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瓶运输器及其钢瓶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82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钢瓶运输器及其钢瓶运输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钢瓶运输器及其钢瓶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机械领域内一些气体通常需要钢瓶运输,金属构件在船舶、建筑、仪器仪表、石油化工以及航天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金属构件的加工一般包括切割加工、研磨抛光、焊接加工、火工矫正等工艺流程。在切割加工、焊接加工和火工矫正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气焰割刀、电焊机和氩弧焊机。这些机械的运行需要使用乙炔气体作为燃料。乙炔气体液化后储存于钢瓶中,由于钢瓶较为笨重,因而其运输过程极为不便。

在常见车间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焊接作业,而焊接用的气体钢瓶如氧气瓶、乙炔瓶等都比较笨重,运输、使用很不方便。现有技术中,对钢瓶的转移时往往使用普通的平板小推车,但是普通的平板小推车不专业、对钢瓶不能够固定,从而形成了安全隐患;另外在车间内转移钢瓶时,工人常会将钢瓶推翻,在地上滚动转移,不符合气体钢瓶的使用规范,易伤到人,不够安全。而采用小车搬运时,由于传统工器具的笨重、不易携带及跨越障碍物,同时搬运钢瓶时,运输车只能依靠人力固定住,采用大型车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较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瓶运输器及其钢瓶运输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运输不便且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瓶运输器,包括承载主架、转运支架、底座和连接杆;

所述承载主架的一端与底座一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底座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形成第二铰接处;

所述转运支架顶端与所述承载主架铰接形成第三铰接处,所述第三铰接处远离所述底座;

所述转运支架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形成第四铰接处,所述第四铰接处位于所述转运支架的下部;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转运支架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接处与所述第四铰接处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铰接处与所述第一铰接处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主架底端设置有供钢瓶站立的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主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底座一端配合的弧形第一承重条,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承重条的配合端为远离所述第一铰接处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重条上设置有定位件和插销,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插销配合,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底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主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承载钢瓶的弧形第二承重条。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主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瓶的固定链。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转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连接杆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瓶运输系统,包括电动机和所述钢瓶运输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瓶运输器,包括承载主架、转运支架、底座和连接杆,承载主架的一端与底座一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底座的另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形成第二铰接处,转运支架的顶端与承载主架铰接形成第三铰接处,第三铰接处远离底座,转运支架与连接杆铰接形成第四铰接处,第四铰接处位于转运支架的下部,通过连接杆底座与转运支架相互连接在一起,当使用钢瓶运输器运输钢瓶时,转运支架与承载主架形成“入”形,因此转运支架起到支撑承载主架的作用,同时通过连接杆将转运支架与底座连接在一起,可以使转运支架不会偏移滑动,不会改变转运支架与承载主架之间的夹角,使转运支架能够稳固的支撑住承载主架;同时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滑轮,转运支架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当运输器展开时,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能够拖动其运动,便于搬运钢瓶;同时,因为各支架之间为铰接的连接方式,因此钢瓶运输器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进行折叠以减小占地面积,折叠方式为底座向上翻起,底座与承载主架配合在一起,底座向上翻起的同时会带动连接杆运动,而运动杆的运动会带动转运支架底端向承载主架靠近,当底座完全与承载主架配合时,转运支架也会收到最靠近承载主架的位置,极大的减少了占地面积,便于携带,同时此种结构便于上下台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瓶运输系统,包括电动机和所述钢瓶运输器,钢瓶运输系统具有上述的钢瓶运输器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钢瓶运输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钢瓶运输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钢瓶运输器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钢瓶运输器的俯视图。

图标:100-承载主架;101-把手;102-托板;103-第一承重条;1031-定位件;1032-插销;104-第二承重条;200-转运支架;201-第二滑轮;300-底座;301-第一滑轮;302-限位块;400-连接杆;501-第一铰接处;502-第二铰接处;503-第三铰接处;504-第四铰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瓶运输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钢瓶运输器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钢瓶运输器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钢瓶运输器的俯视图。

如图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瓶运输器,包括承载主架100、转运支架200、底座300和连接杆400;承载主架100的一端与底座300一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处501,另一端设置有把手101,底座300另一端与连接杆400铰接形成第二铰接处502;转运支架200顶端与承载主架100铰接形成第三铰接处503,第三铰接处503远离底座300;转运支架200与连接杆400铰接形成第四铰接处504,第四铰接处504位于转运支架200的下部;底座300上设置有第一滑轮301,转运支架200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20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瓶运输器,包括承载主架100、转运支架200、底座300和连接杆400,承载主架100的一端与底座300一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处501,另一端设置有把手101,底座300的另一端与连接杆400铰接形成第二铰接处502,转运支架200的顶端与承载主架100铰接形成第三铰接处503,第三铰接处503远离底座300,转运支架200与连接杆400铰接形成第四铰接处504,第四铰接处504位于转运支架200的下部,通过连接杆400底座300与转运支架200相互连接在一起,当使用钢瓶运输器运输钢瓶时,转运支架200与承载主架100形成“入”形,因此转运支架200起到支撑承载主架100的作用,同时通过连接杆400将转运支架200与底座300连接在一起,可以使转运支架200不会偏移滑动,不会改变转运支架200与承载主架100之间的夹角,使转运支架200能够稳固的支撑住承载主架100;同时在底座300上设置有第一滑轮301,转运支架200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201,当运输器展开时,通过第一滑轮301和第二滑轮201,能够拖动其运动,便于搬运钢瓶;同时,因为各支架之间为铰接的连接方式,因此钢瓶运输器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进行折叠以减小占地面积,折叠方式为底座300向上翻起,底座300与承载主架100配合在一起,底座300向上翻起的同时会带动连接杆400运动,而运动杆的运动会带动转运支架200底端向承载主架100靠近,当底座300完全与承载主架100配合时,转运支架200也会收到最靠近承载主架100的位置,极大的减少了占地面积,便于携带,同时此种结构便于上下台阶。

