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供料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278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供料车。



背景技术:

桥梁制造过程中,需要各类的预制件,其中具有较大长度的混凝土预制件是十分常用的一种。目前在制作具有较大长度的混凝土预制件时,可以将模子(预制件模具)设置在地面上,预制件模具的模腔开口朝上,然后对预制件模具内进行供料(混凝土),以实现预制件的制作。不过,目前在较大长度的混凝土预制件制造时,主要依赖人工供料,较为费时费力,且连续性差,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有对预制件模具进行混凝土供给,可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供料过程的连续性好、供料效率高的混凝土供料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供料车,包括

车体及上端开口的料筒,所述车体上设有四个用于接触地面的移动轮;

所述料筒与车体之间设有若干上顶弹簧,料筒上设有硬出料管,硬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通断阀,车体上设有支撑叉架及若干用于支撑料筒的支撑座,支撑叉架上设有倾斜布置的导料斗,导料斗上设有导料通槽,导料通槽一端为进料端,导料通槽另一端为用于向预制件模具内供料的出料端,进料端通过弹性波纹管与硬出料管对接,进料端所处位置高于出料端所处位置;

支撑叉架包括前叉架、后叉架、设置在后叉架上的横架杆,导料斗通过横铰轴与前叉架铰接,导料斗底部接触横架杆,横架杆所处位置高于横铰轴所处位置,横铰轴处在横架杆与出料端之间;

料筒底部设有可相对车体上下滑动的导柱,车体上设有上轮架,上轮架上设有与上轮架转动连接的导轮,导轮处在进料端上方,车体上设有支点座,支点座上设有倾料杠杆,倾料杠杆上设有拉索,倾料杠杆一端为主端,倾料杠杆另一端为副端,倾料杠杆支点与主端间距为倾料杠杆支点与副端间距的3至20倍,主端与导柱铰接,副端与拉索一端连接,拉索从上方绕过导轮,拉索另一端连接导料斗。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上设有四个与移动轮一一对应的下轮架,移动轮为万向轮,移动轮包括轮座及轮体,在对应的移动轮与下轮架中:下轮架包括与车体连接的上座、与上座滑动连接的下杆,下座滑动方向竖直,下杆外套设有轴线竖直的浮动弹簧,浮动弹簧上端连接上座底面,浮动弹簧下端连接轮座,下杆下端连接轮座。

作为优选,所述料筒上设有用于封住料筒上端开口的顶盖,顶盖与料筒铰接,顶盖上设有卡头,料筒上设有与卡头适配的卡槽,顶盖上设有至少一个贯通顶盖的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倾料杠杆下方设有与车体滑动连接的压杆,压杆滑动方向竖直,压杆下端设有连杆件,车体上设有若干断料刹止机构,断料刹止机构包括开口于车体底部的竖滑槽、设置在竖滑槽内的拉杆弹簧、与竖滑槽滑动配合的竖滑杆及用于接触地面的摩擦块,所有竖滑杆均与连杆件连接;

在一个断料刹止机构中:拉杆弹簧轴线竖直,拉杆弹簧上端与车体连接,拉杆弹簧下端与竖滑杆上端连接,竖滑杆上端处在竖滑槽内,竖滑杆下端处在竖滑槽外,摩擦块设置在竖滑杆下端,摩擦块与地面之间具体有刹车间隙;

