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脚踏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作为一种使用最为普遍和广泛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行,电动车的制造水平、性能、质量,功能在不断提高,然而,随之带来的是电动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为此设计一种结构简约,操作灵活,骑行舒适而且在临时停放时无需车梯即可保持车身稳定的脚踏电动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约,操作灵活,骑行舒适而且在临时停放时无需车梯即可保持车身稳定的脚踏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脚踏电动车,包括车架,头管、车把组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以及刹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弯曲角度相同的钢管、连接两个钢管的头管;所述钢管包括一体折弯成型的水平踏板段,向上折弯的头管连接段、向上折弯的后叉连接段;两个钢管的水平踏板段、头管连接段和/或后叉连接段之间焊接后横管;两个钢管的水平踏板段之间形成电池容纳区,在电池容纳区两个钢管之间焊接有托架;在水平踏板段的上表面电池容纳区上铰接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下电池容纳区内放置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控制电动车骑行状态的控制器;所述盖板上设有锁件;两个向上折弯的头管连接段的端部对称焊接在头管两侧;所述头管内插装车把组件,所述头管下端安装与车把组件连接的前叉,所述前叉连接前轮组件;两个向上折弯的后叉连接段连接有后叉,所述后叉连接后轮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后叉连接段包括第一向上折弯段和第二水平折弯段,所述第二水平折弯段的下方焊接后叉。
所述后叉连接段包括向上的第一圆弧折弯段和向车架中心的第二折弯段以及斜向上的第三直线段,在第三直线段端部安装鞍座。
所述头管连接段的上表面设有护板。
所述头管上设有灯架,所述灯架上安装照明灯具。
所述刹车组件为碟刹组件。
所述车架的下底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85~100mm。
所述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的轮胎面宽度均优选为155~175mm。
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上设有挡泥板。
所述后轮组件的挡泥板上设有后尾警示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传统的电动车相比更加简约、操作更加灵活,更加舒适,既可以站立骑行,也可以坐着骑行,另外,本实用新型和传统的电动车相比采用宽幅轮胎,这样在临时停放时无需车梯也能保持车身稳定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图4的立体图。
图中:1、车架;100、钢管;110、水平踏板段;120、头管连接段;130、后叉连接段;131、第一向上折弯段;132、第二水平折弯段;133、第一圆弧折弯段;134、第二折弯段;135、第三直线段;140、横管;150、电池容纳区;151、蓄电池;160、托架;170、盖板;180、锁件;2、头管;3、车把组件;4、前轮组件;5、后轮组件;6、刹车组件;7、前叉;8、后叉;9、护板;10、灯架;11、挡泥板;12、后尾警示灯;13、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脚踏电动车,包括车架1,头管2、车把组件3、前轮组件4、后轮组件5以及刹车组件6,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弯曲角度相同的钢管100、连接两个钢管的头管;所述钢管包括一体折弯成型的水平踏板段110,向上折弯的头管连 接段120、向上折弯的后叉连接段130;两个钢管的水平踏板段、头管连接段和/或后叉连接段之间焊接后横管140;两个钢管的水平踏板段之间形成电池容纳区150,在电池容纳区两个钢管之间焊接有托架160;在水平踏板段的上表面电池容纳区上铰接安装有盖板170,所述盖板下电池容纳区内放置蓄电池151,所述蓄电池连接控制电动车骑行状态的控制器;所述盖板上设有锁件180;两个向上折弯的头管连接段120的端部对称焊接在头管2两侧;所述头管2内插装车把组件3,所述头管下端安装与车把组件连接的前叉7,所述前叉连接前轮组件4;两个向上折弯的后叉连接段连接有后叉8,所述后叉连接后轮组件5。
上述结构中,所述后叉连接段130包括第一向上折弯段131和第二水平折弯段132,所述第二水平折弯段的下方焊接后叉8。
为了防止脚从两个头管连接段之间进入前轮组件内,所述头管连接段的上表面设有护板9。
为了便于夜间行驶,所述头管上设有灯架10,所述灯架上安装照明灯具。
本实用新型,所述刹车组件优选为碟刹组件。
为了便于上下车,所述车架的下底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优选为85~100mm。
为了使电动车行驶平稳,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停放时可不用依靠外力或外物扶持。
所述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的轮胎面宽度均优选为155~175mm。
为了避免雨雪天气泥巴飞溅,在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上设有挡泥板11。
为了提高骑行的安全性能,在所述后轮组件的挡泥板上设有后尾警示灯12。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实施例2,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后叉连接段130包括向上的第一圆弧折弯段133和向车架中心的第二折弯段134以及斜向上的第三直线段135,在第三直线段端部安装鞍座13。本实施例和实施例相比,实施例2即可站立骑行也可以坐着骑行,进一步提高了电动车舒适度,而且可以变换,减轻长时间骑行带来的不适感,同时也增添了趣味性。其余特征均与实施例1相同。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传统的电动车相比更加简约、操作更加灵活,更加舒适,既可以站立骑行,也可以坐着骑行,另外,本实用新型和传统的电动车相比采用宽幅轮胎,这样在临时停放时无需车梯也能保持车身稳定型。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