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及其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4267发布日期:2019-02-10 14:0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及其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载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意外收合的婴儿车及其第二道安全锁机构。



背景技术:

婴幼儿载具广泛应用于具有婴幼儿的家庭中,多元化的婴幼儿载具为携带婴幼儿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人们对婴幼儿载具的功能性及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婴儿车为例,其为婴幼儿的户外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婴儿车都设计成可收折结构,以方便存储和携带。

为实现收合的目的,婴儿车上都设有锁定机构,以对使用状态的婴儿车进行锁定,同时婴儿车上还设有用于使锁定机构释锁的释锁机构,以实现婴儿车的收合。但现有婴儿车上的释锁机构大都不具有第二道防护功能,在婴儿车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误操作而使婴儿车意外收合,尤其容易被乘坐于婴儿车上的婴幼儿误操作,从而增加危险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误操作的婴儿车及其第二道安全锁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婴儿车被误操作的第二道安全锁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第二道安全锁机构以防止误操作的婴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第二道安全锁机构,适用于婴儿车,其包括收合机构、上盖及第一复位件;收合机构连接于所述婴儿车的收折关节,用于带动所述收折关节动作以收合所述婴儿车;上盖设于所述婴儿车的座椅上,用于遮盖所述收合机构,且所述上盖具有一相对所述座椅闭合的第一位置及一相对所述座椅打开的第二位置;第一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婴儿车的车架或座椅,所述第一复位件使所述上盖恒具有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上盖与所述座椅之间形成有一开口,所述上盖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口打开,所述上盖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口关闭。

较佳地,所述第二道安全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座椅之间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上盖可移离地固定于所述第一位置。

较佳地,所述固定结构为黏贴条、拉链、扣具、钮扣、磁铁或压条。

较佳地,所述收合机构包括收合操作件及第二复位件;收合操作件跨设于所述座椅上并连接所述收折关节,用于拉动所述收折关节动作;第二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收合操作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座椅或所述收合操作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使所述收合操作件复位。

较佳地,当所述收合操作件受力而拉动所述收折关节动作时,所述第二复位件被拉伸,当所述收合操作件失去作用力时,所述第二复位件恢复形变并拉动所述收合操作件复位。

较佳地,所述第一复位件及所述第二复位件为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或弹性铁丝。

较佳地,所述第二道安全锁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座椅并用于遮盖所述收合机构的下盖,所述下盖设于所述座椅、所述上盖之间。

较佳地,所述下盖可相对于所述座椅翻转以露出其下方的所述收合机构。

较佳地,所述下盖由弹性材质构成。

较佳地,所述下盖通过第三复位件连接于所述座椅。

较佳地,所述第三复位件为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或弹性铁丝。

较佳地,所述上盖由刚性材料或挠性材料构成。

对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婴儿车,其包括车架、设于所述车架上的座椅及如上所述的第二道安全锁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第二道安全锁机构,具有上盖及第一复位件,上盖设于座椅上并具有一相对座椅闭合的第一位置及一相对座椅打开的第二位置,上盖用于遮盖收合机构,第一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上盖,另一端连接于婴儿车的车架或座椅,第一复位件使上盖恒具有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因此,在婴儿车使用时,上盖处于第一位置遮盖于收合机构之上,收合机构被关闭于上盖与座椅之间,并且第一复位件使上盖恒处于第一位置,收合婴儿车时,需先打开上盖并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再拉动收合机构以带动车架收折关节动作,即,通过至少两道程序才可以达到收合操作的目的,能有效防止收合机构被误操作,从而提高婴儿车收合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对应地,具有本发明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婴儿车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又一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再一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婴儿车另一角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收合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收合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又一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的再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首先参看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婴儿车100,其包括车架110、设于车架110上的座椅120及设于座椅120上的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其中,车架110具有车架收折关节,车架收折关节内设有用于对展开状态的车架110进行锁定的车架锁定机构;座椅120包括座椅部121及与之连接的背靠122;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设于座椅120上并与车架收折关节相连接,操作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时,可带动车架收折关节动作以使车架锁定机构释锁,进而带动车架110收合,且由于操作该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需要至少两道操作手续,因此可有效防止误操作,提高婴儿车100的收合可靠性及使用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2-11所示,分别对本发明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看图2-6所示,本发明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的一实施例中,其包括收合机构131、上盖132及第一复位件133。其中,收合机构131跨设于座椅部121并连接于车架110的收折关节,用于带动车架收折关节动作以使车架锁定机构释锁,从而带动车架110收合;上盖132设于婴儿车100的座椅部121,且上盖132具有一相对座椅部121闭合的第一位置及一相对座椅部121打开的第二位置,上盖132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遮盖收合机构131,如图2所示,上盖132处于第二处置时,可对收合机构131进行操作,如图5所示;第一复位件133的一端连接于上盖132(见图4),另一端连接于车架110或座椅120(见图6),第一复位件133使上盖132恒具有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

