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241发布日期:2018-08-29 00:5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轻便及环保的交通工具。电动车由于其携带方便、环保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首选代步工具。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特别是的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会使用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

随着平衡车的广泛应用,平衡车的种类也越加多样化,现有公开号为CN20465991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代步车,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下方两侧的两个车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车轮外侧的两个踏板和与所述机身相连接的方向控制杆;机身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车轮和所述方向控制杆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踏板与所述自代步车之间通过铰链连接,非驾驶状态踏板可竖向贴合同侧机身收起,减小整个车体的尺寸,两个车轮为可差速的同轴平行轮,既方便自代步车转向又符合轮胎的基本工作形态,延长轮胎寿命,确保行驶安全;方向控制杆为可伸缩杆或可折叠杆,既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又能在非行驶状态下将方向控制杆折叠在一定尺寸内;整体设计合理,体积小,操作方便,通过性和便携性好,使用起来体感舒适,符合长时间行驶的需求。

但不管怎样的平衡车,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来进行转弯,当平衡车进入狭小空间时,将难以进行转向,给用户的驾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快速而多方向转弯的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包括:

平衡车主体;

后车架,设置在所述平衡车主体的一端;

万向机动轮,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下方;

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万向机动轮的电机盒;

所述后车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万向机动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左轮和右轮。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盒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的左侧电机盒和右侧电机盒。本实施方案中,该电机盒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左轮和右轮的控制,如此设置,使得左轮和右轮可以相对独立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电机盒和右侧电机盒分别通过左侧转向架和右侧转向架连接于所述左轮和右轮;

所述左侧转向架和右侧转向架分别包括传动轮齿以及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左支架或右支架的固定板。本实施方案中,该固定板用于固定,而该传动轮齿用于控制左侧转向架或者右侧转向架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左轮和右轮均设置有车轮盖。本实施方案中,该车轮盖可以防止泥水飞溅,让用户在下雨过后的路段也能够愉快驾驶。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车主体上通过旋转伸缩柱设置有座椅。本实施方案中,该座椅可以用以休息之用,同时,该伸缩柱的甚至,使得座椅的高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为折叠座椅,展开座椅面积相当于收起座椅面积的两倍。本实施方案中,该座椅为折叠座椅,当用户的体型较为娇小时,使用收起状态的座椅即可,而当用户体现较大时,则可以展开座椅,适应了不同体型人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车主体相对后车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前车架,以及由所述前车架延伸出的前车轮底座;

所述前车轮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前车轮,上方设置有操作杆。本实施方案中,该操作杆可以配合该座椅使用。用以操作平衡车。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杆包括左侧操作杆和右侧操作杆,所述左侧操作杆和右侧操作杆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车身轴向垂直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

所述左侧操作杆和右侧操作杆的上端均设置有臂力板,以及用于抓握的抓握环。本实施方案中,该左侧操作杆和右侧操作杆可以通过一限定件锁定或者解锁,当解锁时,该左侧操作杆和右侧操作杆合起来可以作为臂力健身装置,用于进行双臂推合拉展的臂力锻炼,一举两得。

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车,在其后车架上设置了万向机动轮,当然,本平衡车可以是前后车架型,也可以是左右车架型;而由于该平衡车的万向机动轮可以进行360度的转向,因而该平衡车也能够进行多方向,甚至可以轻松的做到在不转动车轮而进行反向运动的目的,如此的设置,让该平衡车可以在复杂的路段以及环境中能够轻松的进行转弯,特别的,在进入到狭小空间时,也无需担心无法转向的问题;另外,该后车架上设置有与万向机动轮耦合的电机盒,该电机盒用于控制该万向机动轮的前进后退和加减速等操作,同时,又用于控制万向机动轮的旋转,以方便平衡车的转弯或者运行;该万向机动轮设置有两个,即左轮和右轮,双轮的设置,使得平衡车车身相对稳定,可以方便平衡车在多方向转弯时,也无需分心去控制平衡车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的前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的后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的侧视图。

