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6817发布日期:2018-09-05 00:0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第1000万辆汽车在长春一汽诞生。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汽车年产破千万辆的国家,进入千万辆汽车大国行列。

当今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车身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汽车车身焊接工艺的可行性、简便性对设计者来讲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尤其汽车焊装主拼线、下部线工艺对生产节拍及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定,其中门槛内板的结构形式更是关系到其焊接工位及下部工艺模块的划分,直接影响到生产线节拍。

目前常见门槛内板结构方式为整体式结构,这种结构必须在车身下部线焊接,如汽车左前门槛内板以及汽车右前门槛内板。其车身下部焊接方式为:首先将前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焊接完成,然后将左右门槛分别沿Y的正负方向装件,然后完成下部总成焊接,这种焊接方式的主要优点为:工艺简单、门槛装件不受地板横梁Y向尺寸偏差影响,容易实现。其中,左门槛包括左前门槛内板。目前的左前门槛内板结构单一,其结构类似L形,其包括底板和背板,底板的尾端和背板的尾端连接为一体,为增加结构强度,在左前门槛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压型槽,所述第一压型槽由位于底板侧壁的第一分槽和位于背板侧壁的第二分槽连通组成。当左前门槛内板装配完成后,往左前门槛内板上安装驾驶室空调系统中的后冷凝器螺母板、风扇螺母板及左前挡泥板等时发现,由于焊接角度刁钻,使得后冷凝器螺母板、风扇螺母板及左前挡泥板与左前门槛内板之间的焊接固定操作变得麻烦,不利于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包括左前门槛内板,所述左前门槛内板包括底板和背板,所述底板的尾端和背板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左前门槛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压型槽,所述第一压型槽由位于底板侧壁的第一分槽和位于背板侧壁的第二分槽连通组成,所述第一压型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底板和背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所述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设置在第一压型槽的内部,所述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包括与底板和背板的连接处相适配的加强板体,所述加强板体与第一压型槽的槽底焊接连接,所述加强板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左前门槛内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左前挡泥板安装支架组件,所述左前挡泥板安装支架组件包括L形安装板,安装板包括横板和纵板,所述横板的尾部与纵板的尾部连接为一体,所述横板与背板焊接连接,所述纵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矩形凸块,两个凸块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凸块的中央设置有贯穿凸块和纵板的第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强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加强板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压型槽,两个第二压型槽之间设置有间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横板的首部还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纵板的首部还设置有第四翻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翻边与横板相互垂直,所述第四翻边与纵板相互垂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圆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的个数为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个数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利用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使得左前门槛内板与后冷凝器螺母板、风扇螺母板之间的装配操作变得简单,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左前门槛内板中底板和背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利用左前挡泥板安装支架组件使得左前挡泥板与左前门槛内板之间的装配操作变得简单,方便装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结构示意图(侧视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结构示意图(仰视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前挡泥板安装支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所述汽车左前门槛内板总成,包括左前门槛内板,所述左前门槛内板包括底板11和背板12,所述底板11的尾端和背板12的尾端连接为一体,所述左前门槛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压型槽13,所述第一压型槽13由位于底板11侧壁的第一分槽131和位于背板12侧壁的第二分槽132连通组成,所述第一压型槽13的槽底设置有两个圆形的第一通孔14;所述底板11和背板12的连接处设置有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2,所述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2设置在第一压型槽13的内部,所述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2包括与底板11和背板12的连接处相适配的加强板体21,所述加强板体21与第一压型槽13的槽底焊接连接,所述加强板体21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4位置相对应的圆形第二通孔211,所述第二通孔211的个数为两个,所述第二通孔211的直径与第一通孔14的直径相等;所述左前门槛内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左前挡泥板安装支架组件3,所述左前挡泥板安装支架组件3包括L形安装板,安装板包括横板31和纵板32,所述横板31的尾部与纵板32的尾部连接为一体,所述横板31与背板12焊接连接,所述纵板3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矩形凸块33,两个凸块33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凸块33的中央设置有贯穿凸块33和纵板32的第三通孔331。

所述第一压型槽13使得左前门槛内板的抗弯强度和抗压显著提高,其中,第一压型槽13使得底板11的抗弯强度和抗压显著提高,第二分槽132使得背板12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显著提高。用来固定汽车驾驶室内空调系统中的后冷凝器及风扇的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2被固定在底板11和背板12的连接处,螺栓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通孔211后与后冷凝器的螺母板螺纹连接,螺栓穿过另外一个第二通孔211后与风扇螺母板螺纹连接;所述加强板体21还能够提高底板11和背板12连接处的机械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体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22,所述加强板体2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23。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23的存在,不但使得所述加强板体21的安装变得方便,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板体21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翻边23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压型槽231,两个第二压型槽231之间设置有间隔。两个第二压型槽231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板体21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这使得加装在底板11和背板12连接处的后冷凝器及风扇螺母板组件2不但能够用于冷凝器螺母板以及风扇螺母板的固定,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底板11和背板12连接处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

汽车驾驶室下方的左前挡泥板与左前挡泥板安装支架组件3之间的固定方式为,螺栓穿过第三通孔331后与左前挡泥板之间完成螺栓连接,凸块33起到“垫片”的作用,使得固定结构更紧固。通过左前挡泥板安装支架组件3将左前挡泥板与左前门槛内板之间完成固定,使得左前挡泥板与左前门槛内板之间的装配操作变得简单。进一步地,所述横板31的首部还设置有第三翻边311,所述纵板32的首部还设置有第四翻边3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翻边311与横板31相互垂直,所述第四翻边321与纵板32相互垂直。第三翻边311能够提高横板31的抗弯强度,同时也避免横板31的首部在安装时伤人。第四翻边321能够提高纵板32的抗弯强度,同时也避免纵板32的首部在安装时伤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