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凝胶软坐垫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85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凝胶软坐垫的童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凝胶软坐垫的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作为一种比较大型有吸引力的娱乐玩具,儿童容易在童车上面玩乐时间比较长久。现有的四轮童车中,座椅主要有两种方式设置,一种是一体式塑料硬座结构,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为为主原料制成,座位较硬,制造成本也低,儿童直接坐上去坐着的感觉比较硬,舒适度不够,而且儿童多动,这种座椅人容易滑动,容易撞到坐垫或者靠背上,易损伤;另一种是软座椅,主要为外层皮革和内层为海绵层的结构,表层为聚氨酯材料,而海绵层采用发泡树脂为主要原料,长期坐着也容易积聚热量,儿童皮肤脆弱,与坐垫接触的皮肤层处于一个温度相对较高的状态,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等其他肌肤问题。

另外,四轮童车的座椅大都没有扶手,依靠童车两侧车身来限制孩童的左右移动范围,该范围大都比孩童的身体宽度大很多。仅通过安全带来实现身体的位置固定,车身运动或者受外力时,人体容易左右晃动或滑动,完全依靠安全带紧扣会给皮肤造成一定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座椅容易积聚热量,舒适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凝胶软坐垫的童车。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凝胶软坐垫的童车,包括车身和设于车身下方的底盘,车身两侧都设有车门,所述两车门之间设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坐部和靠背部,所述坐部包括外部的表面层、中部的凝胶层以及下部的散热层,所述凝胶层上表面为波浪面,凝胶层下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底盘位于座椅下方处开有用于散热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散热层包括一根主管与多根平行设置的软管,所述主管为金属管且水平坐部正面,所述软管与主管垂直设置且内部连通,所述软管上方设有多个伸入凹槽的气囊球,所述气囊球与凹槽顶触,且气囊球下部与软管连通,所述软管与主管内设有水或热传导介质。儿童好动,坐下、站起或坐着晃动身体的过程中,使得坐部的上表面的不同位置受到压力,压力挤压气囊球,气囊球受压使得软管内液体产生流动,从而带走部分热量,将热量从座椅下方的散热孔散发出去。

进一步,所示凹槽形状为倒置的等腰梯形,即凹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凹槽底部宽度。

进一步,所述表面层与凝胶层之间设有一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厚度为0.5cm。该海绵层 减少表面层与凝胶层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所述表面层采用由PTTE膜、布料、PTTE膜三层复合而成的防水透气面料结构。PTFE膜是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即聚四氟乙烯膜,采用该结构能防止外部的风等吹入坐垫内部,也能使得坐垫内部的空气如气味等透过表面层散发到坐垫外部。表面层也可以选用布如弹力棉等透气的软性材料,主要起着易清洁及座椅外观美化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散热层下方设有一筛板,所述筛板上的孔为长圆孔或者正六边形孔。停止或者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自然空气或者风力通过筛板带走部分坐垫内积聚的部分热量。

进一步,座椅两侧分别设有扶手,背部上设有两平行条状的扶手安装孔,所述扶手内侧设有凸起部伸出扶手安装孔,所述凸起部上设有防止凸起部从通孔槽脱落的紧固部件。扶手拆卸安装方便快捷,能从两侧全方位限定儿童的位置,避免侧面滑动等意外情况。

更进一步,所述紧固部件为紧固螺母;或者为两排合页,合页的一侧固装在靠背部的背面,所述凸起部从合页另一侧穿过固定。

进一步,所述座椅扶手为能翻折上板与下板组成的翻板,下板外表面设有一可转动的挡条,所述挡条翻转能实现扶手的上板的固定或翻折。

进一步,所述座椅上设有五扣安全带,分别扣住孩童的四肢位置。与扶手配合全方位限定儿童的位置移动。

更进一步,所述坐部前高后低,即坐部靠近背部的高度低于坐部远离背部的高度。能避免车辆受到撞击时安全带卡儿童脖子或者头部。

进一步,所述凝胶层的组分为:

