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单元、以及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172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单元、以及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鞍乘型车辆中输出驱动力的发动机单元。
背景技术
关于鞍乘型车辆(例如,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单元,存在具有带式
无级变速器的类型。带式无级变速器, 一般具有设置在驱动轴上的驱动 侧带轮(pulley);设置在从动轴上的从动侧带轮;和巻在驱动侧带轮和 从动侧带轮上、从驱动侧带轮向从动侧带轮传递驱动力的带。
一直以来,在具有这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单元中,有一种驱动 轴的端部和从动轴的端部由收納无级变速器的壳体支撑的发动机单元(例 如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669号7>才艮
但是,当为了消除驱动侧带轮与从动侧带轮之间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 而将带巻紧时,会由带对驱动轴和从动轴施加使它们靠近的方向的力,驱 动轴和从动轴可能会稍稍挠曲。在上述现有的发动机单元中,为了防止这 样的挠曲,必须提高对这些轴进行支撑的壳体整体的刚性,发动机单元的 生产性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 简单的构造谋求驱动轴以及从动轴的支撑强度提高的发动机单元以及鞍乘 型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动机单元,具备驱动轴;与
所述驱动轴分离配置的从动轴;无级变速器,其具有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 的驱动侧带轮、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的从动侧带轮、以及巻在所述驱动侧 带轮和所述从动侧带轮上的带;和收纳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壳体。所述壳体, 具有对所述驱动轴的端部进行支撑的驱动轴支撑部,对所述从动轴的端 部进行支撑的从动轴支撑部,和架设在所述驱动轴支撑部和所述从动轴支 撑部之间的支柱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鞍乘型车辆,具备上述发 动机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对驱动轴和从动轴进行支撑的壳体上设有支柱部,所 以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提高驱动轴和从动轴的支撑强度,防止这些轴的挠曲。 另外,鞍乘型车辆,是例如自动二轮车(包括小型摩托车)、四轮手推车、 小型雪上车等。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单元的自动二轮车的 侧视图。
图2是上述发动机单元以及车体框架的侧视图。 图3是上述发动机单元的剖^f见图。
图4是上述发动机单元具有的无级变速器以及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5是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6是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5所示vn- vn线的剖视图。
图8是上述变速器壳体具有的壳体本体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变速器壳体具有的支撑部件的剖视图。
图IO是图9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变速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ll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壳体本体的側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变速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xm-xm线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i自动二轮车
4 后轮
7 前叉
10 发动机单元
14盖体
21d 曲轴的端部
24 连杆
27a从动轴的端部
30 无级变速器
33 可动滑轮
36 风扇
42固定滑轮
45弹簧支撑部件
2 车体框架
5 手柄
8 收纳箱 11后臂
20 发动机
22 汽缸
