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苗木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53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复杂地形苗木运输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木运输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杂地形苗木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绿化治理也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而环境绿化治理中最为有效的还数树木移植,树木不仅绿化效果好,还可挡沙、防尘,加固土壤,吸收空气中和土壤的有害物质;而树木移植过程中,对树木的保护直接影响到了树木的移植效果。

目前树木移植过程中通过大卡车对树木进行运输,而大卡车体积大,无法进入树木种植较密集的地方进行运输,而树木体积较大,人共运输的劳动量大,费时费力,搬运过程中还容易导致树木撞击破坏,影响树木的存活率。

授权公告号为CN2042642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境建设现场的小规格苗木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用于安置树根的棱台形的车斗,车斗底部设有沙滩轮,车斗前侧设一竖直的定位板,定位板后表面设置有前固定块,前固定块上设置有可与树干相贴合的前固定槽,还包括一可与前固定块共同夹紧树干的后固定片;车斗后侧为可开合的门;定位板前表面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在三棱柱形支撑体前侧面与地面接触时其支撑作用的三棱柱形支撑体和支撑杆;车斗的两侧设有安置加工支撑块和工具的平衡安置斗;

其设计之处在于,车斗给树根或球状带土的根部提供支撑,前固定块和后固定片夹紧树干,而后加以螺栓加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苗木装载的稳定性,同时其在车斗两边设置了平衡安置斗和平衡轮以增加其推动的平衡性。

其不足之处在于,其平衡轮能在平稳的地面保持运送车的稳定,但实际上在很多需要绿化的地方会存在诸如小丘、台阶、沙地等地形,而其采用推动的方式往往会极其吃力并且容易倾到造成苗木损坏,而若采用拉动的方式,其三棱柱形支撑体以及平衡安置斗会卡在地面而无法拉动,并且其平衡轮和沙滩轮采用的是常规的小轮形式,若在沙地或者较为泥泞的土地上运输会难以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地形苗木运输车,其解决了普通苗木运输车在小丘、台阶、沙地、泥泞土地等地形难以行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复杂地形苗木运输车,包括车斗和支撑板,所述车斗与支撑板连接,所述车斗两侧设置有若干组沙滩轮,靠近所述支撑板一侧的所述沙滩轮的外缘超出所述支撑板的端部;所述支撑板背离车斗的一侧设置有角度支板,所述角度支板的下部与支撑板铰接,所述角度支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定位两者夹角的撑杆部,所述角度支板的两侧面设置有滚轮。

采用上述结构,车斗两侧设置有大宽度沙滩轮,大宽度沙滩轮的接触面比较大,可以使得本运输车可以从容在沙地或较软土质的泥泞地运输使用,同时在砂砾底或较为凹凸的地面运输时,大宽度沙滩轮可以使得运输更加平稳;支撑板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支板,角度支板的下部与支撑板铰接,角度支板可以绕支撑板旋转,角度支板可通过撑杆部固定为合适的角度,角度支板上设置有滚轮,而车斗两侧的沙滩轮后轮的外缘超出所述支撑扳的端部,此时后轮就和滚轮形成了倾斜滚动底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所述撑杆部包括第一撑杆部和第二撑杆部,所述第一撑杆部连接在所述角度支板上,所述第二撑杆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撑杆部和所述第二撑杆部铰接,所述第一撑杆部和所述第二撑部上均设置有可通过多角度定位杆螺钉固定的止旋孔,所述多角度定位杆上设置有多个均匀的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多角度定位杆上设置有多个均匀的通孔,通孔可两两组合成不同距离的组合通孔,将其通过螺钉将多角度定位杆固定在两个撑杆部的止旋孔上时,距离不同的两个孔位的选择就决定了角度支板的打开角度多大,从而适应不同地形的需求。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板上部高于角度支板的位置设置有两个把手,两个所述把手均包含手握部、第一杆部、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与所述手握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部铰接,所述第二杆部旋转连接在支撑扳上,所述第一杆部和所述第二杆部相对于铰接点对称设置有扣环,所述扣环上设置有止旋扣件。

