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97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转向管柱总成后期维修的便捷性低等技术问题。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包括传感器壳体、电机壳体、蜗轮壳体和蜗杆壳体,蜗轮壳体与蜗杆壳体相互连接,蜗轮壳体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一与传感器壳体可拆卸连接,蜗杆壳体至少通过一个连接件二与电机壳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装拆方便、整体结构强度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是由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改变转向轮的偏转角度实现的。汽车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中,转向操纵机构包括方向盘、转向轴等,转向轴下端的蜗杆与齿轮构成转向器,方向盘通过转向轴与转向器相连,转向管柱套设于轴向轴上且支撑着方向盘,且对转向轴进行定位。现有的汽车转向管柱主要分为可调节转向管柱、吸能式转向管柱和可溃缩式转向管柱三种。
[0003]我国专利CN 201313578Y公开了一种电动转向管柱固定装置,它包括蜗轮壳盖和管柱连接装置,在这两者之间设有扭矩传感器壳体和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扭矩传感器壳体和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连为一体,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有两个方向垂直的壳体,分别为蜗轮壳体和蜗杆壳体,扭矩传感器壳体部分的圆柱形壳体和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部分的蜗轮壳体在同一方向上。
[0004]但是,上述专利中的蜗轮蜗杆减速器壳体与传感器壳体为一体式结构,该方案具有以下不足点:两者为一体式结构,增加了壳体的开发生产的难度和成本;后期维修需要拆卸时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汽车转向管柱总成后期维修的便捷性。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所述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包括传感器壳体、电机壳体、蜗轮壳体和蜗杆壳体,所述蜗轮壳体与蜗杆壳体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一与传感器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蜗杆壳体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二与电机壳体可拆卸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中的蜗轮壳体通过连接件一与传感器壳体可拆卸连接,蜗杆壳体通过连接件二与电机壳体可拆卸连接,后期需要维修时,装拆都很方便,提高本转向管柱总成后期维修的便捷性,且壳体总成的开发难度较低。
[0009]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中,作为一种方案,所述蜗轮壳体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螺纹孔一,所述传感器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通孔一,所述连接件一包括同时穿设于通孔一和与该通孔一相对应的螺纹孔一内的螺栓一;所述蜗杆壳体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螺纹孔二,电机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二一一对应的通孔二,所述连接件二包括同时穿设于通孔二和与该通孔二相对应的螺纹孔二内的螺栓二。蜗轮壳体通过螺栓一与传感器壳体螺纹连接,蜗杆壳体通过螺栓二与电机壳体通过螺栓二螺纹连接,不仅后期维修时装拆方便,且连接较稳定,汽车发生颠簸时各壳体之间不容易因震动而相互脱离。
[0010]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连接件一包括固设于传感器壳体上的卡钩一,所述蜗轮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一相卡接的卡槽一;所述连接件二包括固设于电机壳体上的卡钩二,所述蜗杆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二相卡接的卡槽二。传感器壳体通过卡钩一与蜗轮壳体卡接,电机壳体通过卡钩二与蜗杆壳体卡接,与螺纹连接相比,本方案在装拆时更为方便,不足之处在于,卡接方式的连接稳定性不如螺纹连接的方式。
[0011]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中,所述蜗轮壳体和蜗杆壳体均呈筒状且两者连为一体,所述蜗轮壳体的轴线与蜗杆壳体的轴线相互垂直。蜗轮壳体和蜗杆壳体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提高了蜗轮壳体与蜗杆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12]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中,所述转向管柱壳体总成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蜗轮壳体连为一体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于与汽车车身相固连的安装孔。将固定座与蜗轮壳体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方便转向管柱的安装,且整体结构强度较高。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实用新型中的蜗轮壳体通过螺栓一与传感器壳体螺纹连接,蜗杆壳体通过螺栓二与电机壳体通过螺栓二螺纹连接,后期维修时装拆方便,连接稳定性好;
