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199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桶搬运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



背景技术: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一般场合,石油用石油桶存储。石油桶为中空的圆柱,在其一端设置有用于取油的油孔,其另一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当油桶中的油用完时,需要对其进行搬运。传统的油桶搬运方式是直接滚动油桶。这种处理方式中,如果工人一只手稳定油桶的滚动方向,另一只手推动油桶,需要工人的臂力较大,比较费力,且容易致使工人产生腰肌劳损,并且徒手滚动油桶时,只能一次搬运一个油桶,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解决徒手滚动油桶时,只能一次搬运一个油桶,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根据需要可一次性搬运多个油桶,简单方便、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包括连接块、拉杆、支撑组件和长度可调的加长组件,所述拉杆的一端与连接块的一侧面铰接,且连接块的两端沿拉杆的轴线对称;

所述加长组件包括固定块和若干个加长条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与连接块的另一侧面连接,连接块上与拉杆铰接的侧面与连接块上设置有固定块的侧面平行;

所述固定块上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与一个加长条块的一端可拆卸式地连接,若干个加长条块之间依次可拆卸式地串联在一起;

固定块的上表面以及连接块的上表面均分别各与一个支撑组件连接;在固定块的下表面上和加长条块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滚轮。

上表面为使用本搬运机构时,部件或组件上远离地面的表面;下表面为使用本搬运机构时,部件或组件上上靠近地面的表面。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油桶,可以为平板、具有弧度的曲板或者支撑块等能与油桶侧壁接触的部件。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加长条块串联起来,然后将多个油桶分别放置在支撑组件上,然后拉动拉杆,带动滚轮滚动,即可轻松简单地将多个油桶搬运到目的地,该搬运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在固定块上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在加长条块的一端设置有加长轴,在加长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加长孔,所述连接孔与一个加长条块上的加长轴配合,若干个加长条块之间依次通过加长轴和加长孔的配合串联在一起,且连接孔、加长轴和加长孔的轴线均垂直于加长组件的上表面。

采用孔与轴的配合方式将固定块和若干个加长条块串联起来,便于转向时,整个搬运车尾部的摆幅较小,利于转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在固定块和加长条块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轴线垂直于加长组件的上表面,固定块以及加长条块均通过支撑孔与支撑轴的配合分别各与一个支撑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支撑轴的横截面尺寸与支撑孔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在支撑组件中,支撑板弯曲成弧板,且支撑板的外凸面与支撑轴连接,且支撑轴的轴线与支撑板的径向的中心线重合。并且为了增加搬运油桶过程中,油桶的稳定性,将支撑板内凹面的半径设置得和油桶半径一致,以增大支撑板的内凹面和油桶侧壁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在支撑板的外凸面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的外凸面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加长组件的上表面连接,且弹簧的轴线垂直于加长组件的上表面。所述弹簧有若干个,且沿支撑轴的轴线对称地设置在支撑板和加长组件之间。弹簧的设置不仅能对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减小支撑板和加长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应力,还能在搬运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组件有两个,一个加长组件位于连接块侧面的一端,另一个加长组件位于连接块侧面的另一端,且加长组件沿拉杆的轴线对称地设置在连接块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加长条块串联起来,然后将多个油桶分别放置在支撑组件上,然后拉动拉杆,带动滚轮滚动,即可轻松简单地将多个油桶搬运到目的地,该搬运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采用孔与轴的配合方式将固定块和若干个加长条块串联起来,便于转向时,整个搬运车尾部的摆幅较小,利于转弯;

3、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为了增加搬运油桶过程中,油桶的稳定性,将支撑板内凹面的半径设置得和油桶半径一致,以增大支撑板的内凹面和油桶侧壁的接触面积;

4、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弹簧的设置不仅能对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减小支撑板和加长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应力,还能在搬运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长条块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连接块,2-拉杆,3-固定块,4-加长条块,5-滚轮,6-连接孔,7-加长轴,8-加长孔,9-支撑板,10-支撑轴,11-支撑孔,1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与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包括连接块1、拉杆2、支撑组件和长度可调的加长组件,所述拉杆2的一端与连接块1的一侧面铰接,且连接块1的两端沿拉杆2的轴线对称;

所述加长组件包括固定块3和若干个加长条块4,所述固定块3的一端与连接块1的另一侧面连接,连接块1上与拉杆2铰接的侧面与连接块1上设置有固定块3的侧面平行;

所述固定块3上远离连接块1的一端与一个加长条块4的一端可拆卸式地连接,若干个加长条块4之间依次可拆卸式地串联在一起;

固定块3的上表面以及连接块1的上表面均分别各与一个支撑组件连接;在固定块3的下表面上和加长条块4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滚轮5。

上表面为使用本搬运机构时,部件或组件上远离地面的表面;下表面为使用本搬运机构时,部件或组件上上靠近地面的表面。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油桶,可以为平板、具有弧度的曲板或者支撑块等能与油桶侧壁接触的部件。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加长条块4串联起来,然后将多个油桶分别放置在支撑组件上,然后拉动拉杆2,带动滚轮5滚动,即可轻松简单地将多个油桶搬运到目的地,该搬运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在固定块3上远离连接块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6,在加长条块4的一端设置有加长轴7,在加长条块4的另一端设置有加长孔8,所述连接孔6与一个加长条块4上的加长轴7配合,若干个加长条块4之间依次通过加长轴7和加长孔8的配合串联在一起,且连接孔6、加长轴7和加长孔8的轴线均垂直于加长组件的上表面。

采用孔与轴的配合方式将固定块3和若干个加长条块4串联起来,便于转向时,整个搬运车尾部的摆幅较小,利于转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9和支撑轴10,所述支撑轴10的一端与支撑板9连接,在固定块3和加长条块4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支撑孔11,所述支撑孔11的轴线垂直于加长组件的上表面,固定块3以及加长条块4均通过支撑孔11与支撑轴10的配合分别各与一个支撑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孔1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支撑轴10的横截面尺寸与支撑孔11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在支撑组件中,支撑板9弯曲成弧板,且支撑板9的外凸面与支撑轴10连接,且支撑轴10的轴线与支撑板9的径向的中心线重合。并且为了增加搬运油桶过程中,油桶的稳定性,将支撑板9内凹面的半径设置得和油桶半径一致,以增大支撑板9的内凹面和油桶侧壁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在支撑板9的外凸面上设置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端与支撑板9的外凸面连接,弹簧12的另一端与加长组件的上表面连接,且弹簧12的轴线垂直于加长组件的上表面。所述弹簧12有若干个,且沿支撑轴10的轴线对称地设置在支撑板9和加长组件之间。弹簧12的设置不仅能对支撑板9起到支撑作用,减小支撑板9和加长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应力,还能在搬运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加长的油桶搬运车,所述加长组件有两个,一个加长组件位于连接块1侧面的一端,另一个加长组件位于连接块1侧面的另一端,且加长组件沿拉杆2的轴线对称地设置在连接块1的侧面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