在倾料杠杆长度方向上:压杆上端处在倾料杠杆支点与副端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上顶弹簧轴线竖直,上顶弹簧上端连接料筒底部,上顶弹簧下端设有弹簧座,弹簧座连接车体,导柱与车体滑动连接,导柱滑动方向竖直,在导料通槽长度方向上:料筒、硬出料管、弹性波纹管及导料斗依次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导轮转动轴线水平,导料斗靠近料筒的一端与拉索连接,倾料杠杆转动轴线平行于横铰轴轴线,在倾料杠杆长度方向上:导柱、倾料杠杆、上轮架、横架杆及横铰轴依次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料筒外底面水平,料筒内底面为一斜面,料筒内底面靠近硬出料管一侧所处位置低于料筒内底面远离硬出料管一侧所处位置,硬出料管靠近料筒一端所处位置高于硬出料管远离料筒一端所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硬出料管处在进料端上方,料筒内底面最低点高于硬出料管内壁最低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有对预制件模具进行混凝土供给,可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供料过程的连续性好、供料效率高;能在料少时自动调节供料结构角度,可避免出现局部供料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料斗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轮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车体1、上顶弹簧11、支撑座12、上轮架13、导轮131、拉索132、下轮架14、上座141、下杆142、浮动弹簧143、压杆15、连杆件151、弹簧座16、料筒2、硬出料管21、导柱22、顶盖23、气孔23a、移动轮3、轮座31、轮体32、支撑叉架4、前叉架4a、后叉架4b、导料斗41、导料通槽41a、弹性波纹管5、支点座6、倾料杠杆61、竖滑槽71、拉杆弹簧72、竖滑杆73、摩擦块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至图5中所示,一种混凝土供料车,包括

车体1及上端开口的料筒2,所述车体上设有四个用于接触地面的移动轮3;

所述料筒与车体之间设有若干上顶弹簧11,料筒上设有硬出料管21,硬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通断阀,车体上设有支撑叉架4及若干用于支撑料筒的支撑座12,支撑叉架上设有倾斜布置的导料斗41,导料斗上设有导料通槽41a,导料通槽一端为进料端,导料通槽另一端为用于向预制件模具内供料的出料端,进料端通过弹性波纹管5与硬出料管对接,进料端所处位置高于出料端所处位置;

支撑叉架包括前叉架4a、后叉架4b、设置在后叉架上的横架杆,导料斗通过横铰轴与前叉架铰接,导料斗底部接触横架杆,横架杆所处位置高于横铰轴所处位置,横铰轴处在横架杆与出料端之间;

料筒底部设有可相对车体上下滑动的导柱22,车体上设有上轮架13,上轮架上设有与上轮架转动连接的导轮131,导轮处在进料端上方,车体上设有支点座6,支点座上设有倾料杠杆61,倾料杠杆上设有拉索132,倾料杠杆一端为主端,倾料杠杆另一端为副端,倾料杠杆支点与主端间距为倾料杠杆支点与副端间距的3至20倍,主端与导柱铰接,副端与拉索一端连接,拉索从上方绕过导轮,拉索另一端连接导料斗。

所述车体上设有四个与移动轮一一对应的下轮架14,移动轮为万向轮,移动轮包括轮座31及轮体32,在对应的移动轮与下轮架中:下轮架包括与车体连接的上座141、与上座滑动连接的下杆142,下座滑动方向竖直,下杆外套设有轴线竖直的浮动弹簧143,浮动弹簧上端连接上座底面,浮动弹簧下端连接轮座,下杆下端连接轮座。万向轮保障了本实用新型能更顺畅地多方向移动,由于浮动弹簧的存在,下杆可以上下浮动,因此当地面不平时,也不会影响车体的正常前进,遇到路面凹凸时,下杆可以带动移动轮直接上下浮动以适应路面。

所述料筒上设有用于封住料筒上端开口的顶盖23,顶盖与料筒铰接,顶盖上设有卡头,料筒上设有与卡头适配的卡槽,顶盖上设有至少一个贯通顶盖的气孔23a。需要对料筒内加料时可打开顶盖,加料完成后可关闭顶盖,避免料筒内混凝土过多接触空气,以防止料筒内混凝土过快硬化。气孔可以保障料筒内气压平衡,使硬出料管处可以顺利出料。

所述倾料杠杆下方设有与车体滑动连接的压杆15,压杆滑动方向竖直,压杆下端设有连杆件151,车体上设有若干断料刹止机构,断料刹止机构包括开口于车体底部的竖滑槽71、设置在竖滑槽内的拉杆弹簧72、与竖滑槽滑动配合的竖滑杆73及用于接触地面的摩擦块74,所有竖滑杆均与连杆件连接;

