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2383发布日期:2018-12-22 08:4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制动踏板的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制动踏板的支承构造。在左右支架之间配置有制动踏板的圆筒体。贯通左右支架及圆筒体的枢轴被插入。使左右支架与后座踏板支架成为一体,并安装在车身框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8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造中,在制动踏板的安装过程中,枢轴插入左右支架及圆筒体,直至枢轴一端的凸缘与一个支架的外表面重合。接着,在枢轴的另一端插入与另一个支架的外表面相接的止动销。因此,作业工时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作业工时、简单安装制动踏板的鞍乘型车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面,能够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制动踏板,其远离轴心而从圆筒体延伸,并在前端具有落脚面;支架,其从车宽方向内侧面向内突出,具有围绕所述轴心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圆筒体的轴体;止动壁,其与所述轴体连结,在与所述支架的所述车宽方向内侧面之间配置有所述圆筒体。

根据第二侧面,除了第一侧面的结构以外,所述止动壁还由车身框架构成。

根据第三侧面,除了第一或第二侧面的结构以外,还在所述止动壁安装有承担所述轴体的轴承。

根据第四侧面,除了第一~第三侧面的任一结构以外,在所述支架的所述车宽方向内侧面还形成有围绕所述轴体包围所述圆筒体的围壁。

根据第五侧面,除了第一~第四侧面的任一结构以外,所述轴体在车宽方向外侧贯通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支架的车宽方向外向面重合的凸缘,利用所述凸缘围绕所述轴体与所述支架进行焊接,并固定于所述支架。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侧面,只通过在制动踏板的圆筒体中插入支架的轴体后固定止动壁,完成制动踏板的安装。能够减少作业工时。而且,在支承制动踏板时能够减少配件数。

根据第二侧面,通过支架的固定,能够将制动踏板安装在鞍乘型车辆。而且,因为原来鞍乘型车辆所具有的部件可以作为止动壁加以利用,所以,能够控制配件数的增加。

根据第三侧面,因为在止动壁安装有轴承,所以,支架的轴体能够被牢固地支承。因为轴体被支架及止动壁双支承,所以,能够提高轴体的支承刚性。

根据第四侧面,圆筒体的端面由支架的车宽方向内侧面阻塞。即使从圆筒体的端部漏出油脂之类的润滑剂,流向车宽方向内侧面的润滑剂也会由围壁来阻滞。这样,从外侧难以看到油脂。

根据第五侧面,在焊接区域,应用于轴体及圆筒体之间的润滑剂难以向外侧漏出。而且,因为轴体的凸缘在支架的外向面与支架进行焊接,所以,轴体的轴向移动能够可靠地由支架表面承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整体图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概括表示在拆下均衡器罩的状态下后座踏板支架的部分侧视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对应于图2、概括表示均衡器的部分侧视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鞍乘型车辆(二轮机动车);12车身框架;44制动踏板;46落脚面;54支架;54a车宽方向内侧面;54b车宽方向外向面;55支轴;64轴体;64a凸缘;65圆筒体;66止动壁;67轴承;68围壁;xis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鞍乘型车辆的一个具体例子、即二轮机动车11的整体图。二轮机动车11具有车身框架12。车身框架12具有:头管13;左右一对主框架14,其从该头管13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车架下降管15,其在主框架14的下方,从头管13向后下方延伸;座椅导轨16,其在水平方向从主框架14的中间位置向后方延伸;后车架17,其在比中间位置更靠近下方,固定于主框架14,并向后上方延伸,在后端区域与座椅导轨16接合。主框架14的下端与内燃机18的后侧连结,车架下降管15的下端与内燃机18的前侧连结。这样,除了主框架14及车架下降管15以外,还利用内燃机18确立了刚性构造。在主框架14的下端固定有枢轴框架19。

