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分体式右搁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090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分体式右搁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分体式右搁脚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摩托车产业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结构逐步优化,行业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从1993年起,中国摩托车产、销量已连续20多年为世界第一,约占世界产、销量的一半以上。产品出口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10多年为世界第一,甚至可以说,凡是有摩托车的地方,就有“中国制造”,摩托车已成为中国最具全球化特点的机电产品之一。

摩托车出口时需要打包装箱,摩托车车身的外形尺寸越合理同一个集装箱可以装的摩托车就越多,每个集装箱的装有量直接关系到运输成本。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右搁脚结构,包括搁脚架1和搁脚体2,搁脚架1外侧和搁脚体2铰接,搁脚架1设有和车架6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搁脚架1的固定部处设有定位孔,定位销4穿过定位孔后和搁脚架1焊接连接,定位销4外端具有大于定位孔直径的限位部分;和搁脚架1焊接连接后的定位销4插入车架6对搁脚架1进行定位,然后将搁脚架1内侧和车架6焊接连接。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右搁脚结构的搁脚架1和车架6焊接连接,在装箱时无法拆卸,铰接在搁脚架1外侧的搁脚体2收起后右搁脚位置一般仍为车身最宽处,直接关系到装箱尺寸。因此,如何减少右搁脚结构对车身宽度的影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摩托车分体式右搁脚结构,采用本结构的摩托车可以拆下搁脚体后装箱,减小了装箱时的车身宽度,同一个集装箱内可以装入更多的摩托车,进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分体式右搁脚结构,包括搁脚架和搁脚体,所述搁脚架内侧和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搁脚体位于搁脚架外侧,所述搁脚架和车架连接处向车身前部设有悬臂部,所述悬臂部沿前后设有两垂直于长度方向的螺纹通孔;搁脚架与搁脚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外侧中部和搁脚体铰接,连接板前部和后部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相匹配的连接孔,螺栓穿过连接孔和对应的螺纹通孔后将连接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搁脚架上。

本摩托车分体式右搁脚结构,通过螺栓将连接板连接在搁脚架上,连接板外侧铰接有搁脚体,可以从摩托车上拆下铰接有搁脚体的连接板后对摩托车装箱,减少了装箱时的车身宽度,减小了装箱尺寸。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通孔位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悬臂部内侧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板和悬臂部竖直方向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搁脚架和连接板均为铸钢件。铸钢件制作的搁脚架和连接板强度较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搁脚架和车架之间焊接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采用本结构的摩托车可以拆下铰接有搁脚体的连接板后对摩托车装箱,减小了装箱时的车身宽度;

2、同一个集装箱内可以装入更多的摩托车,降低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右搁脚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分体式右搁脚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图2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搁脚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搁脚架;2-搁脚体;3-连接板;4-定位销;5-螺栓;6-车架;

11-悬臂部;12-螺纹通孔;1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分体式右搁脚结构,包括搁脚架1、连接板3和搁脚体2,所述搁脚架1设有和车架6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搁脚架1的固定部处设有定位孔13,定位销4穿过定位孔13后和搁脚架1焊接连接,定位销4外端具有大于定位孔13直径的限位部分;和搁脚架1焊接连接后的定位销4插入车架6对搁脚架1进行定位,然后将搁脚架1内侧和车架6焊接连接。所述搁脚架1和车架6固定部向车身前部设有悬臂部11,所述悬臂部11内侧设有加强筋且沿前后设有两垂直于长度方向的螺纹通孔12;搁脚架1与搁脚体2之间通过连接板3连接,所述连接板3外侧中部和搁脚体2铰接,连接板3前部和后部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12相匹配的连接孔,螺栓5穿过连接孔和对应的螺纹通孔12后将连接板3可拆卸地固定在搁脚架1上。具体地,搁脚架1设有悬臂部11且与悬臂部11连接的连接板3采用左右固定的方式是为了使右搁脚结构上方留有足够的发动机螺栓安装的空间,同时,本右搁脚结构下方也具有满足制动踏板安装及使用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螺纹通孔12位于同一高度,连接板3和悬臂部11竖直方向宽度相等,搁脚架1和连接板3均为强度较高的铸钢件。

采用本结构的摩托车可以拆下铰接有搁脚体2的连接板3后对摩托车装箱,当摩托车运输到目的地之后再将铰接有搁脚体2的连接板3安装在搁脚架1上,减小了装箱时的车身宽度;在同一个集装箱内可以装入更多的摩托车,降低了运输成本。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