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折叠的婴儿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540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动折叠的婴儿手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联动折叠的婴儿手推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随着生产生活的进步,婴儿车也的使用场景的越来越多。

公开号为CN10154424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童车,属于折叠机构结构技术领域。一种折叠式童车,包括推杆以及底部带有轮子的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特征在于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通过中心盘与上部的推杆活动连接,推杆中部通过侧支撑与底座后端活动连接,前轮支架中部与底座前端活动连接,后轮支架通过后轮支架拉杆与底座中部活动连接,底座通过折叠锁定装置与后轮支架锁定。

公开号为CN20134711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童车车架,包括前支架、与前支架转动连接的后支架、与前支架滑动连接的推杆、两端部分别与前支架和推杆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一端部与推杆转动连接的坐杆、一端部与推杆转动连接并且另一端部呈弯钩状的至少一个折叠锁钩、设置在前支架上的与折叠锁钩配合的锁销。在折叠捏手解锁和折叠锁钩解锁后,推动推杆下滑,其前端通过连接杆作用下,发生平面移动,通过坐杆,拉动后支架向前推杆靠近,完成折叠过程,当需要支撑童车时,反向操作以上过程,即可完成。

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童车的折叠,但是折叠过程相对繁琐,同时多个暴露的关节机构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

公开号为CN20125799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童车收车折叠关节涉及可折叠童车,包括前轮支架、车手支架、功能拉柄以及功能插销,前轮支架末端固定连接一连接下座,车手支架前端固定连接一连接 上座,连接下座与连接上座转动连接,车手支架内穿有拉线,前轮支架和连接上座内具有容置功能插销的容置孔,功能拉柄通过拉线与功能插销连接,功能插销上设有弹簧,功能插销在功能拉柄、弹簧和拉线作用下能部分进入前轮支架的容置孔、部分与连接上座的容置孔配合,或者与前轮支架的容置孔脱离、全部与连接上座的容置孔配合。该技术方案通过拉线优化了开关位置,提高了安全性,但是折叠过程依旧相对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方便,全车联动,收合过程中能够实现联动折叠的婴儿手推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联动折叠的婴儿手推车,包括两侧架以及固定在两侧架之间横向的连接件,侧架包括前脚杆、后脚杆以及推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杆和后脚杆的顶部通过第一铰链摆动连接,所述前脚杆与推手杆之间连接有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且构成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两侧架的前脚杆上均设有滑套,两滑套之间连接有同步杆,该同步杆上铰接有带动前支撑杆和后脚杆以收折侧架的牵引杆。

婴儿手推车设有左右两个侧架,两侧架相互镜像对称,但是不限于具体的杆件的完全对称,而是杆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对称,能够以相同的方式收折和展开,每个侧架通过推手杆、前支撑杆、前脚杆和后支撑杆构成四连杆机构以完成折叠动作,四连杆机构的四处关节均为能够摆动的铰接关节,为保证婴儿手推车的站立,侧架之间设有连接件以保证稳定。

四连杆机构只能保证推手杆、前支撑杆、前脚杆和后支撑杆收合,因此为了联动收合后脚杆,前脚杆上设有能够滑动的滑套,滑套在牵引杆的作用下能够随着四连杆机构的收合而运动并带动后脚杆随着四连杆机构的收合而收合。

为了提高收合的稳定性,滑套和牵引杆的配合形式选用两个滑块机构配合的方式,作为优选,所述牵引杆包括与所述前支撑杆连接前连杆和所述后脚杆连接的后连杆,所述滑套,前连杆,前支撑杆和前脚杆组成前滑块机构,所述滑套,后连杆,后脚杆和前脚杆组成与所述前滑块机构联动收折所述后脚杆的后滑块机构。

两个滑块机构相互配合的好处在于能够提高牵引杆活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婴儿手推车运动的稳定性。因为在婴儿手推车收合的过程中,杆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扭曲或者错位等情况,仅仅依靠铰链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约束力,同时也会对铰链造成伤害,影响产品寿命,但是在滑套的帮助下,前脚杆能够提到引导和约束,从而限制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运动路径,有效提高侧架的稳定性。

为了平衡左右两个侧架的受力,作为优选,所述前连杆和后连杆均为两根并分别靠近对应的侧架。

作为优选,所述两侧架的前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主动杆,所述两侧架的后脚杆之间连接有从动杆,所述前连杆和后连杆的一端均轴接所述同步杆上,所述前连杆的另一端轴接在所述主动杆上,所述后连杆的另一端轴接在所述从动杆上。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在婴儿手推车收合的过程中,杆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扭曲或者错位等情况,仅仅依靠铰链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约束力,同时也会对铰链造成伤害,影响产品寿命。因此,前连杆和后连杆直接铰接至前支撑杆和后脚杆上也是不合适的。本申请中提出了通过主动杆和从动杆的设计,通过与同步杆平行布置的横杆来驱动后脚杆运动,该设计的好处在于平衡的侧架受力,主动杆和从动杆在婴儿手推车收合中不仅仅提供驱动力,也能提高两侧架的刚性,减少扭曲和变形,在前连杆和后连杆均为两根的设计下,能够实现受力优化。

