿部上下运动而转动,2个车座之间的间隙,可在骑行过程中增加人体会阴部的通风量,另一方面可防止会阴部被压迫的可能性,增强其血液循环,从而提闻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双瓣自行车座,包括横管和车座,所述车座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车座铰接在所述横管上,且2个所述车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双瓣自行车座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横管的中部安装在所述缓冲装置上。
[0006]优选的,所述间隙的间距为3_5cm。
[0007]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呈前宽后窄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车座包括座板、支撑杆和套筒,所述座板与所述套筒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横管上,两个所述车座的两个所述套筒分别位于所述横管中部的两侧。
[0009]优选的,沿所述座板向后延伸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绕所述横管设置,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档杆,所述档杆与所述横管平行,沿所述横管的轴线方向,所述车座的顶点与所述横管轴线的连线与所述档杆的轴线与所述横管的轴线的连线所构成的角度为170。 -180。。
[0010]通常,两个所述车座的所述档杆上下交错设置。
[0011]优选的,每个所述车座还对应设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横管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管上,其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车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筒,所述第一缓冲筒的上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缓冲筒径向方向的滑道通孔,所述横管穿过所述滑道通孔,所述第一缓冲筒内还设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横管的下方。
[0013]第二种方式,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二缓冲筒,所述第二缓冲筒的上部设有沿所述第二缓冲筒径向方向的通孔,所述横管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沿所述第二缓冲筒的外圆周绕设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位于位于所述第二缓冲筒的上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所述第二缓冲筒上还贯穿有第二滑道通孔,所述第二滑道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下方,所述第二缓冲筒的外侧还套设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下方。
[0014]第三种方式,所述缓冲装置可以包括强力弹簧和车座固定管,所述车座固定管的顶端与所述强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强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5]第四种方式,所述缓冲装转可以为气弹簧支撑杆,所述气弹簧的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横管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6]通常,所述座板前部分可以为直板,后部分可以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的圆心在所述横管的轴线上,所述座板为前窄后宽的座板,在所述座板上固定设有软垫。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8]通过2个分体设置的车座,2个车座之间的间隙的设置,在人体骑行过程中,坐在本实用新型上,人体的会阴部正好位于该间隙处,从而使得会阴部不会受到车座的挤压,可促进会阴部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男女生殖系统的病变,另一方面,在骑行过程中,间隙处的通风量较大,尤其在夏季,可防止骑行者因为会阴部无法透气而产生大量的汗水的情况的发生。
[0019]3-5cm的间距,可保证在骑行的过程中会阴部完全在间隙内。
[0020]车座的具体结构,可保证车座可绕着横管自由转动,从而保证在骑行过程中车座随着人体腿部上下运动而转动,可相对提高人体在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性。
[0021]档杆的设置,可相对固定了车座的一个限定位置,从而防止车座的转动幅度过大,而影响骑行。
[0022]复位弹簧的设置,可保证在非骑行的过程中,车座均处于限定位置,从而方便人员的上车,并且在骑行时能够保证车座一直跟随人体腿部的上下运动。
[0023]缓冲装置的设置,可为在自行车通过颠簸路段时,为人员提供减震,从而减小颠簸对人体的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第二种缓冲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瓣自行车座,包括横管3和车座,所述车座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车座铰接在所述横管上,且2个所述车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双瓣自行车座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横管的中部安装在所述缓冲装置上。
[0027]关于车座:
[0028]所述车座包括座板1、支撑杆5和套筒4,所述座板与所述套筒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横管上,两个所述车座的两个所述套筒分别位于所述横管中部的两侧,所述间隙的间距为3-5cm,所述间隙呈前宽后窄设置,沿所述座板向后延伸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绕所述横管设置,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档杆6,所述档杆与所述横管平行,沿所述横管的轴线方向,所述车座的顶点与所述横管轴线的连线与所述档杆的轴线与所述横管的轴线的连线所构成的角度为170° -180°,两个所述车座的所述档杆上下交错设置,每个所述车座还对应设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横管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管上,其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车座连接。
[002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座板与所述套筒之间连接的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其数量越多就代表着车座的结构强度越好。
[0030]所述座板与所述支撑杆之间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套筒之间也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当然,并不排除采用螺栓等其他的固定的连接方式。
[0031]两个套筒套设在所述横杆中部的两侧,实现了车座与横管的铰接的连接方式,从而使得车座可绕着套筒转动,从而在骑行过程中,随着人体大腿的上下运动,车座可绕着套筒来回转动,从而防止车座别腿的情况发生,提高人体在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性。
[0032]2个车座之间的间隙的设置,在人体骑行过程中,坐在本实用新型上,人体的会阴部正好位于该间隙处,从而使得会阴部不会受到车座的挤压,可促进会阴部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男女生殖系统的病变,另一方面,在骑行过程中,间隙处的通风量较大,尤其在夏季,可防止骑行者因为会阴部无法透气而产生大量的汗水的情况的发生,其中间隙的距离为3-5cm,可保证在骑行的过程人体的会阴部完全位于间隙内,此外,相对较宽的间隙距离,可防止叫肥胖的人臀部的肉夹在间隙内。
[0033]间隙呈前宽后窄样式设置,使得在骑行过程中,起到兜风的作用,使得后部的风力更大,使人的感官能够感觉到,起到一定的提神作用。
[003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般安装在自行车上的车座支撑杆上,本申请中所说的“前”为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反之为“后”。
