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56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尾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



背景技术:

尾门是箱式车的重要系统部件,尾门通常被设计成一体化的结构,它通过2个在上边的铰链悬挂在顶盖后横梁上,后挡风玻璃通过胶条或者玻璃粘胶固定在尾门上,并与保险后杠、后灯具总成和后侧围总成组成整个箱式车的外表。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外形、间隙、和结构匹配。缺点是传统的箱式车门力学性能较差,在正常行驶中,由于一体化的结构,导致尾门中部成为了振动薄弱区域,不利于尾门力学性能与NVH性能的提升;同时由于一体化的结构,尾门内外板结合的结构导致尾门在中部质量过重,不利于尾门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其工艺简单、安装简便和美观大方,能够减轻车门重量,实现轻量化需求,提升碰撞安全性,并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机动性和续航里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包括上尾门体组件和下尾门体组件,所述上尾门体组件可启闭式固定于所述下尾门体上部,所述上尾门体组件上部与车身后部骨架上部可解除式旋转连接,所述下尾门体组件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下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上尾门体组件可启闭式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上尾门体组件通过所述锁扣装置可启闭式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

所述锁扣装置包括锁芯和锁体,所述锁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尾门体组件下部,所述锁体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所述锁芯和所述锁体可解除式锁定连接,所述上尾门体组件通过所述锁芯和所述锁体可启闭式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

所述上尾门体组件上部设有至少两个尾门安装铰链,所述上尾门体组件通过所述尾门安装铰链可解除式旋转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部。

所述上尾门体组件中部设有尾门玻璃,所述尾门玻璃可拆卸密封固定于所述上尾门体组件上。

所述上尾门体组件包括上尾门内板和上尾门外板,所述上尾门内板位于所述上尾门外板前部,所述上尾门内板与所述上尾门外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尾门内板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部。

所述下尾门体组件与保险杠为台阶状。

所述上尾门体组件左侧部和/或右侧部设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所述气弹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尾门体组件上。

所述下尾门体组件上设有下尾门加强筋,所述尾门加强筋横向或纵向排列设置于所述下尾门体组件内侧面上。

所述车身后部骨架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包括上尾门体组件和下尾门体组件,所述上尾门体组件可启闭式固定于所述下尾门体上部,所述上尾门体组件上部与车身后部骨架上部可解除式旋转连接,所述下尾门体组件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下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上尾门体组件可启闭式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部。这样,将尾门结构体分为上尾门体组件和下尾门体组件两部分来进行生产和制造,工艺简便、制造方便。上尾门体组件可启闭式旋转连接在车身后部骨架上部,用来开启或关闭尾门空间,形成半开式的尾门,不仅能够使得汽车造型美观大方,而且能够减轻尾门重量,开启和关闭只需要启动上部分,即为原有的一半重量,达到轻量化的效果。下尾门体组件固定在车身后部骨架下部,开启尾门时,下尾门体组件固定不动,来开启上尾门体组件,当汽车后部发生碰撞或追尾后,后方车辆碰撞到下尾门体组件上,上尾门组件还可以正常的开启或关闭,不会出现因一体式的尾门发生碰撞后,导致尾门无法开启等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性和汽车尾门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其工艺简单、安装简便和美观大方,能够减轻车门重量,实现轻量化需求,从而提高汽车整个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的后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的前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的上尾门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的下尾门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上尾门体组件 2…下尾门体组件 3…车身后部骨架

