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垂式移盆车,尤指一种设有传动机构、前叉、勾体的永垂式移盆车结构,通过握紧前叉操控机构,进而拉动传动机构动作,使传动机构带动二前叉,形成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或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利用二勾体夹持盆栽,永垂式移盆车带着盆栽一起移动,让使用者可以不需弯腰施力,即能轻松快速的移动盆栽,以此提升操作效率。
背景技术:
传统移动盆栽方式,操作者必须弯腰,以双手握紧盆栽周缘,施力抬起盆栽,负载着盆栽的重量,缓步移动至预定位置,再次弯腰将盆栽降下放置。其以人工搬运的方式,主要会产生三大缺点:第一,操作者必须不断出现弯腰的动作,若是少量盆栽则勉强可以克服,假如所需搬运的是大量盆栽,则大量的重复弯腰动作,将让操作者很容易腰部受伤,影响操作者的健康。第二,以人工徒手搬运盆栽,操作者必须负担盆栽的重量,若盆栽重量较重,操作者人力无法负荷,则操作者通常会以拖行的方式移动盆栽,如此不但盆栽容易损坏,地面也容易刮伤。第三,以人力搬运盆栽,速度缓慢,效率不佳。
而若以堆高机之类的通用机械设备搬运盆栽,因为堆高机的前叉与盆栽的圆弧面无法配合,搬运效果不佳。而堆高机必须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盆栽置放处的狭窄空间往往无法配合,使堆高机无法使用。而堆高机的价格昂贵,以堆高机搬运盆栽无法符合成本要求,也是操作者不会使用堆高机搬运盆栽的重要因素。
另外,盆栽管理者在搬运盆栽时,常利用人力搬运车、或动力搬运车以此同时搬运多盆植株,以减轻负担,但仍需使用者一一地弯腰施力搬运盆栽上车,仍是不方便且费力的作业方式。
市面上通用的两轮式人力搬运车搬运盆栽时,须将拖杆下压拖行,如此拖运的植株即呈倾倒状态,稍高盆栽的枝叶易干扰使用者,甚或针刺的枝条常常伤害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改善前述传统的移动盆栽方式所出现的缺点,所发明的一种全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了改善前述传统以人力、人力搬运车或堆高机搬运盆栽的缺点,所发明的一种全新创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一种永垂式移盆车,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二前叉,形成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或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利用二勾体夹持盆栽,让使用者可以不需弯腰施力,即能轻松的移动盆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一种永垂式移盆车,其通过永垂式移盆车带着盆栽一起移动,让使用者可以快速、大量的移动盆栽,提高盆栽移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一种永垂式移盆车,其通过永垂式移盆车的灵活移动,即使狭小的空间也能操作,增加使用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是一种永垂式移盆车,该盆栽于移动时永远垂向正立,不会倾倒,避免盆栽针刺的枝条伤害使用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永垂式移盆车,包含:一车载体,及一夹持机构;其中,该车载体包含框架本体、车轮、连接杆、握把、以及前叉操控机构;该框架本体,是提供作为夹持机构的支撑,其设有枢轴,以此安置车轮;该车轮,设置于框架本体的两侧;该连接杆,一端连接框架本体,另一端连接握把;该握把,提供使用者握持推动操作永垂式移盆车;该前叉操控机构,设置于握把的一侧,透过操控线与夹持机构连接,以此操控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包含二前叉、二勾体、传导杆件、传动机构、及套入杆件;该前叉的一端连接该勾体,前叉的另一端连接该传导杆件;该传导杆件的一端连接前叉,该传导杆件的另一端则与连接套入杆件及传动机构的两端;通过握紧前叉操控机构,进而拉动操控线对传动机构动作,使传动机构带动二前叉,形成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或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利用该勾体夹持盆栽,让使用者可以不需弯腰施力,即能轻松的移动盆栽者。