25 曲轴销 28 中间轴
31 驱动侧带轮
34 重锤滚子
39 带
43 可动滑轮 46、 48轴套
3 前轮
6 转向轴
9 座位 12 枢轴
21 曲轴(驱动轴)
23 活塞
27 从动轴 29输出轴
32 固定滑轮
35 板
41 从动侧带轮 44弹簧 47键
50、 500 变速器壳体51、 510 壳体本体 51c 进气口
51e、 51f 开口 52、 520、 520A 支撑部件 52b、 520b从动轴支撑部 52d 驱动轴支撑部的侧面 52L 支柱部的侧面 53a 、 56a夕卜圏 55、 59螺母 80 离合器 83 摩擦板 86 重锤滚子
51g、 58a 防脱部 52a、 520a 驱动轴支撑部 52c、 520c支柱部
52e从动轴支撑部的側面
53、 56 54、 57、 540、 570 58 环状部件 81离合器内座圏 84 离合器片 85 91、 91A 盖
轴承 环状部件 60 曲轴箱
82离合器外座l 膜片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图
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即发动机单元10的自动二轮车1的侧视 图。图2 M动机单元10的侧视图,图3是发动机单元10的剖视图。另 外,在图2中,与发动机单元10—起示出了车体框架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自动二轮车1具备发动机单元10和车体框架2。 如图2所示,车体框架2包括转向头2a、主框架2b、座位导轨2c、撑 条(stay) 2d和托架2e。如图1所示,转向头2a设置在车体框架2的前 端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与手柄5—起旋转的转向轴6。在转向轴6的下端 部连接有前叉7,该前叉7的下端部支撑着前轮3。
如图2所示,主框架2b的前端部连接于转向头2a。主框架2b,从其 前端部朝向车体后部向倾斜下方延伸,其后端部(下端部)2i位于后轮4 的前方。在主框架2b的中途连接有座位导轨2c的前端部2j。座位导轨2c, 从其前端部2j朝向车体后部向倾斜上方延伸。在座位导轨2c的上方,配 置有收纳箱8和座位9,座位导轨2c支撑着它们(参照图1)。在主框架 2b的后端部2i上连接有撑条2d的前端部,撑条2d从该前端部向倾斜上 方延伸,其上端部连接于座位导轨2c的中途(参照图1)。
如图2所示,托架2e是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其上缘部接合于主 框架2b的后端部2i。托架2e,在其上部具有支撑枢轴12的支撑部2g (参 照图2)。如图1所示,在枢轴12上安装有后臂(reararm) 11的前端部。 后臂11朝向后方(图1中与Fr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其后端部支 撑着后轮4的车轴。后臂ll,以枢轴12为支点,与后轮4一起上下摆动, 相对于发动机单元10独立摆动。
如图2所示,托架2e,在其下端部的前侧具有安装有发动机单元10 的被安装部2f。另外,在主框架2b的中途,接合有突出于下方的托架2L、 2m。发动机单元10具备的曲轴箱60的前侧的上壁安装于托架2L,曲轴 箱60的后側的上壁安装于托架2m,曲轴箱60的下部安装于托架2e的被 安装部2f。由此,发动机单元10由车体框架2支撑。.
如图2所示,发动机单元10配置在主框架2b的后部的下方、后轮4
的前方。发动机单元IO,如图3所示,具备发动机20、无级变速器30、 离合器80、曲轴箱60、和收纳无级变速器30的变速器壳体50。另外,发 动机单元IO,还具备对变速器壳体50内输送外部气体的进气管道71、 和排出变速器壳体50内的空气的排气管道74 (参照图2)。另外,如图2 所示,发动机单元10,具备从側方覆盖变速器壳体50的盖体14。在图3 中,省略了该盖体14的记载。
如图3所示,发动机20具备曲轴21、汽缸22和活塞23。汽缸22, 以稍微向上方倾斜的姿势配置在曲轴箱60的前方(在图3中Fr表示的方 向)。活塞23,通过从没有图示的进气口输送至汽缸22内的燃料和空气 的混合气进行燃烧,从而在汽缸22内进行往复运动。活塞23,通过连杆 24与设置在曲轴21上的曲轴销25连接。活塞23的往复运动,借助曲轴 21而变换为旋转运动,向驱动力的传输路径的下游侧输出。
曲轴21,在曲轴箱60内以沿车辆宽度方向(在图3中为W所示方向) 延伸的方式配置。曲轴21,具有右侧轴部21a、左侧轴部21b和一对曲轴 臂21c、 21c。曲轴臂21c、 21c,从右側轴部21a和左侧轴部21b的基部沿 径方向(相对于轴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能够旋转地支撑着曲轴销 25。
左側轴部21b的基部,通过轴承69由曲轴箱60支撑。左侧轴部21b, 从其基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在左侧轴部21b上设有发电机(未 图示)。
