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90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地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车车架。



背景技术:

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可行走的路面包括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因此山地车多在野外长距离骑行,车架在骑行中的舒适度非常重要。现有的山地车车座和车把高度需要使用扳手才可调节高度,在野外骑行过程中不方便调节,且现有山地车行走在颠簸路面上时,前轮会对手臂造成冲击,后轮会对臀部造成冲击,骑行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山地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山地车车架,包括前三角架、中梁和后三角架,所述前三角架和所述后三角架通过所述中梁连为一体,所述中梁上面设置有车座气压杆,所述车座气压杆的活动端一侧安装有调节手柄,所述车座气压杆的活动端顶部安装有车座,所述前三角架的前端设置有车把气压杆,所述车把气压杆的活动端一侧也安装有所述调节手柄,所述车把气压杆的活动端顶部安装有车把,所述车把气压杆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下面设置有前支脚。

上述结构中,将所述车座下方的所述调节手柄向上旋转45°,所述车座气压杆将自动向上伸出,将所述车座向上顶起,将所述车把下方的所述调节手柄向上旋转45°,所述车把将自动向上伸出,山地车在骑行过程中,所述缓冲器会自动将前轮所受到的冲击力自动消除或减小,避免前轮强烈颠簸对手臂造成较大的震动冲击。

为了进一步提高山地车车架的调节功能,所述中梁为所述后三角架和所述前三角架的共有边。

为了进一步提高山地车车架的调节功能,所述后三角架安装车轮的开口朝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山地车车架的调节功能,所述车座气压杆和所述车把气压杆均为氮气弹簧,有效行程均为10-15cm。

为了进一步提高山地车车架的调节功能,所述车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座气压杆的输出轴端部,所述车把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把气压杆的输出轴端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山地车车架的调节功能,所述缓冲器的缓冲行程为5-8cm。

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车座气压杆和所述车把气压杆方便使用者在野外快速调节所述车座和所述车把高度,同时减轻前、后轮对手臂和臀部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山地车车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后三角架;2、车座气压杆;3、调节手柄;4、车座;5、前三角架;6、车把;7、车把气压杆;8、缓冲器;9、前支脚;10、中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山地车车架,包括前三角架5、中梁10和后三角架1,前三角架5和后三角架1通过中梁10连为一体,中梁10上面设置有车座气压杆2,车座气压杆2不仅可调节车座4高度,还可减轻后轮对车座4的冲击,车座气压杆2的活动端一侧安装有调节手柄3,车座气压杆2的活动端顶部安装有车座4,前三角架5的前端设置有车把气压杆7,车把气压杆7不仅可调节车把6高度,还可再次降低前轮对车把6的冲击,车把气压杆7的活动端一侧也安装有调节手柄3,车把气压杆7的活动端顶部安装有车把6,车把气压杆7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器8,缓冲器8下面设置有前支脚9。

上述结构中,将车座4下方的调节手柄3向上旋转45°,车座气压杆2将自动向上伸出,将车座4向上顶起,将车把6下方的调节手柄3向上旋转45°,车把6将自动向上伸出,山地车在骑行过程中,缓冲器8会自动将前轮所受到的冲击力自动消除或减小,避免前轮强烈颠簸对手臂造成较大的震动冲击。

为了进一步提高山地车车架的调节功能,中梁10为后三角架1和前三角架5的共有边,后三角架1安装车轮的开口朝后,车座气压杆2和车把气压杆7均为氮气弹簧,有效行程均为10-15cm,车座4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座气压杆2的输出轴端部,车把6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把气压杆7的输出轴端部,缓冲器8的缓冲行程为5-8c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