卡波姆 12-18.9%,

羟基苯甲酸 8-13.7%,

乙醇 20-37.6%,

甘油 8-13.8%,

冰片 1-6%,

薄荷萃取溶液 0.5-2.8%,

甲基纤维素 3-6.9%,

聚丙烯酰胺 5-12%,

脂肪族二羧酸脂 5-12%,

余量为纯化水。

本实用新型的凝胶层有有效快速吸收热量,避免久坐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凝胶软坐垫也可以用于其他自行车或者汽车或者床垫等产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童车带有凝胶软坐垫,有效缓解儿童在座椅上突然起落造成的冲击力,可以对儿童坐靠部分进行一个降温利于人体散热,坐椅坐部及靠垫部分由高分子凝胶构成,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减震抗压性能,在给儿童活跃多动带来娱乐性的同时,也能避免童车意外撞击给人体带来的冲击力破坏;座椅两侧设有可调节的扶手,能根据儿童胖瘦调整扶手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童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座椅与底盘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座椅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1 车身,2 底盘,21 通孔,3 车门,4 座椅,5 坐部,6 靠背部,61 背面,7 表面层,8 凝胶层,81 上表面,82 凹槽,83 下表面,9 气囊球,10 散热层,11 主管,12 软管,13 海绵层,14 扶手安装孔,15 筛板,16 扶手,161 上板,162 下板,17 通孔槽,18 凸起部,19 紧固部件,20 翻板,22 挡条,23 五扣安全带,51 上表面,52 前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童车,包括车身1和设于车身下部的底盘2,车身两侧设有车门3,两车门之间设有座椅4,座椅包括坐部5和靠背部6,底盘位于座椅下方的位置开有用于散热的通孔21。坐部有多层结构,包括表面层7、凝胶层8和散热层10,表面层7包裹整个坐部的上表面和侧面;凝胶层上表面81为波浪状结构,下表面83上设有凹槽82,散热层主要为主管11与软管12垂直设置且相互连通,软管上设有与软管连通的气囊球9,气囊球与凹槽顶触,软管、主管内设有水或其他热传导介质,用于吸收从人体传导到坐部的凝胶层的热量,通过底盘上的通孔21进行散热。

本方案的座椅不仅适用于童车,也可以用于其他交通工具上。主管的直径设置为软管的两倍为较佳方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型优选的设置,表面层与凝胶层之间可以设有一海绵层13,凹槽的开口宽度可以设置为小于凹槽底部宽度即凹槽为倒梯形状,该设置是为了避免气囊球受压体积缩小时从凹槽脱落。散热层下方可以设置一筛板15,筛板上设有长圆孔或者正六边形孔用于空气流通散热,筛板也就是座椅的下底板,采用硬度高的塑料或者金属材质制成。

座椅靠背部可以设置两到平行的长条状的扶手安装孔14,扶手16上的凸起部18伸出扶手安装孔,靠背部的背面在凸起部上设置一个紧固部件19,两扶手之间的距离可调整,适应 胖瘦不同的儿童。紧固部件为紧固螺母;或者为两排合页,合页的一侧固装在靠背部的背面,所述凸起部从合页另一侧穿过固定。

座椅扶手可以设置为上板161与下板162翻折的结构,下板靠近车门的一侧设有一可转动的挡条22,挡条翻转能实现上板与下板的翻折,该设置使得扶手高度可调,能适用不同高度的儿童。主管的直径是软管的2倍。软管直径为1-2cm。

座椅上可设置5扣安全带。坐部5的上表面51为倾斜面,且靠近背部的高度低于坐部远离背部的高度,上表面51与前侧壁52之间的角度α为75-85度。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为了提高凝胶层对人体的热量吸收,提高舒适度,凝胶层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卡波姆 12-18.9%,

羟基苯甲酸 8-13.7%,

乙醇 20-37.6%,

甘油 10-13.8%,

冰片 1-6%,

薄荷萃取溶液 0.5-2.8%,

甲基纤维素 3-6.9%,

聚丙烯酰胺 5-12%

脂肪族二羧酸脂 5-12%,

余量为纯化水。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与上述配方不同的是,本方案组分还含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6-3.9%和水玻璃纤维0.8-1.0%。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或3不同的是,本方案的凝胶配方中含有丙三醇10%,能加快凝胶吸热的效率。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方案中的凝胶还含有2,6-二甲基-1,4-苯醚和吐温-80,能有效吸收热量,提高效率。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本方案中含有聚丙烯酸钠0.1%-0.3%,提高凝胶的恢复常温的速 度。

实施例7

与实施例2或6不同是,所述凝胶层还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烯酯、乙烯基苯甲酸、乙烯基苯甲醇、乙烯基硼酸二丁酯、乙烯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乙烯基吡啶中的任意三种形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重量份为2-10%。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