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9045阅读:1467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座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保养领域,尤其涉及了自行车座套。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使用方便且环保,是日常生活中的好助手,但是由于自行车多数是存放在露天的场地,自行车车座经常雨淋日晒,易造成车座材料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另外,人们在使用自行车中途存放时,难免会遇上雨水打湿车座及曝晒后,给再次使用时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人们往往自带塑料包装袋,以在不使用自行车时将塑料包装袋套在自行车车座上,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便:一方面,人们出门时很少会关注天气变化,或者忘记自带塑料包装袋;另一方面,由于存放过程中难免会在塑料包装带上落上灰尘或者被雨水打湿,人们往往只使用一次,这样不利于环保,而且在再次存放自行车时无法再进行使用。

除此之外,现有的分离式自行车座套使用后需要摘除容易丢失,现有的与自行车连接的车套连接方式单一无法自由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停靠在露天,车座易老化;遇到雨雪天气车座会被打湿,容易丢失,无法旋转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了自行车座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自行车座套,包括座套本体、连接结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用于将座套本体固定在自行车上,连接结构的一端与座套本体相连,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固定结构活动连接实现连接结构相对固定结构旋转。

作为优选,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底座、固定盖,固定底座与固定盖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孔柱,通过螺丝配合螺孔柱将固定底座与固定盖固定,固定底座与固定盖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腔,固定底座与固定盖盖合时两个腔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结构伸入的开口。

作为优选,容纳腔为球形的孔,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和活动球,连接杆的一端与座套本体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活动球连接,连接杆由开口伸入到容纳腔内并使活动球位于容纳腔内。

作为优选,开口为沿着容纳腔开设的弧形的槽口,槽口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固定底座上的腔的腔壁上,另一部分位于固定盖上的腔的腔壁上,固定底座与固定盖盖合时两部分槽口形成整段弧形的槽口,连接杆可沿着弧形的槽口转动。

作为优选,活动球为一个球形的球头的或上下两个相互配合的半球形的球头,球形的球头或上下两个相互配合的半球形的球头上设有螺纹孔,连接杆与活动球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连接结构包括两根L形的连接轴杆和丁字轴,丁字轴的横轴两端端部设有圆孔,连接轴杆的一端与座套本体连接,连接轴杆的另一端伸入到丁字轴的横轴两端端部的圆孔中与丁字轴铰接,丁字轴的竖轴由开口伸入到容纳腔内。

作为优选,容纳腔为圆柱形的轴孔,丁字轴的竖轴伸入到轴孔中并可在轴孔内旋转。

作为优选,固定底座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固定底座通过安装孔固定在自行车上。

作为优选,座套本体的前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橡胶块。

作为优选,座套本体的形状与自行车车座的形状相吻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自行车座套给使用自行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自行车停放在室外时,通过座帽本体覆盖自行车座,避免风吹日晒雨林对自行车车座造成的损害;需要使用自行车时,掀开车座帽本体,通过转动连接结构将座套本体旋转放置于自行车后轮上侧的挡板上,即可使用自行车,不会给使用带来额外的负担,同时,避免了雨水打湿以及太阳曝晒后给车辆使用带来的不便,整个座套的各部分部件均可方便的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2中连接结构的展开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座套本体、2—连接结构、21—连接杆、22—活动球、23—丁字轴、24—连接轴杆、25—横轴、26—竖轴、3—固定结构、3a—固定底座、3b—固定盖、4—容纳腔、5—开口、6—螺纹孔、7—安装孔、8—凹槽、9—螺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自行车座套,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包括座套本体1、连接结构2、固定结构3,固定结构3用于将座套本体1固定在自行车上,连接结构2的一端与座套本体1相连,连接结构2的另一端与固定结构3活动连接实现连接结构2相对固定结构3旋转。

固定结构3包括固定底座3a、固定盖3b,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孔柱9,通过螺丝配合螺孔柱9将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固定,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腔,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盖合时两个腔形成容纳腔4,容纳腔4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结构2伸入的开口5。

容纳腔4为球形的孔,连接结构2包括连接杆21和活动球22,连接杆21的一端与座套本体1连接,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活动球22连接,连接杆21由开口5伸入到容纳腔4内并使活动球22位于容纳腔4内。

开口5为沿着容纳腔4开设的弧形的槽口,槽口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固定底座3a上的腔的腔壁上,另一部分位于固定盖3b上的腔的腔壁上,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盖合时两部分槽口形成整段弧形的槽口,连接杆21可沿着弧形的槽口转动。

活动球22为一个球形的球头的或上下两个相互配合的半球形的球头,球形的球头或上下两个相互配合的半球形的球头上设有螺纹孔6,连接杆21与活动球22螺纹连接。

连接结构2包括两根L形的连接轴杆24和丁字轴23,丁字轴23的横轴25两端端部设有圆孔,连接轴杆24的一端与座套本体1连接,连接轴杆24的另一端伸入到丁字轴23的横轴25两端端部的圆孔中与丁字轴23铰接,丁字轴23的竖轴26由开口5伸入到容纳腔4内。

容纳腔4为圆柱形的轴孔,丁字轴23的竖轴26伸入到轴孔中并可在轴孔内旋转。

固定底座3a上设有两个安装孔7,固定底座3a通过安装孔7固定在自行车上。

座套本体1的前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橡胶块。座套本体1未使用时,会旋转到自行车后侧,座套本体1的前端会搭在车轮上方的挡板上,橡胶块可以使座套本体1与挡板形成缓冲。

实施例2

自行车座套,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座套本体1、连接结构2、固定结构3,固定结构3用于将座套本体1固定在自行车上,连接结构2的一端与座套本体1相连,连接结构2的另一端与固定结构3活动连接实现连接结构2相对固定结构3旋转。

固定结构3包括固定底座3a、固定盖3b,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孔柱9,通过螺丝配合螺孔柱9将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固定,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腔,固定底座3a与固定盖3b盖合时两个腔形成容纳腔4,容纳腔4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结构2伸入的开口5。

容纳腔4为球形的,活动球22为一个球形的球头的或上下两个相互配合的半球形的球头,球形的球头或上下两个相互配合的半球形的球头上设有螺纹孔6,连接杆21与活动球22螺纹连接。

连接结构2包括两根L形的连接轴杆24和丁字轴23,丁字轴23的横轴25两端端部设有圆孔,连接轴杆24的一端与座套本体1连接,连接轴杆24的另一端伸入到丁字轴23的横轴25两端端部的圆孔中与丁字轴23铰接,丁字轴23的竖轴26由开口5伸入到容纳腔4内。

容纳腔4为圆柱形的轴孔,丁字轴23的竖轴26伸入到轴孔中并可在轴孔内旋转。

固定底座3a上设有两个安装孔7,固定底座3a通过安装孔7固定在自行车上。

座套本体1的前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橡胶块。座套本体1未使用时,会旋转到自行车后侧,座套本体1的前端会搭在车轮上方的挡板上,橡胶块可以使座套本体1与挡板形成缓冲。

总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