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4719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其是利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通过控制器和电机的作用,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实现陆地行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动车的舒适度和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的车型使驾驶员骑行较为舒适的一般车体的尺寸偏长,一般可在2m以上,而车型尺寸偏小的电动车又无法满足驾驶员舒适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其目的是通过改变车体的结构,使得车体结构紧凑,从而极大地缩短车体的长度,且在该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宽大的车座使得驾驶员在骑行时可以感觉舒适和灵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包括:前轮架、后轮架、左支架、右支架、承载板、电池箱、储物箱、车座和控制器,左支架的前端和右支架的前端均与前轮架固定连接,左支架的后端与右支架的后端均与后轮架固定连接,承载板的两侧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固定连接,电池箱设置于承载板上,储物箱的两侧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固定连接,车座设置于储物箱上,控制器设置于电池箱内。

进一步地,左支架的前端和右支架的前端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左支架、右支架和前轮架相交于一点,左支架的后端和右支架的后端分别位于后轮架的两侧。

进一步地,左支架和右支架均包括:依次连接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三直线段、第四直线段和弧线段,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垂直,第二直线段与第三直线段垂直,第三直线段与第四直线段垂直,第一直线段背离第二直线段的一端与车座固定连接,弧线段背离第四直线段的一端与前轮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前轮架包括车把部、连接梁和前轮,连接梁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梁的一端与车把部固定连接,连接梁的另一端与前轮的中心处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后轮架包括:左固定梁、右固定梁和后轮,左固定梁和右固定梁分别设置于后轮的两侧且均与后轮活动连接,左支架与左固定梁固定连接,右支架与右固定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电动车还包括:车灯和用于控制车灯开闭的控制开关,车灯设置于连接梁上,控制开关设置于车把部上,车灯和控制开关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电动车还包括:前刹车器、后刹车器、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前刹车器设置于前轮上,后刹车器设置于后轮上,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车把部的两端,前刹车器、后刹车器、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储物箱的后侧面上设有翻盖,翻盖枢装于储物箱的后端。

进一步地,承载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搁脚板,搁脚板与承载板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左支架和右支架均由铁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车体的结构,使得车体结构紧凑,从而极大地缩短车体的长度,且在该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宽大的车座使得驾驶员在骑行时可以感觉舒适和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轮架;2、后轮架;3、左支架;4、右支架;5、承载板;6、电池箱;7、储物箱;8、车座;9、控制器;31、第一直线段;32、第二直线段;33、第三直线段;34、第四直线段;35、弧线段;11、车把部;12、连接梁;13、前轮;21、左固定梁;22、右固定梁;23、后轮;100、车灯;101、控制开关;102、前刹车器;103、后刹车器;104、第一距离传感器;105、第二距离传感器;106、搁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述描述中,将电动车前进的方向称为“前”,将电动车后退的方向称为“后”,将人坐在电动车上朝向前方时左手边称为“左”,右手边称为“右”。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前轮架1、后轮架2、左支架3、右支架4、承载板5、电池箱6、储物箱7、车座8和控制器9,左支架3的前端和右支架4的前端均与前轮架1固定连接,左支架3的后端与右支架4的后端均与后轮架2固定连接,承载板5的两侧分别与左支架3和右支架4固定连接,电池箱6设置于承载板5上,储物箱7的两侧分别与左支架3和右支架4固定连接,车座8设置于储物箱7上,控制器9设置于电池箱6内,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改变电动车的车体结构,使得车体结构紧凑,从而极大地缩短车体的长度,该结构可使车体长度缩短到60cm以下,且在该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宽大的车座8使得驾驶员在骑行时可以感觉舒适和灵活。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左支架3的前端和右支架4的前端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左支架3、右支架4和前轮架1相交于一点,左支架3的后端和右支架4的后端分别位于后轮架2的两侧,左支架3和右支架4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左支架3、右支架4和前轮架1相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设计使得电动车的结构更加稳定。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左支架3和右支架4均包括:依次连接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的第一直线段31、第二直线段32、第三直线段33、第四直线段34和弧线段35,第一直线段31与第二直线段32垂直,第二直线段32与第三直线段33垂直,第三直线段33与第四直线段34垂直,第一直线段31背离第二直线段32的一端与车座8固定连接,弧线段35背离第四直线段34的一端与前轮架1固定连接,左支架3和右支架4通过多段依次连接的方式使得电动车车体的部分能够释放出较大的空间。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前轮架1包括车把部11、连接梁12和前轮13,连接梁12分别与左支架3和右支架4固定连接,连接梁12的一端与车把部11固定连接,连接梁12的另一端与前轮13的中心处活动连接,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连接梁12可以设计为前叉结构,通过旋转轴使得前叉和前轮13连接。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后轮架2包括:左固定梁21、右固定梁22和后轮23,左固定梁21和右固定梁22分别设置于后轮23的两侧且均与后轮23活动连接,左支架3与左固定梁21固定连接,右支架4与右固定梁22固定连接,左固定梁21和右固定梁22组成车体的后叉结构,从而使得结构简单。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电动车还包括:车灯100和用于控制车灯100开闭的控制开关101,车灯100设置于连接梁12上,控制开关101设置于车把部11上,车灯100和控制开关101均与控制器9信号连接,通过控制开关101可以将车灯100的开闭指令传输给控制器9,从而通过控制器9控制车灯100的开闭。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电动车还包括:前刹车器102、后刹车器103、第一距离传感器104和第二距离传感器105,前刹车器102设置于前轮13上,后刹车器103设置于后轮23上,第一距离传感器104和第二距离传感器105分别设置于车把部11的两端,前刹车器102、后刹车器103、第一距离传感器104和第二距离传感器105均与控制器9电连接,人在紧握车把时可以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104和第二距离传感器105检测车把的开合度,即车把握把和捏把的张开距离,从而将检测到的信号指令传输给控制器9,然后通过控制器9控制前刹车器102和后刹车器103的开闭,在实际的产品设计中,可以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104检测距离信号控制前刹车器102的开闭,从而实现对前轮13的制动,可以通过第二距离传感器105检测距离信号控制后刹车器103的开闭,从而实现对后轮23的制动,通过前轮13和后轮23的分别制动,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紧急制动,同时在其中一个刹车器损坏时还可以用另一个刹车器制动,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储物箱7的后侧面上设有翻盖,翻盖枢装于储物箱7的后端,由于车座8位于储物箱7的上部,从而可以通过在储物箱7后端设置翻盖,从整个车体的后方拿取和放入储物箱7的物品,不占用其他的空间。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承载板5的两侧分别设有搁脚板106,搁脚板106与承载板5可拆卸式连接,在骑电动车时可以将脚放在搁脚板106上,也可以将搁脚板106从承载板5上拆卸下来,直接将脚放在承载板5上。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左支架3和右支架4均由铁质材料制成,左支架3和右支架4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选择厚度、粗细和强度适宜的钢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箱内的电池宜采用锂电池,锂电池的重量较轻且体积较小,从而节约空间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整个电动车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电动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