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角度三段式摩托车观后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880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角度三段式摩托车观后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角度三段式摩托车观后镜。



背景技术:

我国是摩托车工业大国,也是摩托车消费大国,摩托车保有巨大,摩托车还是民众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摩托车驾驶时要特别注重安全性能,要保证安全就要有良好的驾驶视野,特别是视角以外的可视性尤其重要,这就要通过观后镜来实现的,现有摩托车配置的都是平镜,视角较小,视角集中且唯一,侧后方死角大,在驾驶员转弯或应急反应时,或较高和较低处,都存在瞭望不到的死角位置,如果死角内有影响转弯或应急反应的状况,就会造成交通事故,危及到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申请人之前提出了申请号2016213334683的申请,技术方案中两片基板通过铰接轴连接,其间隙比较大,这仍有待于技术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角度三段式摩托车观后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角度三段式摩托车观后镜,其特征在于镜部和后壳,镜部设有上下等距排布或左右等距排布的第一基板、中间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与中间基板间、第二基板与中间基板间均保有宽一至两厘米的间隙,间隙两侧的正面边缘倒圆角,第一基板、中间基板和第二基板正面粘接连接有一能够弯曲的透明片,透明片一面设有反光层,中间基板背面连接有一固定板,固定板连接有一连接板,连接板连接有与后壳内底连接的底座,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与间隙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分别连接弹力夹,后壳内底上设有插入弹力夹的阻尼片。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柔性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与间隙相反的一侧连接有拉带。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夹夹持面上设有凸起,阻尼片上设有可分别与凸起配合的凹陷。

本发明中间基板连接的透明片可以提供一个固定视角中间视野,推动对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外侧的透明片位置,对应间隙所对透明片位置发生弯曲,可调节视野角度,并依靠弹力夹和阻尼片间的阻尼保持位置稳定,角度调节位置没有缝隙,视野好,无间隙不会由于进入异物而产生卡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后壳;2第一基板;3中间基板;4第二基板;5透明片;6固定板;7连接板;8底座;9弹力夹;10阻尼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一种可变角度三段式摩托车观后镜设有连接部、支臂、镜部和后壳1,支臂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球,连接部设有两个对称的连接构成环形的瓦箍,两瓦箍相对的边缘上分别设有环抱下连接球的下凹槽,下连接球与下凹槽构成球连接旋转机构,镜部设有上下等距排布或左右等距排布的第一基板2、中间基板3和第二基板4,第一基板与中间基板间、第二基板与中间基板间均保有宽一至两厘米的间隙,间隙两侧的正面边缘倒圆角,避免透明片陡峭折叠,第一基板、中间基板和第二基板正面粘接连接有一能够弯曲的透明片5,透明片可以是塑料,当然也可以是不透明如铜片等金属,透明片一面设有反光层,产生镜面发射,中间基板背面连接有一与其平行的固定板6,粘接连接,固定板连接有一连接板7,连接板连接有与后壳内底连接的底座8,对透明片提供支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与间隙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分别连接弹力夹9,后壳内底上设有插入弹力夹的阻尼片10,通过基板施力滑动可以调节夹持的位置,同时弹力夹夹住阻尼片使基板位置稳定,后壳底外设有与上连接球连接第一凹槽,后壳底外连接有与上连接球连接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抱合上连接球构成球连接旋转机构。

本发明中间基板连接的透明片可以提供一个固定视角中间视野,推动对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外侧的透明片位置,对应间隙所对透明片位置发生弯曲,可调节视野角度,并依靠弹力夹和阻尼片间的阻尼保持位置稳定,角度调节位置没有缝隙,视野好,无间隙不会由于进入异物而产生卡滞。

实施时,可在间隙内填充有与透明片连为一体的柔性填料,如橡胶,可均衡弯曲,防止过弯曲,可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与间隙相反的一侧连接有拉带,基板推入后可以通过拉带拉出,更便于调节位置;还可在弹力夹夹持面上设有凸起,阻尼片上设有可分别与凸起配合的凹陷,分出位置档位,在档位处可以保持的更稳定。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凡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发明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