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洞施工用移动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760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洞施工用移动小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洞施工用移动小车。



背景技术:

在已完成底板浇筑的隧洞洞身、洞顶墙面进行防火涂料施工时,由于施工零星固件较多,安排专门车子托运,投入成本较大;目前的施工机械装备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不适用于隧洞施工;导致施工人员的施工速度较慢,不适用于施工人员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已完成底板浇筑的隧洞洞身及洞顶防火涂料施工的移动小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洞施工用移动小车,包括由支撑杆构成的立方体结构的车体框架;车体框架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车体框架左、右侧表面上均设置有拉环;车体框架上表面上设置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周边设置有护栏。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下表面、前、后侧表面和左、右侧表面上设置有立板构成物料筐。

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自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上表面向前延伸构成前延板,向后延伸构成后延板;前延板和后延板与车体框架的上表面转动连接,与车体框架之间通过支撑轴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的四角部位设置有加劲肋。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筐内设置有挂耳。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下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万向轮方便移动,设置拉环方便对小车进行拉拽前进,设置护栏防止物品掉落;

(2)本实用新型设置物料筐可以方便放置常用的操作工具;

(3)本实用新型设置自锁装置可以方便下汽车随时固定;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操作,节约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框架,2-加强筋,3-万向轮,4-拉环,5-加劲肋,61-后延板,62-前延板,7-支撑轴,8-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隧洞施工用移动小车,包括由支撑杆构成的立方体结构的车体框架1;车体框架1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3;车体框架1左、右侧表面上均设置有拉环4;车体框架1上表面上设置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周边设置有护栏。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1下表面、前、后侧表面和左、右侧表面上设置有立板构成物料筐9;设置物料筐9在施工过程中方便放置一些常用的使用工具。

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3上设置有自锁装置;方便小车随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1上表面向前延伸构成前延板62,向后延伸构成后延板61;前延板62和后延板61与车体框架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与车体框架1之间通过支撑轴7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将前延板62和后延板61展开可以扩展操作平台的面积,在不用时可以将其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1的四角部位设置有加劲肋5;可以加固小车。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筐9内设置有挂耳;方便工具的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框架1下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2。

使用时,通常车体框架1采用L3的角钢焊接而成,方便其表面设置木板;车体框架1下表面设置有钢筋焊接的加强筋2,小车的四角设置有带自锁装置的万向轮3,方便小车的随时移动转向和固定;移动过程可采用小型汽车进行拖拽,也可以人工通过绳索挂至拉环4部位进行拖拽,移动至施工部位后采用自锁装置进行固定小车,防止由于坡度和振捣原因造成车辆移动;车体框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护栏8,上表面的端头及两侧50cm范围内采用钢筋焊制而成,高度通常为30cm;车体框架1左、右侧表面上均设置有拉环4,可以任意对小车进行拖拽,或者人工通过绳索进行拉拽前进;车体框架1四角部位设置有用Φ20带肋钢筋制成加劲肋5,防止焊接部位在运行过程中损坏,影响施工进度;车体框架1上表面上设置有木板构成操作平台,木板厚度为3cm,由于周边采用角钢焊接而成,木板铺设完成后无需采用铁丝等绳索固定,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简便、快捷,适用于隧道底部混凝土面浇筑完成后等部位等施工,施工操作简单、移动便捷、效率高、成本低,取得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