采用上述结构,把手是为了更方便控制运输车,当运输车在一些特殊的地形,如具有阶梯或者小沟壑的地形,直接推动显然不行,此时就需要降角度支板打开至一定角度,而后倾斜拉动运输车,若是此时把手还和支撑板呈垂直的状态显然很不方便,此时将把手弯折一定角度,而后用止旋扣件扣接固定,此时把手和支撑板呈一定角度倾斜,更便于拉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杆部间隙套接有箍筒,所述箍筒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蝶形头螺钉,所述第一杆部或所述第二杆部上设置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当运输车需要推动的状态时,此时运输车的车斗底盘和地面平行,扳手与支撑板平行会更有利于推动,此时只需将箍筒移到两个杆部的铰接处,而后将蝶形头螺钉的杆部旋如第一杆部个第二杆部即可完成固接,此时把手保持和推动方向平行,方便使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板上与车斗同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开口边缘的一端连接设置有固定带,开口边缘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供固定带穿过的槽孔,所述固定带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孔,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孔相配合的扣接凸块。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板与车斗共同组成撑托结构,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在车斗放上苗木时,树干靠在固定块的凹槽上,这样树干基本保持竖直状态,运送过程中提供保持苗木稳定状态的水平分力以及阻止苗木旋转的扭矩都比较少,可以更加的省力;固定槽上设置有固定带,带状相对于固定形状的固定片来说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带状可以用以固定各种尺寸以及形状不规则的树干,而且由于本运输车运送的苗木是竖直状态的,其所需的阻止其在树干轴向方向运动所需的力很小,带状已经完全足以满足固定所需的受力要求,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固定带上的孔配合的扣接凸块,在固定不同尺寸的树干时只需拉紧固定带而后套在对应的扣接凸块上即可,操作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微调加紧机构,所述微调加紧机构包括微调螺钉、上楔块、下楔块,所述微调螺钉设置在固定块远离车斗的侧面,所述微调螺钉与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微调螺钉的下部与上楔块顶部连接,所述上楔块底部的斜面部分与所述下楔块的斜面部分抵接,所述下楔块远离斜面的一端设置有顶头,所述顶头穿过侧壁与固定带接触。

采用上述结构,固定带的固定方式,尤其是权1所述的扣接的方式必然是存在一定的间隙的,此时就需要一个微调机构进一步的增加固定带的压紧力,微调螺钉作为操纵件,通过旋进微调螺钉压紧上楔块,上楔块通过接触的斜面挤压并且推动下楔块,从而使得下楔块上的顶头顶在固定带上,将固定带进一步绷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顶头的厚度小于所述下楔块的厚度或所述顶头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楔块的宽度。

采用上述结构,限定顶头的厚度或宽度可以使得顶头至少有一个方位是和通道的两个面接触滑移的,从而保证微调机构稳定,而顶头的尺寸小于楔块的尺寸是因为,为了防防止下楔块直接从通道内脱离在通道口设置了阻止楔块脱离的挡板,挡板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与顶头相同。

所述车斗内设置有可充气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由充气软质层和保护外层组成,所述软质层与车斗内侧连接,并在车斗侧壁设置有与软质层相连的充气口和放气口,保护外层复合在软质层外层上。

采用上述结构,在现有的设计中,苗木的根部或者连着泥块的根部直接置于车斗中,以车斗底面去承托,一般车斗为金属制成,这样一旦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颠簸,树根便会和车斗产生冲击从而对根部产生损伤;现在车斗内设置缓冲层以降低其冲击,缓冲作用主要由充气的软质层承担,保护外层是为了防止裸露的根部戳破软质层,在使用过程中,充气的后的缓冲层会包裹并充斥在球状泥块表面,包括上部,一方面可以防止泥块脱离,另一方面也提供一定的防止苗木向上脱离的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扣接凸块设置在支撑板背离所述车斗的一面,所述扣接凸块的端部设置有防固定带脱离的弯曲状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板侧面的厚度有限且需要在侧面设置微调机构,故将扣接凸块设置在背面,而扣接凸块设置在背面,在固定带扣上之后,固定带与固定块上的通道之间存在受力点,固定带与侧面的两个边缘之间存在受力点,固定带与扣接凸块之间存在受力点,绷紧之后,在树干有倾到脱离的取向时,由于固定带的曲折多点接触,固定带与固定块以及侧边的摩擦力首先组成合力阻止固定带在树干处继续扩大,同时,由于固定带为带状传递到扣接凸块上的力恰好和支撑板背面平行,多个扣接凸块提供反作用力;而弯曲结构能进一步防止固定带在运送过程中脱离。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带与所述扣接凸块相扣部分设置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裹所述固定带上的孔,并以孔为中心均匀截断为独立片状。