在主框架14上支承有燃料箱21。燃料箱21的后区域支承于座椅导轨16。在座椅导轨16上与燃料箱21邻接而搭载有乘员座椅22。

车身框架12由车身罩23覆盖一部分。车身罩23具有:覆盖头管13的前方的前罩24、覆盖由主框架14、座椅导轨16以及后车架17包围的区域的侧罩25、以及覆盖座椅导轨16及后车架17的后端的后罩26。

在头管13转向自如地支承有前叉27。在前叉27围绕车轴28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前轮wf。在前轮wf安装有前轮制动器29。在前叉27的上端连结有转向手柄31。

在枢轴框架19围绕枢轴32可上下摆动地连结有摇臂33。在摇臂33的后端围绕车轴34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后轮wr。在后轮wr安装有后轮制动器35。在摇臂33与后车架17之间安装有后缓冲单元36。

前轮制动器29例如由鼓式制动器构成。鼓式制动器具有:固定于前轮wf的制动鼓38、以及根据由制动线缆39作用的制动操作力而对制动鼓38作用摩擦力的制动蹄块。在制动线缆39连结有制动手柄40。制动手柄40只要支承于转向手柄31即可。

后轮制动器35例如由鼓式制动器构成。鼓式制动器具有:固定于后轮wr的制动鼓41、以及根据由制动杆42作用的制动操作力而对制动鼓41作用摩擦力的制动蹄块。如下所述,在制动杆42经由均衡器43连结有制动踏板44。制动踏板44具有在踏板45的前方配置的落脚面46。均衡器43由在枢轴框架19的后方安装的均衡器罩47从侧方进行覆盖。

如图2所示,在枢轴框架19连结有后座踏板48。后座踏板48支承在配置于枢轴框架19的后方的支承体即后座踏板支架49。后座踏板48与车轴34平行地在水平方向延伸。后座踏板支架49具有:与后座踏板48结合的支承板51、从支承板51向前方延伸且在前端与从主框架14向后方延伸的保持件52a紧固的第一框架体53a、以及在第一框架体53a的上方从支承板51向前方延伸且在前端与从后车架17向后方延伸的保持件52b紧固的第二框架体53b。第一框架体53a及第二框架体53b与车身框架12协同工作,构成桁架体。

如图3所示,制动踏板44安装在支架54的轴体64。在枢轴框架19固定有支架54。支架54与后座踏板支架49一体地形成,并且螺栓固定于保持件52a、52b。制动踏板44围绕支轴55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支架54。制动踏板44具有:从支轴55向前方延伸且在前端区划所述落脚面46的输入臂56a、以及从支轴55向后上方延伸的输出臂56b。输出臂56b在车辆宽度方向由均衡器罩47从外侧进行覆盖。当向输入臂56a的落脚面46施加操作力,则输出臂56b围绕支轴55,从基准位置在第一旋转方向dr1上进行旋转。在输出臂56b与后座踏板支架49的第一框架体53a之间连结有拉伸弹簧57。拉伸弹簧57围绕支轴55,在与第一旋转方向dr1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dr2上拉伸输出臂56b,发挥在基准位置保持输出臂56b的弹力。

在输出臂56b的前端围绕销58旋转自如地连结有作用片59。销58具有与制动踏板44的支轴55平行地延伸的轴心。作用片59具有:从销58向下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后轮侧作用体59a、以及从销58向上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前轮侧作用体59b。在后轮侧作用体59a的下端旋转自如地连结有制动杆42的前端。在制动踏板44的输出臂56b围绕支轴55在第一旋转方向dr1上旋转时,当向前方拉伸制动杆42,则向后轮制动器35施加制动操作力,将制动蹄块向制动鼓41按压。

在前轮侧作用体59b的上端旋转自如地连结有与制动线缆39的内部引线连结的连结片61。制动线缆39的外部线缆固定在从后座踏板支架49的第二框架体53b延续的固定用支架62。制动线缆39与前轮制动器29连结。在制动踏板44的输出臂56b围绕支轴55在第一旋转方向dr1上旋转时,当内部引线的连结片61远离固定用支架62而被向前方拉伸,则向前轮制动器29施加制动操作力,将制动蹄块向制动鼓38按压。