右侧轴部21a的基部,通过轴承68由曲轴箱60支撑。右侧轴部21a, 从其基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在右侧轴部21a上设有无级变速器 30的驱动侧带轮31。右侧轴部21a的端部21d,由变速器壳体50支撑。 关于变速器壳体50,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发动机单元IO,在从曲轴21向后方分离的位置上,具有从动轴27和 配置在从动轴27的中心线上的输出轴29。从动轴27以沿车辆宽度方向延 伸的方式配置。在从动轴27上,设有无级变速器30的从动侧带轮41和离 合器80。从动侧带轮41,位于驱动侧带轮31的后方,离合器80配置在从
动侧带轮41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从动轴27的车辆宽度方向外側(右側)的端部27a,由变速器壳体50 支撑。关于变速器壳体50,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在从动轴27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左侧)的端部27b,嵌合有轴承65 和相比该轴承65位于外侧(端部侧)的轴承63。轴承65的外圏由曲轴箱 60支撑,曲轴箱60通过轴承65支撑从动轴27的端部27b。在轴承63的 外圈上嵌合有输出轴29,轴承63支撑输出轴29。输出轴29的中央部29a, 通过轴承62由曲轴箱60支撑。
在从动轴27的中央部27c,嵌合有轴承66。轴承66的外圈由固定于 曲轴箱60的分隔部件64支撑,曲轴箱60通过分隔部件64以及轴承66 支撑从动轴27的中央部。另外,分隔部件64位于离合器80和从动侧带轮 41之间,封闭曲轴箱60内的离合器室60a。在该离合器室60a内配置有离 合器80。
无级变速器30,是带式的无级变速器,如上所述,具有驱动侧带轮31 和从动侧带轮41。另外,无级变速器30,具有巻在驱动侧带轮31和从动 侧带轮41上的、将转矩从该驱动侧带轮31传递至从动側带轮41的带39。
图4是无级变速器30以及离合器80的剖视图。如上所述,驱动側带 轮31,设置在曲轴21的右侧轴部21a上。驱动侧带轮31,具有固定滑 轮(sheave )32、可动滑轮33和板35。固定滑轮32和板35的轴方向的运 动被限制,可动滑轮33被容许在固定滑轮32和板35之间向轴方向运动。 可动滑轮33与固定滑轮32在轴方向上相对,带39的前侧巻在它们上。
在可动滑轮33和板35之间,配置有通过离心力向径方向移动的重锤 滚子(weight roller )34。当曲轴21旋转时,重锤滚子34向径方向的外侧 移动,并且将可动滑轮33向固定滑轮32侧按压。接着,带39被可动滑轮 33按压、向前方移动,带39的巻在驱动侧带轮31上的部分的径变大,因 此减速比变小。
另外,在右側轴部21a上,嵌合有轴套37a、 37b、 37c。在右侧轴部 21a的端部21d上,从轴套37a的外侧起嵌合有后述的环状部件54以及螺
母55,由此,轴套37a、 37b、 37c的轴方向的运动被限制,并且由轴套37a 和轴套37b夹持的固定滑轮32、以及由轴套37b和轴套37c夹持的板35 的轴方向的运动也被限制。
另外,驱动侧带轮31,具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变速器壳体50内的 风扇36。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风扇36以从固定滑轮32向车辆宽度方向 外侧(图4中为W所示的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通过使风扇36和固定 滑轮32—起旋转,从进气管道71导入外部气体,变速器壳体50内的空气 被输送至从动側带轮41侧,从排气管道74排出(参照图2)。
从动侧带轮41被设置在从动轴27上,通过经带39传递的转矩而与从 动轴27—起旋转。从动側带轮41具有轴方向的运动被限制的固定滑轮 42、能够向轴方向移动的可动滑轮43和对固定滑轮42的轴方向的运动进 行限制的轴套46。另外,在从动轴27上,轴套48、固定滑轮42以及轴套 46按该顺序嵌合。它们被轴承66、后述的环状部件57和螺母59夹持,轴 方向的运动被限制。轴套46以及固定滑轮42,通过花键结合于从动轴27, 它们一体地旋转。
在轴套4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側的端部,嵌合有与该轴套46 —起旋转 的圆盘状的弹簧支撑部件45。弹簧支撑部件45,包括内周部45a、从内 周部45a的缘向轴方向伸出的筒状部45b和从筒状部45的缘向径方向扩展 的外周部45c。
可动滑轮43,具有向从动轴27的径方向扩展的滑轮本体43a和嵌 合于轴套46的圆筒状的轴衬部43b。在轴村部43b上,嵌有对可动滑轮 43向固定滑轮42侧加载的弹簧44。该弹簧44通过弹簧支撑部件45的内 周部45a,支撑于固定滑轮42侧。
在轴衬部43b上,形成有向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43c、 43c。在导向槽 43c、 43c的内侧,配置有前端部插入轴套46中的键(key) 47。由此,可 动滑轮43的旋转经键47传递至轴套46,可动滑轮43由键47导向向轴方
向移动o
在可动滑轮43的滑轮本体43a和固定滑轮42上,巻桂有带39的后侧。