为了详细说明,特举下述实施例加以说明如下,但下列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夹持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前叉向内缩合的立体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前叉向内缩合时夹持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前叉向外扩张的立体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前叉向外扩张时夹持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第二实施例夹持操作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第三实施例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第三实施例操作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第三实施例夹持大盆栽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第三实施例夹持中盆栽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永垂式移盆车第三实施例夹持小盆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永垂式移盆车,请同时参阅图式第1和图2,图1所示是该永垂式移盆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该永垂式移盆车夹持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永垂式移盆车包括:一车载体10,及一夹持机构20所组成。该车载体10包含框架本体11、车轮12、连接杆13、握把14、以及前叉操控机构15。该框架本体11呈三角形,是提供作为夹持机构20的装载支撑,三角形框架的一角设有枢轴,以此安置车轮12。该车轮12设置于框架本体11的两侧,并以框架本体11的枢轴加以安装定位。该连接杆13一端连接框架本体11,另一端连接握把14。该握把14设置于连接杆13的一端,提供使用者握持推动操作永垂式移盆车。该前叉操控机构15设置于握把14一侧的预定位置处,并透过操控线16与夹持机构20连接,以此操控夹持机构20。该夹持机构20包含二前叉21、二勾体22、传导杆件23、传动机构24、及套入杆件25。该前叉21的一端设有锁螺孔211,以此锁螺连接该勾体22。前叉21的另一端弯折90度形成安置板212,该安置板212前、后端各设有固定孔213、214,以此锁螺连接该传导杆件23。该勾体22由一水平板件,及二垂直板件所组成,形如一U字状。其中靠近前叉21一侧的垂直板件设有一锁螺孔221,与前述之前叉21锁螺孔211相对应,利用该二锁螺孔221、211将勾体22与前叉21枢结在一起,而勾体22与前叉21枢结的方式,使该勾体22可以相对前叉21作摇摆转动。当该勾体22左、右勾住盆栽开口处的凸缘,盆栽本身的重量会迫使勾体22相对前叉21摇摆一预定角度,使盆栽能处于垂直正立的方向,而不会倾倒。远离前叉21一侧的垂直板件则形成预定的弧度,以此适应盆栽的外壁。通过该勾体22的设计,使盆栽于移动时能够被左、右托住,并永远垂向正立,不会倾倒。该传导杆件23的一端连接前叉21,另一端则连接套入杆件25及传动机构24。该传导杆件23是由多个杆件组成,传导杆件23的两端各设有固定孔231、232。其中一端的固定孔231通过固定组件(图未示),将传导杆件23的一端枢接于套入杆件25上;而另一端的固定孔232也通过固定组件(图未示),将传导杆件23的另一端枢接于前叉21的固定孔213、214。该传动机构24是由多个杆件所组成的连杆机构,传动机构24的两关节241、242分别与多个传导杆件23的部分预定杆件,通过固定组件配合传导杆件23的一端枢接于套入杆件25的预定位置处。该套入杆件25呈一ㄇ字状,传动机构24的两关节241、242配合传导杆件23的固定孔231,将其固定于套入杆件25的两侧直向杆件上,再将该套入杆件25的两直向杆件固结于车载体10的框架本体11上方。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6,图3所示是该永垂式移盆车前叉向内缩合的立体意图,图4是该永垂式移盆车前叉向内缩合时夹持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所示是该永垂式移盆车前叉向外扩张的立体意图,图6是该永垂式移盆车前叉向外扩张时夹持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将夹持机构20套固于车载体10,并将前叉操控机构15的操控线16固定于传动机构24的预定位置处,即组合成本实用新型的永垂式移盆车。当永垂式移盆车处于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时,传动机构24的各杆件向内缩合,如图4所示,因此夹持机构20的二前叉21未被动作,同样处于向内缩合的待机状态,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通过握紧前叉操控机构15,进而拉动操控线16对传动机构24的各杆件动作,使该多个杆件向外扩张,如图6所示,利用该传动机构24进一步带动二前叉21向外扩张动作,形成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如图5所示。使用时,首先使用者握持永垂式移盆车的握把14,将该永垂式移盆车推动至靠近欲移动的盆栽处。