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脚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089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前脚蹬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属于日常使用的轻便型机动车,驾乘者在驾乘时双脚需踏在对应的脚蹬上,以便完成换挡以及刹车动作。摩托车脚蹬是供驾驶员和乘客在骑行过程中放置双脚的地方,通常来讲,将供驾驶员使用的称为前脚蹬,供乘客使用的称为后脚蹬。前脚蹬通常包括踏板底座和覆盖且固定连接在踏板底座上表面的减震橡胶面板,减震橡胶面板的上表面沿踏板底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条沿踏板底座宽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踏板底座为金属材质,整块重量较重,再加上踏板底座与摩托车前搁脚铰接处的扭簧提供的弹簧力,在需要将前脚蹬收叠的时候,所需要的力量就非常大,特别是女性驾驶者,前脚蹬收叠就较为吃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减轻前脚蹬重量,使其收叠时更轻松的摩托车前脚蹬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前脚蹬结构,包括与摩托车前搁脚连接的脚蹬踏板,脚蹬踏板包括踏板底座和覆盖且固定连接在踏板底座上表面的减震橡胶面板,减震橡胶面板的上表面沿踏板底座长度方向间隔穿设有至少两个镂空孔,所有镂空孔的截面面积之和占减震橡胶面板上表面面积的40~50%,踏板底座对应各镂空孔的位置均穿设有减重孔,每个所述镂空孔的截面面积大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减重孔的截面面积,所有减重孔的截面面积之和占踏板底座上表面面积的30~40%,减震橡胶面板上表面沿踏板底座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多条分别朝向各镂空孔方向延伸且与镂空孔相通的通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踏板底座和减震橡胶面板均采用了镂空设计,其中踏板底座上的减重孔沿踏板底座长度方向进行设置,同时减重孔所在表面积控制在踏板底座上表面面积的30~40%,这样就保证踏板底座有足够的抗弯、抗剪强度,不会发生变形。另外减震橡胶面板同样采用了占减震橡胶面板上表面面积的30~40%的镂空孔设计,另外减震橡胶面板上表面的通槽同样能够减轻减震橡胶面板的重量,同时还能够为鞋底提供良好的摩擦力,避免出现打滑现象。在踏板底座和减震橡胶面板的强度得到保证的同时减轻了重量,相应驾驶者在收叠前脚蹬的时候所使力度得到降低,更为轻松。

作为优化,所述踏板底座通过弹性铰接部铰接连接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上,弹性铰接部包括凸起设置在所述踏板底座朝向所述摩托车前搁脚一侧的U形支架和凸起设置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上的两块相对设置的铰接支架,U形支架位于两块铰接支架之间且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位于U形支架之间的销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踏板底座上,扭簧能够为所述踏板底座朝向地面转动提供弹簧力,U形支架上凸起形成有能够抵接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上且能够对所述踏板底座朝向地面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块,当限位凸块抵接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上时,所述减震橡胶面板的上表面平行于水平面。利用限位凸块对前脚蹬的位置进行限位,扭簧在持续提供弹簧力的作用下,使减震橡胶面板的上表面处于水平状态,方便驾驶者进行搁脚,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销轴朝向所述摩托车前搁脚斜向前上方延伸设置,所述销轴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45°。驾驶者骑乘在摩托车上时,收叠前脚蹬都是用脚底板蹬踢的方式,而脚底板在蹬踢的时候,力的方向通常是朝向斜向后上方方向,将销轴倾斜设置,使前脚蹬收叠的方向大致与脚底板蹬踢的力矩方向相同,这样进一步使前脚蹬的收叠更为轻松。

作为优化,所述踏板底座的下表面远离所述摩托车前搁脚的一侧凸起形成有一根朝向远离所述摩托车前搁脚方向且斜向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柱,支撑柱远离所述踏板底座的一端端头为圆头。摩托车在拐弯的时候,为了避免摔倒,车身会相应的发生倾斜,为了避免前脚蹬直接接触到地面,摩擦后容易使减震橡胶面板掉落,设置支撑柱,利用支撑柱代替前脚蹬与地面摩擦,提高前脚蹬的使用寿命,另外圆头支撑柱能够降低与地面的摩擦接触面积,自身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自身强度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改变了传统前脚蹬的结构,增加了大面积的镂空减重设计,降低了整个前脚蹬的重量,操作者在收叠时所施加的作用力得到降低,使其收叠时更轻松。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摩托车前脚蹬结构,包括与摩托车前搁脚1连接的脚蹬踏板,脚蹬踏板包括踏板底座2和覆盖且固定连接在踏板底座2上表面的减震橡胶面板3,减震橡胶面板3的上表面沿踏板底座2长度方向间隔穿设有至少两个镂空孔4,所有镂空孔4的截面面积之和占减震橡胶面板3上表面面积的40~50%,踏板底座2对应各镂空孔4的位置均穿设有减重孔5,每个所述镂空孔4的截面面积大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减重孔5的截面面积,所有减重孔5的截面面积之和占踏板底座2上表面面积的30~40%,减震橡胶面板3上表面沿踏板底座2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多条分别朝向各镂空孔4方向延伸且与镂空孔4相通的通槽6。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踏板底座2通过弹性铰接部铰接连接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上,弹性铰接部包括凸起设置在所述踏板底座2朝向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一侧的U形支架7和凸起设置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上的两块相对设置的铰接支架8,U形支架7位于两块铰接支架8之间且通过销轴9连接在一起,位于U形支架7之间的销轴9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踏板底座2上,扭簧能够为所述踏板底座2朝向地面转动提供弹簧力,U形支架7上凸起形成有能够抵接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上且能够对所述踏板底座2朝向地面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块,当限位凸块抵接在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上时,所述减震橡胶面板3的上表面平行于水平面。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销轴9朝向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斜向前上方延伸设置,所述销轴9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45°。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踏板底座2的下表面远离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的一侧凸起形成有一根朝向远离所述摩托车前搁脚1方向且斜向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柱10,支撑柱19远离所述踏板底座2的一端端头为圆头。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述减震橡胶面板通过多颗压紧螺钉与踏板底座连接在一起,压紧螺钉的杆身穿过减震橡胶面板且螺纹连接在踏板底座上以使压紧螺钉的头部作用在减震橡胶面板上并使其能够压紧在踏板底座上,减震橡胶面板的上表面对应压紧螺钉头部的位置凹设有能够使压紧螺钉头部嵌入到其内的沉孔。螺钉连接方便快捷,相对于粘接的方式更为牢固,使用寿命更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