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610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纵吸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普及,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安全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往往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为了减少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在汽车中设置有碰撞吸能装置。

目前对于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装置,存在抗碰撞吸能效果差的问题,并且者对于一些复杂的多向的膨胀力的大小和方向要求较高,且现有装置造价昂贵,维修费用昂贵,原理结构复杂,对环境要求高,吸能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吸能效果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包括前板、吸能盒、短梁、一级减震装置、二级减震装置和后板;

所述吸能盒的一端和前板连接,另一端和短梁的一端连接,短梁的另一端和一级减震装置连接,一级减震装置远离短梁的一端和后板连接;

所述二级减震装置位于前板和后板之间,一端和前板连接,另一端和后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吸能盒远离前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短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一级减震装置包括第一中心杆,第一中心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中心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顶头和第一连接盘,第一弹簧的两端和第一连接盘接触,第一顶头为中空结构,第一中心杆伸入第一顶头的中空结构,第一中心杆一端的第一连接盘连接有第四连接板,第一中心杆另一端的第一连接盘和后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二级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组件,第一弹簧组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端块和第二中心杆,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弹簧端块,第二中心杆穿过第二弹簧和第二弹簧同轴安装。

可选的,第二弹簧中部连接有标定块。

可选的,第二弹簧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盘、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端块、顶杆和传力块;

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弹簧端块,第三弹簧一端的第三弹簧端块和第二连接盘连接,另一端的第三弹簧端块和传力块连接,顶杆位于第三弹簧内和靠近第二连接盘的第三弹簧端块连接,顶杆为中空结构,第二中心杆的一端和顶杆的中空结构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传力块上设置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基于减振理论中的松弛模型构建,包括前板、吸能盒、短梁、一级减震装置、二级减震装置和后板;吸能盒的一端和前板连接,另一端和短梁的一端连接,短梁的另一端和一级减震装置连接,一级减震装置远离短梁的一端和后板连接;二级减震装置位于前板和后板之间,一端和前板连接,另一端和后板连接。当车辆收到冲击碰撞的时候能量传递于前板,通过吸能盒、短梁、一级减震装置、二级减震装置减振后传到后板,其具有造价低廉,原理结构简单,对环境要求低,减振效果好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造价昂贵,维修费用昂贵,原理结构复杂,对环境要求高,吸能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第二弹簧中部连接有标定块,能够直观地测定第二弹簧的压缩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板、2.吸能盒、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短梁、6.第三连接板、7.第四连接板、8.第一中心杆、9.第一弹簧、10.第一顶头、11.第一连接盘、12.后板、13.第二连接板、14.第三弹簧端块、15.第三弹簧、16.顶杆、17.传力块、19.第二中心杆、20.第二弹簧端块、21.第二弹簧、22.标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包括前板1、吸能盒2、短梁5、一级减震装置、二级减震装置和后板12;

吸能盒2的一端和前板1连接,另一端和短梁5的一端连接,短梁5的另一端和一级减震装置连接,一级减震装置远离短梁5的一端和后板12连接;二级减震装置位于前板1和后板12之间,一端和前板1连接,另一端和后板12连接。

吸能盒2远离前板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短梁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和第三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4和第一连接板3连接。其中,吸能盒2和第一连接板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第二连接板4和第一连接板3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一级减震装置包括第一中心杆8,第一中心杆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9,第一中心杆8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顶头10和第一连接盘11,第一弹簧9的两端和第一连接盘接触,第一顶头10为中空结构,第一中心杆8伸入第一顶头10的中空结构,第一中心杆8一端的第一连接盘11连接有第四连接板7,第一中心杆8另一端的第一连接盘11和后板12连接,后板12和第一连接盘通过螺栓连接。

二级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组件,第一弹簧组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组件。

第一弹簧组件包括第二弹簧21、第二弹簧端块20和第二中心杆19,第二弹簧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弹簧端块20,第二中心杆19穿过第二弹簧21和第二弹簧21同轴安装。第二弹簧21中部连接有标定块22,标定块22可以由轻质塑料制成。

第二弹簧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盘13、第三弹簧15、第三弹簧端块14、顶杆16和传力块17;第三弹簧1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弹簧端块14,第三弹簧15一端的第三弹簧端块14和第二连接盘13连接,另一端的第三弹簧端块14和传力块17连接,顶杆16位于第三弹簧15内和靠近第二连接盘13的第三弹簧端块14连接,顶杆16为中空结构,第二中心杆19的一端和顶杆16的中空结构滑动连接,传力块17上设置有通孔。

其中,顶杆16和第二连接盘1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三弹簧15和第三弹簧端块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传力块17和第三弹簧端块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松弛型车辆前纵吸能装置,包括有前板1,前板1的四端角开有阶梯孔,其中一端面半端通过螺栓组连接于吸能盒2的一端连接,另一半端面通过螺栓组连接于二级减振装置的一端的第三连接盘,另一端面通过螺栓组连接于车辆前防撞架结构;吸能盒2另一端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3通过螺栓组连接于短梁5的一端的第二连接板4;短梁5的另一端的第三连接板6通过螺栓组连接于第四连接板7的一端面;第四连接板7的另一端面通过螺栓组连接于一级减振装置一端的第一连接盘11;一级减振装置另一端的第一连接盘11通过螺栓组连接于后板12一端面半端位置;后板12一端面另半端位置通过螺栓组连接于二级减振装置另一端的第三连接盘。当车辆收到冲击碰撞的时候能量传递于前板1通过上述的松弛模型结构减振后传到后板12。其结构是基于减振理论中的松弛模型构建的车辆减振吸能装置,其具有造价低廉,原理结构简单,对环境要求低,减振效果好的特点。

本发明所举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此发明精神的诠释,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修改或类似的方法替代,并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