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陆地上划船用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
背景技术:
传统用船桨划行的船都是在水上划行,陆地上没有用船桨划行的代步船、观光船和游乐船。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在陆地上划行的船桨和接触载体。
本实用新型是与陆地划行船配合使用,在同日申请了陆地划行船的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陆地上划船用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是使陆地划行船前进或后退的人工动力桨,主要包括手把、上把杆、轴承杆、下把杆、连接销、触地转动器;
所述的手把固定在上把杆的上端与上把杆垂直,上把杆的下端和下把杆的上端通过轴承杆连接,在下把杆的下端固定有连接销,连接销连接下把杆的下端和触地转动器的上端,在下把杆的下端与触地转动器的上端之间安装有滑转片或没有安装滑转片,触地转动器在连接销上与下把杆能够相互转动;所述的连接销穿过触地转动器的转动孔后伸入横孔内再穿过滑转垫片,连接销穿过滑转垫片后露出横孔的部分用螺母固定或插入开口销固定;所述的连接销与触地转动器的转动孔配合时,转动孔与连接销之间有滑转套或没有滑转套。
所述的上把杆是连接手把和连接轴承杆的柱体。
所述的轴承杆是连接上把杆和下把杆的柱体。
所述的下把杆是连接触地转动器和固定连接销的柱体。
所述的连接销是连接下把杆和触地转动器的柱体。
所述的触地转动器分成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述的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成柱体形状;所述的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的正面是上面窄、下面宽,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的侧面是上面厚、下面薄的形状;在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的竖向的中心线处有转动孔,连接销在转动孔内能够自由转动;在触地转动器的上面部分与触地转动器的下面部分的交汇处的横向的中心部位有洞穿的横孔,转动孔与横孔相通。
所述的手把与上把杆是一个整体,或者是分开的组合体。所述的轴承杆是单独立的单元体,或者,轴承杆与上把杆是一个整体或轴承杆与下把杆是一个整体;所述的轴承杆是单独立的单元体时,轴承杆的两端有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连接上把杆和下把杆;所述的轴承杆与上把杆是一个整体时,轴承杆的下端有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连接下把杆;所述的轴承杆与下把杆是一个整体时,轴承杆的上端有螺纹,轴承杆通过螺纹连接上把杆。
所述的连接销与下把杆是一个整体,或者是分开的组合体;连接销与下把杆是分开的组合体时,下把杆的下端有镶入孔或螺纹孔;下把杆的下端有镶入孔时,连接销与镶入孔采用过盈配合;下把杆的下端有螺纹孔时,连接销的上端有螺纹,连接销与镶入孔采用螺纹配合。
所述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通过桨撑的上端固定在陆地划行船的船体的两侧的船舷上,桨撑的上端固定有安装任意转动轴承或球形套的安装环圈。
所述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通过轴承杆穿过任意转动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后或穿过球转套的球形套后固定在桨撑上端的任意转动轴承内或固定在桨撑上端的球转套内。
为了减小触地转动器在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和实现自由转动的目的,所述的滑转片和滑转垫片都是平面滑转轴承或两张以上的垫片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组合在一起的垫片之间能够相互滑转;所述的滑转套是管式的直套或管式滑转轴承。
所述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结构简洁、制造和使用方便,在陆地上划船时,划船的方式与水中划船的方式一样,产业化的市场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是触地转动器的左视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触地转动器的主视图的外观示意图。
图中所示:手把1、上把杆2、轴承杆3、下把杆4、连接销5、触地转动器6、横孔7、滑转垫片8、转动孔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主要包括手把1、上把杆2、轴承杆3、下把杆4、连接销5、触地转动器6。
所述的手把1固定在上把杆2的上端与上把杆2垂直,上把杆2的下端和下把杆4的上端通过轴承杆3连接,在下把杆4的下端固定有连接销5,连接销5连接下把杆4的下端和触地转动器6的上端,在下把杆4的下端与触地转动器6的上端之间安装有滑转片或没有安装滑转片,触地转动器6在连接销5上与下把杆4能够相互转动;所述的连接销5穿过触地转动器6的转动孔9后伸入横孔7内再穿过滑转垫片8,连接销5穿过滑转垫片8后露出横孔7的部分用螺母固定或插入开口销固定;所述的连接销5与触地转动器6的转动孔9配合时,转动孔9与连接销5之间有滑转套或没有滑转套。
所述的上把杆2是连接手把1和连接轴承杆3的柱体。
所述的轴承杆3是连接上把杆2和下把杆4的柱体。
所述的下把杆4是连接触地转动器6和固定连接销5的柱体。
所述的连接销5是连接下把杆4和触地转动器6的柱体。
所述的触地转动器6分成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述的触地转动器6的上面部分成柱体形状;所述的触地转动器6的下面部分的正面是上面窄、下面宽,触地转动器6的下面部分的侧面是上面厚、下面薄的形状;在触地转动器6的上面部分的竖向的中心线处有转动孔9,连接销5在转动孔9内能够自由转动;在触地转动器6的上面部分与触地转动器6的下面部分的交汇处的横向的中心部位有洞穿的横孔7,转动孔9与横孔7相通。
所述的手把1与上把杆2是一个整体,或者是分开的组合体。所述的轴承杆3是单独立的单元体,或者,轴承杆3与上把杆2是一个整体或轴承杆3与下把杆4是一个整体;所述的轴承杆3是单独立的单元体时,轴承杆3的两端有螺纹,轴承杆3通过螺纹连接上把杆2和下把杆4;所述的轴承杆3与上把杆2是一个整体时,轴承杆3的下端有螺纹,轴承杆3通过螺纹连接下把杆4;所述的轴承杆3与下把杆4是一个整体时,轴承杆3的上端有螺纹,轴承杆3通过螺纹连接上把杆2。