当在驱动侧带轮31中可动滑轮33将带39向前方按压时,在从动侧带轮 "中,可动滑轮43克服弹簧44的加栽力、向从固定滑轮42离开的方向 移动。由此,从动侧带轮41的巻挂有带39的部分的径变小,减速比增大。
离合器80,将从从动轴27传递的转矩向驱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后 轮4侧)传递或截断该传递。在这里说明的例子中,离合器80,具有与 从动轴27—起旋转的离合器外座圏82、和相对于从动轴27空转的离合器 内座圈81。另外,离合器80是多片离合器,在离合器外座闺82的内侧具 有以围绕离合器内座圈81的方式配置的圆盘状的多个摩擦板83和多个离 合器片84。另外,在从动轴27上设置有相对于该从动轴27空转的齿轮26, 离合器内座圏81与该齿轮26 —起旋转。
在摩擦板83的外周缘,形成有突出于径方向的突起部83a。该突起部 83a,嵌合于形成在离合器外座圏82上的沿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82c。由 此,摩擦板83变得能够沿轴方向移动,并且与离合器外座圏82—起绕从 动轴27旋转。离合器内座圏81的内周面与齿轮26啮合。在离合器片84 的内周缘,形成有向径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84a。该突起部84a,嵌合 于形成在离合器内座圏81的外周面且沿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81b。由此, 离合器片84,变得能够向轴方向移动,并且与离合器内座圏81—起旋转。
多个摩擦板83与多个离合器片84交替配置,它们相互按压联动,从 而将转矩从摩擦板83传递至离合器片84。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离合器 80是自动离合器,离合器80的连接或切断根据从动轴27的旋转速度自动 进行。具体而言,离合器80具有与离合器外座圏82 —起绕从动轴27 旋转的重锤滚子86;和对摩擦板83向轴方向加载的膜片弹簧85。在重锤 滚子86和膜片弹簧85之间,配置有多个摩擦板83和多个离合器片84。 当离合器外座圈82旋转时,重锤滚子86由于离心力而向径方向移动,并 且将摩擦板83按压至离合器片84上。由此,离合器80变为连接状态。另 外,当从动轴27的旋转速度下降时,重锤滚子86返回径方向的内侧(从 动轴27侧),摩檫板83从离合器片84离开,离合器80变为切断状态。
曲轴21的旋转,由无级变速器30而减速,被传递至从动轴27。在离 合器80处于连接状态时,从动轴27的旋转经离合器80传递至相对于从动 轴27能够空转的齿轮26。齿轮26,如图3所示,与配置在从动轴27的前 方的中间轴28的齿轮28a啮合。另外,在中间轴28上形成有齿轮28b, 该齿轮28b啮合于在输出轴29上形成的齿轮29b。由此,经中间轴28将 齿轮26的旋转传递至输出轴29。在输出轴29上,设有巻挂有链条(没有 图示)的链轮29c。该链条也巻挂在与后轮4一起旋转的链轮(没有图示) 上,输出轴29的旋转经链条传递至后轮4。
这里,详细说明变速器壳体50。图5是变速器壳体50的側视图,图6 是变速器壳体50的俯视图。变速器壳体50,如图4所示,具备:在内部收 纳无级变速器30的壳体本体51;和安装在壳体本体51上、支撑曲轴21 的端部21d和从动轴27的端部27a的支撑部件52。
壳体本体51,呈现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部侧) 敞开的碗状,壳体本体51的缘51h安装在曲轴箱6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的缘60b上。在壳体本体51的前部的内倒配置有驱动侧带轮31,在后部 的内侧配置有从动側带轮41。如图4以及图6所示,壳体本体51,在其前 部和后部,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側鼓出的鼓出部51a、 51b。另外,壳体 本体51,具有取入外部气体的进气口 51c,和将变速器壳体50内的空气排 出的#,气口 51d。
如图3以及图5所示,进气口 51c,以从鼓出部51a突出至前方的方 式形成。在进气口 51c,连接有向倾斜上方延伸的进气管道71,在进气管 道71的前端安装有空气滤清器72 (参照图2)。如图2所示,在空气滤清 器72的上部,安装有突出至上方的前端管道73。借助设置在驱动侧带轮 31上的风扇36的旋转,从前端管道73取入的外部气体,在空气滤清器72 中被净化,之后通过进气管道71,被输送至变速器壳体50内。
如图5所示,排气口 51d,以从壳体本体51的后部向倾斜上方突出的 方式形成。如图2所示,在排气口 51d连接有排气管道74。变速器壳体50 内的空气,借助风扇36的旋转而被排出,经排气管道74在收納箱8的下 方排出。
如图4所示,在鼓出部51a的壁上,形成有使曲轴21的端部21d在轴 方向露出的开口 51e。端部21d以及能够旋转地支撑该端部21d的轴承53, 相比开口 51e位于外侧,由支撑部件52支撑。另外,在鼓出部51b的壁上, 形成有使从动轴27的端部27a在轴方向露出的开口 51f。端部27a以及能 够旋转地支撑该端部27d的轴承56,相比开口 51f位于外侧,由支撑部件 52支撑。从动侧带轮41的弹簧支撑部件45位于鼓出部51b的内侧。
