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553发布日期:2018-07-24 20:55阅读:19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夜间扫描二维码开锁的共享单车。



背景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共享单车在街头巷尾已随处可见,为人们的短途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晚上使用共享单车时,扫描二维码开锁会因光线不好而扫描不成功,虽然现有的共享单车扫描二维码时可以通过自动开启闪光灯来实现二维码的照亮,但由于闪光灯的光线太强太集中,近距离使用时会在二维码的表面形成反光,经常需要反复换取合适的角度,延误扫描成功的时间,给开锁带来不便。

此外,在下雨天时,露天的单车车座就会被雨水淋湿,当人们需要骑单车时,湿漉漉的车座难以被擦干,这给出行者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在寒冷的冬季,单车车座上甚至会有积雪或结冰,即使擦拭后,冰冷的车座也会带给骑行者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夜间扫描二维码开锁且车座快干型的共享单车。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共享单车,包括车身,车座,智能车锁和用于开锁的二维码装置,所述车座包括坐垫和支撑坐垫的支撑架,所述坐垫的表面为防水层,防水层的下面设置有一加热层;坐垫的下方固定有控制盒,坐垫的后侧部固定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亮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微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微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亮度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加热层由绝缘层和夹于绝缘层中间的石墨烯薄膜层构成;所述石墨烯薄膜层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二维码装置从上至下依次由二维码层、印刷层、冷光片层和支撑层组成,还包括一个透明防水盖,该透明防水盖与支撑层固定,并将二维码层、印刷层、冷光片层装设于内;

所述印刷层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二维码层印刷或粘附于印刷层上;

所述冷光片层由上下两层透明电极层、设置在两层透明电极层之间的发光层组成,所述冷光片层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包括基底层及基底层上涂覆的疏水纳米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纳米涂层为主要成分为有效固含量不低于14%的氟硅聚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的上表面沿坐垫的对称轴向两侧具有5~20°的向侧下方倾斜的弧度。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的电能由自身电能或单车上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或动力传动发电提供。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两层透明电极层上均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车座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设定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范围,在单车开锁的同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源对石墨烯薄膜通电加热,可使车座表面的雨水快速除去,或将车座的温度快速升高,给骑行者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2. 本实用新型的车座加热层采用的石墨烯薄膜热效率高,传热速率快,能快速升温,迅速解决车座表面的雨水或温度过低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共享单车通过设置亮度传感器,并通过控制器接收亮度传感器的信号,在光线昏暗时自动打开电源,通过冷光片的发光实现二维码的照亮,方便扫描;

4.本实用新型的共享单车车座的表面涂覆有疏水纳米涂层,该材料是一种荷叶仿生材料,雨水或冰雪落在二维码装置的表面难以停留,在有一定倾斜角度或受风吹或会迅速滑落,方便扫描开锁。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座坐垫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维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关系示意图。

图中:1、坐垫;2、支撑架;3、防水层;31、基底层;32、疏水纳米涂层;4、加热层;41、绝缘层;42、石墨烯薄膜层;5、控制盒;6、湿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亮度传感器;9、微控制器;10、蓄电池;11、二维码层;12、印刷层;13、冷光片层;131、透明电极层;132、发光层;14、支撑层;15、透明防水盖;1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解决现有共享单车夜间扫描不便以及雨雪天气时二维码装置表面容易凝聚雨滴和冰雪影响扫码开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共享单车。该共享单车包括车身,车座,智能车锁和用于开锁的二维码装置。如图2所示,车座包括坐垫1和支撑坐垫1的支撑架2,坐垫1的表面为防水层3,防水层3的下面设置有一加热层4;坐垫1的下方固定有控制盒5,坐垫1的后侧部固定有湿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和亮度传感器8。

控制盒5内设置有微控制器9和蓄电池10;微控制器9与蓄电池10电连接,湿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和亮度传感器8与微控制器9电连接。

加热层4由绝缘层41和夹于绝缘层41中间的石墨烯薄膜层42构成,石墨烯薄膜的面密度为10g/m2~50g/m2,厚度为0.02mm~0.20mm,体积电阻率为0.005Ω·cm~0.02Ω·cm,表面电阻率为0.5Ω/sq~3.0Ω/sq;石墨烯薄膜层42与微控制器9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到的温度传感器7的型号为DS18B20,DS18B20具有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在与微处理器9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湿度传感器6的型号为YYJ/JHF-03L,是以高分子湿敏电容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微控制器9的型号为STM32F103ZET6,其工作频率为72MHZ,运行速率快,计数精准,它的定时器资源极其丰富,多达11个,同时具3个12位ADC,完全可以实现精准测频。

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6和温度传感器7,微控制器9设定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范围,并且通过微控制器9设定当骑行者开锁的同时,微控制器9控制电源对石墨烯薄膜通电加热,采用的石墨烯薄膜热效率高,传热速率快,能快速升温,迅速解决车座表面的雨水或温度过低的问题,也不会给骑行者带来过久的等待时间。

如图3所示,二维码装置从上至下依次由二维码层11、印刷层12、冷光片层13和支撑层14组成,还包括一个透明防水盖15,该透明防水盖15与支撑层14固定,并将二维码层11、印刷层12、冷光片层13装设于内。具体地,透明防水盖15与支撑层14可以采用热塑粘结固定,也可以采用螺钉16固定,采用螺钉16固定时,支撑层14比二维码层11、印刷层12、冷光片层13大出一个边沿,透明防水盖15底部具有一个外翻的边缘,该边沿与支撑层14的边沿通过螺钉16紧固。

印刷层12由透明材料制成,二维码层11印刷或粘附于印刷层12上;冷光片层13由上下两层透明电极层131、设置在两层透明电极层131之间的发光层132组成。发光层132由无极或有机发光材料制成的电致发光材料层,亦可以是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或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等。发光层132可以根据所选用的电致发光材料的不同而选用适当方法制成,例如热蒸镀或印刷方法等。

本实用新型的透明电极层131可以选用铟锡氧化物或铟锌氧化物制成,仅使发光层产生的冷光可以穿透出去,透明电极层可以应用镀层或印刷的方法层积于发光层的上下两个侧面上。

冷光片层13和微控制器9电连接,具体地,冷光片层13的上下两层透明电极层132上均设有触点,触点与微控制器8电连接。微控制器9与蓄电池10电连接。

亮度传感器8用于采集环境的亮度,当亮度低于某个值时,亮度传感器8输出一个电信号,驱动微控制器9接通冷光片的电源,当亮度高于这个值的时候,传感器又会输出一个信号,驱动微控制器9断开冷光片的电源。本实用新型的亮度传感器8可以是对射型、漫反射型及槽式等常见的亮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亮度传感器8为对射型亮度传感器。

通过微控制器9接收亮度传感器8的信号,在光线昏暗时自动打开电源,通过冷光片的发光实现二维码的照亮,方便扫描。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关系如图3所示。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座的表面防水层包括基底层31及基底层上涂覆的疏水纳米涂层32。疏水纳米涂层为主要成分为有效固含量不低于14%的氟硅聚合物。该材料是一种荷叶仿生材料,雨水或冰雪落在二维码装置的表面难以停留,在有一定倾斜角度或受风吹或会迅速滑落。

为了使坐垫1上的雨水或冰雪更容易滑落,坐垫1的上表面沿坐垫的对称轴向两侧具有5~20°的向侧下方倾斜的弧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蓄电池10的电能由自身电能或自行车上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或动力传动发电提供。例如,通过设置在车筐内的太阳能板给自行车提供电源,以及通过骑行过程的动力发电给自行车提供电能在现有的自行车技术上已非常常见,在此不再针对此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