需要指出的是,承载主架100和转运支架200打开时呈“入”形,长边为承载主架100,短边为转运支架200。

还需要指出的是,当钢瓶运输器打开时,底座300和连接杆400基本宝成水平,且与承载主架100和转运支架200成三角形,使转运支架200能够稳固的支撑住承载主架100。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铰接处501与第二铰接处502位于底座300的两端,使上部的重力能够均匀分布。

还需要指出的是,转运支架200一端铰接在承载主架100上,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滑轮201,充分利用转运支架200,使转运支架200既能起到支撑承载主架100的作用又能起到便于钢瓶运输器滑动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铰接处502与第四铰接处504的距离不大于第二铰接处502与第一铰接处501的距离。

第一铰接处501与第二铰接处502的距离为底座300相对承载主架100转动的位置到连接杆400相对底座300转动的位置,第二铰接处502与第四铰接处504的距离为连接杆400的长度,即连接杆400的长度小于底座300上第一铰接处501到第二铰接处502的距离,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底座300转向承载主架100后,会带动连接杆400运动,而连接杆400会带动转运支架200,此结构为一个联动结构,转运支架200会靠近承载主架100,如果转运支架200过长会使承载主架100翻转,放置在承载主架100上的钢瓶就会掉落出去,因为如果转运支架200过长,人与承载主架100会形成钝角三角形,即如果转运支架200过长,在翻转时,用户站在承载主架100后,承载主架100与站有用户的一侧地面呈钝角,此时放置在承载主架100上的钢瓶会掉落。

需要指出的是,转运支架200上设置的第二滑轮201会单独起到滑动作用,因为设置在底座300上的第一滑轮301随底座300翻转上去,无法起到带动设备滑动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承载主架100底端设置有供钢瓶站立的托板102。

为更好的承载住钢瓶,在承载主架100底端设置托板102,托板102与承载主架100上端形成85-90度夹角,在此设置角度内,可以有效的放置钢瓶,并使钢瓶紧紧依靠在承载主架100上。

需要指出的是,托板102与承载主架100上端形成85-90度夹角,即托板102向上扬起一定角度或垂直与承载主架100,此两种设置方式均可避免钢瓶滑落,同时托板102向上扬起更加有利于钢瓶的运输。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承载主架100上设置有与底座300一端配合的弧形第一承重条103,底座300与第一承重条103的配合端为远离第一铰接处501的一端。

当钢瓶运输器折叠起来时,底座300需要暂时固定在承载主架100上,需要底座300与承载主架100配合,因此在承载主架100上设置用于底座300一端配合的第一承重条103,第一承重条103呈弧形,可以与钢瓶更好的接触,起到支撑钢瓶的作用,同时第一承重条103与底座300配合,使底座300远离第一铰接处50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承重条103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承重条103上设置有定位件1031和插销1032,定位件1031与插销1032配合,定位件1031与底座300配合。

为更合理、更方便第一承重条103与底座300的配合,在第一承重条103上设置定位件1031和插销1032,定位件1031可以采用两块薄板,薄板上开设有通孔,且两块薄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底座300配合处的管径,使底座300能够进入两块薄板之间,插销1032与定位件1031配合,实际使用时,插销1032插入设置在定位件1031上的通孔内,此时插销1032、定位件1031和第一承重条103形成封闭环将底座300固定住。

需要指出的是,定位件1031与插销1032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底座300与第一承重条103采用卡接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承载主架100上还设置有用于承载钢瓶的第二承重条104。

为使承载主架100更好的承载钢瓶,使承载主架100受力均匀,在承载主架100上设置第二承重条104,第二承重条104呈弧形,能够和钢瓶更好的接触,同时设置多个第二承重条104,可以将钢瓶的重量均匀的分布在承载主架100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承载主架100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瓶的固定链。

为防止钢瓶从承载主架100上脱离,在承载主架100上设置固定链,固定链一端固定在承载主架100上,另一端与承载主架100可拆卸连接,在运输过程中苦有效的将钢瓶固定在承载主架100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铰接处502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杆400转动的限位块302,限位块302位于连接杆400上方。

为使底座300与连接杆400正常工作,即连接杆400不会相对底座300随意转动,在底座300上设置限位块302,限位块302位于第二铰接处502上方,即位于连接杆400上方,这样设置后,底座300向上翻转时可以带动连接杆400向内收起,而不会出现连接杆400与转运支架200随意翻转的现象。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底座300上设置有加强筋。

因为设备主要用于运输钢瓶,钢瓶重量较大,且设备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在底座300上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底座300的强度和刚度,避免使用过程中碎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瓶运输系统,包括电动机和钢瓶运输器。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瓶运输系统,包括电动机和钢瓶运输器,钢瓶运输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此处不再赘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