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箱后靠背及具有该尾箱后靠背的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385阅读:1081来源:国知局
尾箱后靠背及具有该尾箱后靠背的尾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轮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尾箱后靠背及具有该尾箱后靠背的尾箱。



背景技术:

尾箱后靠背设置在两轮车后座的尾箱上,为乘坐者提供依靠,目前大多数的尾箱后靠背仅仅是将面板安装在尾箱上,且大都是由塑料等材料制成,材质较硬,舒适度低,在长时间驾驶后,乘坐者会产生疲劳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箱后靠背,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乘坐者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尾箱后靠背的尾箱。

一方面,为了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箱后靠背如下:

一种尾箱后靠背,其包括:第一面板,中心区域设有矩形的凹槽;第二面板,与所述凹槽的形状吻合,嵌入并固定于所述凹槽中;表面覆盖层,柔性材质,覆盖于所述第二面板的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螺钉,所述第二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端面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钉自所述第一面板的背面穿过所述第一面板后拧入所述第二螺孔中,从而将所述第二面板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表面覆盖层为皮革材质。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箱如下:

一种尾箱,具有上箱体,其包括上述任一尾箱后靠背,所述尾箱后靠背固定于所述上箱体的前侧面。

优选地,所述上箱体的前侧面设有限位槽,所述尾箱后靠背固定于所述限位槽中。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螺钉,所述第一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端面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钉自所述上箱体的内表面穿过所述上箱体后拧入所述第一螺孔中,从而将所述第一面板固定于所述限位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面板的边缘设有凸起,所述限位槽的边缘设有卡槽,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多层结构,可以增加乘坐者的舒适度,减少乘坐者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箱后靠背实施例(未设置表面覆盖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面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第一面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二面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第二面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箱后靠背实施例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未示出的表面覆盖层。

具体地,再如图2-图3所示,第一面板1中心区域设有矩形的凹槽11。再如图4-图5所示,第二面板2与凹槽11的形状吻合,嵌入并固定于凹槽11中。当然,凹槽11及第二面板2横向设置,以较大面积贴合乘坐者的背部。表面覆盖层则为柔性材质,例如皮革等,覆盖于第二面板2的表面,其可以为乘坐者带来更舒适的感受。

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未图示的第二螺钉,第二面板2的背面设有第二连接柱21,第二连接柱21端面设有第二螺孔210,第二螺钉自第一面板1的背面穿过第一面板1后拧入第二螺孔210中,从而将第二面板2固定于凹槽11中。更优选地,在凹槽11的正面,设有深槽12,第二连接柱21恰好插入深槽12中,深槽12设有通孔120,第二螺钉在凹槽11的背面111通过通孔120拧入第二螺孔210中。

当将图1所示尾箱后靠背用于一个电动自行车尾箱(未图示)时,众所周知,尾箱具有上箱体,图1所示的尾箱后靠背即应固定于上箱体的前侧面。

优选地,上箱体的前侧面设有限位槽,尾箱后靠背固定于限位槽中。进一步地,尾箱后靠背和尾箱之间通过第一螺钉连接,第一面板1的背面设有第一连接柱13,第一连接柱13端面设有第一螺孔130,第一螺钉自上箱体的内表面穿过上箱体后拧入第一螺孔130中,从而将第一面板1固定于限位槽中。

更优选地,第一面板1的边缘设有凸起14,限位槽的边缘设有卡槽,凸起14插入卡槽中。

综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结构,可以为乘坐者带来柔软舒适的感受,减少乘坐者的疲劳感。并且,各构件之间连接结构简单、牢固。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