图7是图5的Vn-W线剖视图。如图5以及图7所示,支撑部件52是 沿车体前后方向长的部件,在其前部具有驱动轴支撑部52a,在其后部具
有从动轴支撑部52b。另外,支撑部件52具有架设在驱动轴支撑部52a和 从动轴支撑部52b之间、在它们之间撑开的支柱部52c。
支撑部件52,以封闭壳体本体51的开口 51e、 51f的方式,从车辆宽 度方向外側安装于该壳体本体51。在该例子中,在支撑部件52上,如图6 所示,安装有从驱动轴支撑部52a和从动轴支撑部52b沿径方向(与曲轴 21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以及与从动轴27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突出的 多个(这里为6个)安装部52k。该安装部52k,通过例如螺栓安装在壳 体本体51的外壁上。
驱动轴支撑部52a,能够旋转地支撑着曲轴21的端部21d。如图7所 示,在驱动轴支撑部52a的内侧形成有圓形的凹部,轴承53嵌合于该凹部。 在轴承53的内圏的内侧,配置有与该内圏一起旋转的圆形状的环状部件 54。该环状部件54,嵌合于曲轴21的端部21d,与该曲轴21—起旋转。 由此,驱动轴支撑部52a,经轴承53和环状部件54,支撑着曲轴21的端 部21d。
如图4所示,驱动轴支撑部52a,安装在壳体本体51的鼓出部51a的 外壁上,沿轴方向从设置在固定滑轮32上的风扇36离开。并且,在车辆 宽度方向上进气口 51c位于风扇36和驱动轴支撑部52a之间。
在图7所示的壳体本体51的开口 51e的缘,设置有防止轴承53向车 辆宽度方向内侧脱落的防脱部51g。图8是壳体本体51的侧视图。在这里 说明的例子中,如图8以及图7所示,防脱部51g从开口 51e的缘伸出至
内側(开口的中心侧),在其与驱动轴支撑部52a之间夹持轴承53的外圏 53a。另外,在该例子中,通过使开口 51e的缘的一部分伸出至内侧,而形 成防脱部51g。但是,也可以使开口 51e的内径小于轴承53的外径,将该 开口 51e的缘作为防脱部。
如图7所示,在环状部件54上,形成有沿曲轴21的轴方向凹陷的凹 部54a。在曲轴21的端部21d,从环状部件54的外侧嵌合有螺母55。该 螺母55,沿轴方向净皮收纳于环状部件54的凹部54a内。由此,螺母55的 端面55a,与轴承53的端面53b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另外,在环状部件54 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周方向延伸的油槽54b,在该油槽54b中注入油,从 而润滑环状部件54的外周面与轴承53的内周面。
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驱动轴支撑部52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 壁上,形成有用于使曲轴21的端部21d和螺母55在轴方向露出的圆形开 口 52m。在该开口52m的缘,嵌合有同样圆形的盖91,以封闭开口52m。 该盖91,能够取下,通过将该盖91取下,使曲轴21的端部21d和螺母55 露出。于是,例如在进行使活塞23位于上止点的作业时,能够将用于保持 曲轴21的端部21d以及螺母55并使曲轴21旋转的工具从开口 52m伸入 内部。另外,如图7所示,在螺母55的外周面55b和围绕该外周面55b 的环状部件54的凹部54a的内周面之间,i殳有间隙。
从动轴支撑部52b,相对于驱动轴支撑部52a,位于带39延伸的方向 (这里为后方)。从动轴支撑部52b,能够旋转地支撑从动轴27的端部27a。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从动轴支撑部52b的内侧,与驱动轴支撑部52a 同样地,形成有圓形的凹部,在该凹部中嵌合有轴承56。在该轴承56的 内圈的内侧,配置有与该内圏一起旋转的圓环状的环状部件57。该环状部 件57嵌合于从动轴27的端部27a,与该从动轴27—起旋转。由此,从动 轴支撑部52b,经轴承56和环状部件57,支撑着从动轴27的端部27a。
在壳体本体51的开口 51f的缘,安装有防止轴承56向车辆宽度方向 内侧脱落的圆环状的环状部件58。在该例子中,环状部件58的内径R, 如图8所示,相比轴承56的外径较小(参照图7)。环状部件58,在其内
周具有防脱部58a,在该防脱部58a和从动轴支撑部52b之间夹持轴承56 的外圏56a。另外,环状部件58,配置在壳体本体51的开口 51f的缘和从 动轴支撑部52b之间,例如通过螺栓安装在该开口 51f的缘。
在环状部件57上,与环状部件54同样地,形成有沿从动轴27的轴方 向凹陷的凹部57a。在从动轴27的端部27a上,从环状部件57的外側嵌 合有螺母59。该螺母59在轴方向收納于环状部件57的凹部57a中。由此, 螺母59的端面59a,与轴承56的端面56b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夕卜,如图6 所示,驱动轴支撑部52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52d与从动轴支撑部 52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側面52e在同一个面。并且,在该例子中,支 柱部52c的側面52L也与侧面52d和侧面52e在同一个面。