作为优选,所述前支撑杆通过第二铰链和所述前脚杆摆动连接,所述滑套的滑动行程从所述第二铰链至前脚杆的底端。

作为优选,所述后支撑杆通过第三铰链和所述前脚杆摆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设置在所述第二铰链和第三铰链之间。

该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优化力臂,减小收合所需用力。滑套设置在前脚杆的前部,后脚杆越往后布置,则需要越长的后连杆,会增加后滑块机构的受力,但是如果后脚杆布置的过于靠前,会出现婴儿手推车在使用过程中重心落于第三铰链上方甚至后方,这种情况的出现将不利于婴儿手推车的整体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

安装在所述两侧架的前支撑杆的顶部之间的扶手横杆;

安装在所述两侧架的前脚杆的底部之间的脚踏杆;

安装在所述两侧架的后脚杆的底部之间的刹车杆;

安装在所述两侧架的推手杆的顶部之间的U形把手。

扶手横杆、脚踏杆、刹车杆以及U形把手的设计好处在于在常规的连接件的基础上增加的实用功能,和用户在使用场景中需要的情况相呼应,适当的进行杆件的变形,婴儿手推车整体结构更为简洁。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前脚杆的底部和后脚杆的底部分别安装有前轮组和后轮组,所述前轮组之间安装有所述脚踏杆,所述后轮组之间安装有所述刹车杆,该刹车杆上设有刹车踏板。

作为优选,所述U形把手为一体结构,通过U形开口的两端分别和两侧架的推手杆的顶部转动安装。

转动安装的好处在于能够缩小婴儿手推车在收折后的体积,能够收折的婴儿手推车在收折后的最小体积取决于最大杆件的尺寸,因此单个杆件的尺寸越小,婴儿手推车能够收合成的尺寸越小,但是婴儿手推车需要成人驱动,在高度方面需要适应成人的身高,为此转动安装能够使的婴儿手推车满足使用和收折两种环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滑套配合牵引杆设计,能够实现操作侧架的一个部件,就能完成全车所有部件的联动,大大简化了使用过程;

(2)自锁防意外收合设计,当婴儿手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即使没有锁定结构,重力作用下后脚杆会有向后侧运动趋势,拉动后连杆使得四连杆机构保持展开;

(3)结构简单,折叠小巧,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联动折叠的婴儿手推车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联动折叠的婴儿手推车的收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联动折叠的婴儿手推车,包括两侧架以及固 定在两侧架之间横向的连接件,侧架包括前脚杆106、后脚杆104以及推手杆102,前脚杆106和后脚杆104的顶部通过第一铰链摆动连接,前脚杆106与推手杆102之间连接有前支撑杆105和后支撑杆103且构成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两侧架的前脚杆106上均设有滑套123,两滑套123之间连接有同步杆114,该同步杆114上铰接有带动前支撑杆105和后脚杆104以收折侧架的牵引杆。

牵引杆包括与前支撑杆105连接前连杆121和后脚杆104连接的后连杆122,前连杆121和后连杆122均为两根并分别靠近对应的侧架,每个侧架的滑套123,前连杆121,前支撑杆105和前脚杆106组成前滑块机构,滑套123,后连杆122,后脚杆104和前脚杆106组成与前滑块机构联动收折后脚杆104的后滑块机构。

两侧架的前支撑杆105之间连接有主动杆113,两侧架的后脚杆104之间连接有从动杆116,前连杆121和后连杆122的一端均轴接同步杆114上,前连杆121的另一端轴接在主动杆113上,后连杆122的另一端轴接在从动杆116上。

前支撑杆105通过第二铰链和前脚杆106摆动连接,滑套123的滑动行程从第二铰链至前脚杆106的底端。

后支撑杆103通过第三铰链和前脚杆106摆动连接,第一铰链设置在第二铰链和第三铰链之间。

连接件包括:

安装在两侧架的前支撑杆105的顶部之间的扶手横杆111;

安装在两侧架的前脚杆106的底部之间的脚踏杆117;

安装在两侧架的后脚杆104的底部之间的刹车杆115;

安装在两侧架的推手杆102的顶部之间的U形把手101。

前脚杆106的底部和后脚杆104的底部分别安装有前轮组和后轮组,前轮组之间安装有脚踏杆117,后轮组之间安装有刹车杆115,该刹车杆上设有刹车踏板。

U形把手101为一体结构,通过U形开口的两端分别和两侧架的推手杆102的顶部转动安装。

使用过程如下:

收折过程:将U形把手10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底部(该过程在图2 中未示),将第一铰链横杆112往后上方提起,四连杆机构收合,前支撑杆105运动过程中带动主动杆113运动,在前连杆121的作用下滑套123顺着前脚杆106向前滑动,拉动后连杆122收合后脚杆104,从而实现联动整车收合。

展开过程反向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