接着使用者扣紧前叉操控机构15,拉动操控线16,利用传动机构24带动二前叉21,由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转变为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再次推动永垂式移盆车,使二前叉21环抱该盆栽,使用者放松前叉操控机构15,通过回复机构(例如弹簧,图未示),该二前叉21又由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转变为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此时二勾体22恰可勾住盆栽开口处的凸缘,而使用者再度推动永垂式移盆车带着盆栽至预定位置处,握紧前叉操控机构15,带动二前叉21,由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转变为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二勾体22放开对盆栽的夹持,最终盆栽即可移动至预定位置处。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二勾体22夹持盆栽,永垂式移盆车带着盆栽一起移动,使用者不需弯腰施力,即可轻易搬动盆栽,除了让使用者可以不费力的轻松移动盆栽,同时也能提高盆栽移动的效率。
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部分放大示意图;图8所示,是该永垂式移盆车夹持操作的立体示意图。该永垂式移盆车的结构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一样包括:一车载体10,及一夹持机构20所组成。该车载体10包含框架本体11、车轮12、连接杆13、握把14、以及前叉操控机构15。而该夹持机构20则包含二前叉21、二勾体22、传导杆件23、传动机构24、及套入杆件25。其中,与前一实施例较大的差异为,该连接杆13是为可弯折的设计,连接杆13的中央预定处设有折弯关节131,使连接杆13得以选择弯折,以此缩小永垂式移盆车的体积,方便永垂式移盆车的收纳。而传动机构24使用齿轮与齿条,以此带动二前叉21形成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或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另外,设有一盖板30置于框架本体11的上方,以此增加永垂式移盆车整体的美观。
请同时参阅图9和图10,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部分立体示意图;图10所示,是第三实施例永垂式移盆车操作时的立体示意图。该永垂式移盆车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一样包括:一车载体10,及一夹持机构20所组成。该车载体10包含框架本体11、车轮12、连接杆13、握把14、以及前叉操控机构15。而该夹持机构20则包含二前叉21、二勾体22、传导杆件23、传动机构24、及套入杆件25。其中,与第一实施例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该传动机构24是使用拉杆243,该拉杆243成L型,拉杆243的一端预定处连接操控线16,拉杆243的另一端则接触二前叉21其中之一,而二前叉21之间则连接一横拉杆244,利用该横拉杆244与二前叉21组成一连杆机构。当使用者通过操控线16拉动拉杆243,该拉杆243将由第一位置(如图9所示)旋摆至第二位置(如图10所示),此时该拉杆243将推动前叉21的接触端,使二前叉21与横拉杆244所组成的连杆机构,由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如图9所示),改变为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如图10所示)。因此二前叉21在第一、二状态间变化,即可夹持盆栽,将盆栽移动至预定位置处置放。请同时参阅图11至图13,为本实施例永垂式移盆车夹持大、中、小盆栽的示意图。通过拉杆243旋摆角度的大小不同,将推动二前叉21向外扩张至不同角度,而能适应不同大小尺寸的盆栽,配合夹持,使本实用新型对于不同尺寸大小的盆栽皆能使用,提升本实用新型使用上的选择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永垂式移盆车,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二前叉,形成向内缩合的第一状态,或向外扩张的第二状态,利用二勾体夹持盆栽,让使用者可以不需弯腰施力,即能轻松的移动盆栽,适合于产业上的利用性。而利用永垂式移盆车带着盆栽一起移动,让使用者可以快速、大量的移动盆栽,提高盆栽移动的效率,显然较习知技术更具有功效的增进,具有进步性。另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并未见于刊物,其新颖性也毋庸置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