4…锁扣装置 5…尾门安装铰链 6…上尾门内板

7…上尾门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请参考图1-5,包括上尾门体组件1和下尾门体组件2,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可启闭式固定于所述下尾门体组件2上部,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上部与车身后部骨架3上部可解除式旋转连接,所述下尾门体组件2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3下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可启闭式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3上部。这样,将尾门结构体分为上尾门体组件1和下尾门体组件2两部分来进行生产和制造,工艺简便和制造方便。上尾门体组件1可启闭式旋转连接在车身后部骨架3上部,用来开启或关闭尾门空间,形成半开式的尾门,不仅能够使得汽车造型美观大方,而且能够减轻尾门重量,开启和关闭时只需要启动上部分,即为原有的一半重量,达到轻量化的效果。下尾门体组件2固定在车身后部骨架3下部,开启尾门时,下尾门体组件2固定不动,来开启上尾门体组件1,当汽车后部发生碰撞或追尾后,后方车辆碰撞到下尾门体组件2上,上尾门体组件1还可以正常的开启或关闭,不会出现因一体式的尾门发生碰撞后,导致尾门无法开启等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性和汽车尾门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其工艺简单、安装简便和美观大方,能够减轻车门重量,实现轻量化需求,提升碰撞安全性,有助于提升电动汽车机动性和续航里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请参考图1-5,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通过所述锁扣装置4可启闭式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3上。这样,上尾门体组件1通过锁扣装置4可启闭式的固定在车身后部骨架3上,通过锁扣装置4将上尾门体组件1进行关闭。保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尾门中部的振动降至最低;锁扣装置4的设计使得锁扣装置4不会过于靠近保险杠,保证汽车在碰撞后依然可以使用不会被损坏,保证了汽车盛放物品的安全性。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锁扣装置4包括锁芯和锁体,所述锁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尾门体组件下部,所述锁体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所述锁芯和所述锁体可解除式锁定连接,所述上尾门体组件通过所述锁芯和所述锁体可启闭式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上。这样,锁扣装置4由锁芯和锁体组成,当上尾门体组件1关闭时,使锁芯和锁体进行锁定,开启时,使锁芯和锁体解锁,从而通过锁芯和锁体来开启或关闭上尾门体组件1。还可以是: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上部设有至少两个尾门安装铰链5,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通过所述尾门安装铰链5可解除式旋转连接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3上部。这样,通过尾门安装铰链5将上尾门体组件1可拆卸固定在车身骨架3上,然后用户就可以开启或关闭上尾门体组件1。在上尾门体组件1开启状态时,由于上尾门体组件1只有上部由尾门安装铰链5安装在车身后部骨架3上,尾门安装铰链5在Z向受力减小,对车身后部骨架3的Z向拉力也相应地比一体化车门小很多,这使得半开式尾门结构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地改善。还可以是: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中部设有尾门玻璃,所述尾门玻璃可拆卸密封固定于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上。这样,将尾门玻璃安装在上尾门体组件上,半开式尾门能够保持上尾门体组件1的尾门玻璃干净整洁,使得驾驶员有较好的后视视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开式的电动汽车尾门组件,请参考图1-5,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包括上尾门内板6和上尾门外板7,所述上尾门内板6位于所述上尾门外板7前部,所述上尾门内板6与所述上尾门外板7固定连接,所述上尾门内板6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3上部。这样,即保证了尾门体上部的强度和刚度,为尾门玻璃的安装提供可靠支撑,另一方面实现了轻量化设计。还可以是:所述下尾门体组件2与保险杠为台阶状。这样,下尾门体组件2下部与保险杠形成台阶,上部与车身左右侧围形成一体。其优点是:电动车的下尾门体组件2在后部给车身起到造型和取放物品简便的作用。半开式的尾门在上部分开启以后,可以从汽车后部取放小件物品,下尾门体组件2与保险杠形成一个台阶,乘客也可以将行李箱或购物袋顺手放在这个台阶上,便于操作;下部分与汽车保险杠形成了一个台阶,关闭尾门时,电动汽车后部整体干净利落。还可以是: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左侧部和/或右侧部设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身后部骨架3上,所述气弹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尾门体组件1上。这样,当上尾门体组件1开启后,气弹簧起到一个支撑上尾门体组件1的作用,使用户可以开启上尾门体组件1后,可以从后备箱中拿取物品,方便用户操作。还可以是:所述下尾门体组件2上设有下尾门加强筋,所述尾门加强筋横向或纵向排列设置于所述下尾门体组件2内侧面上。这样,通过下尾门加强筋可以加强下尾门体组件2的结构刚度和强度。不会因应力集中导致下尾门体组件2开裂等情况发生。还可以是:所述车身后部骨架3由铝合金材质制成。这样,车身后部骨架3采用铝合金车架来增强车身的结构强度,在尾门的制造装配工艺上要求工艺简单、快速,而半开式尾门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由于尾门可以一分为二,其制造安装互不影响,从而可以为电动车降低工艺成本。还可以是:所述上尾门内板6和所述上尾门外板7均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这样,将上尾门内板6和所述上尾门外板7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进而提高汽车性能。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