采用上述结构,柔性材料一般抗拉性能良好但抗剪切能力差,固定带的孔包裹金属层可以有效的防止固定带被扣接凸块撕裂,同时独立片状的金属层可以使受力分散,而不是集中在孔上,并且独立片状可以减小对固定带的柔韧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大宽度沙滩轮的设置,可以使得本运输车可以从容在沙地或较软土质的泥泞地运输使用,同时在砂砾底或较为凹凸的地面运输时,角度支板的设计可以增加运输车过台阶、沟壑地区的能力,可弯折的把手更方便使用,固定带的设置可以使得本运输车可以运送多种规格的苗木,微调机构可以保持绑在树干上的绷紧力松紧适度,车斗内缓冲层的设置可以保护根部以及阻止根部泥土散架,总的来说本运输车简便实用、实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多种地形运输且对苗木的保护效果上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在路况良好地区运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在有台阶或沟壑路况的情形下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以车斗一侧为视角的整体结构;

图4是实施例一的图1的左视图,示出了支撑板远离车斗一侧的结构;

图5是实施例一的图1的上视图,示出了去掉树冠后的俯视结构;

图6是实施例一的图3沿C-C的剖视图,示出了微调机构以及缓冲层的结构;

图7是实施例一的图4微调机构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二的微调机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二的顶头的正视图。

图中,1.车斗;2.支撑板;3.固定块;4.固定带;5.沙滩轮;6.把手;7.苗木;21.扣接凸块;22.滚轮;23.第一撑杆部;24.第二撑杆部;25.止旋孔;26.多角度定位杆;27.角度支板;31.微调螺钉;32.上楔块;33.下楔块;331.顶头;41.金属层;61.手握部;62.第一杆部;63.第二杆部;64.扣环;65.箍筒;66.止旋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复杂地形苗木运输车,可以应对多种不同地形的运输需求,对比图1和图2,可知,在不同路况下本运输车可以有不同的结构状态;

图1的状态适用于诸如正常平路、沙地、较软的泥地等路况,其实现方式主要体现在如图1所示,车斗1的两侧设置有两组大宽度沙滩轮5,大宽度沙滩轮5极大的增加了与地面接触面积,使得运输车在沙地或较软的泥地也能自如的运行;在正常平路行走时,把手6水平,角度支板27附于支撑板2背面;

当运送时面临台阶或沟壑之类的路况时,角度支板27绕下端与支撑板2背部的铰接处旋转打开,角度支板27和支撑板2之间由第一撑杆部23和第二撑杆部24铰接连接,同时图2中示出,角度支板27的位置由多角度定位杆26进一步固定在某一角度,多角度定位杆26上设置有多个均匀的通孔,螺钉通过通孔将多角度定位杆26固定在第一撑杆部23和第二撑杆部24的止旋孔25上,选择不同距离的通孔用以固定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角度支板27的张开角度,角度支板张开后角度支板上的滚轮22和沙滩轮55的后轮形成攀爬底盘,从而适应不同的相对高度阶梯地形;一般在角度支板27张开一定角度的同时,也会将把手6弯折,以更好的获得拉动效果;把手6的结构与支撑杆相似,把手6的杆部由第一杆部62和第二杆部63组成,第一杆部62和第二杆部63铰接,把手6如图2所述弯折时,止旋扣件66通过和第一杆部62以及第二杆部63上的扣环64扣接固定把手6的弯折角度;