前轮侧作用体59b的上端利用拉伸弹簧63与后座踏板支架49的第二框架体53b连接。在制动踏板44的输出臂56b围绕支轴55在第一方向dr1上旋转时,在初始的旋转角范围内,拉伸弹簧63维持前轮侧作用片59b的上端与固定用支架62的距离。当输出臂56b围绕支轴55进一步旋转、销58与固定用支架62的距离超过特定距离时,从内部引线向前轮制动器29传递制动操作力。这样,均衡器43与制动踏板44的动作连动,向前轮制动器29及后轮制动器35分配制动操作力。

如图4所示,支轴55由从支架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54a向内侧突出的轴体64形成。轴体64例如形成为管状即可。在制动踏板44,在输入臂56a及输出臂56b之间区划圆筒体65。输入臂56a及输出臂56b远离圆筒体65的轴心xis而从圆筒体65开始延伸。支架54的轴体64围绕轴心xis旋转自如地支承圆筒体65而插入圆筒体65中。

轴体64形成于在车宽方向外侧贯通支架54(的板材)的端部,具有在支架54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的凸缘64a。在凸缘64a的形成过程中,轴体64的管体在径向上向外侧弯曲并扩展。凸缘64a与支架54的车宽方向外向面54b重合。凸缘64a围绕轴体64与支架54进行焊接并固定于支架54。焊接wp只要围绕轴体64的轴心xis在整个周形成即可。但是,焊接wp也可以只在重力方向的下方,在周向上部分地形成。

止动壁66与支架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54a相对。止动壁66区划于车身框架12的支架54。止动壁66与轴体64连结。圆筒体65配置在止动壁66与支架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54a之间。在止动壁66安装有承担轴体64的轴承67。轴承67例如只要通过焊接固定于支架54即可。

在支架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54a形成有围绕轴体64包围圆筒体65的围壁68。围壁68从支架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54a延续。围壁68只要至少在重力方向下方,与圆筒体65的外周相对即可。

在二轮机动车11中,在制动踏板44的安装过程中,首先,在制动踏板44的圆筒体65中插入支架54的轴体64。之后,支架54与后座踏板支架49一起固定于保持件52a、52b。此时,支架54的轴体64在前端与枢轴框架19的止动壁66连结。轴体64被轴承67支承。这样,只通过在制动踏板44的圆筒体65中插入支架54的轴体64后、相对于轴体64固定止动壁66,就可以完成制动踏板44的安装。能够减少作业工时。而且,在支承制动踏板44的过程中,能够减少配件数。

如上所述,止动壁66区划于车身框架12。通过支架54的固定,将制动踏板44安装于二轮机动车11。而且,因为原来二轮机动车11所具有的部件可以作为止动壁66加以利用,所以,能够控制配件数的增加。

因为在止动壁66安装有承担轴体64的轴承67,所以,支架54的轴体64被稳定支承。因为轴体64被支架54及止动壁66双支承,所以,能够提高轴体64的支承刚性。

在支架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54a形成有围绕轴体64包围圆筒体65的围壁68。圆筒体65的端面由支架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54a阻塞。即使油脂(润滑剂)从圆筒体65的端部漏出,也能将流向车宽方向内侧面54a的油脂阻滞于围壁68。这样,从外侧难以看见油脂。

轴体64形成于在车宽方向外侧贯通支架54(的板材)的端部,具有在支架54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的凸缘64a。凸缘64a围绕轴体64与支架54进行焊接并固定于支架54。在焊接wp的区域,应用于轴体64及圆筒体65之间的油脂之类的润滑剂难以向外侧漏出。而且,因为轴体64的凸缘64a在支架54的车宽方向外向面54b与支架54进行焊接,所以,圆筒体65在端面与支架54的车宽方向内侧面54a以面进行接触,轴体64的轴向移动能够可靠地由支架54的表面承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