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900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具有直线导引功能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上连接座、下连接座、转向节、加强件、上球头副、下球头副和弹簧减震器,上连接座通过加强件固定连接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相连接,上连接座与减震器安装座相连接,下连接座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实现了多连杆直线平移式悬架在车辆前轴的应用,车辆处于驱动、转向以及制动等工况时,直线平移式悬架的导向机构仍使得车轮仅沿直线跳动,车轮定位参数基本保持不变,从而尽可能使得车轮与地面垂直,减少了不平路面对车轮的各向冲击载荷。
【专利说明】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悬架系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 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悬架是保证车轮或者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者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 联系并能够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位置等有关装 置的总称。一般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减震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中导向机构的 功能是确保车轮与车身或车架之间所有的力和力矩可靠传递,并决定车轮相对于车身或车 架的位移特性。导向机构决定了车轮跳动时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 汽车前后侧倾中心和纵倾中心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抗纵倾能 力。
[0003] 传统的前悬架系统均带有转向功能,对于前驱车型还能够与驱动系统匹配。根据 悬架结构形不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麦弗逊悬架、双横臂悬架和非独 立式钢板弹簧悬架。目前常规的悬架虽然在功能上都能够满足悬架设计要求,但是当车轮 跳动时,车轮定位参数均会变化。在实际应用中,车轮任何定位参数的变化都会对汽车操纵 稳定性或者其他方面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轮距的变化会导致汽车直线行驶能力下降, 同时还造成滚动阻力增大和对转向系统的影响;车轮外倾角的变化会导致轮胎的异常磨 损。
[0004] 如何能够保证车轮跳动时车轮的定位参数不会发生变化是独立悬架结构创新 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部分研究人员曾提出几种具有直线导引功能的悬架,参见 【1.赵景山,褚福磊.坚向平移式空间多连杆独立悬架[P].中国专利=200610113114.2, 2007-2-28. 12.赵景山,赵盛,冯之敬,褚福磊.一种能够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的后独立 悬架[P].中国专利:200910001094. 3,2009-7-8. 13.张杰,赵景山,资小林,刘向,邱宝象, 冯之敬.一种采用滚珠花键副的多连杆直线平移式悬架[P].中国专利:201210125268. 9, 20012-4-25.】【4.资小林,赵景山,张杰,刘向,邱宝象,冯之敬.一种带有3-RRR伸缩补偿 机构的多连杆直线导引式独立悬架[P].中国专利:201110215816. 2,2011-7-29.】。
[0005] 但是,上述的一些专利所提出的直线平移式悬架结构只能应用于汽车后轴悬架系 统,即单纯起到支撑桥的作用,不能实现与转向和驱动系统的装配集成,从而无法应用于车 辆的前悬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 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该结构能够与转向拉杆装配,并通过带有两个球头销的转向 节连接件总成,实现前轮转向的功能;同时转向节可与轮毂轴承单元装配,进而安装等速驱 动轴,实现前轮的驱动功能。该悬架系统能够使得车轮定位参数,例如车轮前束、外倾角、主 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以及轮距、轴距等,在车轮跳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该悬架的运动 学特性是由悬架导向机构的构型决定,所以该悬架的运动学特性对硬点参数不敏感,悬架 的布置形式多样,能够应用于不同车型的前悬架系统。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 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具有直线导引功能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 向机构、上连接座、下连接座、转向节、加强件、上球头副、下球头副和弹簧减震器,所述的二 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为一种过约束的并联机构,该机构只具有一个平 移自由度,用于实现车轮跳动的导引;上连接座通过加强件固定连接下连接座,上连接座与 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相连接,上连接座与减震器安装座相连接,下连接座与二个下悬架导 向机构相连接;加强件上设有上球头安装孔、下球头安装孔、制动器安装孔、转向拉杆安装 孔和轮毂单元安装孔,上连接座上设有上球头副并安装在上球头安装孔中,下连接座上设 有下球头副并安装在下球头安装孔中;所述转向节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通过上球头副链 接,所述转向节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通过下球头副链接,且上球头副和下球头副的安装 轴线共线,该轴线即为转向主销轴线;转向节的摆臂与转向拉杆通过转向拉杆安装孔链接, 转向拉杆进而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链接,通过转向拉杆带动转向节转动实现车轮转向;转 向节通过制动器安装孔安装有制动器;转向节通过轮毂单元安装孔安装有轮毂单元,轮毂 单元一端与车轮链接,另一端与驱动轴链接,通过驱动轴实现车轮驱动;所述弹簧减震器一 端通过减震器安装座与上悬架导向机构链接,另一端与车身链接,用于实现汽车避震和衰 减车身振动。