如上所述,支撑部件52,具有架设于驱动轴支撑部52a和从动轴支撑 部52b的支柱部52c。如图7所示,支柱部52c位于轴承53和轴承56之 间。另外,如图5所示,支柱部52c具有上下一对的上侧支柱部52f和下 侧支柱部52g。上側支柱部52f和下侧支柱部52g,以两者的距离在它们的 中央部52h、 52i处最为接近的方式形成。中央部52h、 52"通过沿上下方 向延伸的加强部52j连接。
另外,支柱部52c,并不限于包括上下一对的上侧支柱部52f和下侧支 柱部52g的类型,也可以是例如在包括曲轴21的中心线和从动轴27的中 心线的平面上从驱动轴支撑部52a侧延伸至从动轴支撑部52b侧。
如上所述,带39的前侧巻挂于驱动侧带轮31,带39的后侧巻挂于从 动轴侧带轮41。因此,当为了降低传递损失而将带39紧紧地巻到两个带 轮上时,可能会对曲轴21的右侧轴部21a和从动轴27施加使它们挠曲的 力。在发动机单元10中,在驱动轴支撑部52a和从动轴支撑部52b之间形 成有支柱部52c。由此,增加曲轴21和从动轴27的支撑强度,能够防止 这些轴的挠曲。
另外,变速器壳体50,具备具有驱动轴支撑部52a、从动轴支撑部 52b和支柱部52c的支撑部件52;和收纳无级变速器30并且安装支撑部件 52的壳体本体51。这样,在发动机单元10中,支撑部件52与壳体本体51是分体的部件,所以例如通过将支撑部件52的材料设为刚性比壳体本 体51的材料高的材料,能够进一步增大轴的支撑强度。另外,以将壳体本 体51安装到曲轴箱60上后,将轴承53与轴承56嵌合于驱动轴支撑部52a 与从动轴支撑部52b的方式,将支撑部件52安装到壳体本体51上,由此, 与例如将对轴的端部进行支撑的部分与壳体本体一体成型的情况相比,变 速器壳体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曲轴21的端部21d,沿轴方向从形成于壳体本体51的开口 51e 露出,由在轴方向上配置在开口 51e的外侧的轴承53能够旋转地支撑。而 且,在开口 51e的周缘设有防脱部51g,在该防脱部51g与支撑部件52之 间夹持轴承53。另外,从动轴27的端部27a从形成于壳体本体51的开口 51f沿轴方向露出,由在轴方向上配置在开口 51f的外侧的轴承56能够旋 转地支撑。而且,在开口 51f的周缘设有防脱部58a,在该防脱部58a和支 撑部件52之间夹持轴承56。由此,能够防止轴承53、 56的脱落。
进而,在发动机单元10中,防脱部51 g以及防脱部58a夹着轴承53、 56的外圏。由此,由轴承53、 56支撑的曲轴21以及从动轴27的旋转能 够顺畅。进而,防脱部51g,从壳体本体51的开口 51e的周缘朝向开口 51e 的内侧伸出。由此,防脱部51g能够与壳体本体51—体成形,能够谋求发 动机单元10的生产性的提高。另外,具有防脱部58a的环状部件58是安 装于壳体本体51的部件,所以壳体本体51自身的成形变得容易。
另外,驱动轴支撑部52a,相对从动轴支撑部52b位于带39延伸的方 向。因此,能够增强曲轴21和从动轴27的支撑强度。
另外,驱动轴支撑部52a的侧面52d、从动轴支撑部52b的侧面52e 和支柱部52c的侧面52L在同一个面。因此,与4吏侧面52d与侧面52e向 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鼓出,从外侧覆盖螺母55、 59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车 辆宽度的增加。
另外,发动机单元10,具备轴承53,用于能够旋转地保持曲轴21 的端部21d;环状部件54,配置在轴承53的内圏的内侧、嵌合于端部21d; 和螺母55,相比环状部件54从轴方向外侧嵌合于端部21d。而且,在环状
部件54上形成有向轴方向凹陷的凹部54a,螺母55嵌合于端部21d、收纳 于环状部件54的凹部54a中。另外,发动机单元IO,具备轴承56,用 于能够旋转地保持从动轴27的端部27a;环状部件57,配置在该轴承56 的内圏的内侧、嵌合于端部27a;和螺母59,相比环状部件57从轴方向外 侧嵌合于端部27a。并且,在环状部件57上形成有向轴方向凹陷的凹部57a, 螺母59嵌合于端部27a,收纳于环状部件57的凹部57a中。由此,曲轴 21以及从动轴27能够缩短与收纳于环状部件54、 57中的螺母55、 59相 当的量,能够抑制车辆宽度的增加。
另外,在变速器壳体50上,形成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该壳体内的进 气口 51c,在曲轴21上,设有与曲轴21 —起旋转、将外部气体从进气口 51c导入的风扇36。驱动轴支撑部52a,沿曲轴21的轴方向与风扇36分 离配置,进气口 51c沿轴方向位于风扇36和驱动轴支撑部52a之间。因此, 能够利用外部气体对无级变速器30进行冷却。进气口 51c位于风扇36与 驱动轴支撑部52a之间,不会由于驱动轴支撑部52a妨碍从进气口 51c至 风扇36的空气的流动,所以能够谋求外部气体的进气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驱动轴支撑部52a上,形成有在驱动轴支撑部52a支撑曲轴 21的状态下使曲轴21的端部21d露出的开口 52m。由此,在曲轴21由支 撑部件52支撑的状态下,能够使曲轴21旋转,例如能够相对于对开闭发 动机20的进气口或排气口的阀进行驱动的凸轮轴,调整曲轴21的旋转角。