当把手6需要恢复水平结构时,对比图1和图2,放开止旋扣件66的扣接,将箍筒65移到覆盖第一杆部62和第二杆部63铰接的位置,对准螺纹孔,旋紧蝶形螺纹头螺钉,箍筒65以及螺钉同时阻止把手6的翻折。

如图3所示,整个运输车的载运部分主要分为上半部的固定部分和下半部的支撑部分。

下半部主要由车斗1、沙滩轮5组成,车斗1是由两块侧板、门11以及支撑板2的一部分形成的一个容置腔,其容置腔可以用于直接放置苗木7的根部或者带土块的球状根部;参照图6,苗木7的根部由可充气的缓冲层包裹着,缓冲层可以对根部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颠簸过程中根部和车斗1直接产生撞击,同时缓冲层包围着根部的四周,可以防止土块从根部震落。

图3示出,上半部和下半部均直接安装在支撑板2上。

上半部主要由固定块3、固定带4以及后方的把手6组成,固定块3和把手6分别安装在支撑板2相反的两个面,固定块3和车斗1安装在支撑板2的同一方向;参照图3和图6,固定块3实现固定功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固定带4和微调机构,所谓微调机构是由微调螺钉31、上楔块32、下楔块33组成的结构;参照图3,固定带4起始于固定块3的凹槽开口的一端,覆盖在树干的表面,而后从固定块3的凹槽开口的另一端设置的槽孔穿过,而后弯折至支撑板2背面,参照图4和图5,为了方便引导,固定带4的端部设置有导向金属片42;支撑板2背面设置有扣接凸块21,且扣接凸块21的端部带有一定的弧度用于防止脱落,固定带4弯折至被部之后通过固定带4上均匀的孔和扣接凸块21扣接,同时图4和图5还示意出,固定带4上与支撑板2背部扣接的部分还包裹着一层分段式的金属层41,以防止受力太大而导致孔处撕裂;当然单纯的固定带4扣接结构还无法直接将树干绑紧,于是继续添加了微调机构,参照图6和图7,图7是图6微调结构的放大图,图6示出微调机构安装在固定块3内,图7中示出,微调机构中,微调螺钉31与固定块3上的孔为螺纹连接,螺杆部分的端部与上楔块32的表面接触,旋入螺钉可以给上楔块32施加向下的压力,上楔块32和下楔块33斜面抵接,当上楔块32向下运动时,下楔块33受挤压推动会向左运动,从而使下楔块33上的顶头331部分顶到固定带4上,进一步的将固定带4绷紧。

在使用时,固定带4处于松开状态,然后将苗木7放置在车斗1上并且靠在固定块3的固定槽上,固定带4绑到苗木7树干上,绕道后方扣接在扣接凸块21上,而后关上门11并用倾斜板12卡紧门11,开始向缓冲层充气,待缓冲层膨胀到合适的大小时停止充气,调节微调螺钉31将固定带4近一步绷紧。

卸载时,可以将运输车向后倾到,以支撑板2和把手6为支点,将运输车静止,而后松开微调螺钉31,放开固定带4的扣接,给缓冲层放气,将苗木7取出。

实施例2:对比图7和图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微调螺钉31的螺帽由原来的外六角改为蝶形,外六角需要配置扳手,绷紧的力量更大,蝶形手动操作即可,但绷紧力量较小,可以两者特征同时组合在螺帽上,外六角位于下部,当运载体积较小的苗木7时,用蝶形头手动绷紧固定带4,当运载体积较大时,用扳手夹紧外六角进一步加紧。

对比图7和图9,顶头331由原来的长方体改为十字,相对来说,十字顶头333由于是4个面皆沿着槽孔内壁滑移,而长方体是两个面沿槽孔内壁滑移,十字顶头333会具有更好稳定性,但十字顶头333制造麻烦,在单向受力的情况下不如长方体,所以在大体积苗木7时用长方体顶头331,中小型用十字顶头33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