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542阅读:1308来源:国知局
变截面车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截面车架,属于车辆机械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截面车架作为一种既降重心又轻量化的车架,已经成为电动车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直通梁车架,在满足承载的前提下,与变截面车架相比,显得笨重,而且整车重心过高,影响了整车行驶的稳定性。而且变截面车架适用于轻卡系列车型(包括纯电动车),对于整车自重要求较高,故采用此种结构的车架,在满足整车承载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车架自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变截面车架,其可以降低整车重心,还进一步能降低驾驶室高度,增加整车行驶的稳定性,而且可降低整车的自重,提高整车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变截面车架主要包括车架变截面左右纵梁、前横梁、第二横梁、电机吊挂横梁、传动轴横梁、后前横梁、后后横梁和尾横梁,并且前悬架板簧支座采用降重心结构的板簧吊耳式连接,后悬架板簧支座采用行业比较领先的反装吊耳式板簧支座。所述车架的左右纵梁采用三段式变截面结构,车架前段腹高为130mm,车架中段为满足整车的承载需求,将腹高调整为190mm,车架尾端采用130mm的腹高,为降低整车重心,将车架下调整为190-130变截面,将车架变截面的拐点放在车架受力较小的区域,不至于车架受力时出现应力过于集中,以致断裂;车架前段与车架中段夹角为4°±1°,以此来降低驾驶室高度。

前横梁采用双槽型连接板固定于车架纵梁,满足驾驶室的装配,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在车架前段,中段采用行业常用的上下片结构的冲压成型件,既满足了车架强度,比普通的槽型横梁重量轻5-10Kg。后悬架系统的板簧吊耳支座采用吊耳反装式铸件结构,此结构的板簧支座将车架安装位置上移,进一步地,降低车架及整车的重心,同时通过受力分析,将车架尾端腹高调整为130,实现轻量化设计。

具体地:

一种变截面车架,变截面车架包括车架左右纵梁,左右纵梁之间设有横梁结构;

车架左右纵梁(1)采用三段式变截面结构:前后等宽800mm±5mm,腹高不同;

车架前悬的前段腹高为130mm±5mm,车架中段腹高为190mm±5mm,车架尾端腹高为130mm±5mm。

优选地,车架前段与车架中段夹角为4°±1°,车架前段低于车架中段。

优选地,横梁结构包括:前横梁、第二横梁、电机吊挂横梁、传动轴横梁、后前横梁、后后横梁和尾横梁,前横梁和第二横梁在车架前段。

优选地,车架左右纵梁侧面设有前悬架板簧支座,前悬架板簧支座采用降重心结构的板簧吊耳式连接。

优选地,车架左右纵梁侧面设有后悬架板簧支座,后悬架板簧支座固定于车架左右纵梁的后段的侧面,后悬架板簧支座采用反装吊耳式铸件结构。

优选地,车架左右纵梁前段与前横梁(2)通过横梁连接支架连接,第二横梁(3)通过铆钉加强与车架左右纵梁的连接。

优选地,前横梁采用双槽型连接板固定于车架左右纵梁上。

优选地,后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10)、后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11)和尾横梁(12)固定在后段。

优选地,前悬架支座包括前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4)和前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5),前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4)和前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5)与车架铆接,电机吊挂横梁(6)和传动轴横梁(7)在车架中段进行铆接。

优选地,后悬架采用后前横梁(8)和后后横梁(9)进行加强,后悬架板簧支座包括后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10)、后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变截面降重心车架是将原有直通型车架的纵梁截面进行优化,通过将整车空载和满载时的车架应力进行分析,将车架应力集中的区域,采用190mm腹高的截面,而受力较小的部位,将车架截面调整为130mm腹高的截面,结构简单,在降低了整车重心的前提下,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又实现了车架的轻量化设计,提高了整车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截面车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等轴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截面车架的一个实施例的车架左右纵梁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截面车架的一个实施例的车架左右纵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

变截面车架包括车架左右纵梁,左右纵梁之间设有横梁结构;车架左右纵梁采用三段式变截面结构:前后等宽800mm±5mm,腹高不同;车架前悬的前段腹高为130mm±5mm,车架中段腹高为190mm±5mm,车架尾端腹高为130mm±5mm。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车架前段与车架中段夹角为4°±1°,车架前段低于车架中段。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横梁结构包括:前横梁、第二横梁、电机吊挂横梁、传动轴横梁、后前横梁、后后横梁和尾横梁,前横梁和第二横梁在车架前段。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车架左右纵梁侧面设有前悬架板簧支座,前悬架板簧支座采用降重心结构的板簧吊耳式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车架左右纵梁侧面设有后悬架板簧支座,后悬架板簧支座固定于车架左右纵梁的后段的侧面,后悬架板簧支座采用反装吊耳式铸件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车架左右纵梁(1)前段与前横梁(2)通过横梁连接支架连接,第二横梁(3)通过铆钉加强与车架左右纵梁的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前横梁采用双槽型连接板固定于车架左右纵梁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后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10)、后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11)和尾横梁(12)固定在后段。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前悬架支座包括前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4)和前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5),前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4)和前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5)与车架铆接,电机吊挂横梁(6)和传动轴横梁(7)在车架中段进行铆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后悬架采用后前横梁(8)和后后横梁(9)进行加强,后悬架板簧支座包括后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10)、后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11)。

如图1~图3所示,变截面车架主要包括车架左右纵梁(1)、前横梁(2)、第二横梁(3)、前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4)、前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5)、电机吊挂横梁(6)、传动轴横梁(7)、后前横梁(8)、后后横梁(9)、后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10)、后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11)和尾横梁(12)等;所述车架左右纵梁(1)前端与前横梁(2)通过横梁连接支架连接,第二横梁(3)通过铆钉加强纵梁的连接,降低前横梁驾驶室前悬置装配时的车架形变,前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4)和前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5)与车架铆接,电机吊挂横梁(6)和传动轴横梁(7)在车架中段进行铆接,后悬架采用后前横梁(8)和后后横梁(9)进行加强,采用降重心反装式板簧支座后悬架板簧固定端支座(10)、后悬架板簧吊耳端支座(11),车架末端采用尾横梁(12)进行加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