[0008] 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为上下两个2-RPR机构,R表 示转动副,P表示移动副,2表示两条RPR运动链;所述的2-RPR机构,其自由度为一个平移 自由度,两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平面的夹角为90° ;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二个下悬架 导向机构包括各二个RPR运动链,所述的每个PRP运动链中两个转动副轴线平行,且垂直于 移动副轴线;过所述移动副轴线,且垂直于所述转动副轴线的平面称为RPR运动链确定的 平面;4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4个平面,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或者重合。
[0009] 所述的上悬架导向机构和下悬架导向机构包括外侧连杆、内侧连杆、防尘罩、滚 珠、保持架和油封,内侧连杆安装在外侧连杆内,保持架上设有滚珠,外侧连杆上设有防尘 罩。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直线平移式前悬 架系统,该前悬架系统较传统前悬架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导向机构具有直线导引功能, 在承受不平路面对车轮各向冲击的同时,理论上能够保持车轮定位参数基本不变,进而提 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其次,前悬架系统能够与传统的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 制动系统、驱动系统进行匹配集成,是对已有的直线平移式后悬架实用新型专利的扩展,进 一步提升了直线平移式悬架导向机构的应用范围。再者,该前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与悬 架机构的构型相关,对悬架的硬点参数不敏感,只需要保证悬架支链所确定的四个平面的 交线平行或重合即可,悬架系统的布置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因此该悬架 系统是对现有技术的重大突破,与传统的麦弗逊式、双横臂式等前悬架系统相比较,具有车 轮定位参数不变、轮胎磨损较小、悬架布置形式灵活及对硬点参数不敏感、提高汽车的操纵 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toon]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悬架导向机构总成示意图;
[0013] 图3为转向节示意图;
[0014] 图4为上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5] 图5为上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6为下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7为2-RRR机构运动学原理图。
[0018]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弹簧减震器1,转向节2,上球头安装孔2-1,下球头安装孔 2-2,制动器3,上悬架导向机构4,上连接座5,下悬架导向机构6,下连接座7,加强件8,转 向拉杆9,驱动轴10,车身1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12,上球头副13,下球头副14,制动器安 装孔15,转向拉杆安装孔16,轮毂单元安装孔17,减震器安装座18,外侧连杆19,内侧连杆 20,防尘罩21,滚珠22,保持架23,油封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0] 如图所示,这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主要包括具有直 线导引功能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上连接座5、下连接座7、转 向节2、加强件8、上球头副13、下球头副14和弹簧减震器1,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 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为一种过约束的并联机构,该机构只具有一个平移自由度,用于 实现车轮跳动的导引,实现车轮仅沿直线跳动,并承受不平路面对车轮各向冲击。上连接座 5通过加强件8固定连接下连接座7,通过一个加强件8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构件,这种 结构设计方式能够增加悬架系统的整体刚度,提高悬架系统的承载能力,减小由于悬架机 构变形导致的车轮定位参数变化量。上连接座5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相连接,上连接 座5与减震器安装座18相连接,下连接座7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相连接;加强件2上 设有上球头安装孔2-1、下球头安装孔2-2、制动器安装孔15、转向拉杆安装孔16和轮毂单 元安装孔17,上连接座5上设有上球头副13并安装在上球头安装孔2-1中,下连接座7上 设有下球头副14并安装在下球头安装孔2-2中;所述转向节2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通 过上球头副13链接,所述转向节2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通过下球头副14链接,且上球 头副13和下球头副14的安装轴线共线,该轴线即为转向主销轴线;转向节2的摆臂与转向 拉杆9通过转向拉杆安装孔16链接,转向拉杆9进而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12链接,通过转 向拉杆9带动转向节2转动实现车轮转向功能;转向节2通过制动器安装孔15安装有制动 器3 ;转向节2通过轮毂单元安装孔17安装有轮毂单元,轮毂单元一端与车轮链接,另一端 与驱动轴10链接,通过驱动轴10实现车轮驱动;所述弹簧减震器1 一端通过减震器安装座 18与上悬架导向机构4链接,另一端与车身11链接,用于实现汽车避震和衰减车身振动。