另夕卜,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明的发动机单元IO,能够有各种各样 的变形。例如,在以上的说明中,支柱部52c的侧面52L、驱动轴支撑部 52a的侧面52d和从动轴支撑部52b的侧面52e成为同一个面。但是,还 可以使驱动轴支撑部52a的側面52d和从动轴支撑部52b的侧面52e向车 辆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由此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曲轴21的端部21d 和从动轴27的端部27a。图9是该实施例的支撑部件520的剖视图,图10 是变速器壳体500的側视图。另外,在这些图中,对与以上说明的部位相 同的部位附加相同的符号。
如图9所示,支撑部件520具有驱动轴支撑部520a和从动轴支撑部
520b。在驱动轴支撑部520a的内侧,配置有轴承53,在该轴承53的内圏 的内侧配置有与曲轴21的端部21d—起旋转的环状部件540。另外,在端 部21d上从环状部件54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嵌合有螺母55。驱动轴支 撑部520a的外壁的中心部520d,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鼓出,螺母55位 于其内侧。
另外,在从动轴支撑部520b的内侧,配置有轴承56,在该轴承56的 内圏的内侧配置有与从动轴27的端部27a —起旋转的环状部件570。另外, 在端部27a从环状部件57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側嵌合有螺母59。从动轴 支撑部520b的外壁的中心部520e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鼓出,螺母59位于 其内側。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同样,支柱部520c,位于轴承53和 轴承56之间。另夕卜,在该例子中,如图10所示,支柱部520c,在包括曲 轴21的中心线Ol和从动轴27的中心线02的平面上,从驱动轴支撑部 520a延伸至从动轴支撑部520b。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支撑部件52中,驱动轴支撑部52a的侧面52d 和从动轴支撑部52b的側面52e位于同一个平面,但側面52d、 52e的位置 关系并不限定于此,任意一方相比另一方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都是可 以的。
另外,限制轴承53向壳体本体51的内侧移动的防脱部,与图8所示 的防脱部51g相比,可以遍及更大的角度范围形成。图ll是这样的实施例 的壳体本体510的侧视图。在图11中,对与壳体本体51相同的部位附加 相同的符号。在图11所示的壳体本体510的开口 51e的缘,形成有向内侧 伸出的防脱部51i。该防脱部51i,例如遍及相比180度更大的角度范围e 形成。这样一来,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夹持在防脱部51i和支撑部件52之 间的轴承53的松动。另夕卜,在图11的例子中,也与图8—样,防脱部51i, 在开口51e的缘,形成于与进气口 51c相反侧的位置。
另外,为了4吏曲轴21的端部21d露出而形成于支撑部件52的开口 52m,可以由具有相比该开口 52m更大的外径的盖封闭。图12是这样的 形态的具有盖91A的变速器壳体500A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xm-xm线剖视图。在这些图中,对与以上说明的变速器壳体so相同的
部位附加相同的符号。变速器壳体500A具有支撑部件520A。在支撑部件 520A上形成有用于使曲轴21的端部21d露出的开口 52n。盖91A具有 具有相比开口 52n更大的外径的突缘部91a;和具有与开口 52n大概相同 的径的嵌入部91b。在支撑部件52的外面,在与突缘部91a相对的部分形 成有环状的槽,在该槽中嵌合有封闭突缘部91a和支撑部件52的外面的间 隙的环状的密封部件92。在嵌入部91b的外周面91c上形成有螺紋。另一 方面,在开口 52n的内周面上也形成有螺紋。嵌入部91b,通过这些螺紋 嵌合于开口52n的内侧,从而盖91A相对于支撑部件52可装可拆。另外, 在盖91A的外面上形成有多边形的孔91d。