继续参看图2-6所示,上盖132连接于座布上并位于座椅部121上方,上盖132与座椅部121之间形成有一具有开口134的收纳袋,收合机构131可被遮盖于该收纳袋内,且当上盖132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口134被关闭,当上盖132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开口134被打开(见图3-5),从而可对收合机构131进行操作,通过拉动上盖132致使收纳袋的开口134打开、拉动收合机构131进行释锁操作这两道程序才能实现车架110的收合,因此可以有效防止误操作。

继续参看图3-5所示,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还包括设于上盖132与座椅部121之间的固定结构135,固定结构135用于将上盖132可移离地固定于第二位置,其中,固定结构135可以为黏贴条、拉链、扣具、钮扣、磁铁或压条等,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中,固定结构135为黏贴条,该黏贴条135包括相配合黏贴的第一粘扣带1351及第二粘扣带1352,第一粘扣带1351、第二粘扣带1352中的一者固定于座布,第一粘扣带1351、第二粘扣带1352中的另一者固定于上盖132的内侧,通过第一粘扣带1351、第二粘扣带1352相粘合来封闭开口134,可以防止收合机构131露出而被意外操作,同时进一步增加操作收合的程序,能更好的防止误操作,提高收合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扣带1351固定于座布,第二粘扣带1352固定于上盖132的内侧,如图3所示。

结合图2、4、6所示,本发明中的第一复位件133优选为松紧带,松紧带固定于上盖132的内侧,具体固定于第二粘扣带1352的两端处,同时座椅部121上开设有与该松紧带相对应的座布孔1211,松紧带的另一端通过该座布孔1211穿出后连接于背靠管1221上,当然松紧带的另一端并不限于连接在背靠管1221上,还可以连接于车架110的其他位置或连接于座布上。当拉动上盖132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而打开开口134时,松紧带被拉伸而产生弹性力,当释放上盖132后,松紧带恢复形变而拉动上盖132回位至第一位置,并使上盖132贴合于座椅部121以将开口134封闭,如图2所示。

可理解地,第一复位件133并不限于松紧带,还可以采用弹簧、橡皮筋或弹性铁丝等弹性件,均有助于上盖132的回弹。

本发明中,上盖132由挠性材料制成,例如利用布料制成并与座布构成一整体,但上盖也可以由刚性材料所构成,例如塑料或金属,并且上盖132还可以是座板(座椅121的支撑件)的一部分,或是一连接于座布上的独立组件,使用刚性材料能够较容易地将收纳袋的开口134撑开。

下面结合图5、7所示,收合机构131包括收合操作件1311及第二复位件1312,收合操作件1311跨设于座椅部121并连接车架收折关节,用于拉动车架收折关节动作以驱动车架110收合,第二复位件1312的一端连接于收合操作件1311,另一端连接于车架110、座椅120或收合操作件1311,当收合操作件1311被拉动时,第二复位件1312被拉伸,当收合操作件1311失去作用力时,第二复位件1312恢复形变并拉动收合操作件1311复位。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第二复位件1312为松紧带,且松紧带的两端均固定于收合操作件1311。更具体地,收合操作件131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松紧带,以保证收合操作件1311的受力平衡,且两松紧带的固定方式相同,以其中一松紧带为例,该松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收合操作件1311上的第一固定点1313、第二固定点1314,该松紧带处于自然状态时,其上第一固定点1313、第二固定点1314之间的长度为l1,收合操作件1311的第一固定点1313、第二固定点1314之间的长度为l2,长度l1小于l2,因此,当拉动收合操作件1311时,松紧带会被拉伸而产生弹性力,收合操作件1311失去所用力后,松紧带恢复形变而拉动收合操作件1311回位。

如图8所示,松紧带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但其与收合操作件1311两端的固定方式与两松紧带的固定方式相同,即,两者之间具有四个固定点,因此不再赘述。