[0021] 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为上下两个2-RPR机构,R 表示转动副,P表示移动副,2表示两条RPR运动链;所述的2-RPR机构,其自由度为一个平 移自由度,两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平面的夹角为90° ;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 悬架导向机构6包括各二个RPR运动链,所述的每个PRP运动链中两个转动副轴线平行,且 垂直于移动副轴线;过所述移动副轴线,且垂直于所述转动副轴线的平面称为RPR运动链 确定的平面;4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4个平面,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或者重合。
[0022] 所述的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下悬架导向机构6包括外侧连杆19、内侧连杆20、防 尘罩21、滚珠22、保持架23和油封24,内侧连杆20安装在外侧连杆19内,保持架23上设 有滚珠22,外侧连杆19上设有防尘罩21。
[0023] 接下来,介绍2-RPR机构的运动学原理,如图7所示,两条RPR运动链AAQ和 A2B2C2分别位于π i平面、π2平面内,运动链中两个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且始终垂直于相 应的平面,移动副的轴线始终与两端的转动副轴线垂直。n i平面与η 2平面的交线为直线 PQ。以运动副Ai为原点建立坐标系Zi轴垂直于π i平面。设运动副Q的坐标为 Ci(Xcn,yc:i,〇),移动副&的轴线向量为nB1= [cosa sina 0]τ,则三个运动副的运动螺旋 分别为:

【权利要求】
1. 一种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具有直 线导引功能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上连接座(5)、下连接 座(7)、转向节(2)、加强件(8)、上球头副(13)、下球头副(14)和弹簧减震器(1),所述的 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为一种过约束的并联机构,该机构只 具有一个平移自由度,用于实现车轮跳动的导引;上连接座(5)通过加强件(8)固定连接下 连接座(7),上连接座(5)与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相连接,上连接座(5)与减震器安装 座(18)相连接,下连接座(7)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相连接;加强件⑵上设有上球 头安装孔(2-1)、下球头安装孔(2-2)、制动器安装孔(15)、转向拉杆安装孔(16)和轮毂单 元安装孔(17),上连接座(5)上设有上球头副(13)并安装在上球头安装孔(2-1)中,下连 接座⑵上设有下球头副(14)并安装在下球头安装孔(2-2)中;所述转向节⑵与二个上 悬架导向机构(4)通过上球头副(13)链接,所述转向节(2)与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通 过下球头副(14)链接,且上球头副(13)和下球头副(14)的安装轴线共线,该轴线即为转 向主销轴线;转向节(2)的摆臂与转向拉杆(9)通过转向拉杆安装孔(16)链接,转向拉杆 (9)进而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12)链接,通过转向拉杆(9)带动转向节(2)转动实现车轮 转向;转向节⑵通过制动器安装孔(15)安装有制动器(3);转向节⑵通过轮毂单元安 装孔(17)安装有轮毂单元,轮毂单元一端与车轮链接,另一端与驱动轴(10)链接,通过驱 动轴(10)实现车轮驱动;所述弹簧减震器(1) 一端通过减震器安装座(18)与上悬架导向 机构(4)链接,另一端与车身(11)链接,用于实现汽车避震和衰减车身振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下悬架导向机构(6)为上下两个2-RPR机构,R 表示转动副,P表示移动副,2表示两条RPR运动链;所述的2-RPR机构,其自由度为一个平 移自由度,两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平面的夹角为90° ;二个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二个 下悬架导向机构(6)包括各二个RPR运动链,所述的每个PRP运动链中两个转动副轴线平 行,且垂直于移动副轴线;过所述移动副轴线,且垂直于所述转动副轴线的平面称为RPR运 动链确定的平面;4条RPR运动链所确定的4个平面,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或者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转向和驱动功能的直线平移式前悬架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上悬架导向机构(4)和下悬架导向机构(6)包括外侧连杆(19)、内侧连杆 (20)、防尘罩(21)、滚珠(22)、保持架(23)和油封(24),内侧连杆(20)安装在外侧连杆 (19)内,保持架(23)上设有滚珠(22),外侧连杆(19)上设有防尘罩(21)。
【文档编号】B62D7/18GK204110143SQ20142049804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张 杰, 刘向, 周贤勇, 李伯华, 资小林, 赵景山 申请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万向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