所述的连接销5与下把杆4是一个整体,或者是分开的组合体;连接销5与下把杆4是分开的组合体时,下把杆4的下端有镶入孔或螺纹孔;下把杆4的下端有镶入孔时,连接销5与镶入孔采用过盈配合;下把杆4的下端有螺纹孔时,连接销5的上端有螺纹,连接销5与镶入孔采用螺纹配合。
为了减小触地转动器6在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和实现自由转动的目的,所述的滑转片和滑转垫片8都是平面滑转轴承或两张以上的垫片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组合在一起的垫片之间能够相互滑转;所述的滑转套是管式的直套或管式滑转轴承,管式滑转轴承与工业上使用的直线轴承(又名:导轨轴承)的结构相同。
所述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通过桨撑的上端固定在陆地划行船的船体的两侧的船舷上,桨撑的上端固定有安装任意转动轴承或球形套的安装环圈。
所述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通过轴承杆3穿过任意转动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后或穿过球转套的球形套后固定在桨撑上端的任意转动轴承内或固定在桨撑上端的球转套内。
所述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只能够在陆地上划行的船上使用,不能够用于水中划行的船上使用。
所述的任意转动轴承是轴承的转动中心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轴承,任意转动轴承与工业设备上使用的万向轴承(又名万向摆动轴承)的原理和结构一致;任意转动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在轴承座圈内不摆动时,轴承的转动中心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任意转动轴承的内转动轴套在轴承座圈内横向摆动时,轴承的转动中心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内转动轴套的中心线与轴承座圈的中心线能够成小于45°的任意角度的变化。
所述的球转套包括球转座、球形套和球形滑转衬套,在球转座内安装有球形套和球形滑转衬套,球形滑转衬套在球转座与球形套之间;所述的球转座的内部是球形腔体,球转座的两端有孔穿过球转座内部的球形空心腔体;所述的球形滑转衬套的外形是光滑的、有穿过孔的外球形面,球形滑转衬套的内部是光滑的、有穿过孔的内球形面,所述的穿过孔是从球体的中心穿过的通孔;所述的球形套是有从球体的中心穿过的通孔的球体;所述的球形套在球转座内能够任意转动和绕球形套的中心任意摆动。
在摇动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产生的动力推动陆地划行船前进或拉动陆地划行船后退时,陆地划行船带动万向行驶轮的滚轮在地面上滚动,此时,轮架的轴承位部分在轮架的轴销孔处的前进方向的前面或后退方向的后面。
划船时,双脚一前一后的站立在陆地划行船上,后脚在桨撑的连线的后面,前脚的脚尖在桨撑的连线上;双手同时握住固定在船舷两侧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手把1,左手握固定在船舷右侧的桨撑上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手把1,右手握固定在船舷左侧的桨撑上的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手把1;双手同时用力,先下压手把1使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下端离开地面,再向后拉动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手把1至靠近胸部的部位后向上抬起手把1使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下面部分的触地转动器6与地面接触,再向前推动手把1,向前推动手把1的作用力传递给地面时,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给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再传递到桨撑上形成向前的推力,传递到桨撑上的向前的推力推动陆地划行船向前移动;陆地划行船在向前移动时,陆地划行船带动了安装在陆地划行船的船体底部的万向行驶轮的轮架自动转动而使轮架的轴承位部分在前、固定在轮架上的滚轮在后,并使滚轮在地面上滚动而减少行驶阻力;当推动手把1的双手推动到最前面时,再次下压手把1而使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下端离开地面,如此周而复始的下压手把1、向后拉动手把1、向上抬起手把1和向前推动手把1,实现陆地上向前划船;在触地转动器6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时,触地转动器6绕固定在下把杆4下端的连接销5转动,继而使触地转动器6的正面的下面宽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在向前划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行驶的方向时,加大左手向前的推力、陆地划行船的船头则向右摆动,加大右手向前的推力、陆地划行船的船头则向左摆动。向后倒退划船时,在陆地划行船中的站姿和握手把1的方式与划船前进时的站姿和握手把1的方式一样,先下压手把1使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下端离开地面,再向前推动手把1至最前面的位置时抬起手把1使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下端与地面接触后,再拉动手把1,拉动手把1的力传递给地面,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给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再传递到桨撑上拉动陆地划行船后退;陆地划行船在后退时,陆地划行船带动安装在陆地划行船的船体底部的万向行驶轮的轮架自动转动而使轮架的轴承位部分在后、固定在轮架上的滚轮在前,并使滚轮在地面上滚动而减少后退的阻力;当推动手把1的双手拉动到胸前时,再次下压手把1而使支撑式陆地划行船桨的下端离开地面,如此周而复始的下压手把1、向前推动手把1、向上抬起手把1和把向后拉动手,实现陆地上向后倒划船。在向后划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后退的方向时,加大左手向后的拉力、陆地划行船的船尾则向右摆动,加大右手向后的拉力、陆地划行船的船尾则向左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