另外,第二复位件1312还可以是弹簧、橡皮筋或弹性铁丝等弹性件,其连接位置也不限于上述方式,只要能够拉动收合操作件1311自动回位即可。

下面结合图1-8所示,对本实施例中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的操作过程及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参看图1-2,当婴儿车100处于使用状态时,车架110展开并被车架收折关节内的车架锁定机构锁定,此时,与车架收折关节相连接的收合机构131收纳于上盖132与座椅部121之间所形成的收纳袋内,且上盖132、座椅部121之间通过第一粘扣带1351、第二粘扣带1352相粘合,从而使收纳袋的开口134闭合,可以防止收合机构131意外露出而被误操作,即便是乘坐于座椅120上的婴幼儿在玩耍时也不易打开上盖132而意外操作到收合机构131,从而保证婴儿车100锁定的安全性。

参看图3-5所示,当需要收合婴儿车100时,第一步需要拉动上盖132使第一粘扣带1351、第二粘扣带1352相分离,并继续拉动上盖132使其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使收纳袋的开口134被打开,第二步是按图5中箭头f所示方向向上拉动收合操作件1311,通过收合操作件1311带动车架锁定机构释锁并带动车架收折关节动作,进而带动车架110进行收合。由于需要两道手续才能实现收合操作,因此可以有效地预防意外收合,提高婴儿车100收合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4-5所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第一复位件133、第二复位件1312均被拉伸而产生弹性力,释放收合操作件1311后,第二复位件1312恢复形变而拉动收合操作件1311回到初始位置,当释放上盖132后,第一复位件133恢复形变而拉动上盖132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始终使上盖132保持在第一位置,然后按压上盖132使第一粘扣带1351、第二粘扣带1352相粘合从而将开口134封闭,此时收合操作件1311再次被封闭于收纳袋内,如图2所示。

下面结合图9-12所示,对本发明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还包括连接于座椅部121并用于遮盖收合机构131的下盖136,下面仅就两者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10-12所示,下盖13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座椅部121上,且下盖136可相对于座椅部121翻转而暴露其与座椅部121之间的空间,上盖132设于下盖136的上方并可以遮盖下盖136,即,下盖136、上盖132依次遮盖于收合操作件1311之上。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下盖136通过弹性材质成型,例如通过弹性布料制成,这样有利于下盖136的回弹,进而实现对收合操作件1311的自动遮盖。

可理解地,下盖136也可以通过第三复位件连接于座椅部121上,该第三复位件可以是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或弹性铁丝等弹性件,同样可以实现下盖136的回弹。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加设了下盖136,因此可以省略上盖132与座椅部121之间的固定结构135。

结合图9-12所示,本实施例中,婴儿车100在使用过程中,下盖136、上盖132依次遮盖于收合操作件1311的上方,可以更进一步地防止收合操作件1311被意外操作。当需要收合婴儿车100时,首先拉动上盖132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使收纳袋的开口134被打开,如图10所示,其次向上翻转下盖136,从而使收合操作件1311暴露出来,如图11所示,接着再向上拉动收合操作件1311,如图12所示,通过收合操作件1311带动车架收折关节动作,进而带动车架110进行收合。通过上述三道手续才能实现收合操作,可以更有效地预防意外收合,提高婴儿车100收合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

释放收合操作件1311后,第二复位件1312恢复形变而拉动收合操作件1311回到初始位置,同时下盖136在其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弹至初始位置,从而遮盖于收合操作件1311的上方,释放上盖132后,第一复位件133恢复形变而拉动上盖132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并最终使上盖132保持在第一位置而遮盖于下盖136的上方,收合操作件1311再次被封闭于收纳袋内。

综上,由于本发明的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具有上盖132及第一复位件133,上盖132设于座椅120上并具有一相对座椅120闭合的第一位置及一相对座椅120打开的第二位置,上盖132用于遮盖收合机构131,第一复位件133的一端连接于上盖132,另一端连接于婴儿车100的车架110或座椅120,第一复位件133使上盖132恒具有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因此,在婴儿车100使用时,上盖132处于第一位置遮盖于收合机构131之上,收合机构131被关闭于上盖132与座椅120之间,并且第一复位件133使上盖132恒处于第一位置,收合婴儿车100时,需先打开上盖132并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再拉动收合机构131以带动车架收折关节动作,即,通过至少两道程序才可以达到收合操作的目的,能有效防止收合机构131被误操作,从而提高婴儿车100收合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

对应地,具有本发明第二道安全锁机构130的婴儿车100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婴儿车100的车架110、车架收折关节、车架锁定机构的结构、设置方式及工作原理等均为本领域内的常规设计,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