其中:10、平衡车主体;11、后车架;12、伸缩柱;13、座椅;14、前车架;15、前车轮底座;16、前车轮;17、操作杆;20、万向机动轮;21、左轮;22、右轮;23、左侧转向架;24、右侧转向架;25、传动齿轮;26、固定板;27、车轮盖;111、左支架;112、右支架;121、左侧电机盒;122、右侧电机盒;171、左侧操作杆;172、右侧操作杆;173、臂力板;174、抓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的前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的后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的侧视图;参考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万向机动轮进行转向控制的电动车,包括:

平衡车主体10;

后车架11,设置在所述平衡车主体10的一端;

万向机动轮20,设置在所述后车架11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车,在其后车架上设置了万向机动轮,当然,本平衡车可以是前后车架型,也可以是左右车架型;而由于该平衡车的万向机动轮可以进行360度的转向,因而该平衡车也能够进行多方向,甚至可以轻松的做到在不转动车轮而进行反向运动的目的,如此的设置,让该平衡车可以在复杂的路段以及环境中能够轻松的进行转弯,特别的,在进入到狭小空间时,也无需担心无法转向的问题。

本实施例可选的,后车架1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万向机动轮20的电机盒12。本实施方案中,该后车架上设置有与万向机动轮耦合的电机盒,该电机盒用于控制该万向机动轮的前进后退和加减速等操作,同时,又用于控制万向机动轮的旋转,以方便平衡车的转弯或者运行。

本实施例可选的,后车架11包括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所述万向机动轮20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的左轮21和右轮22。本实施方案中,该万向机动轮设置有两个,即左轮和右轮,双轮的设置,使得平衡车车身相对稳定,可以方便平衡车在多方向转弯时,也无需分心去控制平衡车的平衡。

本实施例可选的,电机盒12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支架111和右支架112上的左侧电机盒121和右侧电机盒122。本实施方案中,该电机盒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左轮和右轮的控制,如此设置,使得左轮和右轮可以相对独立的工作。

本实施例可选的,左侧电机盒121和右侧电机盒122分别通过左侧转向架23和右侧转向架24连接于所述左轮21和右轮22;

所述左侧转向架211和右侧转向架221分别包括传动轮齿25以及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左支架111或右支架112的固定板26。本实施方案中,该固定板用于固定,而该传动轮齿用于控制左侧转向架或者右侧转向架的转动。

本实施例可选的,左轮21和右轮22均设置有车轮盖27。本实施方案中,该车轮盖可以防止泥水飞溅,让用户在下雨过后的路段也能够愉快驾驶。

本实施例可选的,平衡车主体10上通过旋转伸缩柱12设置有座椅13。本实施方案中,该座椅可以用以休息之用,同时,该伸缩柱的甚至,使得座椅的高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的需求。

本实施例可选的,座椅13为折叠座椅,展开座椅面积相当于收起座椅面积的两倍。本实施方案中,该座椅为折叠座椅,当用户的体型较为娇小时,使用收起状态的座椅即可,而当用户体现较大时,则可以展开座椅,适应了不同体型人的需求。

本实施例可选的,平衡车主体10相对后车架11的另一端设置有前车架14,以及由所述前车架14延伸出的前车轮底座15;

所述前车轮底座15的下方设置有前车轮16,上方设置有操作杆17。本实施方案中,该操作杆可以配合该座椅使用。用以操作平衡车。

本实施例可选的,操作杆17包括左侧操作杆171和右侧操作杆172,所述左侧操作杆171和右侧操作杆172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车身轴向垂直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

所述左侧操作杆171和右侧操作杆172的上端均设置有臂力板173,以及用于抓握的抓握环174。本实施方案中,该左侧操作杆和右侧操作杆可以通过一限定件锁定或者解锁,当解锁时,该左侧操作杆和右侧操作杆合起来可以作为臂力健身装置,用于进行双臂推合拉展的臂力锻炼,一举两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完全可以配套设计出相应的控制和驱动电路,因此,平衡车具体的控制和驱动电路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利自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围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