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边卡结构及仪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0506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仪表板,具体涉及一种双边卡结构及仪表板。



背景技术:

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成零件。仪表板的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客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它包括了许多功能性的零件,如风口、手套箱等零件,同时在仪表板上还涉及到许多安全法规的要求,如驾驶员可视区域的要求,头碰要求,膝部碰撞要求等。所以仪表板的设计有着较高的设计难度。

为了满足造型需求,有时在需要布置双边卡的位置,由于双边卡的卡扣孔与产品边缘的Z尺寸小,为了满足装配需求,往往只能用单边卡取而代之,这样给后期匹配工作增加很多难度。

为了满足功能、法规,在仪表板的一些位置不得不布置双边卡,此时不得不通过调整造型,以增加双边卡扣孔与产品边缘的Z尺寸,如图3所示,结果不得不破坏造型师的造型理念,影响仪表板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在卡扣孔与产品边缘的尺寸小时,仍能够使用双边卡结构,满足造型、功能和法规要求的双边卡结构及仪表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种双边卡结构,所述双边卡设在待连接产品上,所述双边卡上设有用于待连接产品和仪表板上其它部件上的卡扣连接的卡扣孔,所述卡扣孔的脱模方 向和所述卡扣孔与卡扣的卡接平面之间呈一夹角。

所述夹角的角度为0.5°。

所述卡扣孔最底端到所述待连接产品边缘的距离小于5mm。

该种仪表板,包括上述的双边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调整双边卡的卡扣孔的脱模方向,使脱模方向与双边卡的卡扣孔和卡扣卡接面呈一夹角,这样即不改变双边卡的卡扣孔卡接的效果,又能解决双边卡卡扣孔与产品边缘的Z尺寸小,产品装配与拆卸问题。本发明通过调整双边卡卡扣孔出模方向,让造型与功能、法规这一矛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既保证了原来造型师的造型理念,保证造型美观,又保证了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边卡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双边卡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双边卡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卡扣孔,2、待连接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种双边卡结构,双边卡设在待连接产品2上,双边卡上设有用于待连接产品2和仪表板上其它部件上的卡扣连接的卡扣孔1,卡扣孔1的脱模方向和卡扣孔1与卡扣的卡接平面之间呈一夹角。该种双边卡结构, 通过调整双边卡的卡扣孔1的脱模方向,使脱模方向与双边卡卡扣卡接面呈一夹角,双边卡卡扣卡接面保持水平。这样调整,即不改变双边卡的卡扣孔1卡接的效果,又能解决双边卡卡扣孔1与产品边缘的Z尺寸小,产品装配与拆卸的问题,能够满足造型与功能、法规的要求,既保证了原来造型师的造型理念,保证造型美观,又保证了产品的性能。

作为优选方案,夹角的角度为0.5°。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常用双边卡的卡扣孔1脱模方向为前后方向,双边卡卡扣卡接面保持水平,卡扣孔1脱模方向与双边卡卡扣卡接平面垂直。本发明通过改变卡扣孔1的脱模方向,使得卡扣孔1的脱模方向和卡扣孔1与卡扣的卡接平面之间呈0.5°夹角,这样待连接产品2和其他部件之间的装配与拆装方便快捷,且不会产生干涉,能够满足造型与功能、法规的要求。

卡扣孔1最底端到待连接产品2边缘的距离小于5mm,此种情况下,待连接产品2和其他部件之间的装配与拆装都比较难以操作,通过改变卡扣孔1的脱模方向,这样待连接产品2和其他部件之间的装配与拆装方便快捷,且不会产生干涉。

一种仪表板,包括上述结构的双边卡结构。该种仪表板,通过调整双边卡卡扣孔1出模方向,当卡扣孔1最底端到待连接产品2边缘的距离较小时,同样可以布置双边卡,而不需要改变卡扣孔1最底端到待连接产品2边缘的距离或者使用单边卡结构代替。本发明让造型与功能、法规这一矛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既保证了原来造型师的造型理念,又保证了产品的性能。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