在一个断料刹止机构中:拉杆弹簧轴线竖直,拉杆弹簧上端与车体连接,拉杆弹簧下端与竖滑杆上端连接,竖滑杆上端处在竖滑槽内,竖滑杆下端处在竖滑槽外,摩擦块设置在竖滑杆下端,摩擦块与地面之间具体有刹车间隙;

在倾料杠杆长度方向上:压杆上端处在倾料杠杆支点与副端之间。

所述上顶弹簧轴线竖直,上顶弹簧上端连接料筒底部,上顶弹簧下端设有弹簧座16,弹簧座连接车体,导柱与车体滑动连接,导柱滑动方向竖直,在导料通槽长度方向上:料筒、硬出料管、弹性波纹管及导料斗依次布置。

所述导轮转动轴线水平,导料斗靠近料筒的一端与拉索连接,倾料杠杆转动轴线平行于横铰轴轴线,在倾料杠杆长度方向上:导柱、倾料杠杆支点、上轮架、横架杆及横铰轴依次布置。

所述料筒外底面水平,料筒内底面为一斜面,料筒内底面靠近硬出料管一侧所处位置低于料筒内底面远离硬出料管一侧所处位置,硬出料管靠近料筒一端所处位置高于硬出料管远离料筒一端所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硬出料管处在进料端上方,料筒内底面最低点高于硬出料管内壁最低点。料筒内底面倾斜设置,可以保障料筒内的混凝土能更好地依靠重力流出至硬出料管。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混凝土罐车将料筒灌满,此时由于料筒加上混凝土的重力大,料筒底部会接触支撑座,上顶弹簧压缩。

工人将出料端对着预制件模具的模腔开口,打开硬出料管上的出料通断阀,料筒内的混凝土就会因重力经硬出料管、弹性波纹管、导料斗(导料通槽)进入预制件模具,实现供料。在供料的同时,工人可以推动车体,沿着模腔长度方向前进,从而可连续地对模腔内进行供料。

供料是依靠混凝土自身重力实现的,硬出料管处源源不断的混凝土也推动着导料斗内的混凝土不断前进(向着出料端移动)。当料筒内混凝土很少时,一者会出现混凝前进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导料斗内残留较多的余料(这些余料容易干化、结块);二者会出现供料变缓的情况,此时若工人继续以之前的速度推动车体前进,则会导致局部供料不足(推动车体时,工人很难兼顾到料筒内以及出料端的情况)。

以图1中视角为例,当料筒内混凝土变的很少时,在上顶弹簧作用下,料筒上升、导柱上升,从而带动(倾料杠杆)主端上升,(倾料杠杆)副端则下降,副端拉动拉索左端下移,由于导轮的存在,从拉索右端上升,从而可带动导料斗“更加翘起”,导料斗倾斜幅度变大,从而可让导料斗内的残料快速滑落至预制件模具的模腔内,避免余料残留在导料斗内。上述过程中,(倾料杠杆)副端下降后,会压到压杆,从而带动连杆件、各竖滑杆一起下降。随后,随着料筒内混凝土持续流出,竖滑杆也持续下降,竖滑杆下端的摩擦块持续靠近地面,当料筒内混凝土流空后,摩擦块也接触到了地面,此时工人就无法继续推动车体了,既起到了报警提示的作用,又及时“定位”住了车体。如此一来,虽然此时供料速度已经变缓,混凝土余料也很少了,但是车体也没有继续移动了,可以保障余料全部供应给当下的模腔进料位置,避免该位置处混凝土不足(若没有本实施例中的断料刹止机构,则车体不会自动刹止,那么当料筒内混凝土流空、导料斗余料不足时,车体还是会被推着继续前进,则模腔内当前进料位置处混凝土必然供应不足,导致之后还要“返工”,即推回车体,对所述模腔内当前进料位置进行补料,费时费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