[0015]2、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座与蜗轮壳体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方便转向管柱的安装,且整体结构强度较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例中本转向管柱壳体总成的爆炸图。
[0017]图2是实施例中本转向管柱壳体总成的装配图。
[0018]图中,1、传感器壳体;2、电机壳体;3、蜗轮壳体;4、蜗杆壳体;5、固定座;51、安装孔;6、螺纹孔一 ;7、通孔一 ;8、连接件一 ;81、螺栓一 ;9、螺纹孔二 ;10、通孔二 ;11、连接件二 ;111、螺栓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如图1所本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包括传感器壳体1、电机壳体2、蜗轮壳体3和蜗杆壳体4,蜗轮壳体3与蜗杆壳体4相互连接。具体来说,蜗轮壳体3和蜗杆壳体4均呈筒状且两者连为一体,蜗轮壳体3的轴线与蜗杆壳体4的轴线相互垂直,转向管柱壳体总成还包括一个与蜗轮壳体3连为一体的固定座5,固定座5上开设有用于与汽车车身相固连的安装孔51。
[0021]如图1所示,蜗轮壳体3通过2个连接件一 8与传感器壳体1可拆卸连接,蜗杆壳体4通过2个连接件二 11与电机壳体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蜗轮壳体3上开设有2个螺纹孔一 6,传感器壳体1上开设有与螺纹孔一 6 —一对应的通孔一 7,连接件一 8包括同时穿设于通孔一 7和与该通孔一 7相对应的螺纹孔一 6内的螺栓一 8 ;蜗杆壳体4上开设有2个螺纹孔二 9,电机壳体2上开设有与螺纹孔二 9 一一对应的通孔二 10,连接件二 11包括同时穿设于通孔二 10和与该通孔二 10相对应的螺纹孔二 9内的螺栓二 11。作为其它方案,连接件一 8包括固设于传感器壳体1上的卡钩一,蜗轮壳体3上开设有与卡钩一相卡接的卡槽一;连接件二 11包括固设于电机壳体2上的卡钩二,蜗杆壳体4上开设有与卡钩二相卡接的卡槽二。
[0022]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传感器壳体1通过螺栓一 8与蜗轮壳体3螺纹连接,电机壳体2通过螺栓二 11与蜗杆壳体4可拆卸连接,后期需要维修时,拆卸相应的螺栓即可,装拆都很方便,维修难度较低。
[002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所述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包括传感器壳体(1)、电机壳体(2)、蜗轮壳体(3)和蜗杆壳体(4),所述蜗轮壳体(3)与蜗杆壳体(4)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3)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一(8)与传感器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蜗杆壳体(4)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二(11)与电机壳体(2)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3)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螺纹孔一出),所述传感器壳体(1)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一(6) —一对应的通孔一(7),所述连接件一(8)包括同时穿设于通孔一(7)和与该通孔一(7)相对应的螺纹孔一 ¢)内的螺栓一(81);所述蜗杆壳体(4)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螺纹孔二(9),电机壳体(2)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二(9)一一对应的通孔二(10),所述连接件二(11)包括同时穿设于通孔二(10)和与该通孔二(10)相对应的螺纹孔二(9)内的螺栓二(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一(8)包括固设于传感器壳体(1)上的卡钩一,所述蜗轮壳体(3)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一相卡接的卡槽一;所述连接件二(11)包括固设于电机壳体(2)上的卡钩二,所述蜗杆壳体(4)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二相卡接的卡槽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3)和蜗杆壳体(4)均呈筒状且两者连为一体,所述蜗轮壳体(3)的轴线与蜗杆壳体(4)的轴线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转向管柱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壳体总成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蜗轮壳体(3)连为一体的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上开设有用于与汽车车身相固连的安装孔(51)。
【文档编号】B62D1/181GK204095869SQ201420496907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周国军, 王晓芸, 刘巍, 潘之杰, 吴成明,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