[0035]档杆的设置,由于车座是可转动的,通过档杆相当于对车座的一个限位,在车座转动到一定的角度时,档杆与自行车的车座支撑杆相接触,此时车座就不可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转动。
[0036]关于复位弹簧,需要解释的是,在初始状态(人位坐在车座上),由于复位弹簧一直处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在车座上,使得档杆与自行车的车座支撑杆相接触,而在正常骑行的状态下,由于复位弹簧的弹力有限,其不能阻碍人体腿部作用在车座上的力,因而,腿部向下运动时,可使得车座沿相同的方向转动(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强),而在腿部向上抬的情况下,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车座重新被弹回,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车座一直随着腿部上下运动而转动。
[0037]关于缓冲装置:
[0038]所述缓冲装置可采用以下4中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0039]第一种方式: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筒2,所述第一缓冲筒的上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缓冲筒径向方向的滑道通孔,所述横管穿过所述滑道通孔,所述第一缓冲筒内还设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横管的下方。
[0040]通过在第一缓冲筒内设置缓冲弹簧,使得第一种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便于其实现,在通过颠簸路段时,通过横杆在滑道通孔内相对上下运动,通过第一缓冲筒内的弹簧顶住横杆,从而降低人体的颠簸感。
[0041]参见图2,第二种方式,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二缓冲筒,所述第二缓冲筒的上部设有沿所述第二缓冲筒径向方向的通孔,所述横管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沿所述第二缓冲筒的外圆周绕设第一台阶8,所述第一台阶位于位于所述第二缓冲筒的上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所述第二缓冲筒上还贯穿有第二滑道通孔,所述第二滑道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下方,所述第二缓冲筒的外侧还套设有缓冲弹簧9,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下方。
[0042]相对应的自信车的车座支撑管10上设有第二台阶11,且在该车座支撑管的上部设置销孔,所述第二缓冲套套在该车座支撑管上,此时第二滑道通孔与销孔相对应,并相应插设销钉,缓冲瘫痪在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实现了减震的作用。
[0043]第三种方式,所述缓冲装置可以包括强力弹簧和车座固定管,所述车座固定管的顶端与所述强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强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的中部固定连接。
[004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强力弹簧的设置方向基本与地而平行,在通过颠簸路段时,在车辆上下颠簸的过程中,强力弹簧与车座固定管连接的一端,车辆颠簸的方向相反,通过这样使得人体基本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从而减小了人体的颠簸感。
[0045]第四种方式,所述缓冲装转可以为气弹簧支撑杆,所述气弹簧的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横管的中部固定连接。
[0046]通常,所述座板前部分可以为直板,后部分可以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的圆心在所述横管的轴线上,所述座板为前窄后宽的座板,在所述座板上固定设有软垫。
[0047]后半部分圆弧形的设计使得车座更富美感,且符合力学设计,使得车座受力更加均匀,延长车座的使用寿命。
[0048]由于人坐在车座上,其主要受力点集中在后部,通过后宽的车座设计,使得后部能够承受的承载力更大,进一步延长了车座的使用寿命。
[004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瓣自行车座,包括横管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车座铰接在所述横管上,且2个所述车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双瓣自行车座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横管的中部安装在所述缓冲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间距为3-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呈前宽后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包括座板、支撑杆和套筒,所述座板与所述套筒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横管上,两个所述车座的两个所述套筒分别位于所述横管中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座板向后延伸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绕所述横管设置,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档杆,所述档杆与所述横管平行,沿所述横管的轴线方向,所述车座的顶点与所述横管轴线的连线与所述档杆的轴线与所述横管的轴线的连线所构成的角度为170° -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车座的所述档杆上下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车座还对应设有至少一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横管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管上,其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车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筒,所述第一缓冲筒的上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缓冲筒径向方向的滑道通孔,所述横管穿过所述滑道通孔,所述第一缓冲筒内还设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横管的下方; 或者,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二缓冲筒,所述第二缓冲筒的上部设有沿所述第二缓冲筒径向方向的通孔,所述横管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沿所述第二缓冲筒的外圆周绕设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位于位于所述第二缓冲筒的上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所述第二缓冲筒上还贯穿有第二滑道通孔,所述第二滑道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下方,所述第二缓冲筒的外侧还套设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强力弹簧和车座固定管,所述车座固定管的顶端与所述强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强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的中部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缓冲装转为气弹簧支撑杆,所述气弹簧的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横管的中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瓣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前部分为直板,后部分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的圆心在所述横管的轴线上,所述座板为前窄后宽的座板,在所述座板上固定设有软垫。
【文档编号】B62J1/00GK204077875SQ20142044908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于海涛 申请人:于海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