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287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局部刚度加强结构,特别是一种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局部刚度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直接影响汽车的感官品质和NVH性能,所以目前各大厂家都在加大汽车刚度的研究。

侧围外板是车身主要组成部分,侧围外板往往都是一体式的,表面积大,并且在C柱后部区域,是大面积造型面,没有结构支撑,局部刚度比较差,用手接触就能感觉到偏软,振动影响也较大,目前大部分都是采取直接贴补强胶片7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局部刚度,参见图4,效果不十分明显,并且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决利用贴补强胶片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局部刚度存在的效果不明显、成本高的问题的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成本低,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C柱后部区域的车身侧围外板内侧的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由位于车后轮上方的支撑部Ⅰ、位于支撑部Ⅰ上方的对应后车窗外周的支撑部Ⅱ和由支撑部Ⅱ延伸向车身尾部侧面下方的支撑部Ⅲ组成,所述支撑部Ⅲ的厚度大于支撑部Ⅰ和支撑部Ⅱ的厚度,所述支撑部Ⅱ与支撑部Ⅲ之间存在横向间隙,所述支撑部Ⅲ的内侧面的中上部均匀设有多条纵向加强筋,所述支撑部Ⅲ的内侧面的下部设有横向涂胶槽。

上述的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所述横向涂胶槽所在平面与纵向加强筋所在平面呈90º-135º夹角,所述支撑部Ⅱ与纵向加强筋所在平面呈90º-135º夹角。

上述的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所述纵向加强筋的数量为两条。

上述的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所述横向涂胶槽所在平面与纵向加强筋所在平面呈120º夹角,所述支撑部Ⅱ与纵向加强筋所在平面呈120º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支撑部Ⅰ、支撑部Ⅱ和支撑部Ⅲ共同实现对C柱后部区域的车身侧围外板的支撑,尤其是支撑部Ⅲ通过加强筋和涂胶槽(填膨胀胶),显著提升了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增强了结构强度,加强了支撑效果。

2、涂胶槽配合膨胀胶使用,限制膨胀方向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侧围外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刚度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支撑部Ⅰ、2.支撑部Ⅱ、3.支撑部Ⅲ、4.纵向加强筋、5.横向涂胶槽、6.侧围外板、7.强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图4所示,该车身侧围外板局部刚度加强结构,包括设于C柱后部区域的车身侧围外板6内侧的侧围内板,所述侧围内板由位于车后轮上方的支撑部Ⅰ1、位于支撑部Ⅰ1上方的对应后车窗外周的支撑部Ⅱ2和由支撑部Ⅱ2延伸向车身尾部侧面下方的支撑部Ⅲ3组成,所述支撑部Ⅲ3的厚度大于支撑部Ⅰ1和支撑部Ⅱ2的厚度,所述支撑部Ⅱ2与支撑部Ⅲ3之间存在横向间隙,所述支撑部Ⅲ3的内侧面的中上部均匀设有多条纵向加强筋4,所述支撑部Ⅲ3的内侧面的下部设有横向涂胶槽5。

所述横向涂胶槽5所在平面与纵向加强筋4所在平面呈90º-135º夹角,所述支撑部Ⅱ2与纵向加强筋4所在平面呈90º-135º夹角。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涂胶槽5所在平面与纵向加强筋4所在平面呈120º夹角,所述支撑部Ⅱ2与纵向加强筋4所在平面呈120º夹角。所述纵向加强筋4的数量为两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