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磁吸式购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57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折叠磁吸式购物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购物车,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磁吸式购物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购物车因其框架采用横竖交叉的网格状设计,使得在购物车内放置较小物品时,容易掉落,且部件间的连接采用焊接、铰接、螺接方式固定,其采用的螺丝较多,装配不便,此外,购物车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取出购物车中的物品,尤其是位于底部且物品较小的情况下,对于身材较小的人而言,这一过程是痛苦的,取出过程极为不便,即使对身材较高的人而言,需弯腰并将手伸至底部取出物品,取出过程也不是很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折叠磁吸式购物车,通过将左面板、右面板与横杆设计为磁吸固定,在取出位于底板上较小的物品时,可将左或右面板进行折叠,进而便于取出物品,尤其适用于身材偏小类人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折叠磁吸式购物车,包括底板、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后面板包括后底杆以及两个后侧杆,底板包括由底后杆、底前杆以及两个底侧杆合围焊连形成矩形状的底框,两个底侧杆的前后两个端面分别与底前杆的前端面、底后杆的后端面平齐,两个后侧杆的下端分别与后固定轴两端固定连接且该后固定轴位于后底杆上方,后固定轴穿过所述的底后杆和两个底侧杆使得底板可绕所述的后固定轴转动,

前面板包括前底杆以及两个前侧杆,两个前侧杆的下端分别与前固定轴两端连接且该前固定轴位于前底杆的下方,前固定轴穿过底前杆和两个底侧杆使得底板与前面板均可以前固定轴为轴线相对转动,

后面板和前面板上左右相对应的后侧杆和前侧杆之间设有横杆,横杆的两端通过穿过该横杆的横轴与后侧杆、前侧杆连接使得横杆可与后侧杆、前侧杆之间相对转动,

左面板、右面板对称设置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且位于横杆内侧,左面板包括左前杆、左上杆、左后杆,左前杆与前面板上相对应的前侧杆铰接,左上杆靠近后面板的一端与横杆磁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还包括前轮组件、推把,前轮组件包括横杆以及固定在横杆上的前轮总成,

推把包括手推端和连接端,连接端固定在前轮总成上,手推端向后面板所在方向斜向上延伸,手推端和连接端之间具有延伸段,延伸段与横杆之间设置磁铁,固定轴穿过延伸段、磁铁、横杆后将三者连接且延伸段可绕固定轴转动,左上杆上与磁铁相对应的部位或整个左上杆由具有导磁性的材料制成,两个底侧杆上铰接有连接片,连接片另一端铰接前轮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左面板、右面板与横杆设计为磁吸固定,在取出位于底板上较小的物品时,可将左或右面板进行折叠,进而便于取出物品,尤其适用于身材偏小类人群。此外,通过设计网状的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便于较小的物品掉落,同时还减少了螺丝的用量,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折叠磁吸式购物车,包括底板、左面板、右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后面板包括后底杆6以及两个后侧杆2,底板包括由底后杆4、底前杆5以及两个底侧杆3合围焊连形成矩形状的底框,两个底侧杆的前后两个端面分别与底前杆的前端面、底后杆的后端面平齐,两个后侧杆的下端分别与后固定轴7两端固定连接且该后固定轴位于后底杆上方,后固定轴穿过所述的底后杆和两个底侧杆使得底板可绕所述的后固定轴转动,

前面板包括前底杆8以及两个前侧杆9,两个前侧杆的下端分别与前固定轴10两端连接且该前固定轴位于前底杆的下方,前固定轴穿过底前杆和两个底侧杆使得底板与前面板均可以前固定轴为轴线相对转动,

后面板和前面板上左右相对应的后侧杆和前侧杆之间设有横杆11,横杆的两端通过穿过该横杆的横轴12与后侧杆、前侧杆连接使得横杆可与后侧杆、前侧杆之间相对转动,

左面板、右面板对称设置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且位于横杆内侧,左面板包括左前杆13、左上杆15、左后杆14,左前杆与前面板上相对应的前侧杆铰接,左上杆靠近后面板的一端与横杆磁吸连接。

还包括前轮组件、推把1,前轮组件包括横杆以及固定在横杆上的前轮总成16,

推把包括手推端和连接端,连接端固定在前轮总成上,手推端向后面板所在方向斜向上延伸,手推端和连接端之间具有延伸段,延伸段与横杆之间设置磁铁,固定轴穿过延伸段、磁铁、横杆后将三者连接且延伸段可绕固定轴转动,左上杆上与磁铁相对应的部位或整个左上杆由具有导磁性的材料制成,两个底侧杆上铰接有连接片17,连接片另一端铰接前轮总成。其中,连接片上两个铰接点的距离A,连接片与前轮总成的铰接点至延伸段与横杆的铰接点距离B,连接片与底侧杆的铰接点至横杆与延伸段铰接点的距离C,优选采用B=A+C。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