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97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山地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地车鞍座,属于坐垫装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山地车鞍座不能进行角度调节,存在舒适性差的问题。本山地车鞍座,包括设于山地车立柱上的鞍座本体,鞍座本体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鞍座本体的支柱,支柱的下端伸入至立柱内的,支柱的上端通过较接结构与鞍座本体下部相较接,鞍座本体与立柱之间设有当鞍座本体转动到位后用于使鞍座本体固定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骑乘舒适等优点。
【专利说明】山地车鞍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坐垫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山地车鞍座。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和体育锻炼方式,自行车的选择受到广泛关注,坐垫则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山地车作为自行车的一种,是专门为越野行走而设计的,山地车应对各种复杂路况,其对坐垫的要求较高。现有的山地车,其坐垫不能前后摆动,骑乘时人体的臀部与坐垫具有一个接触点,在长时间的颠簸中人体与坐垫的接触部位感到不适,而且接触部位长时间处于不透风状态,容易出汗,滋生病菌等。为了骑乘者的舒适性,需要提出一种可调节坐垫的山地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骑乘舒适的山地车鞍座。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山地车鞍座,包括设于山地车立柱上的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鞍座本体的支柱,所述支柱的下端伸入至立柱内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上端通过铰接结构与鞍座本体下部相铰接,所述的鞍座本体与立柱之间设有当鞍座本体转动到位后用于使鞍座本体固定的限位结构。
[0006]在上述的山地车鞍座中,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设于鞍座本体下部的圆弧状连接部、穿设于连接部上的铰接杆和设于支柱上的用于套设至铰接杆上的通孔,所述连接部的中轴线与鞍座本体的前后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的铰接杆与连接部的中轴线平行设置。
[0007]在上述的山地车鞍座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于立柱上端的圆弧状支撑部、设于圆弧状支撑部凹面内的限位齿一和设于上述圆弧状连接部凸面上的限位齿二,所述的圆弧状支撑部与圆弧状连接部相配合,所述的限位齿一与所述的限位齿二相啮合。
[0008]在骑乘状态时,连接部位于支撑部内,且限位齿一和限位齿二相啮合,保证了鞍座本体相对于立柱的稳定性,使骑乘者获得更好的骑乘效果。当需要改变鞍座本体的方向时,骑乘者向上拉动鞍座本体,使鞍座本体远离立柱,此时支柱沿着立柱向上运动,连接部远离支撑部,限位齿一与限位齿二分离,只需向前或者向后扳动鞍座本体,使鞍座本体绕其与支柱的铰接点摆动即可,将鞍座本体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向下轻轻推动,使连接部位于支撑部内,限位齿一与限位齿二哨合。
[0009]在上述的山地车鞍座中,所述支柱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台阶,所述的立柱内设有阻挡内筒,所述阻挡内筒的内径小于所述限位台阶的外径,所述阻挡内筒的内径大于所述支柱的外径,所述的支柱穿设在所述的阻挡内筒内。
[0010]阻挡内筒与立柱紧配合设置,在调节鞍座本体的方向时,防止支柱从立柱内拉出,可防止鞍座本体被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山地车鞍座具有以下优点:
[0012]山地车鞍座的方向可前后进行随意调节,满足不同骑乘者对鞍座本体舒适度的要求,调节方便;调节好后又能更好的将鞍座本体固定在山地车的立柱上,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性好;还能防止支柱从立柱内拉出,起到防盗作用,提高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立柱;2、鞍座本体;3、支柱;31、限位台阶;41、连接部;42、铰接杆;43、支撑部;44、限位齿一 ;45、限位齿二 ;5、阻挡内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的山地车鞍座,包括设于山地车立柱I上的鞍座本体2,鞍座本体2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鞍座本体2的支柱3,支柱3的下端伸入至立柱I内的。如图1所示,支柱3的上端通过铰接结构与鞍座本体2下部相铰接,鞍座本体2与立柱I之间设有当鞍座本体2转动到位后用于使鞍座本体2固定的限位结构。
[0017]具体的,如图1所示,铰接结构包括设于鞍座本体2下部的圆弧状连接部41、穿设于连接部41上的铰接杆42和设于支柱3上的用于套设至铰接杆42上的通孔,连接部41的中轴线与鞍座本体2的前后方向垂直设置,铰接杆42与连接部41的中轴线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铰接杆42可以为一个螺杆。
[0018]如图1所示,限位结构包括设于立柱I上端的圆弧状支撑部43、设于圆弧状支撑部43凹面内的限位齿一 44和设于圆弧状连接部41凸面上的限位齿二 45,圆弧状支撑部43与圆弧状连接部41相配合,限位齿一 44与限位齿二 45相啮合。
[0019]在骑乘状态时,连接部41位于支撑部43内,且限位齿一44和限位齿二45相啮合,保证了鞍座本体2相对于立柱I的稳定性,使骑乘者获得更好的骑乘效果。当需要改变鞍座本体2的方向时,骑乘者向上拉动鞍座本体2,使鞍座本体2远离立柱I,此时支柱3沿着立柱I向上运动,连接部41远离支撑部43,限位齿一 44与限位齿二 45分离,只需向前或者向后扳动鞍座本体2,使鞍座本体2绕其与支柱3的铰接点摆动即可,将鞍座本体2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向下轻轻推动,使连接部41位于支撑部43内,限位齿一 44与限位齿二 45啮八口 ο
[0020]为了防止支柱3从立柱I内拉出而进一步起到防盗效果,如图1所示,在支柱3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台阶31,立柱I内设有阻挡内筒5,阻挡内筒5的内径小于限位台阶31的外径,阻挡内筒5的内径大于支柱3的外径,支柱3穿设在阻挡内筒5内。本实施例中,阻挡内筒5与立柱I紧配合设置。
[002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山地车鞍座,包括设于山地车立柱(I)上的鞍座本体(2),所述鞍座本体(2)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鞍座本体(2)的支柱(3),所述支柱(3)的下端伸入至立柱(I)内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的上端通过铰接结构与鞍座本体(2)下部相铰接,所述的鞍座本体(2)与立柱(I)之间设有当鞍座本体(2)转动到位后用于使鞍座本体(2)固定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设于鞍座本体(2)下部的圆弧状连接部(41)、穿设于连接部(41)上的铰接杆(42)和设于支柱(3)上的用于套设至铰接杆(42)上的通孔,所述连接部(41)的中轴线与鞍座本体(2)的前后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的铰接杆(42)与连接部(41)的中轴线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于立柱(I)上端的圆弧状支撑部(43)、设于圆弧状支撑部(43)凹面内的限位齿一(44)和设于上述圆弧状连接部(41)凸面上的限位齿二(45),所述的圆弧状支撑部(43)与圆弧状连接部(41)相配合,所述的限位齿一(44)与所述的限位齿二(45)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山地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台阶(31),所述的立柱(I)内设有阻挡内筒(5),所述阻挡内筒(5)的内径小于所述限位台阶(31)的外径,所述阻挡内筒(5)的内径大于所述支柱(3)的外径,所述的支柱(3)穿设在所述的阻挡内筒(5)内。
【文档编号】B62J1/00GK204021062SQ201420496893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朱巧敏, 王一正, 王海江, 王祥 申请人:温岭东方红车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