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自行车鞋扣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387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自行车鞋扣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鞋扣片,尤其是指一种可调式自行车鞋扣片。



背景技术:

自行车鞋扣片主要是锁扣于自行车鞋底,用以卡扣于自行车的卡式踏板上,使骑乘者的踩踏力稳定输出于自行车踏板,进而提升踩踏效率。

然而,现有的自行车鞋扣片仅能作纵向或横向的调整,如此调整范围尚不足于符合使用者需求。由于每位骑乘者的踩踏角度并非一致,且有些属于足弓内翻或外翻类型,或是膝盖曾经受过伤、开过刀者,其均会影响踩踏的效果,如果自行车鞋扣片无法调整至适应的角度,骑乘者仅能根据现有的卡式踏板进行卡扣,如此一来,在脱卡时,并无法快速地顺势进行脱卡,导致时间浪费而造成危险,更何况每个人的左、右脚对应于卡式踏板的角度并非一定相同,因此,如何选择适合的鞋扣片,对于骑乘者而言显得相当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式自行车鞋扣片,其于松脱状态时,通过扣片体的调整槽提供偏转空间或转动裕度,以使扣片体能够相对车鞋底板产生角度偏转,有利于骑乘者调整所需角度位置,而能快速地使自行车鞋扣片与卡式踏板进行卡扣或是脱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式自行车鞋扣片,用以锁固于一车鞋底板,车鞋底板具有两个结合孔,可调式自行车鞋扣片包括:一扣片体,其具有相反设置的一前卡端及一后卡端,且扣片体于前卡端与后卡端之间横向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调整槽,每一个调整槽具有一小弧段及一大弧段,两个小弧段为对向设置,前卡端及卡端用以卡扣于一卡式踏板;以及一锁固组件,具有两个螺锁件分别穿设两个调整槽,以将扣片体可松脱地锁设于两个结合孔,供扣片体相对车鞋底板产生偏转,借此,便于调整自行车鞋扣片相对于车鞋底板的角度位置。

其中,所述的结合孔为长条状,且沿车鞋底板的纵长方向平行设置。

其中,车鞋底板具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锁固组件更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位于内侧面及一第二固定件位于外侧面,第二固定件与扣片体受所述的螺锁件穿设以便锁合于第一固定件。

其中,扣片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一面面向所述的结合孔,所述的调整槽自第一面朝第二面方向凹设,第二面凹设一面积大于第二固定件的容置槽,容置槽供第二固定件容纳。

其中,第一固定件具有两个凸柱,用以配适于所述的结合孔,且所述的凸柱各具有一螺孔,以供所述的螺锁件螺合固定。

其中,第二固定件具有两个沉孔,以供所述的螺锁件的头部容纳,且未凸出扣片体的第二面。

其中,容置槽两侧分别具有一止挡。

其中,止挡为V字型。

其中,所述的螺锁件各具有一工具孔。

其中,车鞋底板的内侧面具有一凹槽,所述的结合孔设置于凹槽内。

借此,本实用新型提供骑乘者预先调整扣片体相对应于车鞋底板的角度,使扣片体与卡式踏板进行卡扣时,能快速地卡扣或脱卡,可减少脱卡时间,并提升踩踏的顺畅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自行车鞋扣片与车鞋底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扣片体的第二面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车鞋底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车鞋底板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车鞋底板的仰视图,显示扣片体相对车鞋底板偏转调整。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车鞋底板的仰视图,显示扣片体相对车鞋底板 纵向调整。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车鞋底板的仰视图,显示扣片体相对车鞋底板横向调整。

附图标记说明

车鞋底板1 内侧面11

外侧面12 结合孔13

凹槽14 卡式踏板2

扣片体30 前卡端31

后卡端32 调整槽33

小弧段331 大弧段332

第一面34 第二面35

容置槽36 止挡37

锁固组件40 第一固定件50

凸柱51 螺孔52

第二固定件60 沉孔61

螺锁件70 工具孔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实用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现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是按适于列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予以绘制。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自行车鞋扣片,主要用以锁固于一车鞋底板1,以便连接于一卡式踏板2。可调整式自行车鞋扣片包括一扣片体30及一锁固组件40。其中,车鞋底板1具有一内侧面11、一外侧面12及两个结合孔13,两个结合孔13为长条状且沿车鞋底板1的纵长方向平行设置。此外,内侧面11具有一凹槽14,两个结合孔13设置于凹槽14内。

扣片体30,具有相反设置的一前卡端31及一后卡端32,当扣片体30通过锁固组件40安装于车鞋底板1时,前卡端31指向脚趾,后卡端32指向脚跟, 且前卡端31与后卡端32用以卡扣于卡式踏板2。

如图3所示,前卡端31与后卡端32之间横向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调整槽33,调整槽33并非为圆形状,且每一个调整槽33具有一小弧段331及一大弧段332,小弧段331彼此对向设置,且位于扣片体30靠近中间处,而大弧段332则位于扣片体30靠近外侧边处。

扣片体30更具有一第一面34及一第二面35,第一面34面向结合孔13,而两个调整槽33自第一面34朝第二面35方向凹设,且第二面35凹设一容置槽36,容置槽36两侧分别具有一止挡37,于本发明中止挡37为V字型。

锁固组件40,包括一第一固定件50、一第二固定件60及两个螺锁件70。第一固定件50位于车鞋底板1的内侧面11,较佳地是容纳于凹槽14内,且第一固定件50具有两个凸柱51,用以配适于两个结合孔13,且两个凸柱51各具有一螺孔52。第二固定件60位于外侧面12,且容置于扣片体30的容置槽36内,于本实用新型中容置槽36的面积大于第二固定件60,其中,第二固定件60具有两个沉孔61,以供两个螺锁件70的头部容纳,且未凸出扣片体30的第二面35。另外,每一螺锁件70各具有一工具孔71,工具孔71为六角状,以供六角扳手进行驱转操作。

而当利用锁固组件40将扣片体30锁固于车鞋底板1时,两个螺锁件70分别穿设第二固定件60的沉孔61、扣片体30的调整槽33及结合孔13,而螺锁固定于第一固定件50的螺孔52,以使扣片体30可松脱地锁设于两个结合孔13。

如图5、图6所示,在两个螺锁件70呈松脱状时,扣片体30通过调整槽33的大弧段332提供了偏转空间或转动裕度,以使扣片体30能够相对车鞋底板1产生一偏转角度,借以调整扣片体30相对于车鞋底板1的角度,以便微调前卡端31及后卡端32指向角度,提供骑乘者利用扣片体30与卡式踏板2进行卡扣时,而能预先调整适应的角度,而便于快速地卡扣或脱卡,不但可减少脱卡时间,也提升踩踏的顺畅度。值得一提的是,扣片体30于调整过程中,且调整至最大极限时,能够使止挡37与第二固定件60产生接触关系,以作为停止边界。

此外,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进行纵向或径向的调整,如当两个螺锁件70呈松脱状时,扣片体30能沿着结合孔13进行纵向调整,或是通过调整槽33并非为圆形状的缘故,使扣片体30能沿着调整槽33设置方向,即相对车鞋底板1的径向进行调整,以便适用于骑乘者的踩踏姿势。

借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槽33的大弧段332与小弧段331提供偏转空间或转动裕度,使螺锁件70与第一固定件50相互螺松时,即能够使扣片体30相对车鞋底板1调整偏转角度,以便使骑乘者根据车鞋与卡式踏板2的配合姿势,调整出较适应的角度关系,而使车鞋能够快速地与卡式踏板2卡扣或脱卡,以增进使用上的便利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作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改变,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