例如在进行将盖91A安装到支 撑部件52上的作业时,将用于使盖91A旋转的工具嵌入该孔91d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分离配置的从动轴;无级变速器,其具有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驱动侧带轮、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的从动侧带轮、以及卷在所述驱动侧带轮和所述从动侧带轮上的带;和收纳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对所述驱动轴的端部进行支撑的驱动轴支撑部,对所述从动轴的端部进行支撑的从动轴支撑部,和架设在所述驱动轴支撑部和所述从动轴支撑部之间的支柱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支撑部件,其具有所述驱动轴支撑部、所述从动轴支撑部和所述支柱 部j和壳体本体,其收纳所述无级变速器、且安装所述支撑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或者所述从动轴的所述端部,从形成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沿轴方向露出,由在所述轴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开口的外側的轴承能够旋 转地支撑;在所述开口的周缘的至少 一部分上设置有防脱部,在该防脱部与所述 支撑部件之间夹持所述轴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部夹持所述轴承的外圏。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部从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的周缘朝向该开口的内侧伸出。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部安装于所迷壳体本体。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从动轴支撑部位于所述带延伸的方向。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支撑部、所述从动轴支撑部和所述支柱部,以它们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在同一个面上的方式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用于能够旋转地保持所述驱动轴或所述从动轴的所述端部的轴承, 配置于所述轴承的内圏的内側、嵌合于所述端部的环状部件,和 从比所述环状部件靠轴方向外侧处嵌合于所述端部的螺母; 在所述环状部件形成有沿所述轴方向凹陷的凹部; 所述螺母嵌合于所述端部、从而被收纳于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凹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该壳体内的进气口 ; 在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与该驱动轴一起旋转、从所迷进气口导入外部气体的风扇;所述驱动轴支撑部沿所述驱动轴的轴方向与所述风扇分离配置; 所述进气口 ,在所述轴方向上位于所述风扇和所述驱动轴支撑部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是曲轴;在所述驱动轴支撑部上,形成有在该驱动轴支撑部支撑着所迷曲轴的 状态下、使所述曲轴的端部露出的开口。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栽的发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封闭形成于所迷驱动轴支撑部的所述开口 、相对于所迷驱动轴支撑部可装可拆的盖。
13. —种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装载有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动机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单元以及鞍乘型车辆,该发动机单元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谋求曲轴以及从动轴的支撑强度的提高。发动机单元的无级变速器具备设置在曲轴(21)上的驱动侧带轮(31)、设置在从动轴(27)上的从动侧带轮(41)、和卷在驱动侧带轮(31)和从动侧带轮(41)上的带(39)。无级变速器被收纳于变速器壳体内。变速器壳体,具有对曲轴(21)的端部(21d)进行支撑的驱动轴支撑部(52a)、对从动轴(27)的端部(27a)进行支撑的从动轴支撑部(52b)、和架设在驱动轴支撑部(52a)和从动轴支撑部(52b)之间的支柱部(52c)。
文档编号F16H57/031GK101372253SQ20081021099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野木祯生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